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剪輯師、音效師泰瑞.羅林斯(Terry Rawlings)辭世,享壽85歲或86歲。他生涯曾多次與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合作。其代表作包括《異形》(Alien ,1979)、《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楊朵》(Yentl ,1983),並曾以《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1981)提名奧斯卡最佳剪輯獎。
.
泰瑞.羅林斯出生英國倫敦,外界對他生涯早期所知不多。他在50年代末入行,曾擔任史丹利.杜寧(Stanley Donen)執導的《釣金龜》(Indiscreet ,1958)等片的剪輯助理。但他在1960年代將重心轉到音效部門,參與了英國新浪潮電影《The L-Shaped Room》(1962)等作。70年代參與作品則包括《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1974)以及雷利.史考特的首部長片《決鬥的人》(The Duellists ,1974)。
.
1977年,泰瑞.羅林斯改做起剪輯師,第三部操刀的作品便是過去合作過的雷利.史考特轟動全球的科幻驚悚片《異形》。當年史考特要製作《異形》時,致電羅林斯請他負責電影的音效。沒想到羅林斯任性地回他:「我不想做音效,我想剪。」史考特也就真的同意了。
.
隔年的體育勵志片《火戰車》則讓他獲得了英國金像獎與奧斯卡獎的最佳剪輯獎提名,只是最終分別敗給了《蠻牛》(Raging Bull ,1980)與《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但羅林斯成功地將理應乏善可陳的賽跑片段剪輯流暢,凸顯了影片的競技感,使該片在日後成為經典剪輯範本之一。
.
他的另一力作一樣是雷利.史考特之作,是在當時被視為一場災難,卻在日後被尊為科幻經典的《銀翼殺手》。在2012年接受採訪時,羅林斯坦言自己是該片唯一的剪輯師,只是當時他並非美國工會成員,這使得他只能在飯店租一間套房進行剪輯,而不被允許在片廠工作,甚至連單獨掛名也無法,只能被掛上「剪輯監督」一職,名目上的剪輯師中島瑪莎(Marsha Nakashima)只是掛名。但羅林斯依然以該片的剪輯獨立獲得了英國金像獎提名。
.
當時還是新導演的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所執導的《異形3》(Alien³ ,1992) 和007電影《黃金眼》(GoldenEye ,1995)是他90年代參與過最為重要的作品。到了千禧年後,他僅有參與剪輯三部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2004)成為他的告別之作。兩年之後,他獲得了美國剪輯工會獎終身成就獎。
.
大衛.芬奇在2014年的英國金像獎時,大衛.芬奇曾在預錄的致敬影片中說道:「最好的剪輯師如同鍊金術士。」並特地強調自己特別幸運第一部長片能與泰瑞.羅林斯一起工作。
.
2019年4月23日,泰瑞.羅林斯與世長辭。
.
.
(圖為泰瑞.羅林斯。)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的推薦目錄:
- 關於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Nicolle尼可 矽谷Bonjou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Hammer horror films, Phantom of the opera, Classic ...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Theatrical Trailer) 的評價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國剪輯師、音效師泰瑞.羅林斯(Terry Rawlings)辭世,享壽85歲或86歲。他生涯曾多次與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合作。其代表作包括《異形》(Alien ,1979)、《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楊朵》(Yentl ,1983),並曾以《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1981)提名奧斯卡最佳剪輯獎。
.
泰瑞.羅林斯出生英國倫敦,外界對他生涯早期所知不多。他在50年代末入行,曾擔任史丹利.杜寧(Stanley Donen)執導的《釣金龜》(Indiscreet ,1958)等片的剪輯助理。但他在1960年代將重心轉到音效部門,參與了英國新浪潮電影《The L-Shaped Room》(1962)等作。70年代參與作品則包括《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1974)以及雷利.史考特的首部長片《決鬥的人》(The Duellists ,1974)。
.
