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新書宣傳】《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方言文化
。
這是當時一口氣寫三本的第三本
其他兩本是《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沒人看》、《當亞斯人來到地球》
這本重點放在「人與社會環境的互動」,講述大多時候我們其實都身不由己,後來就習慣了,跳脫不出社會框架,以為沒有別的選擇
不是的,當然要做自己,但要先「工欲善其事,必須利其器」,認識人性與心理工具,也要認識社會心理,有時不妨將計就計、演演戲。掌握的越多,越能自主開創人生。
文章一半改寫自部落格過去寫過的社會議題,另一半是串連此主題新寫,仔細分析個人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關係,又建議如何互動。
。
因為疫情關係,大家鮮少去書店,實體書一落千丈
是故出版社決定先發行「電子書」,待8月再發行紙本書
敬請大家捧場。
------
書籍介紹:
父母的要求、親戚的比較、迎合別人認同、社會標準的緊箍咒,你無時不活在別人寫好的「人設腳本」,這些活生生的人際困境,令你沮喪與迷惘:「怎麼辦?該順從別人,還是勇敢做自己?」
★第一步:認識自己,與情緒平和共處
擁有多年諮商臨床經驗的林仁廷心理師,在本書中一步步引導你從「認識自己」、「親友相處」、「社會關係」,擴展出最佳的群我人際互動。
開心做自己的第一步,是先學會運用「認知與情緒的心理工具」,這有助於確立「你怎麼看待自己」,以及了解「自我性格與意識」是怎麼從童年到現在,以及將來會如何發展。
透過「認知與情緒的心理工具」,你將明白情緒如何對人的行為反應帶來影響,林仁廷心理師也提供三種練習來學會情緒辨識與平和共處:
◎書寫情緒日記:記錄每天印象最深刻的情緒種類、引發情緒的因果。
◎描繪情緒語句:以情緒詞彙為題,完成情緒句子,內容要基於個人回憶。
◎專注身體感受:從身體反應覺察情緒的存在,找出壓力源,並放鬆身體釋放情緒。
★第二步:與人連結,找出溝通失敗的障礙
阿德勒說:「所有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點出了人際關係對每個人來說是何等重要,而「自我中心」的主觀意識,是助長人際挫敗與溝通恐懼症的元兇。
《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書中將教會你三個解方,能有效調整「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偏狹──
【解方一】探索害怕溝通原因:試想溝通失敗的關係與情緒,是什麼阻礙了你?你害怕什麼?找出因果就有改善的方向。
【解方二】資訊充足時再判斷:不再用揣測來解讀他人訊息,而是多提問確定對方想法。
【解方三】試著詢問對方感受:溝通需要「傾聽」文字外的情緒、語調與行為,了解越多才能完整知曉對方意涵。
這三個解方能有效解決人際問題,無論是男女、夫妻情感、親子互動、同事或團體小圈圈等都能迎刃而解。
★第三步:社會生活不盲從,懂挑對時機做自己
人類是群居動物,也因為多人一起生活勢必產生「規則」,並且經過長時間積累與傳承會形成文化和「群體潛意識」,深刻地影響人們情緒和作為,甚至是大規模的集體性行動。
身處社會環境當中的你,很難置身事外而受到他人影響與各種考驗,萬一稍有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成為共犯做出違法行為,也可能遭到詐騙、被排擠或成了網路霸凌的受害者,結果不僅身心受創、財物損失,嚴重時還會影響生涯前途與家庭生活。
本書中,作者列舉多個人們易掉入的人際問題與陷阱,並提出該怎麼面對、如何全身而退,以及辨別是非不盲從的方法。譬如──
◎利用盲點的騙徒陷阱
雖然生物本能可趨避危險與惡意,但在人類詐騙伎倆下完全發揮不了作用。騙徒其實利用了人性的心理盲點,利用資訊落差,引導當事人錯誤判斷。當對方佈局掌握了你的情緒、引爆焦慮,就會限縮原本思路,並在明示╱暗示下做出錯誤決斷,最後「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社會集體焦慮的產物
媒體每天產出大量挑起情緒的報導,我該隨著眾人一起憤慨嗎?面對未知和動盪,社會常陷入一種集體焦慮,並藉由情緒的抒發來逃避焦慮。我們可以透過持續學習、小心查證,自主思考避免跟風。
◎非友即敵的職場排擠
我雖內向但做事認真,為什麼落得被同事排擠?職場關係建立於利益之上,只做好本分難免給人不夠積極的負面印象。試著主動協助同事或公司雜務,當別人發現你有價值便更願意和你親近。
◎銘印效應的情感渴望
如何分辨某種行為是不是愛情?常常你只是太渴望投入關係,才會因對方的小舉動而盲目地產生依附感。克服這種情感的銘印效應,你必須先愛自己,知道自己的價值並不來自他人的施捨。
掌握個人、團體、情境三大因素如何互相影響,就能以鷹眼鳥瞰全局、擁有更多選擇,不再身不由己,擺脫盲從委屈!
