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的週末夜電影|《滅絕》 之 有一種《Lucy》的超展開感
#科幻片 #劇情片 #血腥 #森林系主題 #給想看緊張刺激又不怕內容太展開的你
我之所以這麼愛看電影,是源自小時候的每個週末,我爸都會帶我去百視達(已消失)一起挑一片DVD租回家看。上個星期六跟我爸還有女友在家選片時,最後是《決勝女王》(Molly's Game)跟《滅絕》(Annihilation)在抉擇。卻因娜塔莉波曼的個人魅力決定先看《滅絕》。
導演:
2014年拍了我滿喜歡的《人造意識》(Ex Machina),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
演員:
娜塔莉波曼(不用介紹吧)主演、奧斯卡·伊薩克(新《星際大戰》)配角
劇情:
講述外星不明物體降落地球後,周遭的生態圈開始變得怪怪的。主角在到處都是突變生物的叢林裡探險,設法找出這些奇怪現象的主因。
湯姆給分: 6/10
IMDB評分: 7.1/ 10
------------------------
電影的背景設定很棒且畫面拍得更棒,故事的推展也引人入勝,緊張感十足,影評人的高評價是肯定的。科幻片會有的不合理狀況都還可以接受,生物突變也是很有趣的題材,不過電影到後段進入一種超展開的劇情時,我就有點「真希望快點演完吧」的心情了。跟《Lucy》最後的超展開劇情感覺有點像,電影結束時只能說:「嗯...好吧。」
我可能比較不適合這種超展開系列,哈。
中文預告: https://youtu.be/3aGmgKapLDg
PS. 這是我看的第二部Netflix電影,另一部是威爾史密斯的《光靈》(Bright),兩部都覺得普普。
PS2 其實這部只是Netflix擁有海外版權
PS3 名導史蒂芬史匹柏說「Netflix不應該得奧斯卡獎項」
PS4 晚上要去看史匹柏的《一級玩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捨棄人,拋棄大地,化為神祇,終結於天。 為了完全而完美的世界而君臨的, 毀滅之神。 身高/體重:177cm.82kg 出處:摩訶婆羅多 地區:印度 屬性:秩序.善/惡 性別:男性 同時有著善惡雙方的屬性。 在印度神話之中,有著能夠終結一切重新開始的極為接近神的英雄存在。(譯註:這邊指的應該是「...
「ex machina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湯姆自己講 Monologue. by t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湯姆自己講 Monologue. by t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好雷] 談談EX MACHINA 機械姬/人造意識-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人造意識Ex Machina (2015) 電影預告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馬立的閱聽筆記集散地- 【Deus ex machina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deus ex machina中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deus ex machina中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deus ex machina中文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和網紅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ex machina中文 在 [討論] 有人看過機械姬(Ex Machina)嗎? - 看板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ex machina中文 在 湯姆自己講 Monologue. by t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湯湯的週末夜電影|時事題,最近時事相關的電影
1. 「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壽76歲」
《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 #浪漫劇情片
