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醫師看疫苗:防疫型vs福利型 該怎麼打?】
自從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都在引頸期盼疫苗的問世,不過,疫苗衍生的爭議,已摻雜許多政治口水,就在疫苗開始施打的當下,討論施打和選擇的對象,#是該從政治面回歸到公共衛生面的時候了。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台灣已採購到2000萬劑武漢肺炎疫苗,對於哪些人應該優先施打,各國作法不同,以下說明疫苗接種的兩項思考策略。
第一、#防疫型疫苗:目的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避免造成大流行。有時候會採取必要的強制性疫苗接種,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例如麻疹疫苗、小兒麻痺疫苗等。
第二、#福利型疫苗:也就是鼓勵型或補助型的疫苗,接種的目的主要是保護個人的生命與健康,減少感染後併發症的發生或死亡風險,通常是由政府建議自費接種(鼓勵性質),或編列預算支付部分的費用(補助性質),例如子宮頸癌疫苗或流感疫苗等。
武漢肺炎疫苗究竟屬於哪一型?可從「#年輕人」是否列入接種疫苗的名單,就可以看出端倪。
一般來說,長者和醫護人員優先施打並無爭議,但如果一般年輕人(未區分特定族群)也列入接種疫苗的名單,就屬於「防疫型疫苗」。因為年輕人和小孩是活動力強、傳染力高的族群,一旦受到武漢肺炎病毒的感染,或不管有無感染症狀,將是傳染力最強大、最快速的族群。將年輕人列入接種疫苗的名單,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達到「#群體免疫不要擴散」。
目前指揮中心的想法,就是傾向比照流感疫苗接種,主要是「福利型」的考量,一方面對容易受感染及感染後易傳染他人的族群,如醫護人員、防疫人員等優先施打,以減少疫情的散播;另一方面,針對感染後易有重症及死亡的高風險族群也列為優先,例如65歲以上的老人、重大傷病者等。不同的施打對象,也取決於各國防疫策略的規劃,未來如果疫苗供給充裕,或許可考慮全面施打,以建構足夠的群體免疫,終止流行。
未來疫苗全面施打前,我國因最具傳播力的年輕人未全面接種,病毒在社區傳染力仍存在,因此每個人繼續「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觸眼口鼻」,仍是至關重要的健康習慣。
👉原文刊載於2021年2月18日《蘋果日報》論壇版: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218/VAOS24SRSVBDVH267PAEJBH23I/
是該從政治面回歸到公共衛生面的時候了 在 新冠病毒照妖鏡:市場導向下的公衛危機現形 - 記疫 的相關結果
新冠病毒照妖鏡:市場導向下的公衛危機現形COVID-19的世界流行,無論在經濟、政治、社會及文化等等面向都造成巨大影響,難怪聯合國認為,這是二戰後 ... ... <看更多>
是該從政治面回歸到公共衛生面的時候了 在 全球化下的公共衛生:變化與挑戰 的相關結果
經濟一體化、工業化、城市化、大規模人口遷徙、社會分化、環境退化乃至氣候變暖等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使當今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公共衛生風險。 ... <看更多>
是該從政治面回歸到公共衛生面的時候了 在 人權?法治?防疫下如何權衡?一個哲學、歷史與科技防疫的反思 的相關結果
不同的政治哲學與政經主張回應了政府在面對緊急公衛事件時,所採取不同作為的預設與期待。而政府在面對防疫急迫性時所傾向採取的方法與措施,也連結了不同社會對於維繫自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