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m #Libra #最新進展 #測試網運行
【持續邁進!臉書幣 Diem 測試網已運行 44 天,但當前平均 TPS 僅每秒「6筆交易」】
⚡️目前 Diem 測試網已經運行了 44 天,測試網上共運行著近 10 兆枚 LBR,處理超過 2,558 萬筆交易。
但 Diem 目前的平均 TPS 還只達到 6 而已, 44 天測得的最高峰值為 24。而 VISA 的 TPS 則約 1,500-2,000。 目前比特幣的 TPS 則約為 7,以太坊的 TPS 大約是 30。
-
#同場加映
①Spotify收加密貨幣不遠了?正招募支付部高管,制定Diem, CBDC 相關策略
https://tempo.pse.is/39u9kt
②臉書 Libra 改名!以新名「Diem」迎接明年初發行,意在擺脫監管負面印象
https://tempo.pse.is/39rxtj
-
✅ 即時新聞鎖定 #動區Telegram
https://t.me/blocktemponews
✅ 每日新聞精選訂閱 #LINE:
https://line.me/R/ti/p/%40kgx9780p
✅ 右轉動區 #千人投資討論群:
https://line.me/ti/g2/htySqS7SoKOuGGFx4Gn9dg
lbr幣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磅!Libra 發布2.0白皮書: 改發多國「1:1 穩定幣」,還可兼容各國央行CBDC (臉書幣)
Lee Michael by Lee Michael 2020-04-17
社群平台巨頭臉書所推出的布《Libra》計畫一直屢遭各國政府的監管機構刁難,原因是各國政府認為天秤幣將會危害「各國的貨幣主權」,造成金融動盪,且會有洗錢、恐怖融資等疑慮產生。為了適應監管機構,《Libra》於昨天推出新的白皮書,宣布除了原本的天秤幣外,還會發行錨定單一法幣的穩定幣。
Libra 的天秤幣(Libra coin,≋LBR)之所以會造成爭議是因為天秤幣是用多種法幣做為儲備貨幣(美元、歐元、英鎊、日圓、新幣)所創造的「新貨幣」,並在其 Libra 區塊鏈運行。這也被各國政府認為將會危害「各國的貨幣主權」,造成金融動盪,且會有洗錢、恐怖融資等疑慮產生。
於昨(16)日,臉書的《Libra》計畫負責人馬庫斯(David Marcus)證實,《Libra》將會發行單一穩定幣,如美元穩定幣、歐元穩定幣等等。
此外,《Libra》也在昨天推出了新的白皮書,且並沒有放棄推出由多種穩定幣儲備的天秤幣。
《Libra》新白皮書的重點如下:
推出單一法幣錨定的穩定幣,如 LibraUSD(≋USD),LibraEUR(≋EUR),LibraGBP(≋GBP)。
沒有放棄多種貨幣儲備的天秤幣(≋LBR)。
未來各國推出數位法幣(CBDC)的時候,可直接在 Libra 區塊鏈上運行。
《Libra》白皮書寫道:
「我們透過增加單一穩定幣增加 Libra 網路的強度,最初將會發行原本就在天秤幣的儲備貨幣中的法定穩定幣,例如 LibraUSD 或稱 ≋USD,LibraEUR 或稱 ≋EUR,LibraGBP 或稱 ≋GBP,LibraSGD 或稱 SGD。」
需要強調的是,《Libra》仍然打算發行由多幣種儲備的穩定幣,只是它不再堅持直接將「法定貨幣」儲備在銀行,而是改由 Libra 區塊鏈上的多種單一穩定幣做為儲備貨幣。除了減少政府的疑慮之外,同時也增加了天秤幣的彈性空間,在未來可以靈活調整儲備貨幣。
Libra 區塊鏈可以容納各國的 CBDC?
