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世界 #快思慢想 #以色列
☝🏻很多人不喜歡數學,但學了之後,讓我們買東西時可以很快心算出價格..😬
☝🏻很多人可能不喜歡以色列,但這個國家有很多方式,或許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尤其是當我們正面臨空前的挑戰,而他們似乎已經走出挑戰的時刻…
去過以色列兩次,我對於他們有非常多的感受,第一次是驚訝於他們的建國執著與教育,重視思考與創新,所以建國六十多年,諾貝爾獎12座🏆*12👏🏻
第二次去,也就是以巴衝突時期,是驚訝於他們國防武器的精準先進,當時國防部發言人跟我說,他們早就已經研發出一個就像電影<關鍵報告>裡的眼球👁偵查機器蜘蛛🕷️,但因為擔心情報外洩,所以無法讓我們拍攝🥲
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哇 以色列人挖掘腦力的本領,簡直比阿拉伯人挖掘石油還強…(中東沒有石油的國家就是以色列和約旦)。
#因為周邊都是敵人因此以色列全民皆兵
#因為不產石油又不要靠阿拉伯國家因此以色列早就開發電動車🚙
#因為知道教育能改變未來因此以色列教育經費僅次於國防
關於以色列的創新和建國歷史,可以參考👉🏻
#聖地傳說 #聚焦以色列🇮🇱
不過,我愛和平,不喜歡打打殺殺,所以看到他們最近與巴勒斯坦交火,實在不開心😣但我同時也在想,全球人類都還在對抗疫情之際,以色列怎麼有餘力來對付別人呀?
✅BBC新聞4/24報導,歷經十個月疫情,以色列單日死亡數第一次掛零..
✅今天,6月1日,以色列重啟邊境,取消絕大多數防疫限制,全國逐步恢復正常生活,並容許旅行團到訪以色列…
以色列 ,怎麼敢⁉️
🅱️BC News :
Israel has the highest vaccination rate in the world. On Thursday, the country reached the milestone of five million Covid-19 vaccinations.
⏱時間回到2020,三月之後以色列疫情快速升溫,單日確診數從破百甚至數千,今年初還見到破萬,確診數高達83萬…而以色列人口僅有935萬人…🥺
國小.人又少,去年的以色列,幾乎經歷了世界最嚴重的疫情慘況,😣
當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當公布一項研究,將以色列列為 195 個國家中排名第 54 位,表示以色列對抗傳染病並不引人注目,可想而知,人民有多痛苦,也對政府能力極不信任…。
但在這樣慘烈的情況下,以色列卻率先世界做了一件事:砸重金談判搶疫苗💉
去年三月選舉之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Netanyahu,不但自己接種了第一針COVID-19 疫苗,更直接和輝瑞首席執行官談判,以雙倍價格購買,然後每週輝瑞向以色列運送數十萬劑疫苗,反過來,以色列將成為一個國家臨床試驗,提供疫苗對人口和遏制流行病的影響的匿名醫療資訊。
於是,在去年底,全球疫苗荒的緊張時刻,小國以色列卻取得了先機,穩定.充足的疫苗數量提供全國人民施打。
以色列衛生部長艾德斯坦Yuli Edelstein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坦承:「我們如果沒提這個條件,那些藥廠連看都不會看以色列一眼,只會想先找市場更大的地方、賣出疫苗。」#真是成功的談判採購個案👍🏻
於是,以色列的確診人數從去年的慘狀到今年最高峰單日新增確診1萬1934人,然後下降到5月31日的17例,現在生活回歸正常。
☝🏻但以色列的能耐當然不只如此。
以色列隸屬於總理辦公室的生物科學研究所(Israel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Research, 簡稱IIBR)去年五月已經分離出新冠病毒單株抗體,著手研發新冠國產疫苗BriLife,以色列國防部說: 去年秋天已經徵集臨床受試者,順利通過一.二期試驗,即將邁向第三期的人體試驗,也在與耶路撒冷的 BiondVax 製藥公司(一家製作萬用流感疫苗.在那斯達克上市的公司)進行談判,預估最早2023年春季能上市。
🇮🇱以色列的傳奇,正如同一位以色列記者David Horovitz所說的,以色列既是“contagion chump傳染病笨蛋”,但又是“vaccine champ疫苗冠軍”。
#傷痕累累卻出類拔萃
以上資訊參考了很多國內外的報導文章,因為,美國也很多記者在研究以色列為何能夠注射疫苗搶世界第一,解封也幾乎是世界第一,而明明疫苗(輝瑞BNT)就是美國和德國合作製造的呀…😅
此刻,讓我又想起了當時以色列駐台的大使Simona Halperin女士說的:「從創世以來,處處都是挑戰…以色列很清楚,如果沒有持續創新的能力,在各個領域自給自足並且茁壯自己,以色列是沒有未來的。」
以色列Isreal,原意就是「和上帝角力的人」。
不管妳你喜不喜歡這個國家,但都值得我們深思研究。#聚焦全世界 #訂閱開啟小叮噹
「2023即將上市 速 克 達」的推薦目錄:
2023即將上市 速 克 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etherlands On Line 10/20
* 別的國家領導人出門進行外交訪問都是坐專機,荷蘭國王卻不一樣,他自己開飛機,見印度總統。
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和王后馬克西瑪抵達印度進行為期五天的國事訪問。這本來就是一條尋常的外交新聞。然而,從荷蘭王室發佈的照片上仔細觀詳,「國王」竟然坐在駕駛艙中。原來飛行中,國王是這架政府專機的副駕駛!
