🌳AZ疫苗副作用的中醫理論及芳療建議處方🌳
你是疫苗認證的老人還是年輕人呢?前一篇分享了我的老人認證體驗文,這一篇則是用中醫概念做個芳療建議處方的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Aroma.TCM.Dr.Lee/posts/1858934720936571?locale=zh_TW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在COVID-19疫苗核心教材🍀
AZ疫苗的副作用如下:
(1)非常常見(≥1/10) :接種部位紅腫疼痛、疲倦、發燒(≥ 38°C)、惡寒、頭痛、噁心、關節痛、肌肉痛。
(2)常見(≥1/100 ~ <1/10) :嘔吐、接種部位硬塊。
(3)不常見(≥1/1,000 ~ <1/100) ;淋巴結腫大、食慾降低、頭暈、腹痛、多汗症、皮膚搔癢、皮疹。
其中需特別注意的是,施打COVID-19 AZ疫苗後4-28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臨床需懷疑可能是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接種疫苗後可能發燒,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有些人會有呼吸喘促的情況,這時候手邊如果有血氧機,可以量測血氧是否有下降。如果持續發燒(可能另有感染或其他原因),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或昏厥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管署。
🍀COVID-19 AZ疫苗副作用的中醫理論🍀
衛氣營血辨證,是清代葉天士總結前人理論,而創立的溫病辨證方法。COVID-19是瘟疫,屬於溫病範疇,使用的是衛氣營血辨證。葉天士提出溫病的治療原則,則是著重在使邪有出路和養陰保津:「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直須涼血散血。」
接種COVID-19 AZ疫苗後產生的副作用,基本上也是使用此辨證系統及治療原則。COVID-19 AZ疫苗的副作用多數屬於衛分證的表衛階段(由於比較沒有呼吸道症狀所以還沒到表肺階段),我認為是在衛分時就讓你的免疫細胞發揮抵禦外邪的作用。
衛分證的表衛階段(或稱衛表,指體表皮毛)症狀包括發燒、惡寒、痠痛、頭痛、四肢無力、疲倦等。一般來說,會採用疏風解表的治法,再看這個風邪往寒或是往熱發展。
黃帝內經:「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氣,根源於下焦,起源於中焦,開發於上焦。如果單用疏風解表的治療效果不佳時,一定要考慮到體質的問題。當然,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治療前已經看到患者體質偏倚,必定會先在處方中加入治本的藥物。
🍀COVID-19 AZ疫苗副作用的芳療建議處方🍀
衛分證,盡量不要吹冷氣或是直吹電風扇,因為這時候你的毛孔是開的。
(1) 表衛階段,中藥經常使用荊防敗毒散,芳療首選就是疏風的氧化物,稀釋3 ∼ 5%,全身塗抹、泡澡或塗抹膀胱經。(或是參考「中醫芳療診察室」p309流感剋星配方)
(2) 風寒束表(表衛有惡寒症狀時),中藥會用桂枝湯或是葛根湯,芳療則是加上熱性精油(如肉桂、薑等)。 (或是參考「中醫芳療診察室」p316流感病毒的配方,或是p204脾經配方)
(3) 表衛化熱(開始發燒時),中藥會用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或是銀翹散,芳療則是加上「透熱」的精油如白玉蘭葉、紅玉蘭、粉紅蓮花等。(或是參考「中醫芳療診察室」p318 sama油配方)
表衛化熱時,由於芳療和中藥的路徑不同,中藥是口服,有其他引經藥物可以將清熱藥帶到需解熱的某一層次或某一部位,例如有解表藥可以帶到體表解表清熱。芳療是外用,絕對不可以使用寒性精油全身塗抹或泡澡,除了不會達到苦寒直折的效果以外,反而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寒邪束表,造成「涼遏、寒凝、冰伏」,毛孔緊縮而熱勢更盛、加重病情,所以只能選擇「透熱」的精油。(理由在「中醫芳療診察室」p322腸病毒有記載)
