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即將離職,來不及改變任職期間巔峰時期的形象,那麼要影響歷史對你的評價,唯一的可行之道,是利用你的退場,創造一個正面的印象。
✪職場力升級●收服管理必修課!來成為LINE好友吧→ https://bit.ly/2RivVzq
格達費評價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曹長青:口試通知書洩露蔡英文假博士?
蔡英文博士論文/證書等遭很多質疑。蔡本人不出面解釋,公器私用,由總統府開記者會,拿出一堆文件,博士證書就有不同的三份,而且是不同校長簽名(兩次補發),也是創了世界紀錄。
蔡英文被強烈質疑的一點是:如果她當年參加了論文答辯口試,那就應該有評審教授。按倫敦大學規定,至少是兩名教授評審。像當年用捐款獲政經學院博士的利比亞格達費的兒子,他的評審教授Meghnad Desai在英國《衛報》發文說,當時他是作為校外教授參加了對格達費兒子的口試評審。他說另一名是校內的,共兩名。
蔡英文如果有參加論文口試,兩位(至少)答辯教授是誰?蔡始終不提供。在其自傳《洋蔥炒蛋》中,蔡英文提到幾名評審教授討論兩個多小時,認為她的論文太精彩,要給她兩個博士學位,最後給她一個半(不是開玩笑,而是說真給了一個半)。且不說這是個已經讓所有人嘲笑的一目了然的謊言,因為哪裡都沒有讀一個專業給兩個或一個半博士的,既然蔡英文那麼清楚地記得評審教授的討論,怎麼卻連教授的名字一個都不記得呢?被問了千百遍了,為什麼至今一個都拿不出來?!
而且,那麼高度評價她的論文、讚賞到要給她兩個博士的評審教授,蔡英文居然在《自傳》中一個名字都不提,更無一個字的感謝,這太不合常情常理了吧。什麼事不符合常情常理,就必須打一個問號。是蔡英文把評審教授們的名字全忘掉了?如果真忘了,35年來哪天都可以馬上去學校查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壓根就不存在要給蔡英文兩個博士的評審委員(口試委員)。
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評審委員的另一個證明是:按照倫敦大學的規定,論文口試答辯通過後,評審委員要寫一份共同意見書,寫明通過的理由。而蔡英文為什麼到現在都拿不出這份意見書?35年都拿不出來!
在這次總統府記者會上,發言人黃重諺解釋說,不是每個博士論文(指遞交給圖書館的典藏本)上面都印有評審委員的意見書。但是,即使不印在博士論文上(其他很多人的論文上面都有這一頁),那麼起碼應該有這樣一份意見書吧?它在哪裡?為什麼從不見踪影?
倫敦政經學院的學位論文答辯有總共47條規定,非常詳細,其中第36、37、38條規定,論文答辯通過後,必須(必須!)有主持答辯的幾名評審委員的共同意見書、委員的各自簽名、答辯日期、答辯人名字等。然後這個答辯通過通知書,正式由該學院的學術註冊委員會(the Academic Registrar)寄給答辯人(即博士候選人)。請見這個規定:https://info.lse.ac.uk/…/…/Assets/Documents/guiConResExa.pdf
蔡英文沒有這份重要的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說明她沒有通過論文口試,當然就沒有獲得這份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共同意見書)。或者她根本就沒有參加過論文口試。
但這次的總統府記者會上,發言人拿出一份文件,說是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口試通過的通知信。請讀者注意,那不是有評審委員各自簽名的那份共同意見書,而是學院負責學位註冊事務的主管發出的通知信。
不管怎樣,有這樣一份通知信,也可證明當年有參加過論文口試,並獲得通過。但是,這張通知信又是一個複印件(不是原件)。這裡之所以強調複印件,是因為在電腦合成、複印技術高超的今天,什麼文件都可拼製出來。複印件是令人生疑的。
我們假定蔡英文提供的這個複印件是真實的,是出自當時的倫敦大學。但是,與該大學類似通知書比較,可很容易看出,這次蔡英文提供的通知書涉嫌偽造。
大家請看下面這張圖,左邊是總統府記者會拿出來的,聲稱是1984年蔡英文獲得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右邊是1991年該學院給一位先生發出的通知書,兩相比較,問題一目了然。我把這張圖上有人用紅色標記展示的不同,用文字再描述一次:
