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窗外看見的風景,是什麼呢?
月薪3萬與月薪25萬的話題,近期蔚為顯學,這麼多人討論起自己想做的事,想要的花費,不同層級有不同的物質享受,永遠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有些人天生辛苦,他們努力,就只為了能夠抵達一個更好的終點,即便那個終點可能只是有錢人的起點。
這一切的根本,其實來自於社會的貧富差距。
然則這個答案,在這麼多的臉書、IG心靈小語裡面,其實找不到。
長期關注社會底層的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曾發表《我在底層的生活》一書,她從1998年開始,為了體驗底層美國人民的生活,特地選了六座城市打零工,為了確保她的體驗是真實的,她在任何一處皆自力更生,不靠任何朋友幫忙,僅有1000元的美金存款,頂多只有一台車。
在美國的大城市裡面,光是打零工的話,薪水約莫為1250元美金至1300元美金,約莫新台幣大概六、七萬左右的薪水,有時房租就會佔去你一大半的月薪,為了省錢,她在每座城市都住到離工作地點較遠的地方,然則交通、飲食以及汽油佔去她更多薪資,這對她來說負擔非常重,最終薪水也所剩無幾。
即便芭芭拉在6座城市換了不同工作,包括零售業、服務業或是清潔業,但最終結局都只陷入一個無限輪迴,沒錢,所以住所較為偏遠,住得遠,所以大部分的時間耗費在通勤上,在時間、金錢的壓力積累下,她發現自己找不到出口。
有時不管你怎樣努力,都不見得能有未來。
社會的階層就這樣隱性的構築而出,成為我們的所見全景。
芭芭拉後來將親身經歷寫成《我在底層的生活》,卻被外界質疑過於消費底層階級,實際上她並未提出解決方案,只是將一般普羅社會大眾的階級困境,赤裸裸攤開來,讓你我發現這一切有多殘忍,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同樣的情況我想起《寄生上流》,這部由奉俊昊執導的這部驚悚喜劇,拿下全球眾多獎項,包括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細緻揭開社會最殘酷的一面,富人與窮人,恐怕從未在一個水平上。
「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
金家人可能永遠不會有錢,以至於他們永遠不會是善良的,
俗語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但有時你積極從地基一步步穩紮穩打,卻發現有人早已住在高樓。
這才是我們這個世界所需要正視的。
關於芭芭拉艾倫瑞克的社會實驗: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rbara_Ehrenreich
#寄生上流
#parasite
#BarbaraEhrenreich
#我在底層的生活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arbaraehrenreich」的推薦目錄:
barbaraehrenreich 在 Barbara Ehrenreich 的推薦與評價
Barbara Ehrenreich. 13.329 kunna að meta þetta. The official page of Barbara Ehrenreich. ... <看更多>
barbaraehrenreich 在 A Conversation With Barbara Ehrenreich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Professor Jay Marciano hosts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with bestselling author and activist Barbara Ehrenreich ("Nickel and Dimed: On (No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