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回的 #托嬰 分享後(見文底連結),熱騰騰但圖文不符的 #保母 篇來摟❤️
灣區的保母有分住家保母、Au Pair(互惠生)、通勤保母、及共享保母(nanny share)。這當中只有Au Pair一定不是美國人,年紀一定很輕(因為有年齡上限,所以很可能比媽媽小),然後背景有被政府過濾(因為是拿簽證進美國)。其他的則通常是美國人(或在美國但沒有身分),年紀稍大(比媽媽大),然後可能必須要靠爸媽自己或仲介來幫忙過濾背景。
住家保母及Au Pair皆住家,周末放假。住家保母可能周末會回自己原本的家住,Au Pair則是一直住家裡。通勤保母則通常是爸媽上班時間自己開車來家中照顧寶寶。而共享保母通常以通勤保母為主,可能是2-3個年紀相近的孩子在某個孩子家共享一個保母 (在舊金山或人口密度比較高的城市比較常見)。
我目前試過住家及通勤保母,在此分享一下心得(因為當初只替女鵝找中文保母,所以我的心得僅限這塊市場的,不一定適用於其他非中文保母):
✴️ 住家保母
🎈 保母除了在爸媽上班時照顧寶寶,其他要做的可以互相協議 (例: 保母同時煮晚餐、晚上幫寶寶洗澡、幫洗寶寶衣服、簡單打掃衛生等)
🎈 必須供給三餐住宿及補貼周末來往的交通費。個人覺得住家環境大而且隔音好的房子請住家阿姨更方便。而且有些阿姨會要求要有自己獨立的衛浴
🎈 每天和家人一起相處,個性合不合得來、生活習慣及教小孩的方式能不能互相配合是幸福的基礎 (例如阿姨與家長的個性、價值觀、衛生習慣、生活起居有沒有相像等)
🎈 爸媽要是常需加班、出差、工作時間不定等,或想去date night及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住家保母相較之下比較能配合時間
🎈 有住家保母後生活比較沒有隱私,家裡資源要有共享的打算。而且雙薪父母每天下班可能還得跟保母一起吃晚飯,跟自己家人獨處的時間勢必會減少。快樂的秘訣是要能盡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凡事盡量往正面想
🎈 住家保母待久了,孩子有可能會跟她比跟自己媽媽親。媽媽在請人前最好先衡量這一點,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這點爸爸則通常比較沒有感覺,可能因為保母的角色本身跟媽媽的角色比較重疊而不是跟爸爸
✴️ 通勤保母
🎈 這大概是所有顧小孩選項中較貴的選擇(但要看地區)。同樣得在保母上班時間供餐,有些保母如果覺得通勤時間比較長還會要求加薪來貼油費
🎈 如果要中文保母的話,灣區通勤保母的供給量很看地區(因為大家都不想開太遠)。有些地方好找(例舊金山),有些就比較難找(例半島)
🎈 適合想找專人照顧小孩,但家裡空間不大或重隱私的爸媽
❇️ 不管是住家保母或通勤保母…
🎈 保母講求緣分,就像找老公一樣,不用找最好的,但要找最合的。有些保母很愛小孩,有些很乾淨,有些很會煮飯,有些喜歡待在家裡有些愛往外跑等,每個人特點都不同,最好能把握試做的時候好好了解對方
🎈 我碰過很多保姆都不願意簽合約,曾被兩個保母在開工前突然放鳥,然後幾乎每個合作過的阿姨都很喜歡說以前的家庭對她多好給她多少假跟紅包帶她出去玩等等😭 灣區這邊因為中文保母需求大,所以保母的協議籌碼也很大
🎈 很多東西最好先說清楚,說得越清楚大家日後相處更愉快。例如假的部份,一年幾天,哪些年假有放,病假怎麼算等。我第一次請保母時傻傻沒先講清楚,結果保母上工三個月後,一開口就是想休一個月回大陸。或是家裡哪些東西可以共享vs.哪些可能自己都捨不得用,例如有次我從台灣帶回來的好茶被保母自行喝完也沒先知會一聲,事後我就決定把不想共享的東西先收到自己房間去
🎈 建議還是裝個攝影機讓大家安心,而且最好保母來前就裝好,然後光明正大地讓她知道(不要讓她覺得不舒服,畢竟只是為了寶寶的安全)。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畢竟保母只有一個人並沒有三頭六臂。像有次女鵝baby 時期保母給她睡覺蓋被,結果被子把整個臉都蓋住也沒發現,最後是我上班看攝影機看到傳短訊提醒保母的🤦🏻♀️
✴️ 保母比托嬰好的地方:
✅ 小朋友比較不容易生病
✅ 小朋友生病會被托嬰退貨,爸媽顧好才能送回去,保母則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之前送大型托嬰時,女鵝甚至因為異膚抓到皮膚流血也被托嬰退貨,說怕她會發炎感染)
✅ 需要特別照顧或體質敏感的小朋友,有專人照顧爸媽更放心(例異膚寶寶需要隨時擦乳液、有些高敏感寶寶不喜歡太吵雜的環境等)
✅ 省去爸媽每天接送小孩去托嬰的時間
✅ 爸媽工作時間不定、非常忙的、或是想偶而去約會的,保母比較能配合時間。如果保母還願意幫忙煮晚餐或做其他家事,爸媽也能因此省掉更多麻煩
✅ 如果聘請講不同語言的保母,孩子比較能快學習不同語言。畢竟大多數的托嬰還是以英文為主
✅ 如果對小孩的課表、玩或學的東西、去戶外還待室內playtime、整體環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保母是一個比較能客製化的選項。畢竟托嬰照表操課且已經有一定的規範,無法因為一個家長的特別請求而有所變動
#如果大家還有甚麼想法或經驗歡迎分享
✴️ Daycare 篇:www.facebook.com/calimamajournal/posts/139246508205263
au pair年齡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時間」讓另外一半對生活失去熱情,「法國反諷節目」教你怎麼把冷飯炒熱😂
朋友們,試著想像下面的情境:
「你已經結婚了20年,結果發現另外一半對自己沒感覺,那該怎麼辦?」
法國電視台Canal+ 給你一個充滿「法式幽默」的答案!