1,右邊那張,有personal 字樣;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沒有。格式不一樣。
2,右邊那張,右上角的日期,是按英國正規日期寫法:3 July 1991;
左邊蔡英文那張是:8 February, 1984。多了一個逗號,不是英國常規日期寫法。
英國正規大學的行政部門,每天做這種事情的人,在這種細節上弄錯的可能性小到幾乎沒有。
本人上網查了一堆英國信件,除了有美國人寫的完全按美式的(February 8,1984),其它英式的,基本都是 8 February 1984 這種格式。雖然也找到一份有逗號的,那是1949年發出的,很早的時代。有英國的朋友提供了英美日期標準寫法的網頁,從中更可看出英美寫法不同:https://www.englishclub.com/vocabulary/time-date.htm。
蔡英文的通知書有這種差錯,是不是出自不高明的造假人之手?
3,右邊那張是:Dear Sir, 兩個字母是排得很齊的,顯示是一起打字的;
左邊蔡英文那張的 Dear 與 Madam卻不是一般齊,Madam比 Dear 低了一些,顯然不像是同時打字的。這就不排除,是把原來那個位置的 Sir 塗掉,換上了 Madam,可惜又是不高明,沒對齊,再次給出明顯的偽造痕跡。
4,右邊那張有這樣一行話: A copy of the Examiner’s report on your candidature is enclosed with this letter for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中譯:口試評審委員對你論文的報告(即共同意見書)副本隨此信一起附上給你個人存檔)。
左邊蔡英文那張,就沒有這段話。那這個涉嫌偽造的通知書上為什麼不加上同樣一段話呢?因為如果加上,就有個要提供口試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的問題。而蔡英文拿不出這個共同意見書,於是索性就不要這段話。
5,右邊那張,在學術註冊主任落款處有一句英文:「Yours faithfully」;
左邊蔡英文那張是:「Yours faithfully, 」,多了一個逗號,這是美式落款。
6,右邊那張有學術註冊主任 G. F. Roberts(Mrs.)的簽名;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沒有任何人的簽名。沒有簽名的文件,等同一張廢紙,沒有法律效用。
7,右邊那張左下角的郵寄地址處「Road, 」,後面有個逗號;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Road 後面沒有逗號,格式又不一致。
尤其是寄給蔡英文的地址,寫的是 Taiwan。在1984年時,蔣經國仍統治(1988年才解除黨禁報禁),郵信地址會寫Taiwan,而不是 Republic of China,或加上ROC?而Taiwan 的使用,好像是二千年台灣有了政黨輪替之後吧?這個要請有經驗的海外台灣人回憶、認證。
上述這些格式不同、日期寫法不同、英文單詞排列高低不同、尤其是沒有說隨信附上論文口試通過的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更沒有學術註冊主任的簽名等等這麼多問題都展示,蔡英文拿出的這張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可能是偽造的。如果最後證實這張是假的,那蔡英文的所有文件都不可信,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就這一紙假文書的嚴重性,已經足夠把蔡英文的全部誠信撕得粉碎。。
更何況,圍繞論文和博士學位,蔡英文的謊話已經多到數不過來了。簡直到了可怕程度。選舉是一時的,而誠信的價值是永恆的。如果為了選舉,就容忍撒謊欺騙,那台灣無論有多少次選舉,也跟對岸沒多少區別,因為他們都接受同樣欺騙的價值,都可以為了權力不擇手段。
2019年9月29日於美國
格達費評價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曹長青:口試通知書洩露蔡英文假博士?