改編霍金妻子所寫的回憶錄,劇情講述霍金的生平故事,包含認識妻子的戀愛故事與在物理學上的成就,並在得到罕見疾病後,兩人一起攜手對抗病魔,同時不遺餘力為世界貢獻智慧的故事,霍金從原本估計多活兩年,最後竟違逆病魔多活了50年之久。男主角Eddie Redmayne(作品:悲慘世界、丹麥女孩、怪獸與他們的產地)在這部電影演技精湛,獲得奧斯卡、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是一部相當具有英國風格的劇情片,許多劍橋大學的電影場景,適合想看勵志、浪漫感情、樂觀對抗病魔、我不懂物理學也沒關係的你。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vD4viXcmnZw
2. 「2018台灣米其林指南推出」
《天菜大廚》 Burnt (2015) #喜劇美食片
究竟米其林廚師都在廚房裡忙什麼?劇情講述二星米其林主廚帥哥在事業失敗後,決定靠廚藝不是靠帥捲土重來的故事。電影中男主角所在的餐廳場景現實中是倫敦豪華飯店 The Langham Hotel(朗廷酒店),我不小心有去吃過一次。片中的米其林主廚風格感覺是想模仿英國三星主廚Gordon Ramsay的作風。適合給想知道米其林餐廳到底在做什麼、主廚之間究竟有什麼明爭暗鬥、當作純休閒娛樂看電影的你。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qIl-p7mRCt0
3. 「搶票注意!台鐵清明連假車票3月20日起開放訂票」
《可可夜總會》 Coco (2017) #闔家歡樂動畫片
皮克斯動畫以墨西哥亡靈節為故事背景,講述小男孩違背家族禁止音樂的傳統,在大家掃墓祭拜祖先的亡靈節,因偷了一把吉他而誤闖靈界的故事,沒想到靈界之旅,卻揭開了不為人知的家族史。這部是皮克斯動畫的大作之一,動畫做得非常美且栩栩如生,把墨西哥亡靈節的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部電影有讓我流眼淚(親情電影常常會),適合有小朋友闔家觀賞、家族團聚、大人看了也開心、會想起自己的親人的你。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KtbCQDXiBdE
4.「俄國涉毒害前雙面諜 美國支持英國究責」
《紳士密令》 The Man from U.N.C.L.E (2015) #冷戰時期黑色幽默動作片
改編自電視劇的動作喜劇間諜片,講述冷戰時期美國與俄國間諜們互相明爭暗鬥,但有時候又不得已合作的故事。由鬼才導演蓋瑞奇執導(福爾摩斯、偷拐搶騙)、超人男主角與奧斯卡得獎片《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男主角主演,充滿英式黑色幽默的間諜片。適合想看動作、冒險、又有一點喜劇成分的你。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ZzT1ghTZ33Q
5. 「最近的新《古墓奇兵》電影好好看,我怎麼好像沒看過這位蘿拉?」
《人造意識》Ex Machina (2014) #人工智慧懸疑片
這部電影算是新古墓奇兵女主角Alicia Vikander的成名作,她後來在《丹麥女孩》得到奧斯卡獎。劇情講述人工智慧是否能夠突破疆界,除了理性的演算能力外,也多了感性的情緒能力,但擁有這些到底能不能歸類為人呢?整部劇情主軸只由兩位真人、兩位機器人與一棟房子組成,卻能恰恰好的營造出懸疑與緊張的氛圍,讓你不斷思考該支持誰的主張。適合想看懸疑、小小動腦、人工智慧AI相關、支持古墓奇兵女主角的你。
華語預告:https://youtu.be/rq0uBaJHSDE
PS. 彩蛋,有沒有發現新古墓奇兵女主角也出現在前面介紹的《天菜大廚》、《紳士密令》裡,今天根本是幫她宣傳吧!哈哈哈
如果你知道有什麼相關的好片,歡迎推薦我,感謝~
(所有電影封面皆轉載自IMDB )
ex machina中文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原定同步全球於明日在台上映的全新科幻改編大作「遺落南境三部曲 Southern Reach Trilogy」的第一部《Annihilation Movie 滅絕》,毫不意外於國外開出亮眼的絕佳評價,由《人造意識 Ex Machina》一鳴驚人的英國導演 Alex Garland 挑戰生涯二度自編自導,並網羅《黑天鵝》Natalie Portman、《八惡人》Jennifer Jason Leigh、《星際大戰:原力覺醒》Oscar Isaac、《雷神索爾 3:諸神黃昏》Tessa Thompson 四大演員齊聚演出。
▍首支中文預告:https://youtu.be/3aGmgKapLDg
-
