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菸害防制更加重視,各國紛紛提出「無菸家園」的政策,希望在2030年以前配合SDGs,大幅降低吸菸人口,例如:英格蘭提出2030終止吸菸、蘇格蘭提出2034無菸世代、威爾斯希望2020吸菸率下降到16%。
.
歐洲相關禁菸政策包含三大面向:擴大禁菸空間、提高香菸費用、禁止香菸廣告。在臺灣,主要禁菸政策也跟隨此三大面向。
.
吸菸對於人體的危害也時常被提出,網路上充斥著吸菸有害的資訊。但是,吸菸到底是不是人權的一種呢?
.
#socialclassonline #公民不下課 #學測 #指考 #讀書 #升學 #時事 #社會議題 #社會科 #考題 #十二年國教 #新課綱 #SDGs #聯合國 #禁菸政策 #東京奧運 #人權 #自由 #smoking #tobacco #UN #FCTC #humanrights #tobaccofreegeneration
-
・Our World in data, smoking
https://ourworldindata.org/smoking
・CDC, Youth Tobacco Use Infographics
https://www.cdc.gov/tobacco/infographics/youth/index.htm#youth-tobacco
・BBC: Who are the smokers that haven’t quit?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48472828?fbclid=IwAR3vsxGbKadJKXUH9auPEl0voKGatccuD6VviHzZM3okFIH64mtwbfoZbj0
・日本的抽菸規定到底是什麼?販賣機、吸菸區、電子煙等統統告訴你
https://jpninfo.com/tw/7260
・董事基金會 華文戒菸網
https://www.e-quit.org/CustomPage/HtmlEditorPage.aspx?MId=104&ML=1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會
http://phlib.org.tw/兒少菸檳/菸害防制專區/菸價漲了,有甚麼問題嗎/
・英國底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5&v=rNu8XDBSn10
2020菸價 在 陳水扁新勇哥物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音版*[新勇哥物語]-546
《阿扁踹共》不接受採訪,在家也能講
—選舉支票是競選政見,屬言論自由,不是政策買票的賄選犯罪。
人民最大,選舉萬歲。只有民主選舉期間,人民才是頭家,從總統候選人以降,每一個公職候選人都要跟選民哈腰低頭抱拳懇託。選民的需求不管有無道理,候選人幾乎照單全收。候選人也會丢出舖橋造路、利益眾生的競選政見爭取支持,有人說是選舉支票,有人說是政策買票!?
1993年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提出當年縣市長選舉的共同政見-「老人年金5000元」,造成轟動,蔚為風潮。許信良相信許姓國師的預言,選戰大利多可以讓民進黨在縣市長拿到過半的12個席次,後來更加碼到贏17席,選舉結果只剩6席。許主席還下台負起敗選責任。選舉支票大方送,未必是票房保證。也讓張俊宏理論大師提出的「地方包圍中央」,晚了4年才獲得實現。由於中央政府不買單,當選的縣市長,有人不敢編列老人年金預算,有人發了4個月,有人打折發放長一點的時間。
2003年花蓮縣長補選引發的「頭目津貼5000元」所謂賄選案,承辦檢察官李子春以「政策賄選」起訴當時民進黨花蓮縣長候選人、時任凱達格蘭學校副校長游盈隆;但起訴書未經檢察長審核,即以雙掛號郵寄給花蓮地院,造成莫大爭議!李子春並破天荒傳喚正在競選連任的國家元首阿扁總統到庭作證,均創下我國司法史上的首例;將「競選政見」視為「政策賄選」,也引發爭議。
花蓮地院歷經十一個月審理,判決游盈隆無罪,認為依罷免法對於候選人的政見限制,只有煽惑他人犯內亂罪或外患罪、以暴動破壞社會秩序,或其他刑事法律規定之罪,否則都應受到憲法對言論自由及參政權的保障。姑不論花蓮縣吉安鄉2002年發過「頭目津貼」1000元,法官認定頭目津貼政見是否亂開競選支票,應由選民決定,否則僅以政見內容涉及少數群眾或團體的利益,即被認為政策買票,那麼候選人即不敢為他們謀福利。
從此不再有類似競選政見、選舉支票被認定為政策買票,涉及賄選的案例。
「一邊一國行動黨」主張「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政府應全力拼好經濟,把餅做大讓年輕人有希望,而不是計較小確幸。除老農津貼應提高到10000元;全面檢討一例一休,落實「週休二日,勞資協商」外,老人年金加碼到6000元,住院照顧的看護費用也應由政府補助。同時調降菸價減輕中下階層的稅負負擔。本勞與外勞的基本工資更應脫鉤,本勞含派遣工基本工資才能逐年提高到30000元。
(完整版)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919W0014
(精華版)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919P07M1
2020菸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下雜誌》好文選讀
「經濟學人:打贏抗癌戰,科學還不夠」
〜〜從基因定序到標靶治療,科學的進步,讓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愈來愈高。但是,這只是技術面,未來還有不少政策面的問題需要突破。
經濟學人 天下雜誌632期
數字是慘烈的。2015年癌症奪走880萬條生命;約40%美國人一生中會被告知罹癌;癌症在非洲的殺傷力甚至大於瘧疾。
面對這樣的敵人,可理解人們為何如此期盼發現抗癌良方。他們的希望並沒落空。從純技術的角度看,我們有理由相信,有朝一日,科學會將大多數癌症轉化為慢性病或可治癒的病症。
但抗癌戰鬥不僅在實驗室,手術室、學校、公衛系統與政府部門也是戰場。從這些戰場傳來的訊息,就沒那麼令人歡欣了。
先看好消息。如果發現得早,許多癌症都可得到很好的治療;20世紀的抗癌「三重奏」——手術、放射療法和化療,都還在不斷改進;免疫療法雖仍處初期,但已在小部份患者身上產生長期、相當於治癒的緩解作用。
但國家間、國家內的癌症患者,存活率差別很大。美國癌症治療總體情況較佳,但效果非常不均:黑人、鄉村居民的癌症死亡率,高於白人、都市居民。
國家之間的差異,一定程度反映了醫療保健支出的差別:在低、中等收入國家,超過一半需要放療的患者沒機會接受治療。但巨額預算也無法保證好結果。
問題在於錢怎麼花,而不是花了多少錢。例如,現在有一種針對HPV(導致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病毒)的疫苗,2011年盧安達啟動常規疫苗接種計劃,目標2020年消滅子宮頸癌。但其他國家便沒這樣的系統性做法。
政策制定者並非無能為力。他們可以做更多工作來驗證哪種治療效果最好;通過病例登記計算發病率和存活率,可找出治療在哪些環節上失敗了;健保也很重要:歐巴馬健保實施後,及早診斷出癌症的美國人數量上升了。
預防仍是最好的解藥。2008至2014年間,對菸草的控制讓2200萬人免於死亡(其中許多人可能死於癌症)。然而,全球只有10%人口居住的國家,所徵收的菸草稅佔香菸價格75%——這是WHO建議的稅率。
比起消滅腫瘤的質子束和擁有超能力的抗體,徵稅和編預算要無趣得多。但技術官僚的決策和技術人員的工作一樣重要。癌症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不僅是因為缺乏科學進展,糟糕的政策也是原因。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85244
畫面來源:RTV 美國民眾抗議健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