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璧 談疫苗》為什麼 #國產疫苗 需要更多科學對話? 💪 #文長慎入
🔸 延伸閱讀:何美鄉談疫苗:為什麼我相信國產疫苗?》https://bit.ly/3itZZV8
.
疫苗緊急授權(EUA)爭論不休,前副總統、公衛專家 #陳建仁、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 #李秉穎 等人,紛紛受訪談國產疫苗發展,而中研院院士 #陳培哲 則提出強烈質疑,並請辭專家審查委員,凸顯輿論、專業界都觀點分歧。
.
二期試驗 #解盲 在即,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來到有話,回應各方觀點,並提出他對國產疫苗爭議的看法。
.
本文重點:
▎中和抗體可以成為替代三期試驗的標準嗎?
▎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到底好不好?
▎國產疫苗安全性有何爭議?
.
.
.
林氏璧:
.
❓ WHO 六月下旬將討論「免疫橋接」,以中和抗體反應,取代傳統三期試驗。我們可以期待免疫橋接成為 EUA 標準嗎?
.
國產疫苗的報告將在六月底出來,假如 WHO 能即時訂出 #免疫橋接 系統,不需要曠日廢時做傳統 #三期 試驗,那其實就解決了我們現在的問題。
.
這不只是解決高端、聯亞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還未進行三期的疫苗,通通都適用了。我想 WHO 的立場是希望這樣做,因為全世界的疫苗顯然還是不夠,他們當然需要有更多的疫苗,投入抗疫現場。
.
然而,雖然 WHO 正在開會,但仍然有爭議,其中一個主要的疑慮就是:目前全世界還是沒有訂出檢測中和抗體的標準。假如訂出標準,那麼各家疫苗測出的結果就很可以參考。但是直到節目播出的此刻,都還沒有訂出這個標準。
.
國際要有標準出來,不然我們就等同於自己在玩。如果到我們審查國產疫苗時,WHO 還沒訂出統一標準的話,就變成 #食藥署 要自己訂一個遊戲規則,這將會引起蠻大的爭議──現在很多反對的聲音,到時候還會繼續,沒有辦法說服科學界。民眾則是霧裡看花,看著專家吵來吵去,當然就會更沒有信心。
.
疫苗標準是一個科學議題,應該要學界坐下來談。我很希望看到陳建仁老師、陳培哲老師、甚至近期投書的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陳建煒 老師,或許就坐在我們現在節目的位置上,從科學上,把你的質疑、你的贊成好好談清楚。我們自己要先有一個共識。
.
我覺得大家一定都是為了台灣好。可是不要亂貼標籤,隨便就說別人是「中共同路人」、「唱衰國產疫苗」。網路上有些聲音也許是這樣沒錯,但我也很相信陳培哲老師的人格和學術專業,絕對不是惡意。我們必須解決專業上對於 #擴大二期 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問題。
.
.
❓ 陳培哲院士提到蛋白質次單位疫苗研發不易、保護力差,批評國產疫苗集中研發,缺乏風險概念。蛋白疫苗技術真的又慢又難用嗎?
---------------------------------
🔸 概念補充:目前主要有四種不同技術的新冠疫苗》
▪ mRNA 疫苗:莫德納、輝瑞(BNT)
▪ 腺病毒載體疫苗:AZ、嬌生
▪ 蛋白質次單位疫苗:高端、聯亞、國光、Novavax
▪ 滅活疫苗:科興
---------------------------------
這跟我原本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
陳培哲老師是學界非常景仰的老師,我們大家都很尊敬。他也是國內 B 型肝炎的權威,所以他一定非常熟悉 B 肝這個疫苗。而 B 肝疫苗其實就是一種蛋白疫苗。#何美鄉 老師也曾經坐在我對面談到,人類操作最久的疫苗,其實就是 #蛋白疫苗 跟 #滅活疫苗(去活化疫苗)。
.
為什麼全世界兩百多家生產新冠疫苗的廠商,只有少數(如中國科興)做滅活疫苗?原因是滅活疫苗有種種問題,例如抗體數量少、持久力不足,雖然容易做,但保護力就是不夠好,所以沒什麼人選擇這條路。
.
國內在選擇疫苗平台時一定有想過,我們想做 #mRNA、想做 #腺病毒載體,可是這兩個都有較高的技術門檻。比方說,一個月前美國在討論要不要放棄智慧財產權,讓全世界都來做疫苗。但這不是放棄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而是技術門檻不到,還是做不出來。
.
所以眼前剩下的選擇就是蛋白疫苗,這是我們最有經驗的疫苗。 #B肝疫苗、 #子宮頸癌疫苗 都是蛋白疫苗,他們並沒有效果不好。陳培哲老師說蛋白疫苗效果「最不好」,令我感到意外。若要說效果不好,或許滅活疫苗效果更低。
.
