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都在搶 #mRNA疫苗 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可以投資這些藥廠?
沒錯!我問的就是:
「你有沒有想過可以 #買BNT或莫德納的股票?」
最近我在研究新的ETF #富邦基因免疫生技ETF。它的投資組合目前大致如下:
▪️疫苗概念股約佔40.5%
▪️癌症治療約佔29%
▪️基因醫療約佔21%
▪️分析檢測約佔6%
▪️藥物開發約佔3.5%
(包括BNT/MODERNA這些疫苗概念股自然是當紅!但另外六成與免疫基因癌症治療相關的配置,其實更加吸引我。)
先說!在我們家,投資向來是老公說了算。但去年有一檔ETF我覺得可以買、他不置可否,被我唸到現在,就是00692。(當時我就跟大家分享這檔很不錯,我想投資。寫的當下才26,現在已經超過36🥲…我家財務大臣當時沒點頭,後來在32時才叫我進場…😩)
因此上週當我跟他說:「這檔富邦即將推出的基因免疫生技ETF,我覺得比00692更讓我期待!」他雖然又呈現『嗯哼』的表情,但還是認真聽我說完,最後說ok你要買就買😂。因為這個組合是所有投資標的裡,我難得有興趣也算夠瞭解的 #醫療生技產業。
很多人都覺得投資生技類股不切實際,只是買夢想。但如果你進一步去了解國外的生技產業,就不會這麼想。我過去長年跑醫藥,至今仍與許多醫師跟各大國際藥廠都熟識,經年累月聽下來,很早就知道未來醫藥生技會往哪裡發展。
首先以短期來看,疫苗還是不會退燒:
《#疫苗概念股》
到今年9月中,全球施打新冠疫苗劑數超過56億,這兩天幾個重要國際新聞,都在告訴大家接下來疫苗生產速度會拼命增加:
✔️國際製藥生產聯盟強調今年年底前疫苗生產數量將達120億劑,而2022年中將達240億劑!力求讓貧窮國家也能打至少一劑疫苗。
✔️美國要開打第三劑、以色列準備追加第四劑。
✔️莫德納宣布正在研發 #新冠肺炎與流感結合的二合一疫苗。也就是未來一年只要打一劑,就可以預防兩種傳染病(這消息一出Moderna股價立刻大漲6%😂)
以上這些訊息都顯示:疫苗類股短期內不會退燒。而且mRNA技術不僅用在新冠疫苗製造,也會用於其他疫苗開發及其他面向。簡單的說:這就像特斯拉之於電動車市場,mRNA也將興起一波疫苗市場革命。後續仍大有可期!
《#癌症免疫治療》
這點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未來癌症醫療絕對是醫藥生技業的主流(其實現在就是)。全球癌症時鐘每年都在快轉,未來得到癌症的人口將是現在的1.6倍。身為醫藥產業龍頭的美國總統拜登,因為長子死於癌症,也喊話要延續歐巴馬抗癌政策,成為 #終結癌症的總統!
近三年來我平均每個月都會訪問兩位以上的醫師,不論哪一科都會聊到癌症話題。大家都在期待有更新更有效的方式、來對抗癌症,通常 #最被期待的都是基因免疫療法。然而現在已被應用在癌症治療上的仍為數不多,代表還有非常大的研發空間。
但這勢必是未來癌症治療的主流!2018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就是由發現利用免疫調節,能有效對抗癌細胞的兩位美國及日本教授共同獲得。他們在獲獎時也表示:
「癌症免疫醫療將會是繼外科、化療、放射線後,第四個癌症主要療法。」
《#基因檢測與分析》
包括 #基因編輯 與 #基因檢測分析,都是現在進行式,並有機會成為改變人類醫療的重大里程碑!(這真的不只是蜘蛛人的電影情節😂)像是透過基因編輯產生抗愛滋病胚胎、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基因編輯技術⋯乃至於軟銀、ARK先後投資基因醫療,在在顯示這是值得關注的項目。
前陣子我專訪AI趨勢專家李開復,他坦言自己投資了一個基因分析公司:結合AI與基因分析,能夠精準給予每個人客製化的健康資訊需求。而他的最新力作『AI 2041: 遇見10個未來新世界』裡,第四個故事就是在講數位醫療與人工智慧的融合。#精準醫療絕對是未來的重點!而關鍵就在基因分析。
《結論》
總上所述,我覺得能同時囊括這些領域的ETF,真的太值得關注了!
其實不敢投資生技類股最大的原因都是:不了解、不知道怎麼選。所以這檔運用大數據、來挑選以上各類生技醫療產業績優股的做法,對於不了解生技領域的投資者,其實是最好的!尤其像我這樣的人:沒時間或懶得去看個股😂,ETF真的是個好選擇。
(若觀察這檔ETF組合,在過去三段不同時間內的績效表現:會發現它在疫情前就打敗Nasdaq-100,疫情後與Nasdaq-100幾乎相同。)
PS. 我有特別去了解它的操作:
▪️投資組合為五十個公司,每個權重上限4%,可避免單一個股大起大落過於影響整體表現。
▪️指數過去平均波動度與費城半導體指數相近。
▪️每年六月會調整權重比,十二月調整成分股。
這檔ETF預計9/15開始募集,十月初掛牌上市,我強烈建議想跟上這波疫苗概念股、及放眼未來基因免疫癌症醫療相關議題的人,可以注意一下。(有關這檔ETF的相關資訊,以及剛剛提到的產業新聞,我放留言處,大家可以參考參考喔😁!)
