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97例本土,校正回歸258例,死亡19人,疫情沒有下降趨勢;指揮中心加開專責病房,表示醫療量能充足,北市駁斥空床數;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人口達6成;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推四級警戒】
台灣今(28)日新增29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258例(新增與回歸數共555例),2例境外移入,19例死亡,死亡人數屢創新高,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重症使用呼吸器的人數從昨日139人,上升到159人。
今日下午15萬劑莫德納疫苗抵達台灣。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今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上表示,過去針對疫苗,封緘審核約需要3週時間,這段期間經過各部會協調,COVID-19的疫苗審核希望縮短到1週,莫德納疫苗也會努力照此時程辦理。
指揮中心今日並公布全國專責病床數量,表列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空床數各有682和1,183床,醫療量能足夠。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反駁表示,北市各醫學中心量能皆已緊繃,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只剩20張空床,中央公布的空床數數據與地方實際情況出現明顯落差。
■新增297例本土,疫情沒有下降趨勢,陳時中:不是太好的狀況
今日新增的297例本土個案,為157例男性、14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4月29日~5月27日。其中新北市136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94例、桃園市21例、台中市10例、花蓮縣9例、彰化縣7例、基隆市及台南市各6例、嘉義市2例、新竹縣、屏東縣、台東縣、南投縣、新竹市、高雄市各1例。(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校正回歸258例部分,為133例男性、1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5月11日~27日。同樣是新北市141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114例、彰化縣2例、桃園市1例。
新增個案加上校正回歸共555例確診病患中,具萬華活動史者110例,台北茶藝館9例、獅子會相關1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81例、關聯不明143例、疫調中111例。
針對目前的每日病例趨勢,陳時中表示,從校正回歸後,每日確診人數趨向於平坦,但沒有下降,「這樣情況不是太好,」他表示,篩檢上面還是要加快,儘速把社區病人抓出來,阻斷傳播。
不過,陳時中也表示,從發病日作為確診數計算來看,確診人數是有稍稍趨緩;而且目前也沒有疫情突然上升的狀況,代表整體社區管制、三級警戒、口罩、洗手等公衛措施都有一定成效,整體疫情、病例還需要再研判整體狀況,下週一或二會做詳細的報告。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在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觀察防疫作為是否有用,得觀察兩個傳染週期即14天,本土案例自5月15~17日進入高峰,本週正是關鍵,可以觀察疫情是否會在這幾天趨緩;另外一個判斷時間點,則是5月19日進入全國三級警戒,若防疫有成效,也可在6月2日~9日看出疫情下降的變化。(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死亡個案持續上升,今日死亡19例,此波出現急速猝死個案,年輕個案待了解原因
今日新增19例死亡個案,包含14位男性、5位女性,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24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28日,死亡日期則介於21日至27日。疫情自去年爆發以來,共78人死亡,其中71人屬於本土個案、7人境外。
新增19名死亡個案中,目前已知13名皆有慢性病史,也有個案在同日從發病到死亡,或短短幾日。今天最年輕的40多歲死亡個案(案6824),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此案在5月18日出現發燒、喉嚨痛,當日前往診所就醫,20日診斷急性氣管炎,23、24日診所就醫、25日到醫院快篩為陰性,26日晚上倒臥在家中浴室,後被送醫但到院前死亡。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PCR較快篩敏感,快篩僅能測得病毒量較高的確診者,而病毒量愈高,傳播能力也愈好,但這跟疾病的嚴重度無關。一個病患是否會轉為重症,還是得看病人的臨床狀況,在病患發病一週左右是重要的觀察期。