實際上,國王曾經說過,他如果沒有生在王室,他的夢想就是駕駛一架波音747大飛機。過去23年,他一直有一份兼職工作——當航班的副駕駛,每個月飛兩次。怪不得KLM是荷蘭皇家航空。
荷蘭國王把飛機開到印度後,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國際機場,接受簡短音樂和舞蹈歡迎儀式。荷蘭大使馬丁·範登·伯格(Marten van den Berg)等出席了歡迎儀式。
星期一早上,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溫德(Ram Nath Kovind)和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於總統府Rashtrapati Bhavan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隨後,荷蘭國王和王后前往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紀念碑前敬獻花圈。
* 荷蘭人:我的自行車必須和我一起上火車!
最近,荷蘭Fietsersbond自行車協會和Rover旅行者協會紛紛批評:火車上留給自行車的空間太少,無法跟上荷蘭騎車人數的增長速度。他們呼籲荷蘭鐵路公司NS採取措施,改善問題,畢竟如今騎自行車的出行方式,已成為一種新風潮。
根據Fietsersbond的說法,每年想要攜帶自行車上火車的旅客數量正以10%到20%的速度增長。然而,目前火車上針對自行車的專屬停車位非常短缺。負責人克魯伊特(Saskia Kluit)說,「經常有家庭或一群騎自行車的人在火車站台苦惱該如何停放自行車。在這個自行車廣受歡迎的時代,這種現象讓人難以接受。我們提倡在通往熱門景區的火車上設置單獨的自行車車廂。」
Rover的負責人弗里克·波斯(Freer Bos)表示:「我們收到的投訴與日俱增,不僅來自騎自行車的人,還有負責在火車站台上預防危險情況的指揮員。」
NS認同用火車運輸自行車需要大的解決方案。一位發言人說:「我們將與Rover和Fietsersbond協商,研究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我們還將向旅客詢問他們的想法。」NS首席執行官羅傑·範·博克特爾(Roger van Boxtel)表示,在2021年至2023年之間,NS將在新一代城際列車中制定有關自行車、輪椅、靈活座椅和工作空間的調整計劃。
*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全球每年有價值約4000億美元的糧食甚至在運到商店之前就被浪費,而糧食浪費被認為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原因,此外全球每天超過8.2億人挨餓。
荷蘭人解決食品浪費的獨特方法,對全世界都極具參考價值。
近20年來歐盟有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新鮮瓜果市場規範」,長相比較奇葩的水果是禁止上市的,這造成了很多生產出來的蔬果被白白浪費。於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現了一家名為(BuurtBuik)的非營利組織。
每天早上,組織的志工都會騎自行車到餐廳、咖啡廳、超市、蔬果攤等地方,收集即將被丟棄的食品或「長得醜」的蔬菜瓜果、罐頭、果醬和快硬掉的麵包等等,再藉由餐廳志願者的巧手,根據當天的食材,烹煮成各式料理,並且免費請市民享用。這樣的美好食物循環,可以讓一些經濟狀況欠佳的民眾得以溫飽。目前BuurtBuik每周可以提供約500份晚餐。
此外,四位來自荷蘭艾伯特連鎖超市(Albert Heijn)不同部門的員工也對這一浪費現象忍無可忍,從而創立了「存貨」連鎖餐廳(Instock),該餐廳利用超市沒有售出或售完的食物做成美味佳餚。
聰明的荷蘭人從「剩食」中淘出「美食」。
* 今年8月,由荷蘭名校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學生製造的「Forze VIII」氫燃料電池車在荷蘭阿森的TT賽道創造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奇跡:氫能汽車擊敗傳統汽油車,獲得超級跑車挑戰賽的第二名。
氫能超級跑車聽起來非常超前、拉風。然而,氫能汽車早已不局限在概念車範圍,而是進入商業化量產,開始行駛街頭。
* 塑料袋設計者初衷為挽救地球!你知道嗎?近年來「聲名狼藉」的塑料袋在問世時被人稱贊為「了不起的發明」,原因是它的製作成本只有幾美分,卻能夠讓人輕鬆拎起重物,還能夠防水,以至於80年代的消費者都不太相信輕如羽毛的袋子能裝得下他們沈重的罐頭和盒子。
發明者斯滕·古斯塔夫·圖林設計這款一體式聚乙烯購物袋的初衷是為了拯救地球,即通過消耗更少資源的塑料袋來取代耗費大量資源的紙袋,他認為塑料袋:「應該被重復使用」,而不是用了就扔。
但現在塑膠袋的優點也變成了它的缺點,因為塑料袋不可分解,它們或是卡在樹上、殺死鯨魚,又或者是永遠留在垃圾填埋場。
有毒化學物質從塑料中滲出,透過飲水等方式接觸到人體,就很有可能會導致癌症、出生缺陷、免疫力受損或其他疾病。
為解決塑料帶來的環境問題,許多國家已實施塑料禁令,目前至少有60家化學公司正在競相研發分解塑料的技術。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由不同種類的海藻發酵製作塑料的方法。
去年2月,荷蘭阿姆斯特丹開設了全球第一家「無塑料超市」,其中超過700個商品都沒有使用塑料包裝。
荷蘭人用自己的創意智慧為解決塑料問題提供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