看完這部影片,或許會讓一些朋友們感覺有點不舒服,不過其實這是很典型的法式幽默,他們的幽默公式: 「法式幽默 = 諷刺 + 性」
這部短片透過諷刺手法,表達現代社會物化女性以及貶低男性(只在意生理需求)的現象,嚴格講起來還包含了不同的標籤,比如生理年齡,膚色以及性傾向。其實在一開始把這部影片傳給台灣的朋友看時,其中一位女性朋友表示有不太舒服的感覺,如果你有同樣的感受,請繼續聽我解釋這部影片的涵義。
這部影片的原創者「Canal+」,是法國目前最大的私立電視台,其中的一檔節目,創造了一個虛擬的國家,叫做「Groland」。而這個國家正巧就是以「法國」為原型所打造,所諷刺的人、事、物基本上就是法國進行式,只不過會將名字後面改成不同的發音,節目的專長就是去諷刺其他電視台的節目和政治人物。剛剛有提到法式幽默的公式,也因此,不意外地,在很多鏡頭也出現了裸露的畫面(比如說屁股)。
這部短片正是此節目的系列影片之一,探討「法國人為何在經歷長期的婚姻或是伴侶關係後,漸漸對另一半感到不滿?」同時,他們也拍攝了影片解釋,如何改善伴侶之間的關係,而這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就是:重新讓另一半對人產生興趣?!
在歐洲,有很多所謂的 «fille au pair» ,意思是透過照顧小孩來打工換宿的外國學生。而影片中的想法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再次重新燃起老公對人生的熱情 😂
朋友們也覺得法式幽默很難理解嗎?
如果你或者有朋友需要外國學生「打工換宿」,不論生理性別,歡迎跟我聯絡,可能我會考慮發展副業做仲介發展型錄 😂 (傻眼的杰式幽默 😂 😂)
影片中文編譯:杰宇的法文邂逅
文字編譯:Grace
影片版權:Canal+
#杰宇的法文邂逅
#反諷
#法式幽默
#杰宇的斜槓人生
au pair年齡 在 馬克先生德國搗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公的幹話
昨天傍晚在處理一波 #想睡不能睡 歡比巴的馬克後,我跟老公兩個人躺在床上同溫層取暖。老公表示:「怎麼辦,真的太累了。我知道我多累你就有多累,你已經榨乾了,跟沒有水的花一樣。」🥀
因為他不知道「枯萎」怎麼講,聽起來是小學生程度的比喻用法。
👩🏻還能怎麼辦?你也受不了的話我們回台灣吧,就算你沒工作,靠我的薪水也可以,存的跟這裡沒差多少。
👨🏻那我要幹嘛?
👩🏻白天送馬克上學,下課接他陪他玩,然後煮飯給我吃阿,噢還不用,你只要出去買給我,多棒。
老公認真思索&想像他過著我現在的生活,才五秒他就抱緊我說「謝謝,辛苦你了。」
🙄所以回台灣這條路被打槍的意思。
—
👨🏻那我們祈禱吧!祈禱馬克越大會越好。
👩🏻你的下一個solution是靠祈禱!?你覺得小孩亂哭你就給糖吃,然後祈禱就有用!?
👨🏻...恩,我們也開始上教堂吧。
🙄🙄
—
👨🏻我知道了!我們再找一個人結婚加入我們的家庭!三個人顧!
👩🏻難怪我們會結婚!我早就想過了!我想再找一個老公,一個上班賺錢一個在家顧小孩。但那個叫做請Au-pair來家裡顧小孩。
👨🏻不對,要真的有愛的,跟家人一樣的。#多元成家
要求可真多🙄🙄️🙄️
—
我跟老公說,我們要感謝馬克讓我們堅定生一個的心,才不會之後又耗上好多年,他又表示還是想要三個,再來男的叫Lucas女的叫Yuna,我說你領養已經五六歲的比較快,他又說不行,那個時候已經太大了,小孩不會真的愛我們如親生父母,聽完我又各種白眼🙄️
👩🏻我們沒血緣關係,你也愛我啊。
👨🏻(冷眼)沒有,你太大了。
👩🏻那你愛你媽嗎?
👨🏻沒有,也太大了。
👩🏻那你到底愛誰?
👨🏻馬克阿。
👩🏻愛他,就帶他去刷牙睡覺,再見。
#年齡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