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大同夏春秋】
「問你們一個IQ題,」春說,「小明有一個弟弟,但弟弟不承認有一個哥哥,為什麼?」
「你可否先問一問我們要不要猜題呢?」秋放下茶杯,抓了抓鼻翼說。
「哈哈,那我猜一下吧,」夏接口說,「是因為弟弟不是人,是豬嗎?」
「錯!豬就不可以有哥哥嗎?你才是豬。」春說。
這三個人自大學畢業後就沒有再一起聚首了,今晚是十五年來的第一次。大學時期,他們三人形影不離,更是大學籃球隊的主力,並給大家稱為「夏春秋鐵三角」。夏讀體育系,春讀人力資源管理,秋讀中文,三人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因為籃球認識,最後更搬到同一個宿舍,住同一間三人房,一起渡過了三年的大學生活。
「其實,我跟夏還是有聯絡。」春說。
「你們經常約嗎?」秋說。
「還好吧,一年一次或兩次。你們要吃甜品嗎?」春說。夏跟侍應要了一個餐牌。
「那你們都聊什麼呢?」秋問。
「哈哈,都是那些,沒什麼特別的。」夏說。
「所以是聊什麼?很好奇呢。」秋說。
秋還是像從前一樣執著,而夏與春也是像從前一樣順著他,一一說出他倆會聊起的話題:從前的大學生活,尤其醜事;新聞時事;飲飲食食與旅行逸事;現在老闆的壞話;春的家庭生活,還有他七歲大的孩子。
「你孩子七歲了?」秋微微偏了偏頭說,「男孩嗎?」
「對啊!」春一邊打開手機裡的照片集說。
「你有教他打籃球嗎?」秋看著照片說。「都已經開始長高了。」
「話說你可是沒有來我的婚禮。」春抱怨說。
「我那時候剛巧到外面去了吧?我也沒有去夏的婚禮。」秋說。
「你當然沒有。我都沒有結婚。」夏笑說。
「是嗎?但有長期伴侶吧。」秋說。
「有啦!」春搶在夏的前頭說,「他女朋友可是平面模特兒。你再說一遍她比我們年輕多少?」
「你明知故問。」夏輕蹙眉頭說:「少十七歲。怎麼樣?」
「年輕真好,」秋嘟著嘴點了點頭說:「那你母親怎了?」
「兩年前走了。」夏說。
「吓?怎了?什麼事情?」春看起來十分驚訝的說。
「他的母親一直有心臟的問題。你們不是一年見兩次嗎?」秋說。
「我們都沒有聊這些。」春說。「對不起,夏。」
「沒事。」夏說。「她也不是因為心臟病走的。是肺病。」
最後,他們還是沒有點甜品,因為他們三人從來都沒有特別喜歡吃甜的。臨走時,春提議一起來一張合照,並用夏的手機來拍,因為他的型號最新。拍照後,三人便各自回家。
在回程的巴士上,秋收到了夏傳來的合照,以及訊息:「所以,我們還是朋友嗎?」
「為什麼不是?」秋回覆。
「因為感覺不是。」夏回覆。
「所以,我們只是大同?」
「大同?」
「大學同學。其他大同都這樣說。」
「哈哈。我不知道有這個簡稱。好吧,我們是朋友。我知道了。」夏回覆。
「😀」秋回覆。
「對不起。那時候,我應該要處理得更好。」
「不用道歉。有些話,我不應該說出口,也不應該說得那麼直白,這就跟現在一樣。下次見,朋友。」秋回覆。
「下次見,大同。」夏回覆。
Storyteller: 米哈
Illustration:米 Mi @_mi_illustration
#EveryoneisStoryteller #連載故事 #專欄故事 #米哈專欄故事 #米哈 #mihawriting #米Mi #miillustration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9/06/2021 (Tue)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ad lib老闆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睡前故事:【父親】
