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讚成動手動腳體罰❌
我是孩子的托管者 🙏🏻
*** *** *** *** ***
#研究咁講|打罵可能會令小朋友變腦細!?
唔係講緊佢大個做人 Boss 呀!係真係個腦會細咗!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今年三月一個研究發現,不斷重複地呼喝孩子、打罵和怒氣沖沖的教養方式,跟孩子青少年時期腦部結構較細有關聯。
在參與研究的 94 位孩子兩歲到 9 歲期間,研究人員每年都會就著他們父母的教養方式,及孩子的焦慮情況作評估。到他們 12 到 16 歲,研究人員再評估孩子的焦慮情況,並進行磁力共振。結果發現這班青少年人腦部前額葉皮質區和杏仁核的灰質較少,研究亦指出教養方式和前扣帶皮層厚度及杏仁核大小有顯注關係。
講咗一大堆腦部結構,咁個腦細咗又點!?
個腦細咗唔一定係唔好,但今次發現受到影響的腦部區域,主要功能是用於調節情緒,出現結構性改變就有機會影響一個人的焦慮抑鬱情緒!
過去有不少研究都曾經指出,虐待兒童會導致孩子腦部受損,意想不到的是這次研究發現嚴厲教養方式對孩子腦部發展造成長期負面的影響,與受到虐待的受害者相近!
好多時家長問點可以讓孩子學會管理好情緒呀,原來,係我哋要先檢視自己嘅教養方式~!
參考資料
Sabrina Suffren, Valérie La Buissonnière-Ariza, Alan Tucholka, Marouane Nassim, Jean R. Séguin, Michel Boivin, Manpreet Kaur Singh, Lara C. Foland-Ross, Franco Lepore, Ian H. Gotlib, Richard E. Tremblay, Françoise S. Maheu. Prefrontal cortex and amygdala anatomy in youth with persistent levels of harsh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subclinical anxiety symptoms over time during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21; 1 DOI: 10.1017/S0954579420001716
University of Montreal. (2021, March 22). Does 'harsh parenting' lead to smaller brain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April 22, 2021 from ScienceDaily
轉載自POPAChannel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身邊有自戀狂朋友嗎?有沒有遇過極度自大的上司?他們過份自我感覺良好,歡迎別人的讚美同奉承,卻拒絕接受他人的意見,甚至會惱羞成怒。 很多人會覺得,這些人天生性格如此。但在阿姆斯特丹大學任教的Dr. Eddie Brummelman告訴我們,超級無敵自戀狂很大機會是教養出來的。 如果我地唔想培育出...
「sciencedaily」的推薦目錄:
- 關於sciencedaily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ciencedaily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ciencedaily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ciencedail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ciencedail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ciencedail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ciencedaily 在 ScienceDaily - 首頁| Facebook 的評價
sciencedaily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U 編按:2021/04/29,12:30 新增與修正研究實驗過程內容,詳情請見留言區】
夏天快到了,說到夏天怎麼能不看部鬼片消暑呢?
你是膽小鬼還是大膽王呢?說不定你不容易被嚇到,其實是因為有心盲症喔,#科科
_
👻 欸!此話怎說?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最近發表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研究團隊請心盲症患者和一般人,分別閱讀畫面中的文字版恐怖故事,接著觀察受試者的皮膚導電性變化,來測量他們的恐懼反應。
實驗結果顯示,有心盲症的參與者無法單純透過文字,在腦中想像出恐怖場景,也因此比較不容易感到恐懼!
_
👻 什麼是心盲症(Aphantasia)?
我們先來做個小測試!
首先,請閉上你的雙眼,想像自己站在一片金黃沙灘上,海浪拍打在岸邊,遠方還有幾顆椰子樹……
現在再睜開眼睛,試著回憶一下剛剛想像的時候,沙灘、海浪、椰子樹的畫面有沒有浮現在你的腦海裡呢?如果你的腦海一片空白,那你可能就是少數有「心盲症」的人喔!
心盲症佔全人類 2~5% ,而有心盲症的人記憶力會稍微差一些,這是因為無法依靠畫面記憶,只能用文字特徵記住東西。
事實上,心盲症的人只是思考方式和一般人有那麼一點點不同,其他方面並沒有什麼差異!所以考試的時候,如果想不起來課本或講義的內容,可別怪自己有心盲症,你只是沒讀書而已!