。
#電子書購買連結:
讀墨(Readmoo)連結 https://readmoo.com/book/210186425000101
博客來 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7031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檔案大小:3.1MB
其他電子書連結:
Mybook 連結 https://mybook.taiwanmobile.com/profile/BAB01001000104201
KOBO樂天連結https://www.kobo.com/tw/zh/ebook/Y55D8tpWSj2d3jdHxM40HA
Hami 連結 https://bookstore.emome.net/Stores/index/2/121100/new/0100322519
Hyread凌網 連結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255197
Google pay連結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6%9E%97%E4%BB%81%E5%BB%B7_%E6%8C%91%E5%B0%8D%E6%99%82%E6%A9%9F%E5%81%9A%E8%87%AA%E5%B7%B1_%E5%86%B7%E7%9C%BC%E4%B8%8D%E5%86%B7%E5%BF%83%E7%9A%84%E8%99%95%E4%B8%96%E6%99%BA%E6%85%A7?id=U0k3EAAAQBAJ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Passion 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講你都唔明》為Boyz Reborn 2020年首支單曲,以Urban風格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和矛盾。歌曲以抒情的電結他和琴聲為主導,配上輕鬆的節奏,配合和音、饒舌帶出繁華城市的小故事。現今香港社會,壁壘分明,生於不同年代的人難以相互理解,對立明確,就讓歌曲抒發對此狀態的無奈。 ?Apple M...
抒發情緒句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會被罵的文章就沒有人氣]
前幾天寫的文章Po出來了,文章我還查了疫苗Dashboard怕用錯數字,不精準。
結果…果然人氣低落。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4991?utm_source=fb_crossing&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fb_crossing-social-facebook_daily&fbclid=IwAR2MOwqg6kD1xqCr2AGfqknM8i5rUDa_EI3FEzSTiGNnnuErKhT3jkXQTdI
如果用人氣當KPI這個文章就不及格,但算了,沒人氣就沒討論,就少一些雜音。
#idontcarekpi
最近工作在推變革管理,變革管理課本說的很簡單,但哪有哪麽簡單。那天我去找了敏捷開發教練,請求他幫忙,一起推動這個變革管理。 講話過程當中,發現了我自己長久以來溝通的盲點。
「我不是說過了嗎?你看…」
這件事情回歸於,有一天我發現我跟我主管說話,又說了這個句子,開車回家路上想「怎麼跟他說話很像跟我老公說話」,但我也搞不清楚哪裡怪怪的。
直到那天,我終於知道了,這種語句即使說者無心就是嘴一下而已,聽得人也會感到不舒服或士氣遭受打擊,因爲公司裡面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是high performer,你說了只是讓對方覺得你煩。
他說,他之前也有這樣的經驗,所以換一個方式跟對方說,溝通時候用問的、用引導到「你覺得….會不會更好?」「也許…..你可以…想想看?..」
透過句子,讓對方去想、去發現,然後去執行,比自己搞得半死有效率很多,雖然點子也許是你的,可能Credit也不在你身上,但事情的確是可以如所願的被完成。
聽完之後恍然大悟!因為這種說話方式我自己也不喜歡,但我常常這樣跟同事還有老公說話,反而有不良影響,這種抒發情緒的字眼,說出來可能爽覺得「哈哈! 你看看你! 」但對於關係、事情一點助益也沒有,只有反效果。
後來在聊天當中以及在觀察公司管理層,發現他們也是用問的的方式,縱使他們可以直接上對下以命令的分式,但他們還是會直接以「詢問」跟「建議」給負責的同事。 不知道這個跟文化是不是有關,的確在工作當中,大家很尊重個人意識,不管年資、地位,都會尊重你工作範疇,只有緊急狀態下會直接命令的方式強迫執行。 當然,這樣做等於大家對自己的工作成果負責,對於事情而言,可能事情不會被解決,效率也會比較差,但整體追求整體發展,還有在錯誤中學習。
譬如我老闆忽然丟了一個郵件,主要負責同事卻沒在收信人當中,下班後聚會,其中一個在收信人當中的同事就問我「他怎麼沒在裡面」
我沒細看,隔天讀完信就覺得,當作沒發生,即使信件當中Tag我,我也不要涉入,因為,這不是我的範疇。
另一個例子,最近有一個案子,這個是同部門別組的,我不想涉入,但我是老闆休假代表必須要去參與。 我看完資料、數字,提出解法,跟管理層提了,他們說「要求部門小組長同意。」
我心裡想,數字不好看是你們說的、提解法也不能執行,那就放著吧!
