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專家評析:為何全球經濟到2050年時必須完全除碳化... (03/23/2017 New York Times)
"It took 50 years to push the Planet out of 10,000 yrs of stability. Coming 50 years will determine future 10,000 yrs." -- Prof. Johan Rockström on Tweeter (03/27/2017)
"人類花了50年的時間就搞得地球偏離已經保持了一萬年來的穩定性。未來的50年將會決定地球往後一萬年的面貌。“ -- Johan Rockström 教授 (03/27/2017)
作者:Johan Rockström / 斯德哥爾摩環境回復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主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全球永續發展學教授
斯德哥爾摩訊 -- 就如同地球大氣臭氧層出現破洞或是地球繞著太陽公轉ㄧ樣,全球暖化是一個科學事實。全球氣溫已經連續三年打破歷史高溫紀錄。北極海冰層正在快速的消融中。各地海平面正在上升。對於某些社會來說,比如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一些小島國,氣候災難不是一種遙遠的威脅,它已經降臨了。
為了降低全球環境遭逢毀滅性災難的風險,也為了避免人類的進化產生逆轉,世界各國都必須立即盡全力扭轉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幅度。全球暖化的增溫必須被控制在攝氏2度(華氏3.6度)以內; 超過這道防線,我們將面臨各種非常嚴重的社會以及經濟上的損失。
達成這個維持全球增溫不超過關鍵性的攝氏2度幅度的辦法再簡單不過了。首先,全球排碳量必須在2020年之前達到尖峰,其次,我們必須在2050年時實現全球經濟除碳化。
各國在巴黎氣候公約中所做出的自主性減碳量其實還不夠多。的確,現今的世界政治舞台中充斥著只願意做出漸進式進展的政府:往往是前進兩步又倒退一步,有時還是向後倒退鉅大的一步,像是美國川普總統就威脅要撤簽全球氣候公約,而且已經提出要削減美國政府氣候科學研究的經費以及與國際間的氣候相關合作計畫的施政方針。
這種存在於為了拯救我們的環境與世界穩定所必須要付出的種種努力,以及政治人物們所願意做的事項之間巨大的落差,在在都讓科學家們憂慮,我們可能會毀了人類能夠減少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重風險的最後一次機會。
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保持審慎樂觀的好理由。儘管有著由政治人物們所造成的進展停滯,歷史的軌跡顯示了當今的世界是由一連串顛覆性的黑天鵝事件所塑造出來的。想想看最近一次的美國大選,英國脫歐,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過去幾十年裡科技領域中所發生的快速進展所帶給我們的啟示。
為了幫助大家重新思考氣候變遷的挑戰,我和同事們發展出一套類似推論電腦晶片的運算功能平均每24個月就可以增強一倍,在半導體產業中非常著名的莫爾定律(Moore’s Law)的環境版推論。我們所發展出來的 “減碳定律(Carbon Law)” 明確的指出,人類必須每十年就將碳排放量削減一半的程度,才有機會讓地球再回到一個穩定的氣候系統。
現今全球每一年大約排放400億噸的二氧化碳。假設全球的排碳量在2020年時開始往下降,套用 “減碳定律” 做為我們的指導方針,到2030年時,我們必須要將全球年排碳量降低到一年200億噸的程度。接著,我們必須在2040年時將排碳量抑制在一年100億噸的水準,然後在2050年的時候,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維持在大約一年50億噸的規模。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努力提升能夠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減少的各種科技,確實保護可以吸收我們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達一半比率的土地以及海洋,並且將全球的食物生產系統從一個主要的排碳大戶轉變成一個主要的儲碳大戶。
這個每十年減少碳排放量一半的 “減碳定律” 可以在各種層面被採用:無論是個人、家庭、社區、城市以及國家的層次都可適用。而且那些擁有最大碳足跡的需要做的最多。
目前看來,全球的經濟已經走上了正確的軌道。
即使當全球經濟呈現強勁成長的同時,全世界經由使用化石燃料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連續三年持平了,這要感謝中國的減碳努力,但是也要歸功於美國在減碳方面所做出的進展,以及其他20多個國家達成了讓國內碳排放量下降的努力。在美國,再生能源產業正在迅速擴張,產業所雇用的就業人員總數目前也已經超過所有各類化石燃料產業就業人口的總和了。
在全球能源產業中,再生能能源的裝置容量現在是以每隔五到六年就擴充一倍的速度在進展中的,而且已經保持這樣的步調十年了。如果我們保持這樣滾雪球式的擴展步調,再生能源在2050年之前就可以達到100%能源占比的程度。
保持這種發展的步調,我們可以在2030年前後擺脫煤炭的糾纏,並且因為空氣品質提升而拯救數百萬的生命,然後在2040年左右向石油說拜拜,到了2050年時,我們就可以幾乎可以做到零碳排的目標。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Why the World Economy Has to Be Carbon Free by 2050 (MARCH 23, 2017 New York Times)
by JOHAN ROCKSTRÖM, director of 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er and professor of global sustainability at Stockholm University.
https://www.nytimes.com/…/why-the-world-economy-has-to-be-c…
責任編輯:KC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