_
👻 有心盲症的人讀恐怖小說會感到恐懼嗎?
研究發現有心盲症的人觀看恐怖文字時,情緒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波動,甚至有部分心盲症患者表示,自己不喜歡閱讀的原因,是因為感受不到文字想要表達的情感!
而這也間接暗示科學家:腦中浮現的影像、圖示,與情緒間的關係,遠比我們所想的更為緊密。
_
👻 雖然我有心盲症,但我做夢是有畫面的喔!
那麼有心盲症的人是怎麼作夢的呢?
心盲症有幾個不同的症狀:有些人沒辦法在腦中「看到」畫面;有些人是沒辦法「想像」畫面;也有一些人雖然可以在做夢的時候夢到豐富的畫面,但醒來後卻無法回想夢中場景。
心盲症就是一種神經多樣性,雖然目前還沒有深入研究心盲症,但我們至少知道,下次看鬼片的時候,拉著心盲症朋友一起去看就不用怕了!
_
參考資料
ScienceDaily《I ain't afraid of no ghosts: People with mind-blindness not so easily spooked》
_
延伸閱讀:
淺談你心裡的「牠」和小丑恐懼症:當小兒科病房出現了麥當勞叔叔?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8235
剖析恐懼為何物:恐懼心理學
https://pansci.asia/archives/81259
_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sciencedaily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學腦洞時間】小時候,爸媽常碎念要多喝水,不然他們就會森77,甚至以不給玩具點心為理由,各種威脅與恐嚇(誤)。
我不依、我不依!水沒味道實在很難喝下去,如果可以一直不喝水,那該有多好啊!
_
💦修旦幾勒!先不要衝動!
一般人體內的水分高達 55~65% 由水組成,在這之中,小盆友的含水量更高!剛出生的嬰兒甚至 75% 都是水,幾乎可以說是用「水」做的。
因此,人體內的「水平衡」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欸,這不是葉配喔 XD)!不論太多或太少,對我們的身體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且讓我們娓娓道來!
_
💦水分不足的話,可是會變笨的哦~
人的大腦大約四分之三由水構成,如果你不喝水,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完全就是在凌遲你那已經不怎麼靈光的大腦了🧠
美國運動生理學家發現,缺水的大腦,更容易讓工作出包。他們也發現,脫水現象常和熱壓力一起發生,他們讓受試者在高溫中運動,接著分成有補充水分與沒有補充水分的兩組。
結果顯示,沒有適時補充水分的組別,即使處理「壓按鈕」這麼 easy 任務,也還是錯誤百出、失誤連連!
_
💦除了流汗和大小號,只透過呼吸也會讓我們流失 2 到 3 公升的水。
所以長時間不喝水,可就會……出事了阿北(嗶——)
失去體重 2% 的水分時,你會開始覺得口渴。而大腦的下視丘區域會釋放抗利尿激素,派出腎臟挽救僅剩的水分,所以長時間不喝水,你的尿尿會變得顏色深又 hen 臭。
不僅如此,你會減少排汗量、升高體溫,血液還會變得黏勾勾。你還會感覺心跳加速,因爲心臟爲了維持體内含氧量,只能努力跳動!
萬一水分損失值來到 4%,血壓便會降低,一陣天旋地轉,接著眼前便會看見「轉吧!轉吧!七彩霓虹燈」(完全不對!)。
同時,一股疲乏無力感襲來,你的心情簡直糟透了,還會覺得自己彷若行屍走肉🧟♀️🧟
到了流失 7% 的水,連血壓也無法把持住你的身體,爲了生存,身體會開始減少流入内臟的血液,導致腎臟無法正常排毒,體内代謝廢物迅速堆積,最後你就會整組壞光光......
_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
事實上,喝太多水也是母湯!
短時間攝入大量的水,會稀釋人體内的鈉電解質,造成細胞膨脹,引發「水中毒」。嚴重的話,可能讓你頭痛、嘔吐🤮甚至還會引發癲癇導致死亡😵
_
所以各位科夥伴水水們,做人要善良,飲水要適量r!