#互不踩線很重要
#辦公室政治正確
總之,最近壓力山大,我是覺得自己成長不少,也開始籌畫Podcast,如果你們有什麼主題歡迎跟我們說。 然後我要開始訓練溝通術,開始第一步就是跟我先生,拿他當訓練,即使事情schief gelaufen ,我也要忍住,換個方式跟他說,讓他自己去解決比我氣得要死自己收尾好。
#有沒有溝通課程想去上
#你們有遇過這種狀況嗎
#你們的職場生活長怎樣
#podcast歡迎提供主題
#社群的世界人氣就是kpi
#愛罵又愛看
抒發情緒句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個人每天都在與情緒奮鬥,不隨負面情緒影響是很重要的。
抒發情緒的管道也很重要,很多事情對方不一定能夠感同身受,沒辦法安撫我們的情緒,甚至是去肆意誇大自己的情緒。
學會自己面對情緒,一切無愧於心即可。
#語錄 #語錄系列 #語錄分享 #語錄點滴 #語錄句子 #語錄集 #勵志語錄 #心情語錄 #心情 #金句 #經典語錄 #愛情語錄 #碎碎念
抒發情緒句子 在 Passion Mus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講你都唔明》為Boyz Reborn 2020年首支單曲,以Urban風格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和矛盾。歌曲以抒情的電結他和琴聲為主導,配上輕鬆的節奏,配合和音、饒舌帶出繁華城市的小故事。現今香港社會,壁壘分明,生於不同年代的人難以相互理解,對立明確,就讓歌曲抒發對此狀態的無奈。
?Apple Music: hyperurl.co/rf303l
?KKBOX: https://kkbox.fm/HP0G8b
?Spotify: hyperurl.co/z60x1s
?JOOX. https://joox.page.link/KZjU4c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boyz_reborn
歌詞:
(我諗... 我地之間都無咩好講...