屋內響起沉睡的呼嚕聲,轉頭一看,靠在桌上的身影正緩緩起伏。
我躡手躡腳,嘗試不發聲響地走到熟睡的父親身旁。已經數不清,這是他的第幾次,累得在窗前的工作桌上睡著了。
我站起來,把電風扇的強度調低一點。然後熟練地拿起木衣架上的棉毛氈,輕輕地放在父親的肩膀上。在我轉身的一瞬,他醒來了,低聲地問:「怎麼還不去睡?」
我回頭對他説:「爸爸,我怕你這樣睡會著涼啊。」疲憊的臉上掀起一抹笑容,他拍拍我的頭説:「傻孩子,不怕呀。」
記憶裏的無數個晚上,父親總是這樣邊工作邊在桌上睡著,然後又在迷濛中醒來繼續幹活。自從爺爺去世,父親繼承父業,成為糧油雜貨店的老闆。
小時候,我們幾兄弟姊妹總愛在放學後,爭先恐後衝上梯級又窄又高的樓梯間。我們鬥快上樓放下書包,看誰能最快衝下樓,到達父親的地鋪。很多個烈日當空的下午,在店前的大空地玩耍時,我總愛抬頭,看看父親在忙什麼。走遠幾步,踮起腳尖,從窗花偷看父親在窗前工作的樣子。他總是低頭拿著筆和算盤,神情專注地核對訂單。
店鋪位於古舊唐樓林立的舊區,來光顧的都是朋友般熟絡的客人。一年到晚,他總是忙過不停,為街坊打點各樣生活所需。多年以來,他一直堅持上樓,親自把香米送達客人家中。他總是一邊托著米,一邊摸摸腰間酸痛的舊患,笑著説:「客人信任嘛,所以一定要親自送上。」
父親總是這樣賣命。某次夜半收到獨居梁伯的電話後,深宵把貨件送到對方家中,還幫忙換好燒掉的燈泡才離開。後來有一次,父親得悉住在步行路程距離二十分鐘的單親媽媽,因為腳受傷沒法親自到店面取貨。他不管天氣酷熱,二話不説把貨物擺上手推車岀發,大汗淋漓但掛著滿足的笑容回來。
即使父親工作如此忙碌,我們幾兄弟姊妹的重要日子,他從不缺席。活動表演、校際比賽、畢業典禮……緊張得四處張望時,我總是能從人群中,找到他高大的身影,並一雙肯定又溫柔眼神。有時候,父親還會突然休業一天,領著我們一家岀外郊遊。沉默寡言的他,總是安靜地用行動表達他對家人的支持。
幾年前,父親身體不適倒下。他終於決定好好休養,把糧油雜貨店交給我打理。漸漸地,父親昔日在窗邊工作的木桌,成為了我每天埋頭苦幹的地方。偶爾工作到一半,我會伸一伸懶腰,從窗戶向下看,回味小時候在大空地玩樂的情境。大概父親從前也是這樣,坐在窗邊的歇息間,凝視在樓下玩耍的我們。
這天晚上,我靜下來看著桌前一連串的待辦事項,想著如何按步就班完成。接手後才發現,店舖的工作如此耗費心力。核對訂單,預訂存貨,聯絡廠商品牌……有時候累得連睡覺的時間也不足夠。伏在桌子上思考,疑惑父親從前到底是如何分配時間,把所有不可能一一完成。
………
「怎麼不到床上去睡?」
………
「孩子,怎麼不到床上去睡?」
………
肩膊被輕輕一拍,我從桌上緩緩起來,迷糊地擦擦眼睛。正好奇肩膀為何被披上棉毛氈,向後一看,父親正用擔憂的眼神看著我。看看牆上的時鐘,原來已經是早上七時了,肚子不自覺地咕嚕作響。父親聽後笑笑,拍拍我的肩膀:「大概肚子餓了,我去煮早餐吧。」
他步入廚房,從櫃內取出麵條。我坐在桌子旁,聆聽水煮沸的聲音,凝視他專注的身影。未幾,他煮好把碗子端到桌前,認真叮嚀:「下次不要這樣睡了,會著涼的。」
「爸,我以前也是這樣説呢。」
「我記得,你幾乎每天都對我説同樣的話。」
「原來你記得。」
「嗯,趁熱吃吧。」
分不清心頭上的暖意,到底是來自熱騰騰的湯麵,還是來自眼前滄桑但內心柔軟的身影。我只能肯定,這個早上雖然平凡,卻是無比美好。
Illustration:Tommy is typing... @Tommy_kareshi
Storyteller:Froggy is flying 飛行青蛙 @froggyisflying