自去年《Libra》白皮書推出後,央行數位貨幣(CBDC)就成為各國討論的話題。事實上,在 4月 14 日,兩張數位人民幣的測試圖就在社群中大量轉發,顯示中國農業銀行正在對央行數位貨幣「數位人民幣 DCEP」的錢包進行內部測試。
對此,《Libra》白皮書也表示,Libra 區塊鏈可以成為央行數位貨幣的承載平台,並且隨著推出的央行數位貨幣越來越多,Libra 網路上面的樣貌就會被改變。
「我們希望,隨著央行逐漸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這些 CBDC 可以直接與 Libra 網路匯聚,在上面使用,這樣一來 Libra 協會就不需要管理儲備金,從而降低了信貸和託管風險。例如央行發行數位美元、數位歐元,Libra 協會就可以使用這些 CBDC 替代原本的單一穩定幣。」
《Libra》於去年發布白皮書時就強調,其目標是服務 17 億沒有金融帳戶的人口,從白皮書看來,《Libra》的初衷並沒有改變。由於一開始的時候 Libra 協會只會發行幾種單一穩定幣,對於那些還沒有單一穩定幣或是 CBDC 的國家、地區就可以使用天秤幣,它可以作為有效的跨境結算幣,也是低波動率貨幣的好選擇。
除了政府質疑《Libra》會造成金融動盪外,不少人也質疑《Libra》是「許可制」的區塊鏈,並非真正的去中心化。Libra 協會的副主席迪斯帕特對此只是再次強調 Libra 網路一定是使用區塊鏈技術,而事實是新版的白皮書中刪除了引入無許可參與的內容,其主要原因是考量到監管單位的擔憂,需要防範未知的參與者控制系統。
他認為,點對點支付系統必須是在區塊鏈架構下執行,並以 PayPal 為例:
「PayPal 多年前就購買了 Venmo,但是 PayPal 用戶卻不能向 Venmo 用戶付款,因此兩者沒有互操作性。因此,Libra 區塊鏈是重大突破,成為可擴展的點對點支付網路概念,同時又保證的安全性。」
《Libra》:我們仍打算在 2020 年推出 Libra 網路
Libra 協會的這項舉動解讀成是對各國政府以及央行的讓步,而 Libra 協會的副主席迪斯帕特(Dante Disparte)在接受外媒《CoinDesk》採訪時所說的話也間接承認這個解讀。
迪斯帕特表示從去年初版白皮書發布以來,這段時間確實掀起了世界各國的討論,而討論的重點都是:「我們(各國政府)應該如何監管數字支付系統和數字貨幣」。
迪斯帕特表示:
「每一個穩定幣都會有相對應的資產和短期政府債券作為儲備,進來確立穩定幣價值;我們認為這種模式可以拉近央行和私營企業之間的距離。」
他更進一步表示,天秤幣(≋LBR)將會長期存在,但儲備金會使用穩定幣,其模擬的模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
值得注意的是,Libra 協會已經從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開始申請支付系統許可,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各國的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將會持續給 Libra 協會建議。
FINMA 審查《Libra》的支付系統許可是非常獨特的,他們建立了「監管學院」,這個學院由世界各國的政府、政黨組成,並找出盡可能接近共識的方法。此外, Linra 還打算在金融犯罪執法網路(FinCEN)中註冊為貨幣服務業務(MSB)。
Libra 協會的發言人強調:「我們仍沒改變在 2020 年推出 Libra 的目標」。
資料來源:https://www.blocktempo.com/libra-scales-back-global-currency-ambitions-in-concession-to-regulators/
lbr幣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球前三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智慧工廠不等於關燈工廠,未來五年「彈性」最重要
by
曾靉 2017.03.03
「智慧工廠不等於關燈工廠,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是『彈性』。」工業機器人在落實工業4.0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人機協同機器人將是未來的新趨勢。