Ps. 彤姐真的不是只會叫你們花錢⋯也會分享賺錢撇步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些年來醫學界與民眾很流行做基因檢測,像癌症基因檢測,這些檢測對於疾病預防其實是有用的! 若知道基因哪裡有缺陷,就可以針對其缺陷作生活中的作息、飲食的調整,來預防疾病發生率。 而就癌症來說,擁有癌症基因對於罹癌也只有10%的機率,其餘60-70%的罹癌因素其實是環境、飲食、作息等各方面造成的,所以...
基因檢測 哪裡 做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基因檢測 哪裡 做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基因決定胖哪裡 這句口號在健身圈應該不陌生,多半是來自詢問是否有局部瘦身的方法時,幾乎一定會看見的回答。
基因是天生的,從出生起至死亡幾乎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此有些人的基因就是很得神眷顧,該胖的地方胖、該瘦的地方瘦;有些人則是反過來像我這樣,手腳永遠都是纖細如牙籤,軀幹則是如同雪人一般圓滾滾。
最近公關朋友向我介紹了他們新推出的 #OB體重管理基因檢測 ,不同於抽取血液尿液之類的健康檢查需要每年定期進行一次,基因檢測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可以分析自身的基因特性,且一生只需要做一次即可,其報告內容可作為終生參考。
這項檢測除了基因型態的分析之外,還能夠了解自己是屬於哪種類型的肥胖者,像是代謝失衡型或脂肪囤積型;能夠知道自己吃哪些類型的食物容易發胖;吃哪些類型的食物會影響自己的代謝;身體需要攝取的食物類型等等,十分有趣。
這感覺有點像過敏原測試,了解自己的過敏原才能在日常中避免接觸;這項檢測等於是深入了解自己的肥胖基因,避開對身體不適當的飲食或生活習慣,若有配合運動教練、營養師等等,更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很推薦給有想要長期維持良好體態的人。
前陣子因為疫情期間能不出門都盡量避免,這次基因檢測很方便,可以全程在家中進行,像是一開始會先安排與醫師視訊諮詢,聊聊自己在意的瘦身瓶頸還有檢測目的。
清楚了解整個流程後,再交由服務人員宅配寄送檢測包。這次我預約的是每周三、四駐診的 #黃承翔 醫師,很溫柔且細心,推薦給你們參考。
任何花花感興趣的醫美合作我都會先實際體驗後再來跟大家分享它的優缺點;目前我已經完成了諮詢與採檢,接著就是等待報告出爐,到時候由醫師依據報告內容評估合適的體態雕塑療程,這個等下一篇再來跟各位分享,敬請期待嚕~
基因檢測步驟滿簡單的,提供給大家參考。
1. 打開保存管,直立於桌面
2. 取出採集棒,以棉頭採集口腔內壁,左右來回滾動各15次
3. 塗抹完成後,將棉頭端浸入保存管
4. 將採集棒棉頭端環狀折線向下折斷,倚靠於保存管,並將保存管蓋上鎖緊
5. 務必於瓶身空白處簽名,將保存管、個資問卷、放入回函信封
採集完成後,聯繫專屬健康管家協助安排貨運收件,大約十個工作天,即可收到專屬報告書囉!
想要一起來體驗的朋友可以找公關Ariana詢問 https://lin.ee/wD8vCsy 記得說花花介紹來的唷!
#體重管理 #基因檢測 #瘦身 #減肥 #內分泌失調 #脂肪囤積 #大江基因 #星醫美學院 #醫美 #BetterLifestyle
#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最後一次享瘦幫助您更健康更快樂
基因檢測 哪裡 做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些年來醫學界與民眾很流行做基因檢測,像癌症基因檢測,這些檢測對於疾病預防其實是有用的!
若知道基因哪裡有缺陷,就可以針對其缺陷作生活中的作息、飲食的調整,來預防疾病發生率。
而就癌症來說,擁有癌症基因對於罹癌也只有10%的機率,其餘60-70%的罹癌因素其實是環境、飲食、作息等各方面造成的,所以就算檢查出有癌症基因,也別恐慌,從生活中改變就能大大降低罹癌率!
那麼想要儘量減少得到癌症的風險,該怎麼做呢?來聽聽劉博仁醫師怎麼說吧!
相關文章
咖啡不致癌還防癌!太燙才是致癌原因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513
吃冰吃甜是癌細胞最愛!夏天防癌必吃4種食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140
醫學博士的黃金健步法,2個月啟動長壽基因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575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基因檢測 哪裡 做 在 基因醫師張家銘- 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免費的基因檢測這 ... 的推薦與評價
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免費的基因檢測這就是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 做這基因檢測有何用處呢? 現在生病的原因,或是未來可能會罹患的疾病, ... ... <看更多>
基因檢測 哪裡 做 在 你需要基因檢測嗎?2種人最需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名醫觀點】乳癌 基因檢測 怎麼 做 ?預估罹癌、復發轉移風險. 健康2.0•2.6K views · 3:29 · Go to channel · 癌症 基因檢測 須知- 行動基因. ACT Genomics•4.3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