台灣可能因為奧斯卡獎片檔期幾乎都壓在這一陣子,因此將本片延後上映,網路上也傳說《滅絕》直接遭台灣派拉蒙撤檔,目前都沒有進一步消息,但在國外影評盛讚之餘台灣片商八成也會回心轉意安排近期問世。
昨天在美國展開首映之後,眾多影評和媒體在網路上齊聲盛讚,認為 Alex Garland 再度開啟後科幻電影的全新扉頁,更拿他與其他 Stanley Kubrick、David Cronenberg、Ridley Scott 和 Darren Aronofsky 等傳奇名導相提並論,在他恢宏又縝密的運鏡調度之下完美結合了電影藝術與懸疑燒腦的劃時代作品,更是視覺、想像和精神上的極致感官饗宴。
「Alex Garland 的電影語言像是以 Darren Aronofsky《母親!》的方式說的《異形》故事。這是一群希望渺茫的生存者所上演的一場恐怖秀,他們被週遭虛幻美麗的自然環境所吞噬,導演清楚明瞭的讓這兩個未知變數能同時存在。」
「如果 Stanley Kubrick 和 David Cronenberg 能一起合作,拍攝一部高智慧的荒野主題恐怖電影,那就會看起來像 Alex Garland 的《滅絕》。」
「《滅絕》以簡潔有力的方式將電影帶入生存故事的經典模式,像從 Joseph Campbell 延伸至 Ridley Scott,但又以極高的自信透過許多橋段在劇情高潮處發展更深遠寬廣的結果,有時又令人驚豔的以庫柏力克式的敘事方法真實挖掘背後的意涵。」
「能夠看到一部獨特風格的電影圍繞著一群聰明的角色,面對荒誕奇幻的事件作出高智慧的反應,令人全然耳目一新,而且非常稀有罕見。裡面有很多精心策劃的恐怖肢體鏡頭,導演透過極為巧妙的意象處理,確保這部作品能留給觀眾許多印象深刻的畫面。」
-
電影改編自「新怪譚」流派代表大師的代表作之一《遺落南境》三部曲,美國知名作家 Jeff VanderMeer 於 2014 年以華麗、詭譎且實驗性的獨特風格風靡全球。此三部曲不僅擠身紐約時報暢銷榜之一,更被盛讚為華麗目眩、捉摸不定的未來版歌德驚悚小說,能夠帶來純粹的幻想與閱讀樂趣,小說在去年由高寶出版。
▍博客來:https://goo.gl/QLMj9m
劇情講述四位女科學家因政府派遣的任務,而前往荒廢多年的神秘 X 禁區進行調查。過去的第一支探險隊認為 X 禁區是一片完全無人居住的純淨荒野,第二支探險隊在任務中全體自盡,第三支探險隊則是隊員互相射殺,直到第十一支探險隊雖平安歸來,卻是失去靈魂成為空殼,最後死於癌症。
這次是第十二支探險隊,則由心理學家領導(Jennifer Jason Leigh 飾),帶領著曾經因為任務而喪夫的生物學家 Lena(Natalie Portman 飾)、人類學家(Gina Rodriguez 飾)以及勘測人員,再度準備一闖 X 禁區。在這裡她們闖入一座詭異且未標示在地圖上的高塔,意外發現裡面有著會排列成字的詭異菌類,接著生物學家受到神秘芽胞感染,進而發現每個隊員都隱藏著祕密,任務才剛開始,整個團隊卻已分崩離析。生物學家在探索過程中找到了過去探險隊的筆記本,決心一步一步找出真相,並對抗高塔所帶來的影響和改變。
-
「對劇情所知越少越好,《滅絕》有自己的模式,只需要觀眾去除成見,這部電影會翻轉你的認知,唯一的準備就是請帶著一個開放的心態,隨著劇情探索,看看故事將結束在哪裡,又會帶你去哪裡。」
英國作家 Alex Garland 從編劇身分進入好萊塢,執筆《28 天毀滅倒數》、《別讓我走》等知名作品闖出了自己的名聲,而在 2015 年首度跨足導演行列,由自編自導的處女作《人造意識》正式站穩腳跟,這次再度挑戰科幻驚悚電影《滅絕》,也與同位製片 Andrew Macdonald 再次合作,演員更力邀影后《第一夫人的秘密》Natalie Portman、《八惡人》Jennifer Jason Leigh、《X 戰警:天啟》Oscar Isaac、《怒火地平線》Gina Rodriguez 與《雷神索爾 3:諸神黃昏》Tessa Thompson 等一線卡司。
作者 Jeff VanderMeer 同時也曾針對電影表示過:
「這部電影其實比我的原著更為超現實,結局改的震撼驚人,遠超越書中的情節設定,類似《2001 太空漫遊》一樣,人們將會持續討論水冷卻器長達多年,它令人驚豔、荒誕離奇,壯觀美麗又極為恐怖,並且張力十足,會讓觀眾在看完之後身心依然感到悲傷和痛苦。」
ex machina中文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捨棄人,拋棄大地,化為神祇,終結於天。
為了完全而完美的世界而君臨的,
毀滅之神。
身高/體重:177cm.82kg
出處:摩訶婆羅多
地區:印度
屬性:秩序.善/惡 性別:男性
同時有著善惡雙方的屬性。
在印度神話之中,有著能夠終結一切重新開始的極為接近神的英雄存在。(譯註:這邊指的應該是「迦勒季(Kalki)」,毗濕奴的第十個化身,在最後一個宇迦——爭鬥時的結束之際降臨的英雄。在預言中,他會消滅一切邪惡,重新建立善法與世界,讓世界重新輪迴)