蔡英文博士論文/證書等遭很多質疑。蔡本人不出面解釋,公器私用,由總統府開記者會,拿出一堆文件,博士證書就有不同的三份,而且是不同校長簽名(兩次補發),也是創了世界紀錄。
蔡英文被強烈質疑的一點是:如果她當年參加了論文答辯口試,那就應該有評審教授。按倫敦大學規定,至少是兩名教授評審。像當年用捐款獲政經學院博士的利比亞格達費的兒子,他的評審教授Meghnad Desai在英國《衛報》發文說,當時他是作為校外教授參加了對格達費兒子的口試評審。他說另一名是校內的,共兩名。
蔡英文如果有參加論文口試,兩位(至少)答辯教授是誰?蔡始終不提供。在其自傳《洋蔥炒蛋》中,蔡英文提到幾名評審教授討論兩個多小時,認為她的論文太精彩,要給她兩個博士學位,最後給她一個半(不是開玩笑,而是說真給了一個半)。且不說這是個已經讓所有人嘲笑的一目了然的謊言,因為哪裡都沒有讀一個專業給兩個或一個半博士的,既然蔡英文那麼清楚地記得評審教授的討論,怎麼卻連教授的名字一個都不記得呢?被問了千百遍了,為什麼至今一個都拿不出來?!
而且,那麼高度評價她的論文、讚賞到要給她兩個博士的評審教授,蔡英文居然在《自傳》中一個名字都不提,更無一個字的感謝,這太不合常情常理了吧。什麼事不符合常情常理,就必須打一個問號。是蔡英文把評審教授們的名字全忘掉了?如果真忘了,35年來哪天都可以馬上去學校查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壓根就不存在要給蔡英文兩個博士的評審委員(口試委員)。
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評審委員的另一個證明是:按照倫敦大學的規定,論文口試答辯通過後,評審委員要寫一份共同意見書,寫明通過的理由。而蔡英文為什麼到現在都拿不出這份意見書?35年都拿不出來!
在這次總統府記者會上,發言人黃重諺解釋說,不是每個博士論文(指遞交給圖書館的典藏本)上面都印有評審委員的意見書。但是,即使不印在博士論文上(其他很多人的論文上面都有這一頁),那麼起碼應該有這樣一份意見書吧?它在哪裡?為什麼從不見踪影?
倫敦政經學院的學位論文答辯有總共47條規定,非常詳細,其中第36、37、38條規定,論文答辯通過後,必須(必須!)有主持答辯的幾名評審委員的共同意見書、委員的各自簽名、答辯日期、答辯人名字等。然後這個答辯通過通知書,正式由該學院的學術註冊委員會(the Academic Registrar)寄給答辯人(即博士候選人)。請見這個規定:https://info.lse.ac.uk/staff/services/Policies-and-procedures/Assets/Documents/guiConResExa.pdf
蔡英文沒有這份重要的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說明她沒有通過論文口試,當然就沒有獲得這份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共同意見書)。或者她根本就沒有參加過論文口試。
但這次的總統府記者會上,發言人拿出一份文件,說是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口試通過的通知信。請讀者注意,那不是有評審委員各自簽名的那份共同意見書,而是學院負責學位註冊事務的主管發出的通知信。
不管怎樣,有這樣一份通知信,也可證明當年有參加過論文口試,並獲得通過。但是,這張通知信又是一個複印件(不是原件)。這裡之所以強調複印件,是因為在電腦合成、複印技術高超的今天,什麼文件都可拼製出來。複印件是令人生疑的。
我們假定蔡英文提供的這個複印件是真實的,是出自當時的倫敦大學。但是,與該大學類似通知書比較,可很容易看出,這次蔡英文提供的通知書涉嫌偽造。
大家請看下面這張圖,左邊是總統府記者會拿出來的,聲稱是1984年蔡英文獲得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右邊是1991年該學院給一位先生發出的通知書,兩相比較,問題一目了然。我把這張圖上有人用紅色標記展示的不同,用文字再描述一次:
1,右邊那張,有personal 字樣;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沒有。格式不一樣。
2,右邊那張,右上角的日期,是按英國正規日期寫法:3 July 1991;
左邊蔡英文那張是:8 February, 1984。多了一個逗號,不是英國常規日期寫法。
英國正規大學的行政部門,每天做這種事情的人,在這種細節上弄錯的可能性小到幾乎沒有。
本人上網查了一堆英國信件,除了有美國人寫的完全按美式的(February 8,1984),其它英式的,基本都是 8 February 1984 這種格式。雖然也找到一份有逗號的,那是1949年發出的,很早的時代。有英國的朋友提供了英美日期標準寫法的網頁,從中更可看出英美寫法不同:https://www.englishclub.com/vocabulary/time-date.htm。
蔡英文的通知書有這種差錯,是不是出自不高明的造假人之手?