開始流汗之後,因為汗為心之液,中藥會用生脈飲或是炙甘草湯,怕冷嚴重甚至會加上四逆湯。芳療可以用花梨木強心,再加上一些酯類、苯基酯(茉莉類、玉蘭類)或花類(依蘭、橙花、玫瑰等)以養陰保津。記得多補充電解質水份。
有的人會有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症狀,中藥可以用藿香正氣散,芳療可以再加一些廣藿香或是沉香醇百里香精油(或是參考「中醫芳療診察室」p326腸胃型感冒的配方)。記住這段時間盡量不要吃冰涼或是寒性食物。
如果平常血液循環就不好,要預防血栓,中藥可以用濃縮的地龍膠囊,芳療可以增加化瘀精油的劑量,常用永久花、索馬利亞乳香精油,或是參考「中醫芳療百科」的血瘀章節。
針對治本的方面,中藥就不在此論述了,以臨床看到患者的狀況為主調整。芳療的話可以考慮以下的精油。
(1) 疲倦:加上松科、酯類、單萜醇類精油,個人偏好歐洲赤松、真正薰衣草、花梨木。
(2) 化瘀:乳香、沒藥、永久花、岩玫瑰。(惡寒才可用熱性的化瘀精油如川芎)。
請芳療愛好者永遠要記住的一件事,芳療有天花板,在補腎、補血方面效果沒有中藥好,還有你平常如果營養不均衡,治療效果也不會很好。
🍀COVID-19 AZ疫苗注射部位腫痛的芳療建議處方🍀
打針的局部會有紅腫痠痛的情況,可以用「肌膚急救變方」。去年我帶兒子去打預防針,隔天早上他跟我說打針的地方會痛,我本來以為他只是不想上學,結果手臂真的有紅腫,難怪會痛,拿出隨身攜帶的肌膚急救調油塗抹,再隔一天已經不會痛了。https://www.facebook.com/Aroma.TCM.Dr.Lee/posts/1862102267286483?locale=zh_TW
前一篇我的老人認證體驗文發出隔天,我的手臂打針的地方其實還蠻痛的。這次的疫苗除了局部紅腫以外,還會影響周圍的筋膜伴隨僵硬痠痛。
身為愛好舞蹈的人,常因過度練習(其實也只有前一陣子公演很認真啦)導致拉傷有常備一罐痠痛配方(也是肌膚急救配方變方),塗抹在注射部位及周邊一天後就不會痛了,給大家參考:大馬士革玫瑰1D、甜馬鬱蘭2D、頭狀永久花2D、德國洋甘菊1D、索馬利亞乳香2D、玫瑰天竺葵2D,基底油10ml。
🍀插曲🍀
我這次接受AZ疫苗後沒有產生惡寒的症狀,可能是我剛好注射疫苗前、月經來的時候正在試一個暖宮的配方(硬是要解釋自己不應該是老年人)。
這個配方如下:大馬士革玫瑰1D、玫瑰天竺葵2D、索馬利亞乳香2D、印度茉莉1D、歐洲赤松2D、肉桂葉1D、西伯利亞冷杉1D,基底油10ml。
這個配方我才塗抹一些,結果太熱導致頭痛,我的舌頭邊尖根都有少許朱點,體質原本就有一些火,所以再加上德國洋甘菊1D、岩蘭草梔子花1D,整個配方就變得非常舒服。
人的體質不是非寒即熱,更常是寒熱夾雜。中藥有一個「溫經湯」,也是寒熱夾雜、治療月經不調的方劑,所以治療婦科問題,不是只有暖宮一途,大家看到這類的廣告真的要格外謹慎!
🍀接受注射疫苗前可以如何養生?🍀
許多人長期追蹤我的粉專,知道我強調防疫期間一定要規律運動,因為新冠肺炎最怕肺部血液循環不好。
關於飲食方面,平時也要少喝冷飲和少吃寒涼食物,不要吃太多零食和加工食品,可以多吃一些植物性膠質的食物(因為細胞風暴應該是氣血兩燔、入營血傷陰的開始)。有一些人認為只要有吃飽就好,卻因為飲食不均衡而有血虛的問題。
此外,過度緊張也會影響免疫力,我最近的患者都加了許多疏肝和柔肝的中藥,芳療方面養陰平肝是很好的組合,可以參考「中醫芳療百科」氣鬱及陰虛章節。
注射疫苗前,專家建議盡量不要預防服用解熱鎮痛藥(如普拿疼或NSAIDs),因為事先給予解熱鎮痛劑容易壓制免疫反應而降低抗體的產生。注射疫苗後,如果有不適的症狀,則可以適當地服用解熱鎮痛藥幫助緩解症狀。
許多中醫師也有親身接受施打AZ疫苗的經驗,並藉由中藥來降低疫苗的副作用。當然,我一樣不建議你預防性用藥,但是你可以跟就近的中醫師拿預防副作用的中藥,一旦副作用產生就可以馬上服用,因為產生副作用的當下,我相信你應該也沒有體力來看醫師。
如果你本身的免疫力就能夠調節疫苗的反應,那也不一定要吃藥或是用油,就交給身體的免疫細胞處理吧!