此外,張上淳表示,最近有幾個死亡個案年紀較輕,但病情突然惡化,並非典型的狀況,慢慢出現愈來愈喘,針對這些個案,「若有足夠時間,確實應該詳細檢討,包括做死亡個案的病理檢驗,才能更清楚了解過世原因。」
■指揮中心指出專責病房已加開且充足,北市駁斥「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
指揮中心表示,以5月11日~26日累計的確診個案收治情況來看,有37%確診者收治在醫院、33%在集中檢疫所、15%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安排中、聯絡中各佔約5%,現已有92人解除隔離。
為了擴增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日前已要求各醫院加開專責病房,同時開放隔離病床可以多人一室。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今表示,目前全國收治確診個案的醫院達180家、病床數共9,015床,目前空床數為7,380床,多數都在中南部。其中北北基桃床數可以陸續開出2,800床(目前北北基桃空床數2,473床),雙北開設速度加快,不過有過多確診者集中在部分醫院的情形,希望透過緊急醫療系統分流。負壓隔離病床部分,全國有919張,前幾天量能最為吃緊,僅剩約200床,目前已協調將部分病人移往專責病房,把負壓病房留給需要呼吸器、插管的重症病人,雙北負壓病房空床數約140床可用。
針對指揮中心公布台北市的專責病房有682床空床,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立即駁斥表示,請中央「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應到第一線去看,就知道不可能有幾百床空床。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呈現數字和解讀的時候,希望能跟地方多了解及溝通,就他所知,台北市的專責病床只剩下20床,很快就會用完,加護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更吃緊,前幾日北市聯合醫院和台大醫院都有求救或反應,也有救護車送患者到醫院沒有病床的狀況,「今天說我們台北市醫療量能是足夠的,我覺得這個結語是值得再深思。」
■陳時中:雙北1~3類公費族群都可打到疫苗、預估10月接種一劑人口達6成
昨日指揮中心宣布新一批41萬劑AZ疫苗,首波將配送15萬劑,提供給第1~3類公費族群(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人員如村里長等、高風險接觸第一線人員)優先接種,但引發高雄獲得的疫苗較新北多的爭議。陳宗彥今天說明,5月27日前後,新北市分別取得4萬9,300劑疫苗、1萬8,000劑疫苗,總共6萬7,300劑。高雄市在27日之前取得的疫苗較少,共3萬3,800劑疫苗,這次則配給2萬1,000劑疫苗,整體5萬4800劑疫苗,少於新北市。
陳時中強調,雙北是接種疫苗的重點區域,1~3類公費族群絕對可以接種到疫苗,一線的警察也可以接種。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剛配發的疫苗到今日已經施打1,132人,會讓專責病房的第一線人員全數接種完畢後,再開放第2、3類;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希望本週日能把疫苗打完。
目前前兩批共31.62萬劑AZ疫苗已全數打完,而平均一瓶疫苗可打10.5人,因此目前總施打人次已超過33萬。陳時中表示,希望在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的人口可以達到6成,因為目前研究推估6成就能有社區防護,觀察國外的施打狀況,兩成以下看不出效果、2~4成些微效果、4成以上效果不錯、6成就能壓住疫情。
■雙北快篩準確度達7成,但當確診病例人數不多,準確度會差很多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檢驗資料比對判斷,同一個民眾同時接受抗原快篩、核酸PCR的結果,來看出快篩的準確度。這次針對5月21~26日、24家醫院上傳的資料,台北市有5家醫院、新北市有4家,結果雙北的比對結果,快篩陽性的確診率達73~75%。
但雙北以外使用快篩的成效就不高,羅一鈞說,以桃園為例,一家醫院0%,另一家71%。他表示,快篩建議對高風險、相關接觸者身上使用,Ct值低於22以下,快篩檢測率都很高,「因此建議用在感染初期、有明顯症狀的民眾,使用快篩會比較準確。」
■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要控制疫情,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須達85%以上
今日新北市政府邀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出席記者會,向市民解釋新北市的疫情趨勢。陳秀熙指出確診數的高峰落在5月22日,這是因為社區篩檢站的大量設置,導致能夠被篩檢出來的陽性人數相對增加,而第一波感染主要來自萬華的社區傳染,是在警戒措施尚未實施之前發生。