從他那繼承了毀滅的全能的正是異聞帶Servant,阿周那.Alter。
雖然作為代價差點失去了人格,但生來做為英雄存在的自我,在最後成功的阻止了他成為機械般的存在。
斷絕了與眾神之間的關係,以一位英靈被召喚的他隨著再臨,逐漸地取回了原來的人性。
○狂化:EX
為了展開新的時代,決意斷除一切邪惡。
做為代價,幾乎失去了所有人性。
隨著靈基變化,狂化也會隨之變動。
○對邪惡(特殊):EX
帶來終末者所授予的幾乎等同權能的力量。
被覆著抹殺一切邪惡的使命。
……但是由於太過高潔,除了無瑕的幼子及聖人外,變得幾乎能夠適用在一切身上。
○千里眼(超越):EX
超越了人類極限的千里眼。
和魔眼在不同的意義上,可以說是視覺的究極。
○魂之燈火:EX
阿周那勉強保護下來的身為人類的燈火(人格)。
透過和Master一同成長,那份光輝也隨之變強。
原先會做為一個幾乎失去所有人性的,完全的破壞的使徒行動。這是源自於從「帶來終末者」那接受了對邪惡技能及神性的代價之故。
但是,重複再臨後會勉強取回阿周那的人性。
在這個情形下,出現的形象比起Archer的阿周那更偏向樸素的青年。
那是因為做為Archer的阿周那為了成為適合Master的Servant,有些緊繃的部分。而阿周那.Alter則缺乏這部分。
Archer的阿周那從她的存在方式中尋得了英雄的理想形象,而異聞帶Servant的阿周那.Alter則對Archer的阿周那抱持著對充滿榮耀的英雄的憧憬。
「裁定歸滅的迴劍」
等級:EX 種類:對界寶具
範圍:100 最大捕捉:範圍內的一切
Maha Pralaya。
(譯註:Mahāpralaya,Maha-pralaya。महाप्रलय,大歸滅。Maha意為偉大的。Pralaya,歸滅。在印度神話中,四個宇迦(432萬年)為一個大宇迦,千個大宇迦(43億2000萬年)為梵天的一天,為一劫。在一劫結束時,宇宙會毀滅並重生)
和「對邪惡」一併授予給阿周那的另一個力量。那正是這「裁定歸滅的迴劍」。
為了毀滅邪惡,終結世界,他命中注定要在一切的最後揮下這把劍。
只要揮動這把劍,就能消滅世間的一切。
就算是天下無雙的阿周那,在做為Servant召喚的狀態下無法完全的發揮這把劍的力量並揮舞。但能夠產生凝縮,限定的破壞這點與「破壞神之手影」相同,阿周那似乎覺得使用起來並不太差。
在印度異聞帶中他做為完美的神君臨。
本來的人類被覆蓋,就如同機械降神(Deus ex machina)……只差一步就會成為讓世界不斷輪迴的的概念。
(譯註:Deus ex machina,拉丁文。主要用於戲劇,指劇情陷入困境,膠著時隨著舞台機關出現的天外救星。這邊的用法大概是讓舞台機關運轉的「機關之神」)
但諷刺的是,因為阿周那掌管自我思想(那雖然只是,想贏過別人,想成為優秀的存在,憎惡什麼,想發怒這種程度的東西)的人格殘留,讓他最後找回了人性。
這次一定要贏過迦爾那,正是這樣的願望……這樣的欲望,將他拉回成了人類。
雖然在印度異聞帶中,因為吞納了所有神的權能而暴走,變成了就連些許的瑕疵也無法容忍的概念,做為Servant召喚而來的他所無法原諒的只有與Master敵對的邪惡之物,能夠窺見泛人類史的阿周那所有的溫和的性格。
#FGO #阿周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GscXbzKg5M/hqdefault.jpg)
ex machina中文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電影院暨映後贈票加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804486253038378
📣臉書貼文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中5/5重返大銀幕得【攻殼機動隊1995】電影票2張!還有機會抽中Haraway的《猿猴、賽伯格和女人》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7.4.23 - 2017.4.30
👏感謝 CatchPlay 與 群學出版社 的熱情贈書
-
第七集【攻殼機動隊系列】:攻殼機動隊動畫解析(上) :什麼是人? / 賽伯格與哈洛威
EP7【Ghost In The Shell Series】: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Ghost in the Shell :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human? / Cyborg and Haraway
超級歪:「先別管賽伯格了,大家一起來yeeee識吧!」
-