最近有人舉一個反例就是做蛋白疫苗的 #Novavax──陳培哲老師也有所批評──這家美國先進的公司的疫苗,仍未送審 FDA。不過這邊有個問題,Novavax 其實早在一月就做出結果,保護力高達 98%。它測出的抗體反應,接近 mRNA。而且它還去南非做,連對變種病毒都有一定效果。
.
🔸 延伸圖表:疫苗抗體量之於保護力》https://bit.ly/3pBiKXV
.
Novavax 至今還沒有送 FDA,是因為它的產線製程有些問題,不是它的臨床試驗不好,也不是疫苗不好。所以我覺得陳培哲老師批評 Novavax 這點不太公平,它是因為別的原因延遲了授權。
.
.
❓前副總統陳建仁認為,蛋白疫苗副作用較腺病毒、mRNA 來得低,他自己也參加了高端二期試驗。如何評估蛋白疫苗的安全性?
.
這裡有兩種說法。
.
第一種就如同陳建仁老師所說,蛋白疫苗的安全性比較經過長久驗證。蛋白的分子小,較不容易出意外,真的發生就是對蛋白過敏的副作用。
.
可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完全說服我。雖然我們對這個技術平台很有經驗,但那個蛋白是新的。當新的蛋白加上佐劑──佐劑本身也可能是副作用來源──會不會有新的副作用?它當然就有可能出乎我們意料,或許有五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副作用,無法在三、四千人的擴大二期中被偵測。
.
前疾病管制局局長 #蘇益仁 教授有一個想法,我覺得可以供大家參考。他把二期完成就 EUA 的疫苗叫做 #戰備疫苗,可以先生產 50 萬劑到 100 萬劑,也許就施打完,然後觀測它的安全性。如果真的安全的話,我們再生產更大規模,而不是一開始就對全部的人施打,這樣風險有點太大了。
.
我覺得分階段的想法,等於在做第三期的感覺,目標是蒐集更多資料。我想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不過就看委員們怎麼決定了。
▎有話YT| https://www.youtube.com/c/PTSTalk
▎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子宮頸癌疫苗不良反應高一女控訴|真相急先鋒完整版EP88 ... 的評價
- 關於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都在瞎掰同一件事?」 #HPV疫苗... - 報導者The Reporter 的評價
- 關於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子宮頸癌疫苗日本不鼓勵接種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子宮頸癌疫苗日本不鼓勵接種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 的評價
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涂醫師看疫苗:防疫型vs福利型 該怎麼打?】
自從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都在引頸期盼疫苗的問世,不過,疫苗衍生的爭議,已摻雜許多政治口水,就在疫苗開始施打的當下,討論施打和選擇的對象,#是該從政治面回歸到公共衛生面的時候了。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台灣已採購到2000萬劑武漢肺炎疫苗,對於哪些人應該優先施打,各國作法不同,以下說明疫苗接種的兩項思考策略。
第一、#防疫型疫苗:目的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避免造成大流行。有時候會採取必要的強制性疫苗接種,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例如麻疹疫苗、小兒麻痺疫苗等。
第二、#福利型疫苗:也就是鼓勵型或補助型的疫苗,接種的目的主要是保護個人的生命與健康,減少感染後併發症的發生或死亡風險,通常是由政府建議自費接種(鼓勵性質),或編列預算支付部分的費用(補助性質),例如子宮頸癌疫苗或流感疫苗等。
武漢肺炎疫苗究竟屬於哪一型?可從「#年輕人」是否列入接種疫苗的名單,就可以看出端倪。
一般來說,長者和醫護人員優先施打並無爭議,但如果一般年輕人(未區分特定族群)也列入接種疫苗的名單,就屬於「防疫型疫苗」。因為年輕人和小孩是活動力強、傳染力高的族群,一旦受到武漢肺炎病毒的感染,或不管有無感染症狀,將是傳染力最強大、最快速的族群。將年輕人列入接種疫苗的名單,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達到「#群體免疫不要擴散」。
目前指揮中心的想法,就是傾向比照流感疫苗接種,主要是「福利型」的考量,一方面對容易受感染及感染後易傳染他人的族群,如醫護人員、防疫人員等優先施打,以減少疫情的散播;另一方面,針對感染後易有重症及死亡的高風險族群也列為優先,例如65歲以上的老人、重大傷病者等。不同的施打對象,也取決於各國防疫策略的規劃,未來如果疫苗供給充裕,或許可考慮全面施打,以建構足夠的群體免疫,終止流行。
未來疫苗全面施打前,我國因最具傳播力的年輕人未全面接種,病毒在社區傳染力仍存在,因此每個人繼續「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觸眼口鼻」,仍是至關重要的健康習慣。
👉原文刊載於2021年2月18日《蘋果日報》論壇版: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218/VAOS24SRSVBDVH267PAEJBH23I/
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ancer #screening