#EveryoneisStoryteller #父親節故事 #父親節特備故事 #飛行青蛙 #froggyisflying #Tommykareshi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6/06/2021 (Sat)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ad lib老闆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toryteller:【錦田紅磚屋裡的性格巨星】
約他下午兩點鐘,平時摱摱緊準時的我,省下買咖啡的時間,沿著無人的錦莆路,加快腳步走往紅磚屋。平日的紅磚屋,只有一家手沖咖啡烘培店有開。他還未到,我便去買杯咖啡。
「你覺得佢份人點?」我問老闆娘。「聽人講佢幾有藝術家脾氣,會鬧人。」
我戚戚眉,遙遙一望紅磚屋的入口,便有架寶石紅開蓬跑車停泊,一個高大身影倒在樹蔭的光影下。我站起來,猛力揈手邊走向他,近距離便看到他淡淡的微笑。
他的店裡,放了日本二戰時代的校服、美國海軍制服、350 年歷史加拿大百貨公司的羊毛民族服、藥材鋪的陳年百子櫃。最多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本地品牌鐵盒,童年常吃的大白兔糖、Quality Street、澳門的英記餅家和劉科記蛋卷等等的原版鐵盒都有。「任何有 Barcode 嘅嘢,我都唔會收藏。」店內周圍貼上警告字眼「請勿動手」,幾乎每件收藏上都標明「非賣品」,或是 $1999,$2999 等不可親的價錢。
我問他,生意還好嗎?伯伯搭一搭我的膊頭,彷佛說了句「咪傻啦你」。
「我啲嘢唔會有人買㗎。」伯伯一臉不在乎的模樣。他志在的,是讓人看到他。他說,「我做每一件事,都係話俾人聽我係叻嘅。」
的確,在紅磚屋開店,只因他不甘孤芳自賞。二三十年前,他在舞台上,人人都看到他的光芒。高米八,常常穿著和服的作務衣,紥一條小馬尾,如金城武在《不夜城》的模樣,清爽霸氣。他十八歲飛到東京學空手道,後來卻變了學皮革,在竹下通為日本古著入迷,見到當地的時裝買家有如身處築地漁市場和果欄,駕著小電動車來大量入貨。他回港便學人做日本古著水貨客,後來索性自己動手設計;為 Sam Hui、梅姐、羅文、張國榮等做服裝形象設計師。上網一看,翁美玲穿著他的設計,白色上衣有個粉紅配粉藍色的京劇臉譜,粉紅色代表正直的老年人,粉藍色代表勇猛剛強,恰如他的性格。
十年前他中了風,左邊身只有 50% 活動能力,他每天在醫院和自己說,「一係生存一係死」,由郁動手指、到左肩、到左腿。十年後的他康復不少,留著雪白的鬍子,過肩的長髮,每天仍堅持創作,畫圖做皮革。從前滿身日本風,變成今日的美國西部牛仔風。小店叫東廠,古裝劇常聽到的東廠,他說「因為東廠比西廠和錦衣衛勁囉。」
他是 John Lai,黎約汗。汗的蒙古語是 Khan,是古代遊牧民族對領袖的尊稱。
Storyteller:John Lai 黎約汗
Text:Ruby Liu @rubyeesparks
Illustraton by 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6/06/2021 (Sat)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EveryoneisStoryteller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