陳秀熙進一步說明,在多數人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之前,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仍是關鍵,如果沒有嚴格落實三級警戒,疫情勢必會再延長。COVID-19的R0基本再生數(用來判斷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給幾個人)在完全沒有NPI的情況下是5.78,而雙北在實施三級警戒後,NPI達到70~75%,Re(NPI介入後有效再生數)降到1.45~1.73,疫情處於緩步上升但仍可控制的狀態。
但陳秀熙坦言,若要讓疫情真正趨緩,NPI介入必須達到85~90%,讓Re小於1,才能阻斷傳染鏈。他也提醒,根據COVID-19的病程進展,以沒有新增確診者的條件來估計,加護病房的需求高峰會落在6月4日,達到128床。因此,現下完全不能對疫情有所懈怠,必須繼續落實防疫措施。
■ 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棋推演四級管制措施
台北市與新北市今日都針對疫情影響推出特別紓困。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家蓁說明,短期紓困措施包含延降稅賦、延遲或減免租金、優惠利息、各項補貼(防疫旅館、急難救助、公車、藝文專案)、企業融資和勞工紓困等,失業勞工紓困計畫基本上比照去年辦理,整個短期紓困措施實施期間為5~7月份,後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民眾若有需要皆可上市府疫情專區查詢申請方法和詳細資訊。
新北市亦提出防疫助扶專案,包含民生救助、青年見習、勞工紓困、社宅租金緩繳、租金及權利金減收、地方稅減免、藝文支持、罰單緩繳、農產銷售等項目,專案預計將持續到8月31日。
由於疫情並未趨緩,雙北都兵棋推演升級四級的管控措施。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去年雖然也辦過桌上演習,但過去都未遇到類似這兩週的狀況,現在針對過去的計畫再做精進。「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柯文哲認為並非一定需要封城,可能再觀察兩週,但不能不預先準備,有問題會再與中央商討。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目前設在市內的14個「熱區防疫中心」就是為了加強管制和宣導,為可能的升級做實戰演練。他也說明,去年新北市就已做過兵棋推演,且亦拜訪過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和宜蘭縣等四縣市的首長,「高度管制絕對不會只有新北市,一定是所有北部區域的縣市聯防,」如有必要時,由中央統籌下令指揮來聯合作戰,才能有效防堵。
■ 疫調 VS 民眾隱私,指揮中心說明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與健保卡註記
自5月16日起,指揮中心已授權地方政府公布確診個案的疫調資訊,陳宗彥表示部分縣市政府對依據仍有不清楚之處,中央訂有「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https://reurl.cc/4aRa5j),原則上應避免公開確診者過於細節的個人資訊,若要公布收治醫院、工作場所和內容等,應基於防疫需要且事先溝通,足跡部分也只應公布大眾運輸和未實施實聯制、無法確認接觸對象之開放場所。
對於輿論質疑註記萬華地區高風險族群之健保卡一事,陳宗彥說明,註記是基於協助醫療機構和醫事人員快速和精確判斷,加速轉診和轉檢,此外也是為醫療人員及同一時段就醫之民眾的健康安全。萬華地區的健保卡註記資料自5月15日開始,在5月29日就會刪除。陳宗彥也呼籲,醫療機構若遇到來自高風險地區的個案,更應協助就醫而不該拒絕。
至於同樣為協助疫調而推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在疫情升溫的五月中旬後被大量下載,至今約有800萬人下載,不過上傳足跡資料的確診者卻只有29人。亦有使用者反應自己曾接觸過確診者,在APP上卻完全沒有收到通知。對此,陳宗彥表示下載與否是個人意願,但APP要產生效果必須擴大使用者人數,且確診者也需要提供足跡。啟動上傳必須由衛政人員處理,在防疫會議上,指揮中心已提醒縣市政府衛政人員應提供協助,才能達到通知接觸者的目的。
■ 網路私售快篩試劑違反醫材法,指揮中心:未批准任何可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
警方發現網路上有人私售新冠病毒快篩試劑,陳宗彥說明,快篩試劑屬第三級醫療器材,依據《醫療器材管理法》只有醫療器材商和藥局可販售,擅自透過網路、電話和社群媒體販售都會觸法,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指揮中心提醒非經正式管道販售之試劑無法確認有效性和正確性,民眾勿購買檢測,若發現有類似狀況可向官方檢舉。
陳宗彥也表示,目前未批准任何可以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國內快篩都必須由醫事人員來採檢。至於企業提出希望自行快篩,指揮中心已經討論完成,企業應和醫療院所合作,由醫事人員來採檢,相關做法請經濟部和廠商研議後提報指揮中心。
■ 長照機構新規定:新進者及住院後返回機構者須提供核酸檢驗陰性報告
陳宗彥並表示,為避免住宿式長照機構內的群聚感染風險,已訂出收住人員的流程供各縣市政府依循,今日起實施。不建議收住來自社區的新進服務對象,若確有必要,服務對象要先自費做核酸檢驗,提供入住3日前的陰性檢驗報告,且進入機構後應先安置在獨立空間或單人房14天,確認沒有症狀才能解除隔離。