_
參考資料:
BBC Future《How long can you survive without water?》
ScienceDaily《Dehydration alters human brain shape and activity, slackens task performance》
Ted-Ed《What would happen if you didn’t drink water? 》
_
延伸閱讀:
一天散失兩個浴缸的水!氣候變遷下大象的缺水危機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02821
四種水龍頭確保新加坡用水安全
https://pansci.asia/archives/68528
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sciencedail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身邊有自戀狂朋友嗎?有沒有遇過極度自大的上司?他們過份自我感覺良好,歡迎別人的讚美同奉承,卻拒絕接受他人的意見,甚至會惱羞成怒。
很多人會覺得,這些人天生性格如此。但在阿姆斯特丹大學任教的Dr. Eddie Brummelman告訴我們,超級無敵自戀狂很大機會是教養出來的。
如果我地唔想培育出咁嘅子女,就要睇睇我哋呢條片喇~
參考資料
Brummelman, E. (2014, December 02). The problem with telling your kids they're 'special'. Retrieved from The Washington Post.
Brummelman, E., Thomaes, S., Nelemans, S. A., Castro, B. O., Overbeek, G., & Bushman, B. J. (2015). Origins of narcissism in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20870. doi:10.1073/pnas.1420870112
Brummelman, E., Nelemans, S. A., Thomaes, S., & Castro, B. O. (2017). When Parents’ Praise Inflates, Childrens Self-Esteem Deflates. Child Development, 88(6), 1799-1809. doi:10.1111/cdev.12936
Brummelman, E., Gürel, Ç, Thomaes, S., & Sedikides, C. (2018). What Separates Narcissism from Self-esteem? A Social-Cognitive Perspective. Handbook of Trait Narcissism, 47-55. doi:10.1007/978-3-319-92171-6_5
Markman, A., Ph.D. (2018, May 22). Narcissism Is Not Just High Self-Esteem.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Today.
Pogosyan, M., Ph.D. (2018, September 27). Self-Esteem and Narcissism in Children.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Today.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2017, September 28). Self-esteem in kids: Lavish praise is not the answer, warmth is. Retrieved from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般人都會覺得婆媳關係非常「微妙」,其實除左老爺奶奶同新抱,女婿同外父外母亦有機會深藏「暗湧」…反正姻親/親家就係個非常具爭議嘅課題。但原來呢個情況並非華人社會獨有!
芬蘭人口研究所及圖爾庫大學整合咗1200個受訪者嘅數據,發現未生小朋友嘅人,整體同自己父母嘅衝突會多過同另一半嘅父母。但係,有小朋友嘅夫妻比起無仔女嘅伴侶,同老爺奶奶嘅衝突次數就會頻密啲,最顯著嘅係婆媳關係呢個板塊,而起因通常都同照顧個孫有關。
研究員解釋咁係因為小朋友出世後,姻親就會當對方「自己人」咁看待,部份人會更直接咁發表意見,唔再避忌,於是有機會促成更多糾紛,呢種就叫「kinship penalty」。但係世事無絕對,亦有部份人會因為「自己人」呢個感覺,令雙方更親密、更願意互相幫助,稱為「kinship premium」。
也許,婆媳姻親之間係penalty定premium,在乎雙方願唔願意體諒對方~
資料來源
Danielsbacka, M., Tanskanen, A. O., & Rotkirch, A. (2017). The “Kinship Penalty”: Parenthood and In-Law Conflict in Contemporary Finl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10.1007/s40806-017-0114-8
Suomen Akatemia (Academy of Finland). (2017, August 4). Parents have more conflicts with their in-laws than do childless couples.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小孩無論是學習上或日常生活中,不時會遇到困難,這些時候,家長到底應否介入幫忙?這個問題無論坊間或學術界都有不同建議:有時說不要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但有時又會說父母無時無刻都應該要給予支持,協助孩子。「媽,我好亂呀」。到底家長怎樣做才可以真正幫助小孩成長?
參考資料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2016, June 28). Helicopter parents: Hovering may have effect as kids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ScienceDaily.
Scaffolding: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2016).
Schaffer, H. R. (2013). Introducing child psychology. Malden, MA: Blackwell Pub. Ltd.
Shaffer, D. R. (2008).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6th ed.). Cengage Learning.
Vygotsky, L.S. (1986).Thought and language.(A. Kozulin ed. and tran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sciencedaily 在 ScienceDaily - 首頁|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ScienceDaily , 羅克維爾(馬里蘭州) 。 1659269 個讚· 413 人正在談論這個。 Your source for the latest research new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