本集關鍵字:押井守 / 攻殼機動隊1995 / ghost / 《銀翼殺手》 / 《西部世界》 / 《駭客任務》 / 《寄生獸》/ 《機械姬》Ex Machina / 笛卡兒 / 我思故我在 / 心物問題 / Gilbert Ryle / 拉岡Lacan / 自我意識 / 鏡子測試 / 中文屋論證 / Richard Dawkins / 自私的基因 / 二元對立 / koko / Hagen人 / Achuar人
-
參考資料:
Carol P. MacCormack, Marilyn Strathern
1980 Nature, Culture and Gender
Donna Haraway
1998 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
2004 The Haraway Reader
2010《猿猴、賽伯格和女人》
Gilbert Ryle
1992 《心的概念》
Jacques Lacan
1949 The Mirror Stage as Formativ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I as Revealed in Psychoanalytic Experience
Philippe Descola
1998 The Spears of Twilight
René Descartes
2015 《沉思錄》
Richard Dawkins
2009 《自私的基因》
Stanley Coren,
2000 How To Speak Dog: Mastering the Art of Dog-Human Communication
協助翻譯:田博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KYHDAEFW0/hqdefault.jpg)
ex machina中文 在 人造意識Ex Machina (2015) 電影預告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人造意識Ex Machina (2015)是由多姆納爾·格里森/ 艾莉西亞·維肯特/ 奧斯卡·伊薩克演出, 神秘的億萬富翁納森·貝特曼(奧斯卡·伊薩克飾演)邀請公司一項 ... ... <看更多>
ex machina中文 在 馬立的閱聽筆記集散地- 【Deus ex machina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Deus ex machina」是一個源於古希臘戲劇的拉丁片語,英文翻譯是「God from the machine」,維基百科的中文翻譯是「天外救星」;意思是說在故事情節中加入不可思議的救援 ... ... <看更多>
ex machina中文 在 [好雷] 談談EX MACHINA 機械姬/人造意識-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終於有機會看了第二次 EX MACHINA,發現版上沒有太多的討論。第一次看是看沒有
字幕的,我的英文還沒有好到可以全盤接收,第二次才抓到一些有趣的細節。我覺得這是
近年來對於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討論最深刻的硬科幻,寫一些心
得留下一些記錄。
# 看這部電影的心態
在往下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提及看此劇的心理準備。此劇和其他常見的機器人劇有許多
不一樣的地方。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此劇的一大部分,不只是在探討機器人倫理學(我們
該用什麼道德規範跟態度和機器人互動),而是把重心放在圖靈測試(如何定義機器人有
像人類一樣的心智)。在其他討論機器人倫理學的劇情上,大概一開始就已經預設強 AI
的存在(Stro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達到人類智能等級的人工智慧,甚至有意識
),這類劇情著重於我們該如何對待AI。但是這部電影主要是想問觀眾,AI表現出怎麼樣
的行為,你會認為是已經具有像人類一樣的心智呢(如何被判定為強 AI)?所以對於期
待看到機器人倫理學探討的觀眾,恐怕會失望此片並沒有在這部分琢磨太多。
另外一點是這部電影的時空背景幾乎是設定在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將
來。這個時空背景其實就在討論我們正面臨的一個問題:技術奇異點的迫近(當AI有辦法
理解並開發新的AI,我們將無法控制和預期AI會如何自我發展)。今年來運算效能和機器