3,右邊那張是:Dear Sir, 兩個字母是排得很齊的,顯示是一起打字的;
左邊蔡英文那張的 Dear 與 Madam卻不是一般齊,Madam比 Dear 低了一些,顯然不像是同時打字的。這就不排除,是把原來那個位置的 Sir 塗掉,換上了 Madam,可惜又是不高明,沒對齊,再次給出明顯的偽造痕跡。
4,右邊那張有這樣一行話: A copy of the Examiner’s report on your candidature is enclosed with this letter for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中譯:口試評審委員對你論文的報告(即共同意見書)副本隨此信一起附上給你個人存檔)。
左邊蔡英文那張,就沒有這段話。那這個涉嫌偽造的通知書上為什麼不加上同樣一段話呢?因為如果加上,就有個要提供口試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的問題。而蔡英文拿不出這個共同意見書,於是索性就不要這段話。
5,右邊那張,在學術註冊主任落款處有一句英文:「Yours faithfully」;
左邊蔡英文那張是:「Yours faithfully, 」,多了一個逗號,這是美式落款。
6,右邊那張有學術註冊主任 G. F. Roberts(Mrs.)的簽名;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沒有任何人的簽名。沒有簽名的文件,等同一張廢紙,沒有法律效用。
7,右邊那張左下角的郵寄地址處「Road, 」,後面有個逗號;
左邊蔡英文的那張Road 後面沒有逗號,格式又不一致。
尤其是寄給蔡英文的地址,寫的是 Taiwan。在1984年時,蔣經國仍統治(1988年才解除黨禁報禁),郵信地址會寫Taiwan,而不是 Republic of China,或加上ROC?而Taiwan 的使用,好像是二千年台灣有了政黨輪替之後吧?這個要請有經驗的海外台灣人回憶、認證。
上述這些格式不同、日期寫法不同、英文單詞排列高低不同、尤其是沒有說隨信附上論文口試通過的評審委員共同意見書、更沒有學術註冊主任的簽名等等這麼多問題都展示,蔡英文拿出的這張口試通過的通知書可能是偽造的。如果最後證實這張是假的,那蔡英文的所有文件都不可信,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就這一紙假文書的嚴重性,已經足夠把蔡英文的全部誠信撕得粉碎。。
更何況,圍繞論文和博士學位,蔡英文的謊話已經多到數不過來了。簡直到了可怕程度。選舉是一時的,而誠信的價值是永恆的。如果為了選舉,就容忍撒謊欺騙,那台灣無論有多少次選舉,也跟對岸沒多少區別,因為他們都接受同樣欺騙的價值,都可以為了權力不擇手段。
2019年9月29日於美國
格達費評價 在 [新聞] 現在沒有以前好?格達費政權垮台3年利比亞人民逐漸緬懷 的推薦與評價
風傳媒
現在沒有以前好?格達費政權垮台3年 利比亞人民逐漸緬懷「救世主」
李佳恒 2015年12月08日 14:30
2011年10月,在美國及北約(NATO)的協助下,利比亞反抗軍順利扳倒獨裁者格達費(
Muammar Gaddafi),結束他對利比亞長達42年的獨裁統治,引起國際社會一片歡聲雷動
。格達費倒台之後,利比亞的局勢長期動盪不安,新政府無力平亂,當今頭號恐怖組織「
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也已進駐。看著家鄉今日的景況,部分利比亞民眾不
禁懷念起格達費統治的年代。
「格達費是救世主」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西蒙斯(Jake Wallis Simons)在非洲國家迦納(Ghana)北
