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工具建立時間管理系統後,發現沒有真正提升效率?發現工具功能強大但自己的系統混亂?發現沒有動力去推動這個系統?或是感覺整理好了,卻不知道下一步行動是什麼?無論這個工具是 Notion、 Trello、 Evernote 或 Todoist?
無論我們使用什麼工具來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系統,如果發現工具愈用愈混亂,事情還是亂七八糟,那麼常常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在於:「沒有辨識真正的任務單位」。
我在自己的「數位子彈筆記系統」中也常常提到一個核心概念:「一個任務,一則筆記」,但問題就是,什麼是一個任務的單位?
今天這篇文章,就用四種不同案例,跟大家分析如何在時間管理系統中,更有效的辨識出「任務單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Rya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週回顧的時候,該問自己哪些問題? #Evernote #每週會議 #零工經濟實戰班 我的課程 - KOLF領袖行銷公式 (免費線上講座) https://www.kolformula.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 - @ryanwu444...
「evernote子彈筆記」的推薦目錄:
- 關於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Ryan W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網路] 在Evernote中使用子彈筆記記錄生活- 看板EZsoft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直播28】客戶紀錄管理-Evernote子彈筆記分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創意市集- #七月好課推薦電腦玩物站長的Evernote 子彈筆記術 的評價
- 關於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網路] 在Evernote中使用子彈筆記記錄生活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 Evernote 10.15 版本推出了一個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更新,加入了一個全新功能:「 Tasks 」(任務、工作事項管理)。我初步體驗的心得是:對像我一樣想要把筆記與任務、時間管理結合的朋友來說,將可以再次讓 Evernote 成為一個值得選擇的強大工具。
Evernote 意識到這款發展多年的軟體,最大的價值不只在於可以記住筆記資料庫,更可以(應該)延伸為一個完成任務的管理工具。
但一個很棒的決策是,他們決定不另外打造一個 To do list ,而是讓我們可以自然的融合在筆記中管理好待辦清單。這次的更新雖然是一個全新的功能系統,但卻不會打亂原本我們習慣的 Evernote 整理邏輯。
和近年來的幾款筆記與任務管理工具來類比, Evernote 的 Tasks 可以像 Notion 一樣在筆記內的任何一個待辦事項插入期限與時間提醒,但又可以跟 Roam Research 那樣把分散在不同筆記的待辦清單統整合一份真正的工作清單!
初步的體驗是,這個新功能可以很好的融合在我原本的工作方法中,和我之前在《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書籍、《子彈時間管理》線上課程中分享的系統可以直接結合,並帶來更便利的管理方法。
接下來我會繼續使用一段時間,發展看看不同的管理技巧,也歡迎分享與參考這篇文章中我詳細的心得分享與圖解教學:
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一下優秀學弟使用的筆記法,(其實我已經忘了這是哪個學弟了...我好多優秀學弟,因為這邊放在我備忘錄很久了...不過感覺是附中的學弟)
我自己還很初階,只用Evernote,用自己的話寫重點,並對每本書或每個主題做簡單兩層的分類。
但其實有更有系統的方法,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研究,也歡迎朋友提供你覺得不錯的筆記方法。
總歸一句,看了有價值的資訊,無論是書或網路文章,最好都用自己的話簡單扼要的重寫一遍重點,這樣以後複習起來就很方便,不枉費當初認真看的時間。
整理好筆記後,可以利用一年一次的長假,不用像比爾蓋茲那樣帶一堆書,就帶著手機,把過去一年做的筆記,重新看過一遍,好好沈澱,問自己這段時間有沒有成長。哪邊做不好,如何變更好。
好的道理值得不斷複習,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
分享一下幾個近期覺得好用的東西
首先是
「Roam Research 」
「Zettelkasten 筆記法」
「子彈筆記法」
這三個組合解決了我長期在記筆記時的困擾。
我的筆記主要分兩部分:todo list 和知識管理。
子彈筆記法解決了 todo list 的問題:隨著時間過去,不斷累積越來越多還沒有做的待做任務,最後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總是只有在換新的 todo list 軟體、todo list 重新清空時能夠短暫的緩解。
子彈筆記法讓自己從這種情況脫離出來,解放心理壓力、更專注在重要的事情。
Zettelkasten 筆記法幫助我解決知識管理的問題:筆記內容很難有效利用。
記筆記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未來需要的時候能夠幫助自己,但是會需要記筆記的內容,通常就是自己容易遺忘的東西。不但筆記內容容易忘記,甚至連「做過這則筆記」這件事情也會遺忘。因此筆記軟體裡雖然有很多則筆記,但是不管怎麼分類、管理這些筆記,最終被拿來利用的只有少數中的少數,經常為了「某某資料我記得以前有在書中或文章中看過,我現在需要它但我找不到」而頭痛。
Zettelkasten 筆記法模仿大腦神經元的運作機制,將筆記與筆記之間建立起雙向連結,讓做過的筆記能夠很容易在需要的時候被找到、利用,因此很好的解決了筆記很難有效利用的問題。Zettelkasten 筆記法的發明人 Niklas Luhmann,一生寫了 70 多本書、發表了近 400 篇學術論文,他就把他的成就歸功於他所發明的 Zettelkasten 筆記法。
Zettelkasten 筆記法的一個缺點是維護起來不容易。不過去年竄起的 Roam Research 這套筆記軟體用了很特殊的設計讓 Zettelkasten 筆記法實行起來變得很高效率。
過去我用 Evernote,近年很喜歡 Notion,去年底改用 Roam Research 一個月後,我就再也沒有用 Notion 建立任何新筆記,全部改用 Roam Research 了。
高度推薦給經常閱讀大量資料、做大量功課的人。
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Ryan W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每週回顧的時候,該問自己哪些問題?