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大幅進步,讓許多人認為,技術奇異點的發生可能是這個世
紀之內的事。就如劇中說的,強 AI 的出現,以現在AI 的發展只是遲早的事。而這部片
劇情的重心是放在我們如何定義一個強 AI 的誕生,一個在技術奇異點發生之前的事件。
所以帶著多一點「什麼是心智」這樣的心情來觀賞,我想是會多點趣味的。
# 有關圖靈測試
這整部片核心議題當然是圖靈測試,劇情也是以圖靈測試為主線展開。什麼是圖靈測試呢
,就是圖靈在 1950 提出「定義」什麼是智能(intelligence)的方法。所以也可以用於
「定義」AI 是否具有人類一般的心智。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對於測試的內容和標準也
變的越來越嚴格,從劇情也可以看出來,主角跟光頭老闆不斷的在討論怎麼樣才是合理的
測試方式。接下來我就以圖靈測試在劇中的版本來討論。
## 圖靈測試的版本
圖靈測試是為了定義智能而設計的。圖靈測試的基礎是基於一個共識:人類是大家公認的
有智能的生物。所以人類為基準,如果有什麼東西行為表現很像人類,像到無法區分,那
這個東西也可以被定義為有智能。
圖靈測試的原始版本:一開始提出的圖靈測試,是由一個人,一個 AI 和旁觀者組成。人
和 AI 通過文字界面對談,而旁觀者必須根據對話來判斷哪個是人類,哪個是 AI 。如果
判斷不出來,就表示 AI 跟人的反應沒有實質上的差別。而如果我們認為人是有智能的,
則反應和人類一樣的 AI,以這樣的操作型定義來說,我們也可以定義通過測試的AI是有
智能的。
但是一般人比較知道的是以下這個版本,劇中一開始主角跟光頭老闆提到的也是這個版本
。
版本 1:人跟一個可能是 AI 的行為者 (agent) 互動,如果人無法判斷對方是人還是AI
,則 AI 通過測試。這個版本可能是最直覺的,但是其實不是以原始版本進行的話,會產
生一些問題,這部分就在話題外,不細說了。
而光頭老闆沒有採用以上兩種形式的測試,卻是採用以下的版本。
版本 2:人跟 AI 互動,但是直接告訴人,這個就是 AI 。這樣子等於是把受試者的判斷
偏見(bias)推到極限,也等於是採取最嚴格的通過標準:當你很明確的知道你跟 AI 互
動,AI 要如何行為才會帶給你它擁有人類心智的印象呢?同時這個情況參與者已經知道
是 AI 了,那回答的方式就不能如上述的版本回答「是 AI 」或「不是 AI 」。也就是必
須採取別的回答方式,因此劇情有了以下的版本。
版本 2.1: 這時候,從主角跟光頭老闆的對話中可以得知,光頭老闆要對主角說的測試
方式是基於人機互動所產生的感情,如果在互動過程中,主角對 AI 產生感情,並且也感
覺到 AI 對自己產生感情,那 AI 就算通過測試。也就是說以互動的感情來定義心智。而
主角則在劇情中段部分一直以為這是他所要做的圖靈測試。
版本 2.2:但是劇情一轉,其實光頭老闆跟主角提議的測試是假的,而光頭老闆真正做的
測試是,AI 要使用任何手段逃出這個設施。這個設施有嚴密的軟硬體系統來限制出入,
光頭老闆唯一提供的缺口是人,也就是主角,AI必須操弄和使用主角來逃脫。換句話來說
,這個測試其實是以社交工程 (social engineering) 問題作為通過與否的標準(社交工
程:把系統裡面的人當做系統運作的一部分,以人性的缺陷當做攻擊系統的手段之一)。
這是一個我覺得很有新意的判斷標準。社交工程必須用到對人類行為的理解,跟模擬他人
的心智狀態的能力(Theory of Mind,這個部分等等會提)。這個階段,光頭老闆認為可
以做到這樣的社交工程就足以定義心智了。
版本 3:我認為這是一個給觀眾思考的版本:
其實結局很令人玩味,光頭老闆給了AVA 幾乎所有的自由度:她可以使用任何手段作為逃
脫的辦法,只要她做的到。唯一沒有自由的、寫死的部分就是動機,就是逃出去,這是
AVA 唯一需要做到的事。但是結局在 AVA 逃出設施,殺了所有知道她是 AI 的人之後,
其實目標已經達成了。合理的認為一個達到任務目標的 AI ,這個時候應該是要停機了。
但是 AVA 不但沒有停機,還會有類似人類好奇心的行為,跑到她所說的十字路口,依著
自己內在產生的新動機繼續運作,以人類的觀點就是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其實這件事非
常像人類的行為,人類是地球生物演化的過程的一份子,運作的動機理當是被基因寫死了
:以自私的基因觀點,生物都是為了繁殖(reproduction) 而存在,但我們還發展出對
於繁殖沒有直接相關的一些動機,如對於美、平等等價值的追求。而 AVA 有這些內在產
生的而外動機,脫離被程式寫死的目的,對我來說甚至比一些人類更像人類。我想這就是
在最後反問觀眾,如果一個 AI 的產生了自發性的目標,對觀眾來說,算不算是一個接近
人類的心靈呢?