「智慧工廠不等於關燈工廠,未來五年最重要的是『彈性』。」全球前三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集團(KUKA)全球首席銷售長Martin Kuhnhen認為,過去大家想到機器人,會想到關燈工廠(dark factory),工廠關燈、人離開讓機器人工作,但現在智慧工廠的新趨勢是人機協同,讓人類跟機器人相輔相成,依據需求調節人力與機器人的比例,讓工作更有彈性。
總部位於德國的庫卡集團,2016年全年營業額超過30億歐元(約新台幣980億元),在全球26個國家都設有分公司。過去,庫卡的工業機器人多應用在汽車行業和大量生產領域,現在也開始進入汽車業以外的其他領域,特別是食品、塑膠、金屬加工、電子、醫療技術和娛樂業等新應用。
談智慧工廠,協作機器人是新趨勢
工業機器人在落實工業4.0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人機協同機器人將是未來的新趨勢。「協作不是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增加『人』的生產力。」Kuhnhen說明,以組裝生產線為例,機器人可以幫人做的事就包括幫忙取零件、節省取件時間;或是在安裝某個零件時,需要確保維持一定的力道,人跟機器合作,相輔相成的表現是更好的,未來幾乎所有產業都會被機器人、自動化影響。
「未來5到10年,我覺得智慧工廠有一個重點是彈性。」彈性,指的除了是裝置的安裝與調校時間之外,還有人類與機器人的「溝通」方式。過去我們透過軟體跟機器人溝通,現在的趨勢變成人類透過展示、牽引,讓機器人自動記住他要做什麼事情,相對可以節省很多人力以及訓練上的成本。
例如,庫卡就在兩年前推出智慧型工業助手 (intelligent industrial work assistant)LBR iiwa,透過這款人機協同輕型機器人與移動行駛平臺的結合,讓工廠的作業流程更有效率,未來也會把這樣的技術發展到其他產品線,「人機協同跟行動化是我們這兩年很大的投資,也會是推動未來前進的力量。」
「我覺得我們的優勢是不做其他的事,很全心全意的在這個領域,對我們來說,自動化一直是一個大有可為、且一直在成長的產業。」Kuhnhen也強調,對庫卡而言,持續的研發創新是企業的DNA。例如,庫卡在去年收購了瑞士一家物流公司Swisslog,在物流方面做了許多自動化的改善,提升產品配送、揀貨的效率,從不同產業的經驗中,調整產品服務與未來策略佈局。
亞洲發展潛力大
看好台灣市場發展潛力,庫卡也於今年在台北內湖設立新辦公室,並建置提供教學展示的庫卡學院,以及因應客戶需求所設計的科技中心庫卡實驗室,加強與在地夥伴的合作。「我們相信台灣有很多創新能量,加上工具機也是台灣強項,我們很看好庫卡在台灣可以發揮得更多。」Kuhnhen表示。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2016年報告,台灣在全球機器人市場的排名前六,2010年至2015年間,每年建置機器人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7%。Kuhnhen就看好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的潛力,他認為亞洲市場很特別,身為電子業重鎮,以時間來看,產品的生命週期比起其他市場短很多(例如德國汽車業有七年生命週期,需要花半年部署機器人,使用期長;亞洲做手機代工,每半年就要汰換一次。),從概念發想到最終部署,壓縮的時間緊、講求快速;以規模來看,其他地區的工廠可能一次會部署20-30個機器人,但在亞洲地區甚至一次會部署50個以上,對庫卡來說,為了因應客戶需求,部署的動作也要更快。
數字焦點
17%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2016年報告,台灣在全球機器人市場平均排名前六,2010-15年建置機器人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7%。
附圖:庫卡的工業機器人產品線從低負荷(6至20公斤)到重負載(300到1300公斤)都有,前年也推出七軸人機協同輕型機器人LBR iiwa,每軸關節都有扭力感測器,能不設置防護圍籬,透過教導牽引模式操控手臂動作。
庫卡在台北內湖的辦公室增設科技中心庫卡實驗室,針對不同產業的客戶需求設計客製化解決方案。
賀大新攝影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kuka-moved-office-to-taipei-i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