#Evernote #每週會議 #零工經濟實戰班
我的課程 - KOLF領袖行銷公式 (免費線上講座)
https://www.kolformula.com
Email
RealRyanWu@gmail.com
Instagram - @ryanwu4444
https://instagram.com/ryanwu4444
我看過最好的行銷書 (只要付運費就可以拿)
http://ryanwu.tv/expert
我最推荐新手上的國外行銷課
http://ryanwu.tv/ofa
教你我的影片行銷方法
http://ryanwu.tv/vmf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w3mE1Izcog/hqdefault.jpg)
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創意市集- #七月好課推薦電腦玩物站長的Evernote 子彈筆記術 的推薦與評價
電腦玩物站長的Evernote 子彈筆記術:三小時重點快速演示班. 由電腦玩物站長Esor 十年磨一劍反覆優化「 Evernote 子彈筆記術」課程。 獻給所有希望利用Evernote 打造一 ... ... <看更多>
evernote子彈筆記 在 [網路] 在Evernote中使用子彈筆記記錄生活- 看板EZsoft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圖文版:https://bit.ly/bulletjournal-feat-evernote-EZsoft
已經在用Evernote作筆記、記錄生活,卻覺得筆記越多,混亂越多?
突然事件發生時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事情越積越多,最後放棄整理…
以上是我2017年剛開始使用Evernote記錄筆記的寫照,
為了不要讓筆記越記越混亂,開始尋找網路上資源以及自己摸索,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
筆記方法。
畢竟筆記是做給以後的自己看的。
總不能讓以後的自己看不懂現在的自己在記錄些什麼吧。 (未來我:……)
同時這也是篇Evernote子彈筆記的使用說明書,給有需要的你參考~
1. 子彈思考整理術
最近讀完《子彈思考整理術》一書 ,書中提到很多實用的的子彈筆記技巧 (如索引、未
來誌)。
(作者Ryder Carroll 是子彈筆記的原創人,因繁忙的工作加上ADD「注意力缺失症」所困
,
自己摸索出這套簡單的工具和技巧,卻可更有組織力的子彈筆記方法。
他倡導的方法重點是:需要慢下來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及一套系統來統整思緒。)
作者最推薦的載體是「紙加筆」的紀錄方式。
手寫天生的特性,相較手機打字效率雖然較慢,但也更適合讓人書寫過程中彙整想法及慢
下來思考。
可是對習慣Evernote、Onenote的使用者而言,很難要我們捨棄強大的功能如:時間提醒
、網頁連結及「只要一本隨身帶走」的便利。
於是我就思考如何將這些好用技巧融入Evernote內使用。
最後摸索出的子彈筆記嘗試想解決:
上述那些困擾,並系統化地將事件歸類,讓生活更井然有序。
以下以我現在最常使用的日常子彈筆記作為範例,這套子彈筆記方法可處理:
*當天待辦事項
*應變突發事件
*未來想做的事(下個月、甚至是未來幾個月)
2. 子彈筆記 × EVERNOTE:
我在Evernote內所使用的子彈筆記架構:
除書中預設的4項基礎功能:索引、未來誌、月誌及日誌(我將月誌跟日誌合併為每月子彈
筆記),
並額外在每月子彈筆記中加了2項客製群組:緩衝區、每日有感日記。
「緩衝區」→分為ready to及wait for this,用來存放準備放入日誌及尚無確定完成時
間的事。
「每日有感日記」→當寫作魂上身時,另開一則筆記並連結。即可盡情揮毫而不必擔心原
筆記的篇幅過長,使以後不好閱讀。
實際在Evernote中用這套子彈筆記方法時,需使用1項功能、4則筆記及1個時間:
1項功能:
記事連結
4則筆記:
人生總筆記
子彈筆記總筆記
未來誌(那些決定或未決定的未來事)
當月子彈筆記
1個時間:
反思時間
2-0 記事連結:
記事連結是唯一一項需要用到Evernote中較進階的功能。
用來將聯通多則互相關聯的筆記,可以直接透過「a筆記」中找到「b筆記」。
2-1. 人生總筆記:
人生總筆記,並用 Evernote的記事連結功能,將各個專案筆記連結(如:子彈筆記總筆
記)。
便可透過「人生總筆記」找到所有最重要的主要筆記。
2-2. 子彈筆記總筆記:
連結每個月的子彈筆記目錄,以便日後自己回頭查看。
2-3. 未來誌:
收集箱的概念,存放兩個月後或還不確定時間的任務、事件。
有空時將當月的「pop up」轉移至未來誌。
可開一則Evernote筆記當作「未來誌」:也可使用Google Calendar作為「未來誌」
2-4. 當月子彈筆記
當月子彈筆記共分為五個區塊:索引、月誌(月目標)、緩衝區、日誌及每日有感
索引-
< 連回子彈筆記總筆記連結:方便日後檢索
last month、next month:連結前、後一個月的子彈筆記,以便每月轉移
月誌(月目標)-
當月為自己訂定的3個大目標,最多不超過5個,通常可以拆分成多個小任務且不是一天就
能完成的。
可以從比較簡單的目標開始,如:看完一本書、上完某堂線上課程的三個章節。
緩衝區-
pop up
從日誌轉移過來,「臨時」記錄當月發生的事件(未來會做、想做)。
並在有空時在轉移「未來誌」。
wait for this
等待回覆且不確定完成時間的事,如:交付產品等後對方答覆、等待網購收貨(開心),完
成後就可記錄在當天日誌後移除
日誌-
日誌記錄共分為待辦任務、發生事件跟心情感受。
待辦任務:3項,最多不超過5項。
發生事件:當天未在預期內發生的事件。如當月會處理,轉移到上方的pop up;若不確定
處理時間,轉移到未來誌。
心情感受:針對當天某件發生事情的一句話感受,但又不到要特地寫一篇日記時使用。
使用方式 :
日期紀錄
1. 日期依倒序(新至舊)列出,方便每次打開日記,最上面都是最新日期。
貼心提供到2019年底的日期懶人包:https://bit.ly/2019-bulletjournal-date
標籤符號
2. 囗:當天待辦事項用,完成直接打勾
3. .:當天發生的事件、簡短心情感受
4. >:延後一天
5. <:已轉移歸類
每日有感-
當天若特別有感想寫一篇長日記,另開一篇筆記並記事連結到當天日期。
(另開的目的是:不讓當月的子彈筆記因每日有感導致篇幅太長)
2-5. 反思時間:
固定一段時間,用來回頭審視自己一段時間(當天、當周及當月)的努力。(雖然麻煩但很
必要!)
並確定自己是走在「正道上」,像是:若當天的某項任務沒做完,但發現不完成也不會怎
樣時,就應該無情地放棄它!
反思時機:每天早上、晚上,每週,每月,以及每次進行轉移的時候。
3. 如何演化成現在的子彈筆記的:
我的子彈筆記並不是一開始就長現在這樣,是使用的過程中,又發現哪裡不太方便一路改
善的。
重點是意識到「我的痛點」 (醫學有個很貼切的名詞:病識感),
意識痛點的存在後,才會思考如何改善讓工具變得更好用。
並如先前日誌部分提過:可使用「黑點.」紀錄每天的小發現與感受。
或專門開一篇筆記紀錄這些發現,最後會從羅列下來的「發現」中發現自己真正的需要。
4. 總結:
Evernote這類數位筆記軟體,最大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就是可方便、快速地「資料收集」
,
因此容易陷入資料收集越多、混亂越多的「只收集,不分類」局面。
這時就很需要一套有系統的方法協助我們將資料「歸位」,
而子彈筆記的關鍵重點便在於「系統」思維,需事先在腦中建立出一套「分類」的想法。
當事件發生時,就可以知道將它「歸類」到何處,(若算當下不知道如何分類,也可以先
歸類到待處理區等有空時仔細思考)。
對於準備使用這套方法的朋友,
一開始較大的摩擦點可能會是:常常忘記要轉移,如:日誌轉到緩衝區、未來誌,
但轉移其實是必要之惡,正因為多了這些轉移,才不會讓自己只是「沒意識」地埋頭苦幹
。
透過轉移看看自己是否在對的方向努力,斷捨離出最有價值的事,
當然,這個「對」及「有價值」是由我(你)來定義,而定義可能是浮動的。
所以千萬要「有意識」地抽出身來慢下來檢視,並反思對自己而言的「意義」是什麼?
Evernote台灣官網:https://evernote.com/intl/zh-tw
--
益直玩 Kyiplay|善用工具、玩轉人生
部落格:https://kyiplay.com/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Kyiplay.CY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95.2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Zsoft/M.1568811228.A.E15.html
※ 編輯: danny9372 (61.231.195.207 臺灣), 09/18/2019 20:57: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