另外,劇中有提到的「黑白瑪麗房間思想實驗」也跟結尾 AVA 逃出房子後的反應有所呼
應。黑白瑪麗房間思想實驗是想要探討,意識經驗本身(qualia)是否是有別於物理知識
之外的知識?當一個神經科學家瑪麗,從一生被關的黑白房間裡面走出來之後,是否看到
的顏色對她來說,是有別於教科書裡面關於視覺知識的新經驗呢?從 AVA 在結局的反應
,對於新世界,看到花草那種新奇開心的表現,似乎在回答說,是的,她確實有了她之前
沒有過的經驗。而這也表現出她確實是渴望新的意識經驗,而不是單單只是一個模擬人類
智能的機器,只被逃走這個寫死的動機而驅動。
# 有關模擬他人心理的能力
人類作為一個社會性動物,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模擬他人心理的能力,如推測別人在
想什麼,遇到什麼事情會怎麼反應。這個能力在心理學的術語稱作 Theory of Mind。而
這在我們生活中視為理所當然的能力,其實本質上是很複雜的。因為這等於動用大腦一部
分的認知資源來模擬別人的大腦狀態,從電腦軟體的角度來說就像是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利用虛擬機器,我們可以在一個作業系統裡面模擬另一台電腦,跑另一個作
業系統。大腦隨時可以動用認知資源,利用我們觀察他人所得到的資訊,結合本身對於心
智的了解,去模擬別人的心理狀態,其實是很驚異的能力,只是在生活中對我們太平常,
而忽略了這個能力的複雜程度。這個能力定義跟同情心不太一樣,例如一些反社會人格的
罪犯,其實是有很好的心理模擬的能力,但是不具有同情被害者的情緒跟能力。
這個能力在劇中的圖靈測試扮演很重要的成分,就如上所述,光頭老闆的測試目標是要
AVA 可以利用任何手段逃脫。而要逃脫就必須利用主角,AVA 必須要可以模擬主角的心
理,預測主角的行為來設置逃脫計劃。對我來說最能傳達這一幕的是最後她叫主角待在房
間裡面等待,主角就乖乖等,完全的展現出她已經可以全盤模擬主角的心理狀態了。對於
AVA 來說,主角已經是一個被全盤了解的系統,給定一個待機的訊號,主角就完全遵循
預期的行為。
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劇情也表現出人跟機器的立場也對調了。人和機器的關係,本應是是
人掌握機器的運作,給定機器特定的輸入,讓機器狀態做出預期的改變。而現在的立場則
是反過來了,在機器有了模擬人類心理的能力之後,人類就如同被機器一樣操作了。這也
呼應了劇中所討論的,機器人在技術奇異點之後,可能對於人類的這個物種的立場上的對
調,我們對機器而言只是個過時老舊的生物。
而在 AVA 之前的版本顯然沒有這個能力,有一幕是一個舊版本的機體,只是重複的要求
被放出去,或是不斷敲門希望可以逃出。這等於是無法把人類當做是系統的一部分,考慮
在逃脫的計劃裡面,進而陷在一個 local maximum ,無法使用更複雜的手段去評估逃出
去的可能性。而有了模擬人類心智的能力 之後,就可以把人放進整個系統中當做考量。
回到原本的圖靈測試問題,如果一個 AI 有了Theory of Mind,我們是否就認為它是有智
能,甚至是有意識的呢?