至於原本的長照機構住民,若因病至醫療院所診療或住院,出院前先做公費的核酸檢驗,同樣要是陰性才能轉入或返回機構,但回到機構後不必隔離。
(文 / 陳潔、陳德倫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柯皓翔、黃適敏 ;攝影 /鄭宇辰、葉臻、余志偉、蘇威銘)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NPI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紓困 #台灣社交距離
「ct125雙載」的推薦目錄:
- 關於ct125雙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t125雙載 在 [新聞] 在2021年試駕Honda Super Cub C125! - 精華區biker 的評價
- 關於ct125雙載 在 CT125雙載疑問 的評價
- 關於ct125雙載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滿滿CT125的改裝品,雙層置物架太有創意了 的評價
- 關於ct125雙載 在 honda ct125水貨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ct125雙載 在 [閒聊] 求推薦新竹購買Honda 小擋車店家 的評價
- 關於ct125雙載 在 [閒聊] Honda CT125台灣現身- 看板biker | PTT體育區 的評價
- 關於ct125雙載 在 騎Honda Super Cub 110 野餐囉!萬能的本田小狼載人載物都 ... 的評價
- 關於ct125雙載 在 輕檔車推薦 - 機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ct125雙載 在 [選購] 有雙載需求的新車| biker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ct125雙載 在 CT125雙載疑問 的推薦與評價
2020年12月29日 — 最近有去水貨商試跨,發現CT125後架,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寬,因為有雙載需求,擔心之後載人的話,後座的舒適度會不會有影響。而CC110也有考慮到, ... ... <看更多>
ct125雙載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滿滿CT125的改裝品,雙層置物架太有創意了 的推薦與評價
我自己是騎SC125,以本田cub系列來說乘載能力(改裝後)非常優秀,省油,基本上沒有啥到不了的地方,負重狀態一檔陡坡還是都上的去,尤其CT系列又是專為越野設計 ... ... <看更多>
ct125雙載 在 [新聞] 在2021年試駕Honda Super Cub C125! - 精華區biker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連結:https://pse.is/3h2t33
原文內容:
要說Honda自1949年以來最為知名的二輪車款為何,有人說肯定是NSR車系、稱霸MotoGP賽
場的RC211V亦是,甚至泛指CBR900RR、954RR乃至於後續的1000RR等座駕,畢竟「知名」
隨著領域與認知的不同而會有所轉變,可要問何者為70餘年歷史累計銷售最佳?創下金氏
世界紀錄的「本田小狼」Honda Cub肯定當之無愧,而咱們就來看看更加現代化、更精緻
的後繼者—Super Cub C125是否能解答這破億銷量成功之處。
古味濃、風格超突出
カブ(Cub)車系從1952年最原始的輔助動力自行車「F型」開始、到初始C100誕生的1958
年,包含了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對於內燃機的理解,以及考量到當時民生用車輛重中之重的
痛點:輕鬆好操控、耐用與平易近人,也因此許多流傳至今的特色都能以這些面向解釋;
經典的Underbone彎樑車身強調著簡單好加工且結構耐用,相較於傳統檔車形式更便利於
上下車、有效降低形式對於服裝的要求(即便裙裝也能輕鬆騎),前方大面積擋泥板設置
則確保騎乘者下半身服裝不易沾染髒污,加上同樣大面積的前土除再次有效阻隔飛沙污泥
,可以說一切都是考量著最基礎民生需求而造。
60年過去又有什麼轉變?經典元素自然保留,可為了讓當代C125細緻度更加提升,Honda
將原本較為簡潔的龍頭飾蓋以更大面積的殼件包覆,有效容納了圓形頭燈燈具與略帶方形
的兩側方向燈,且採用了LED照明用以增加辨識度、照度與科技感,細節中除了更多地方
採用鍍鉻方式增添質感外,前盾牌的格柵式銘牌也加大面積且更為精緻,可以說保留了輝
煌70-90年代設計感同時、又擁有當代質感的聰明做法。
既以情懷為主,全車多處皆可見到保留設計的做法,舉凡座墊樣式、側包覆殼件、後貨架
乃至於全包覆式後避震,更細心的是,車身除了多處留有響亮「Super Cub」銘版外,作
為精神的品牌標示也使用了60年代左右的復古徽飾「夢想之翼」,可以說最大限度的還原
Super Cub應有樣貌,唯獨咱們覺得略顯可惜的是,車尾尾燈並非以經典的方框或者小圓
燈尾燈呈現,而是採取更加現代化的長橢圓LED尾燈、搭配同樣科技感十足的LED尾燈,這
點可能是追求經典樣貌的懷舊者略感遺憾之處。
外型超古(Good)、配備卻不能古!