1977年,泰瑞.羅林斯改做起剪輯師,第三部操刀的作品便是過去合作過的雷利.史考特轟動全球的科幻驚悚片《異形》。當年史考特要製作《異形》時,致電羅林斯請他負責電影的音效。沒想到羅林斯任性地回他:「我不想做音效,我想剪。」史考特也就真的同意了。
.
隔年的體育勵志片《火戰車》則讓他獲得了英國金像獎與奧斯卡獎的最佳剪輯獎提名,只是最終分別敗給了《蠻牛》(Raging Bull ,1980)與《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但羅林斯成功地將理應乏善可陳的賽跑片段剪輯流暢,凸顯了影片的競技感,使該片在日後成為經典剪輯範本之一。
.
他的另一力作一樣是雷利.史考特之作,是在當時被視為一場災難,卻在日後被尊為科幻經典的《銀翼殺手》。在2012年接受採訪時,羅林斯坦言自己是該片唯一的剪輯師,只是當時他並非美國工會成員,這使得他只能在飯店租一間套房進行剪輯,而不被允許在片廠工作,甚至連單獨掛名也無法,只能被掛上「剪輯監督」一職,名目上的剪輯師中島瑪莎(Marsha Nakashima)只是掛名。但羅林斯依然以該片的剪輯獨立獲得了英國金像獎提名。
.
當時還是新導演的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所執導的《異形3》(Alien³ ,1992) 和007電影《黃金眼》(GoldenEye ,1995)是他90年代參與過最為重要的作品。到了千禧年後,他僅有參與剪輯三部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2004)成為他的告別之作。兩年之後,他獲得了美國剪輯工會獎終身成就獎。
.
大衛.芬奇在2014年的英國金像獎時,大衛.芬奇曾在預錄的致敬影片中說道:「最好的剪輯師如同鍊金術士。」並特地強調自己特別幸運第一部長片能與泰瑞.羅林斯一起工作。
.
2019年4月23日,泰瑞.羅林斯與世長辭。
.
.
(圖為泰瑞.羅林斯。)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Nicolle尼可 矽谷Bonjou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矽谷也很Cosmopolitan!百老匯歌劇之夜】
有人上週在San Jose欣賞百老匯經典的「歌劇魅影」嗎?一個具有cosmopolitan風格的矽谷周末之夜,住在南灣的人,不用前往舊金山,選個周五夜晚,挑一齣喜歡的劇碼或表演,套上一襲心儀的洋裝或西裝,先在San Jose市中心的復古酒店The Westin,享用一頓優雅洗練的義式晚餐,再徐徐步行前往附近的Performing Arts Center,迎接經典又從容的音樂藝術盛宴!
The Westin San Jose前身為The Sainte Claire Hotel,建於 1962年,歷史酒店演繹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情,雜揉西班牙和地中海舊時建築元素,酒店大廳幾乎保持了當年的原味,木造的格子天花板令人屏息,裝潢低調典雅而不失大氣,壁柱拱窗、古董信箱、流蘇吊燈,和鍛鐵鑲金雕飾,復古而摩登,餐廳也是一貫的溫婉雅致,一盞杯,一扇窗,無處不散發如同陳年好酒經過時光洗禮的醇厚,令人心醉不已。
微醺之中,踩著高跟鞋👠,步入劇院,舞台前華麗高聳的吊燈隨著主題曲墜落,正式進入Phantom of Opera歌德式的史詩歌劇世界。當
耳邊響起Inside My Mind曲調時,帶有祭祀般的濃厚氛圍,襲滿了在座的每一個觀眾;「美女與野獸」和「三角戀情」為劇中愛情的主線,多元音樂風格及華麗場面,震撼了聽覺跟視覺,每次出場都充滿儀式感的Phontom,將音樂具象化了,也打破傳統歌劇的二元象限,他對音樂的執著也令人動容。
整場劇品味下來,有高有低,如泣如訴,讓我忘記此時仍身在矽谷,好一個經典的歌劇之夜呀!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Theatrical Trailer)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在 Hammer horror films, Phantom of the opera, Classic ...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Nov 11, 2014 - Phantom of the Opera 1962 Herbert Lom and Heather Sear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