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henmian Rhapsody/波希米亞狂想曲》
等了這部電影好久,看預告的時候,預想會是一部讓樂迷看得慷慨激昂、激勵人心的電影,沒想到,我竟在影廳裡哭得好痛、哭了好久。
這是一部關於Queen的傳記電影,故事一路從1970年組團、大紅、沉寂到1985年那場撼動世界的Live Aid演場會,導演照時序中規中矩地記錄了Queen從崛起到輝煌的歷程,然振奮人心的傳奇底下,包裹著的是濃得化不開的哀傷,那是Freddie Mercury孤獨的靈魂。
Freddie Mercury的孤獨來自身分認同,非裔血統、貧窮的出生、有點怪的外表、不穩定的工作乃至於身為一個同性戀的恐懼與自卑,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孤獨,卻始終找不到出口。
「皇后跟其他想紅的樂團有什麼不同?」
「我們是為邊緣人表演的四個邊緣人,也就是總是站在最後面,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那些人!」
邊緣人,多令人難過的詞,而認知自己就是個邊緣人,又是多令人心碎的故事。
邊緣人的孤獨沒有人能夠想像,即便Freddie Mercury遇上了一生的摯愛與知己Mary Austin,這份深不見底的孤獨仍無法被救贖,心上的不安或許被填補了,可靈魂的缺口,一直空著。
孤獨的邊緣人總是這樣,他們在世界的最外圍冷靜地看著一切,想找一份永恆,就像Freddie總用懇求的眼神想牢牢地把最懂得他的孤單的Mary留在身邊,卻不曾覺悟永恆吶……,其實在這世界的更外圍,最後只得頭破血流、重傷了自己。
幸好還有音樂。這不是一部紀錄片,可四位演員十分傳神地重現了靈魂人物Freddie Mercury、吉他手Brian May、鼓手Roger Taylor和貝斯手John Deacon的神韻,維妙維肖的演出經常讓人以為Freddie仍精神奕奕地活在這世界上,仍在舞台上穿著或華麗妖嬈或帥氣性感的衣服、誇張而賣弄地唱著搖滾。電影最後,甚至原音重現了Live Aid演唱會,是最讓人激動又感傷的安排。
「讓我們衝破天空的屋頂!」Live Aid演唱會前,Freddie這樣對三位團員說,那些年,是英國搖滾樂最夢幻迷人的年代,是最自由的年代,也是好多邊緣人最見不得光的年代。「接下來,你的人生會很艱難。」Freddie向Mary坦承自己喜歡男人後,Mary對他這麼說,殘忍的是,這艱難,在經過了幾十年後的今天,似乎沒有變得比較容易,我不知道片商是否特意選在大選前安排電影上映,可我知道靈魂的缺口,只有真正的愛可以填補!
所以,11/24大選記得領取公投票,支持婚姻平權,尊重性別平等教育!兩好三壞投下去,14、15同意,10、11、12不同意。
真的,這是我們讓所有的愛與靈魂都能豐富圓滿,最近的一次機會了。
#Ciao黛西看電影
#波希米亞狂想曲
#ForeverFreddieForeverQueen
#ForeverLOVE
#皇后迷快點進戲院捧場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