總歸是21世紀的車款,一些車載配備全沿用過往設計也不甚妥當,於是乎,Honda為現行
Super Cub C125設計了「全新」的儀表,而說是新、也僅是在中央搭載了圓形液晶顯示幕
,包含油量、里程、檔位與時間等,時速表則依照傳統採用指針呈現,就連底部配色與數
字字樣都頗有90年前的風格,而下方則以燈號指示必要行車資訊回饋,諸如空檔燈、ABS
或者故障燈號。
儀表不夠現代嗎?那標配Keyless感應啟動的鎖頭肯定夠!僅電門開、關與鎖定三段,底
部則以藍光顯示過電、紅光鎖定呈現,這或許是C125全車「最具現代科技感」的部分,其
餘像是ABS的配置?僅在儀表有顆燈,PGM-Fi噴射技術?反應在油耗表現更為有感,剩下
的就是為了較新的樣貌而採取的17吋窄框鋁圈,但以咱們的喜好來看、Cub配上鋼絲框就
是王道啊!
既然提到Keyless電門開關、咱們也就順便說一下「加油!」吧,過往的Super Cub由於仍
有鑰匙鎖頭機制,包括開啟側蓋、油箱等也都是相當直覺的鑰匙操作,而現行C125在改為
Keyless之後要如何開啟設置於坐墊底下的油箱蓋、以及遍尋不著的側置物空間?答案是
位於座墊後左側的一個小按鈕,隱藏絕佳且不影響整體視覺的做法相當具巧思,而側蓋也
僅需在掀開座墊之後、即可尋得開關,雖然當中空間極小僅能容納標配隨車工具,且
Honda品質精良到真的會懷疑是否有故障的一天(畢竟過去Cub將機油換成沙拉油也能動、
數層樓高摔下也不見動力系統損壞!)可畢竟也是有備無患,虎迷們就當作是Cub備註記
在心裡吧!
絕不僅止於能動就好
橫跨六十餘年的經典車款,縱使在全盛時期的動力效率已高到離譜、為何還要做出改變?