做好防疫工作,有疫苗就快打,特殊族群可以諮詢醫師適合的疫苗種類。
#不標重點因為全篇都是重點
#恭喜你看到最後😊
肝鬱脾虛方劑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神分裂、躁鬱、發狂大叫
今天討論一個奇特的病例,本來認爲會非常棘手,沒想到病人進步快速,兩次看診下來,已經有很大的改善,
病人,女,華人,27歲。兩歲半開始有自閉症表現,不易與人互動,但學習還不錯,念到大專,很會畫畫及彈鋼琴。兩年前開始出現無法控制的發狂大叫症狀,每天會不定時很激動的大叫好多次,怎麽安撫都沒有用。有時候病人會半夜大叫很久,聲音非常尖銳,長期下來家人擔心會被公寓鄰居厭惡排擠,只好用被子硬把病人蓋住。病人大叫很急的時候,也會把頭用力撞在牆上,根本不管自己會不會痛及受傷。西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强迫症,只能使用鎮靜劑及其它精神科藥物來强壓病人症狀,無法真的治療。病人看過許多中醫,針灸及服用甘麥大棗湯、龍膽瀉肝湯、元胡止痛片等等,效果不彰。
病人還有其它的表現。長期月經不正常,往往延後半個月到四五個月,月經來前發狂大叫更加嚴重,節氣交換時發狂大叫也比較嚴重。肚子很容易漲氣,吃東西很容易上火,不用說牛羊肉,吃到鷄肉都會上火,平時家人只敢給病人吃鴨肉、魚肉及一點點豬肉。嘴唇長期乾裂,手脚常常冰冷。病人每天排便,都躲在厠所裡一個小時才出來,家人不知道是心理問題,還是排便不順,只知道病人排便很臭。另外,病人每天都睡到中午才願意起床,起來後心情很差,往往會開始發狂大叫。
怎麽治療?許多對中醫有些研究的讀者大概不難猜出和肝血虛、肝陽上亢有關。然而,真的臨床治療時,「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細節決定成敗)」,並不是直接套用甘麥大棗湯、龍膽瀉肝湯等就可以治愈,而某個方劑的加減,「加減」兩個字往往是最重要的部分,才是決定能不能治好病的關鍵。這也是目前中醫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中醫教授及所謂「大師」講得很好聼,這個病就哪個方劑、那個病就哪個穴位,實際臨床療效卻亂七八糟。這就好像一個人讀了拳王阿里寫的拳擊書,覺得念得很有心得,認爲理解了怎麽防守這樣的對手、怎麽進攻那樣的對手,自己沒打贏過什麽擂臺賽,卻到處收學生教導如何打拳擊。更奇怪的是,竟然還有很多學生跟著學習,還以爲哪天被人搶劫了,可以用來打倒搶匪!
這位病人是遠程治療,在望聞問切資訊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我會在剛開始治療時刻意多加幾味中藥材,用來試探病人的服藥反應,以證實看診時的一些想法,因而藥方會冗長一些。這位病人的藥方為浮小麥、炙甘草、紅棗、遠志、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百合、生地、麥門冬、大黃、厚朴、枳實、木香、陳皮、吳茱萸、炮附子、石膏。病人媽媽看到藥方有炮附子,十分擔心病人會嚴重上火,我解釋病人之所以會上火,是因爲中下焦寒濕重,胃火、肝火、心火反逆的結果,病人媽媽常常給病人清熱解毒的中藥及寒涼的食物,只會讓上火越來越嚴重,使用炮附子治本時,適當搭配石膏,並不會導致上火。
兩次看診下來,病人進步很多。根據病人家屬的反饋,病人發狂大叫的次數大幅減少,發作程度也輕許多,已經可以用言語讓她平復情緒。病人沒發作的時候,清醒許多,比以前懂事及安靜很多,不像以前那樣不斷囉嗦及焦慮不安,也重新開始畫畫及彈鋼琴了。早上八九點會自己起床了,起床後精神好、心情好,不像以前中午起床後脾氣很大。病人也不再躲在厠所很久,現在幾分鐘内排便好就離開厠所。食欲變好,也開始吃雞牛羊肉,並沒有上火。
病人家屬非常高興看到病人的進步,兩年來家裡每個人神經都是緊綳的,無時無刻不提心吊膽,不知道病人什麽時候會發狂大叫,現在總算可以放鬆許多。這位病人還在接受治療當中,西醫所謂的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强迫症的現象再減少及穩定後,會改偏重於月經及其它問題。中醫臨床很重要的一點,不要想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古代大醫强調十個問題只抓兩個最主要的問題來治療,就像打仗一樣,必須有戰略,按部就班的進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説明,盲目地把病人症狀列出來,直接對應古書方劑的看診方法,或許可以治療一些輕微的小病,對稍微複雜一些病症是不行的,反而很可能會讓病情更加複雜。看診最重要的部分,是從生理病理上透視病人疾病的癥結,知道病人爲什麽有那麽多複雜的症狀,全盤考慮下決定該如何按部就班來治療,順著思路及病人反應,一步一步開立不同的藥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http://andylee.pro/wp/?p=9377)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肝鬱脾虛方劑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公你在哪?】(中)
你會不會在晚上腦子不停轉而失眠?