癌症篩檢
篩檢:「你覺得很好(無症狀),所以你有問題」。
「老鷹」是速度太快、來不及救的癌症,「兔子」是如果不治療就會傷害你的癌症,「烏龜」是惡化很慢、不會傷害你的癌症,治療是「圍欄」。
癌症篩檢能:
1、找到能治療、會傷害你的癌症(你能用圍欄把「兔子」關起來)
2、「過度診斷」、「過度治療」:
找到不能治療的癌症(「老鷹」)
找到不會傷害你的癌症(「烏龜」)
把沒有癌症的病人誤認為是癌症(假陽性)
把有癌症的病人誤認為沒有癌症(假陰性)
(https://twitter.com/vprasadmdmph/status/1212840987363442689…)
除了胎兒蛋白以外,不要用「腫瘤指標」篩檢癌症。
有幫助:
• 乳癌:美國 USPSTF 建議年紀 40-75 歲的婦女每二年做一次乳房攝影。
• 子宮頸癌:國民健康署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每 3 年至少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注射能預防。
• 肝癌:有 B、C 型肝炎或有肝癌家族病史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胎兒蛋白。
• 大腸癌:每二年做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每 10 年做一次大腸鏡篩檢。75 歲以上或餘命少於 10 年的人不需要做大腸鏡篩檢。CEA 只能用來追蹤確診/治療後的病人。
• 口腔癌:國健署建議有吃檳榔者(30 歲以上,原住民 18 歲以上)、吸煙者每二年做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 膀胱癌:無痛性血尿、肉眼可見血尿、沒有蛋白尿、有血塊、有危險因子(男性、年紀 ≥ 35 歲、抽煙、某些化學品如苯類,aromatic amines 或染劑、止痛劑、骨盆腔放射線、某些免疫抑制劑如 cyclophosphamide,alkylating agent、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重金屬(砷)、放射線等)者做膀胱鏡、腹部/膀胱超音波 ± 泌尿道 CT。
有爭議:
• 肺癌:USPSTF 建議每年以 LDCT(不是胸部 X 光、痰液細胞學)篩檢50-80歲,20 pack-year且未戒菸,或已戒菸但不到15年者。
https://www.facebook.com/1484893288/posts/10223483549145274/?extid=mOugg8Zlezfa7Fet&d=n
• 食道癌:胃鏡 for Barrett's esophagus、吸煙?喝酒?
• 胃癌:日本、韓國有建議用胃鏡篩檢。
• 甲狀腺癌:USPSTF 建議沒有症狀者不需要用觸診及超音波篩檢甲狀腺癌,除非有危險因子:放射線、遺傳性癌症、一等親有甲狀腺癌。症狀:異物感、吞嚥困難/痛、容易嗆到、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發聲障礙、疼痛。
• 前列腺癌:USPSTF 建議 55-69 歲的男性要用醫病共享決策決定是否要用 PSA 篩檢。
• 卵巢癌:USPSTF 建議不要篩檢沒有症狀的人,除非她有遺傳性癌症家族病史。台灣醫界的建議是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30 歲以上的婦女每 1–3 年做一次)時,順便做骨盆腔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如果陽性再進一步做 CT、MRI 等檢查。
• 鼻咽癌:EBV。
台灣的十大死因: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和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國人十大癌症的排序:
男性: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淋巴癌、膀胱癌
女性: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癌症的危險因素:抽煙、喝酒、加工肉(肉鬆、肉乾、肉脯、香腸、火腿、醃肉、培根、熱狗等)、紅肉(豬肉、牛肉、羊肉)、檳榔、肥胖、不運動、感染(B/C 型肝炎、HPV)、放射線(游離輻射)、免疫抑制、家族史。
https://medium.com/…/%E5%90%91-%E4%B8%83%E9%BE%8D%E7%8F%A0-…
https://medium.com/…/%E5%B8%AB%E7%88%B6-%E5%A4%A0%E4%BA%86-…
https://medium.com/…/%E8%81%96%E8%AA%95%E8%80%81%E4%BA%BA-a…
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都在瞎掰同一件事?」 #HPV疫苗... - 報導者The Reporter 的推薦與評價
#HPV疫苗上市超過10年,世界各地陸續出現疑因施打疫苗,發生疑似嚴重不良反應的女孩。 ... 他們都不是反疫苗成員,正值年華的他們要過這樣的日子嗎? ... <看更多>
子 宮頸 癌疫苗爭議 在 子宮頸癌疫苗不良反應高一女控訴|真相急先鋒完整版EP88 ... 的推薦與評價
(00:00:00) 子宮頸癌疫苗 不良反應高一女控訴(00:04:37)不良反應頻傳! 子宮頸癌疫苗 該打嗎?(00:08:51)公設比飆高無法管? 大筆銀子買虛坪!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