一直以來... 我地之間出現左好大問題)
獨個在街角 靜聽著我在手機的選播
言語重溫過 若決裂跟你會是誰的錯
煩惱有太多 大理論指向我本質不妥
任性如最初 難道要掩蓋那份純真我
怎麼可 怎麼可 向你説明
不清楚 不清楚 世故世情
一把口 一張嘴 你要喊停
藏著那句子從未被傾聽
主觀的 悲觀的 説我太傻
不想聽 不想講 似被折磨
演講式 溝通中 歪理太多 怎麼躲 我想講句
(怎麼可 怎麼可 向你説清楚
如實對我講 對話是行貨)
今日我又再粒聲唔出走落樓
激動既情緒衝擊理性似毒瘤
囂張固執既態度劇烈如毒咒
廢事同你嘈. 我太辛苦 太難受
曾經 試過平心靜氣同你講
途經 大街小巷靜靜陪我講
無聲 老尷氣氛怪異無法擋
批判既語氣 導致失控既情況
你既原則取態完勝我既無知
你想説服我既動機幾咁無私
你有你嗡我當廢嗡輪迴無止
唆擺我地決裂既人下流無恥
大條道理清心直説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一針見血廢話少講 都係想我投降
大情大性自我中心邪惡袖心鑽牛角尖
年少無知不懂世情 心機無謂投放
Yeah ... 我地仲有乜野好講
Yeah ... 你咪又係得把口講
Yeah ... 你個人都唔得開放
怎解放 只想講句...~~~
(Ah... 就係點樣你都唔明
可能因為生於2000
無咩需要澄清 無咩需要釐清
點樣頂)
這隔膜極無形 你太樂極忘形
陳述你的心聲 這是你看家本領
這對立極無形 這對立極無情
誰又會肯反省 點改正
抒發情緒句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戲棚文化跟神功戲有著密切的關係。十八、九世紀時,本地粵劇戲班會乘紅船到佛山、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演出神功戲,由於難以覓得固定的演出場地,便於空曠地方搭建戲棚。神功戲其實是做給神看的,因此舞台需面向神廟,又或於空曠地方搭建戲棚,謂之「請神」。尾場完結,便會請神明離席,謂之「送神」。如果場地從未使用過(謂之「新台」),戲班便會舉行一個名叫「打貓」的破台儀式,由其中一位演員扮演白虎,以肥豬肉作餌,最後白虎會被制服。如果看到舞台上橫卧著一張椅子,即意味著「打貓」儀式尚未結束,戲班於台上不得開口說話,否則對話者將會遇上衰運。衣箱對演員來說十分重要,不可亂踢別人的衣箱,尤其於開場之前,不然該演員會失聲!「鈎住」即「hold住」,意謂未準備好。「馬前」即加快演出的步伐,「馬後」即拖慢步伐。為了遷就時間上的改動,老倌可以即場「爆肚」,創作出平仄相符的句子以配合演出。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廣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隨著粵語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為四大基本類別-「唱做念打」。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採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來扮演女性角色。戲劇內的角色,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粵劇的行當原為「末」、「生」、「旦」、「淨」、「丑」、「外」、「小」、「夫」、「貼」、「雜」的十大行當。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拉臉皮及紮頭髮,根據行內習慣,所有老倌都是自行照著鏡子化妝。一般舊式化妝是先拉起臉部皮膚(行內稱「吊眉」),用布條紮著頭髮(行內稱「勒頭」),用白色顏料畫了個底稿,確定線條對稱公正,然後才正式填上其他鮮豔顏色。丑角常有一個大白點在臉的中央。其實化妝顏色以紅、黑、白、藍、黃為主。紅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剛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惡陰險,藍色代表狂妄兇猛,黃色代表驃悍幹鍊。
表演方式:
1.「自報家門」:戲曲中主要人物出場時的自我介紹。它由「打引」、「定場詩」、「坐場白」組成。
2.「打引」:是劇中主角第一次上場時,半念半唱一些韻文結構的詞句,這叫「打引」。它簡單地自敘心情、處境、身份、經歷、性格,抒發志趣、抱負、情緒。
3.「定場詩」:當角色念完「打引」以後要念的四句詩,為定場詩。《帝女花•香夭》的詩白選段:
「倚殿陰森奇樹雙。明珠萬顆映花黃。如此斷腸花燭夜。不需侍女伴身旁。」
4.「坐場白」:主要角色念完「打引」、「定場白」以後所念的一段獨白。內容是介紹人物的姓名、籍貫、身世、經歷、心理等。
5.「跑龍套」:「龍套」是指戲曲中扮演士兵、伕役、宮女等隨從人員,因穿特殊形式的龍套衣而得名。「跑龍套」就是扮演這些角色的意思。
抒發情緒句子 在 來句正能量!穩定考試緊張情緒的一句話!心理師,聊心室#9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師,聊心室#9準備心理師考試的時候,曾經因為寫基礎心理學考古題錯太多覺得很焦慮T_T這時候去找一位前輩聊聊 抒發 心情,前輩跟我說了一句話! ... <看更多>
抒發情緒句子 在 炎茗- 適可而止就好。 #太好了就不會被珍惜#情感#虐心#小品 ... 的推薦與評價
適可而止就好。 #太好了就不會被珍惜#情感#虐心#小品#抒發#受傷#文字#愛情#分手#失戀#句子#情緒#心碎#傷心#原創#心靈#愛#愛情語錄#分手語錄#炎茗#故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