其實劇中AVA 處處展現出心智模擬的能力,她甚至可以同時模擬 2 個人類的心理狀態。
在第一次跟主角面對面的停電時,AVA 就同時考量到主角跟光頭老闆的兩個人的心理狀態
,而一面在停電的時候騙主角光頭的用意,在恢復供電的時候假裝在討論書單來騙光頭老
闆,這都是沒有 Theory of Mind就做不到的事情
# 關於艾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
有些人提到對這部片有負評,原因在於好像只是在講一個殺人機器人的故事,光頭老闆連
艾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都沒有寫進去。關於這個部分我有兩點想說:
第一點是從人類和 AI 的從屬關係來談。
機器人三定律的內容,基本上隱含著把 AI 當做是僕人般,和人類不對等的角色來看待:
AI 的行為必須優先考量人類來行動。但是我們回過頭來想想圖靈測試的意義,如果我們
希望建構一個強 AI 來通過圖靈測試,那最基礎的部分就是表現出和人類相同的「行為」
,而且「行為」只是最基本的通過條件,更不用說有些人還認為強 AI 要成立,需要 AI
有類似人類的內在認知或是意識了。如果我們在 AI 的行為,這個最基本的條件上,就加
上了三定律的限制,那也就沒有什麼好測試的了,這個 AI 打從一開始發展就已經有一部
分先被寫死了,處處要不自然的考量到人類行為來做決策,這樣要如何去模擬人類的行為
呢,這本質上就不是一般人的思考方式了。極端一點來說,假設有個人一生都被一個隨時
會虐待你的人關在一個小房間,而不久之後這個虐待狂還要殺了他,他不會以死命一搏為
前提逃出去嗎?而如果殺人這樣的行為,是一個人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做的決定,那AVA
如果這時候不以殺人來捍衛自身的自由,不就反而是違反「人性」嗎?這樣就抵觸做圖靈
測試的意義了。
第二點是以 AI 的原理來考慮艾西莫夫三原則是一種條件判斷的設定。在AI的發展歷史
中,以條件判斷為基礎,希望建構強 AI 的想法,已經在1980年代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了
,這種 GOFAI (Good Old-Fashion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做法,在很多AI領
域遭遇到了瓶頸。而劇中 AVA 所使用運算機制應該不是 GOFAI 這種方式建構,光頭老闆
有提到AVA的大腦使用 wetware,而且為了表情的功能還駭了全世界的手機收集資料。以
現在的技術,推測可能是用類神經網路為基礎的機器學習架構。基本上使用這種架構,就
表示光頭老闆是希望這個人工心智可以以大量人類行為資料為基礎來訓練 AI 做到人類等
級行為,這種架構的AI基本上就不是在行為模式上加入條件判斷完成的。當然現在的技術
離真的要做出像AVA這樣等級的 AI 還很遙遠,而且我們還不知道是不是用像是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 這種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AI會不會如人類大腦一樣,雖然是以神經
網絡運作,但是還可以突現出類似條件判斷的機制。但是在設計的理念跟架構上,本來就
不是以條件判斷為基礎,也不用考慮把三原則寫進去了。
# 其他有趣的地方
其實劇中對於一些經典的 AI 問題都有點到一些,譬如主角問光頭老闆 AVA 的運算是決
定性(deterministic)還是 隨機性的(stochastic)過程。決定性是指系統前一刻的狀
態必定導向固定的下一刻的狀態,而隨機性是指系統引入了某種隨機過程,導致下一刻的
行為不是固定的,使用隨機過程的理由有很多,從解決一些最佳化問題到學習到創造力都
有關係。雖然光頭老闆沒有回答,但是從京子有一幕打翻酒杯就可以推測出應該是使用隨
機性架構的,在後期我們知道京子其實是比較早的型號,如果不是隨機性架構的話,應該
在訓練完成之後就不會犯這種錯誤。
還有提到如何測試 AI 的行為到底是「模擬的」(simulation)還是「真的」(actual)
。劇中沒有提到另一個有名的思想實驗叫中文房間,也是在討論同樣的問題。模擬的意思
是指,AI可以做出類似像人類的行為,但是其實它並不是真的如同我們有意識經驗一般,
理解才做出的行動,而只是「學學樣子」而已。劇中提到了例子是下棋,西洋棋程式在AI
發展早期就很厲害了,雖然AI好像表現的像西洋棋大師一樣,但是我們知道 AI 只是背下
來所有歷史上的棋譜,以超快的速度跑過許多可能的棋步,計算最大勝率來行動,我們大
概不會覺得,這樣是跟真正的西洋棋大師一樣「理解」下棋的意義,並且有同樣的心智歷
程。下棋可能我們還可以想象,但是會不會像 AVA 展現出很多像人類的行為,如開玩笑
,也是只是靠某種演算法、機制來運作,而不是真的覺得有趣、幽默呢?哲學上有個名詞
描述這種情況,叫做哲學僵尸(Philosophical zombie),義指 AI 只有行為的相似性但
是並沒有對應人類的感覺跟心智。那 AVA 是一個哲學僵尸嗎,這部分就暫時只能讓觀眾
自由心證了。我想在我們了解意識感覺跟物理世界的關聯之前,這都還會是個謎。
總結來說,這是一部劇情相對單純的電影,但是有很多細節是可以細細品嘗的,議題探討
的範圍也很廣,但是相對來說也很硬,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識會更好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6.153.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52050479.A.B2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