失眠很常見,除了因為身體出狀況造成失眠,心理因素也會是失眠很大的原因。
現代人壓力大,白天工作、朋友或家庭、擔心未來等因素造成焦慮。壓力大會促使身體分泌各種應激激素,例如「清醒激素」皮質醇的水平會處於較高狀態,而這些激素的變化都可能影響你無法按時入睡,或者即使睡著了也容易醒來。
也有些人生性膽小,或是因為受到驚嚇,導致心虛膽怯,心神失養,神魂不安所表現出來的虛煩不寐,膽怯心悸,舌淡,脈弦細的一類病證。心虛則神不內守,膽虛則少陽之氣失於升發,決斷無權,則肝鬱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擾動神明,故遇事易驚,神魂不安,可導致失眠。這類我們稱為心膽氣虛。
這樣的人因為受到驚嚇,需要安神。一般中醫會開「安神定志丸加味 」等益氣鎮驚,安神定志之方劑。
那麼壓力大、焦慮者該如果處理呢?除了中醫師開的安神方劑外,調整自己的心情心態更為重要。
我祖父 陳立夫先生何時何地都能睡覺,我小時候不懂,以為祖父年紀大(當時約90歲),身體或體力不好才常睡覺,但後來發現並非如此,爺爺體力非常好,在90歲時比一般5-60歲的人體力還好很多。我父親和我說,他記得小時候日軍時常轟炸重慶(父親 陳澤寵先生1940年於重慶的防空洞內出生,正為國民政府對日抗戰之時),父親說他記得大家在晚上都嚇得不敢睡,但祖父卻能安然入睡。
稍微長大點後,我請教祖父他如何能在那麼恐怖的狀況下還能入睡。祖父告訴我說,他在屋子內,根本看不到炸彈落下,即便沒有屋頂,在晚上也不可能看得見炸彈,更何況看得到時,要躲早已來不及。既然躲不掉,還不如去睡,要死也在睡夢中死去。而且他當時身為教育部長,還身兼其他要職,白天需要體力精神管理國家大事,哪裡有閒暇害怕導致自己精神不濟?(祖父 陳立夫先生1938-1945年任教育部長,當時國家軍事支出第一,教育支出第二,在當時戰爭年代老師、學生數量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加)
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就是做A事時就該專心A事,不要在做A事時想著B事。同樣的,不要在該睡覺的時候想著你無法改變的事,這樣肯定睡不著睡不好,相對的也會導致你在該做正事時想要睡覺,最後兩個都做不好!
所以我們要懂得該放下的時候放下,這時候那就是我們應該休息睡覺的時間,你可以想破頭但也於事無補,還不如好好睡一覺,第二天有精神去面對挑戰,而睡飽腦袋清楚,也可能會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還覺得自己「壓力山大」,那麼想想我祖父 陳立夫先生當時的情況,國、家,以及個人生命天天在生死存亡之際,他在當下都能放下去睡覺了,為何你不能試試放下好好去睡?
所以說心病還需心藥解,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忙助眠,但唯有將心情轉變,才能好好放鬆入眠。
周公也希望你該下棋時就好好專心和他下棋,你常常不專心,周公自然就不願意和你下棋了~😂
肝鬱脾虛方劑 在 肝鬱、脾虛、血虛……這味中成藥都管用,專治被氣憋出病來的人 的推薦與評價
2018年6月27日 ... <看更多>
肝鬱脾虛方劑 在 疏肝安神汤帮您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失眠,用法用量全知道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18年6月4日 ... <看更多>
肝鬱脾虛方劑 在 什麼是肝鬱脾虛... 的推薦與評價
這種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的狀態, 我們叫它「肝鬱脾虛」。 肝火旺者常脾虛,正常人舌淡紅、苔薄白,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