部城市阿克拉(Accra)遇見了幾位利比亞人,他們無比懷念格達費統治下的利比亞,甚
至有人尊稱格達費為「救世主」,對西方國家而言,可說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今年45歲的裁縫穆罕默德(Karim Mohamed)說:「在利比亞,大家都很開心。在美國,
有人睡在橋下,這在利比亞絕對不會發生。(利比亞)沒有歧視、沒有問題,通通沒有。
」
穆罕默德在利比亞待了3年,直到格達費倒台。他說,在利比亞賺錢並不困難,「我的生
活一切都要歸功於格達費,他是利比亞的救世主。」穆罕默德用在利比亞賺到的錢在迦納
蓋了1間大房子,和妻子與3個小孩同住。
「格達費是個不錯的傢伙。」今年35歲的建築工人姆明(Mustafa Abdel Momin)曾在利
比亞住了7年,他說格達費「從來不會欺騙任何人,很完美,是最好的。」
阿克拉甚至有個地區被稱作「利比亞區」(Libyan Quarter),居民的遭遇大多跟穆罕默
德類似:在利比亞賺了不少錢,格達費倒台後便移居他國。和迦納大部分地區不同的是,
「利比亞區」的住宅大多十分寬敞、現代。
格達費死後,「利比亞區」的新住宅越來越少,甚至留下許多建造到一半的房屋。穆罕默
德指著一棟無比氣派的房子,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市政廳之類的地方政府建築。穆罕默德說
,那棟房子有30個房間,一樣是利比亞的有錢人蓋的,「如果沒有格達費,那棟房子不可
能建成。」
格達費的「預言」
西蒙斯和穆罕默德、姆明等人談話時,一名36歲的男子洛博(Amadu)始終在旁靜靜聽著
。最後,一臉愁容的洛博開始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我的夢想已經幻滅了。」
2010年,為了前往利比亞,洛博和一票朋友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撒哈拉沙漠。到了利比亞之
後,洛博開始當鋪瓦工人,在利比亞內戰於2011年爆發之前,洛博已經存下3500美元(約
新台幣11萬5000元)。利比亞內戰爆發後,洛博身無分文地逃到迦納。
格達費是個無情的獨裁者,但在他執政的最後幾年,利比亞的經濟狀況相對富裕、穩定,
是不少非洲移民的天堂。西蒙斯形容,當時有不少利比亞人靠著辛勤工作,擺脫貧窮的迴
圈。而現在的利比亞,已經淪為恐怖組織、人口販運組織的溫床,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央
政府」被迫困守東北端城市托布魯克(Tobruk)。
葉哈雅(Eliyas Yahya)激動地說:「為什麼要殺了他?你們靠著殺人來解決問題,但現
在問題更嚴重了!」這些利比亞人異口同聲地說,迦納一無是處,青年失業率高的嚇人,
唯一的去處是歐洲。「現在是歐洲、歐洲、歐洲!」葉哈雅說,大家都想去歐洲。
在格達費政權垮台前,他曾威脅歐盟(EU),若利比亞不再受他統治,將有200萬移民前
往歐洲,把歐洲搞得天翻地覆。不管格達費是不是「救世主」,現在看來,他的預言確實
成真了。
https://www.storm.mg/article/7548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35.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449577613.A.54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