原因當然是空污排放相關規定啦!要配合更精良的汽油品質、更完美的燃燒與動力轉換,
這具125 c.c.單汽缸引擎配合著Honda PGM-Fi噴射技術,徹底強化燃燒效率的同時也帶來
更好的輸出表現,最大馬力9.6ps(7.1kW)/7,500rpm、最大扭力1.1kgm(10.4Nm)
/5,000rpm,實際載重效果與加速表現都令人滿意,而所搭配的離心式無離合4檔變速箱更
是小狼系列的招牌,也就是它為Cub帶來了數十年輝煌。
輕鬆好上手的離心操控模式與循環檔檔位配置,即便在停等時切入一檔也不會熄火的設計
、能讓騎士在走走停停的都會行駛中更不需分神注意檔位,紅燈時要切至N檔也好、入一
檔也行,綠燈帶著油門、藉由曲軸運轉甩動蹄片與外轂接合(類似速克達後普利作動原理
),將引擎動力銜接至動力鏈而讓車體前進;由於簡化了打檔與換檔流程,Super Cub
C125的操控門檻下降許多,且四檔齒比相對更加寬疏的設定,雖然對於「凌厲加速」並沒
有實質幫助,可也造就了C125主觀感受相當輕鬆的操控體驗,而即便是面對山路上坡騎乘
,憑藉著引擎本身1.1kgm扭力與一、二檔的齒比對應,在爬坡表現上也能有相當不錯的表
現。
然而也因為這套變速箱的作動機制有著相當大的寬容度,以及允許在行進間直接進退檔的
特性,要想做到如尋常檔車或者配置滑離的車款那樣無縫銜接、退檔順暢,不論是進檔的
回油補正切入檔位時機,或者是退檔前妥善減速、同時控制引擎轉速的節奏,相比傳統機
制都要更難精進一些,稍不留神便會因檔位轉速差銜接不當,造成進檔後的轉速過低或是
退檔後輪鎖死的狀況,好在這些情形對C125本身動力來說不太嚴重,至多就是造成騎士(
或者路人)驚嚇一番罷了。
初始注重著日常使用、特別是商用載重運貨等需求,在懸吊配置上Super Cub C125也就採
取了更為舒適的設定,略長行程搭配中間值的阻尼支撐性,騎乘中能感受到晃動、卻非不
穩定的感受,反而是過往較偏重商務取向的車款常見的反饋,可對應到如C125那樣整備重
量僅111kg的車身,完全不會覺得無操控感可言、反倒會有一種極度放鬆的Chill感,或者
更抽象的說—是一種讓生活步調慢下來,可以單純享受駕乘C125遊車河的樂趣,搭配著前
單活塞配有ABS的制動系統、以及同樣步調偏緩可樂趣十足的動力單元,即便Super Cub在
台灣已鮮少作為純商用載貨車型而逐漸往精品化發展,咱們還是相當推薦抱持著檔車夢、
且嚮往慢步調生活虎迷們,體驗一下這由Honda打造的無二經典之作。
小狼或是小綿羊?
或許對許多虎迷車迷來說,速克達或者檔車本就涇渭分明,前者具有超高的方便性、後者
則藉由打檔機制而獲得對動力的全面掌控,可介於這中間的Super Cub卻也帶來不同於兩
者的特異樣貌,能不能與它的先祖們一樣作為載貨用商務車?可以,能不能透過改裝獲得
更好的性能表現?2008年的《スーパーカブ 極速小綿羊》便是相當誇張的作品示範,但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要朝哪個方向、又或者是維持原廠的樣貌,Honda Super Cub C125都
是一台潮感十足且極具魅力的存在,而且近期在咱們Yahoo TV上也同步連載動畫《本田小
狼與我》,看看這輛經典不敗小車如何擄獲日本女學生的魅力!
Honda Super Cub C125 在同級車中的分項評比如下(以0.5分為進位基準,滿分為5分,
整體分數為平均值):
視覺:4
“維持經典樣貌,復古且維持細節高品質。”
性能:3.5
“高效動力、但畢竟引擎並非為運動性能而生。”
操控:4
“超Chill的駕駛感受充滿樂趣!”
安全:4
“僅單迴路ABS仍可算是同級標竿。”
整體:3.875
“有型有趣的大玩具。
Honda Super Cub C125 基本資料如下:
引擎型式:125 c.c.單汽缸氣冷引擎
最大馬力:9.6ps(7.1kW)/7,500rpm
最大扭力:1.1kgm(10.4Nm)/5,000rpm
傳動形式:鏈條傳動
前輪懸吊:正立潛望鏡式
後輪懸吊:雙槍,彈簧預載不可調
煞車形式:前碟後鼓附ABS煞車防鎖死系統
量測油耗:76.8km/L
建議售價:NTD 158,000
心得:這台實在是經典好車,只是如果要說過去又有什麼轉變?大概就是這15萬8的價錢真
的貴到哭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17.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621730531.A.37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