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因為影片的緣故,收到很多私訊問手指的問題,大部分在北部。音樂班的學生當然迫在眉捷,有意思的是,有一部分都是媽媽,因為小時侯學琴,長大還想繼續,但一直被手指困擾,僵硬、動不了⋯⋯⋯,想跨出一步,卻又深受挫折。
手指問題真的不難,如有熱情,就更容易了,這方法也是從受挫中尋得,雖說保證一定學會太絕對,但確實沒有失敗的例子。
在這邊告訴大家一個訊息,如果有需要,又不想負擔太重,可以找同伴,兩人一起上課,可分攤學費,也可增進互動、彼此關照!
如有4人以上想學,我們就開團體班,學費負擔會更小,希望能讓更多人受用。
當你手指改正後,妳一定一定會發現,鋼琴的世界完完全全不同了。
以下這篇是高中普通班的學生,他之前彈過這兩首,但手指沒站好、彈不快又用力,他安安靜靜的練了兩個月的手指,再一個月複習曲子,建立後幫他拍攝留念。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08592572493705&id=982668911752741
「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
放鬆彈貝多芬的月光第三樂章
跟蕭邦的幻想即興曲,
是不太可能的事~~」
「唯有放鬆,你才能走得長久!」
放鬆,對音樂班的學生來說都非常困難,更不用說是普通班學生,子硯是台中興大附中的學生,他只花了3個月基礎建立後,就完成大部分人(尤其是音樂班學生),認為的
「mission impossible 」!
看他放鬆可以彈多快又放鬆呢?
放鬆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鋼琴 #放鬆 #彈快 #老師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1月的 蕭邦 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討論] 一個90後周杰倫粉絲的死心史- 看板J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酒詞- 作為最喜歡的一張周杰倫專輯,《11月的蕭邦》 ... 的評價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問卦] 大震撼! 11月的蕭邦金曲獎共估???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討論] 11月的蕭邦如果要踢掉一首? 的評價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Jay Chou November's Chopin. 周杰倫11月的蕭邦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6. 十一月的萧邦(2005專輯) Shi Yi Yue De Xiao Bang | Jay Chou 的評價
- 關於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周杰倫2005《 十一月的蕭邦》專輯[動態歌詞] - YouTube 的評價
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演奏granados的~東方, 把它轉貼過來囉 !
訪問者:台灣古典音樂網專訪小組 (簡稱Q)
受訪者:鋼琴家 維若妮卡 (簡稱 維)
曲目:葛拉納多斯 東方
Q:談談您的求學歷程特別之處?
維:我大學是唸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藝術史與建築史,還有學習文學及語言學,這期間也有學習鋼琴。我的鋼琴起步很晚,小時後有學習但是國中時就中斷了,一直到十九歲才重拾鋼琴。後來會決定走上音樂是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內心有一種很強烈的熱情,好像不做這件事情就不對的感覺。
雖然中斷很久,但在我決定要走音樂以後,遇到很多貴人,我當時遇到一位波蘭音樂家Janusz Piotrowicz,他是一個非常棒的鋼琴家,他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指揮,是皇家愛樂(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指揮,他非常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以音樂做了很多人道關懷的事情:包括他開音樂會的所得都捐給非洲興建學校,這讓我好像遇到了一位現代史懷哲一般。因為他都在做這些事情所以也沒有時間收學生,我非常幸運的在他百忙之中成為他唯一的私人學生。我跟他上課方式也很不同,如果他有空回到英國時我就跟他上課,常常一個月至三個月才上一次課,每次上課都是一整個早上與下午,彈完琴後我們還會一起去看展覽或表演。而他不願收我學費,讓我從第一次上課就非常不好意思,我曾問他我想將學費捐給他的基金會可以嗎?但他說他不要我的錢,可是他要我答應他,如果未來我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他希望我去幫助別人,這就是我之後要付給他學費!他藉著音樂,給我的是整個人文與藝術的指導,是用整個生命在教我的一位心靈導師,我也期許自己以後能是這樣的人。
Q:您與傅聰夫人-卓一龍教授學習,有哪些印象至今深刻的事情?
維:我是在皇家音樂學院的時候跟Patsy(卓教授)學習,在音樂技巧上,她幫助我完全放鬆並開發了我與音樂合一的肢體語言。音樂內涵上她最重視精神性的傳遞。她完全是以一種奉獻的心在教學,是一位用心在關愛學生的音樂與生活的老師。我有一次上課,因為就快要比賽了,我帶了非常多的曲目去,一堂課原本是一個半小時,當老師下個學生來了,可是我的曲子還沒聽完,她就叫我先去五樓傅聰的琴房練琴,然後中間老師一有空檔,她就會叫我下樓繼續上課,而午餐晚餐就是老師就親自下廚,我們邊吃飯的同時還是邊聊著音樂!就這樣我一整天從早到晚都在老師家,都在練琴及上課說音樂。Patsy老師根本不管是不是只收了一次學費,她就是願意把全部她能給的都給學生。除了音樂上無私的給予,她也很關心我們的生活,就像是我在英國的媽媽一樣!有一次有同學搬新家,Patsy老師那時已經六十歲了,她就開車去學生家裡幫忙刷油漆!我真的是非常珍惜這樣美好的師生關係,她身體力行的教導我們成為一位謙卑的藝術家,讓我看到一位音樂家內在的人文光茫。
Q:您有機會彈琴給傅聰聽嗎?
維:其實很遺憾沒有機會彈給他聽,不過總是聽到他在樓上練琴。如果他在家的話,一定是在樓上練琴,如果是早上的鋼琴課,一定會聽到傅聰在彈二十四首蕭邦練習曲,因為他規定自己每天要先把二十四首練習曲彈過之後才會開始練習其他的曲目。我常常在早上前往老師家的途中,遠遠的就聽到他在練習蕭邦練習曲﹔而如果不是早上,傅聰就會練音樂會的其他曲目。不過有時候蠻緊張的,有時我在上課時,會聽到他從樓上走下來一邊著吹口哨,就是在吹我正在彈奏的曲子﹔或是正好某一天我在練的曲子跟他樓上正在練習的曲子是同一首時,那時就會更緊張了。
Q:請您介紹一下英國皇家音樂院的環境?
維:因為我從來沒有唸過音樂班,一直到唸完愛丁堡大學才進入了整個都是音樂的環境,我去皇家的時候已經是唸研究所文憑與碩士。那時我感覺像是進到了天堂一樣,因為音樂學院是我夢寐以求很久的地方啊!我發現在皇家(RAM)的同學們真的是非常集中注意力,目標很明確要把音樂做到好,這點讓我感覺非常的興奮。硬體設備算是很好,我入學時剛蓋好一個新的音樂廳,表演的場地多,表演的機會也很多。鋼琴系有很多的大師班,幾乎是每週都有各地的鋼琴名師或著名鋼琴家來給大師班。我也結交了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朋友,我覺得與同學的互動給我非常多的學習。雖然學校歷史很久,但身在其中時覺得這是一個年輕又很有活力的學校,還有許多當代音樂的演出,尤其是學校為國際頂尖作曲家辦的Festivals,(如Kurtag, Ligeti, Arvo Part…) 這類演出幾乎都是場場爆滿。
Q:您也有創作一些曲子嗎?您喜歡創作嗎?
維:我自己很喜歡創作,不過我認為自己是個pianist,不是composer,我從來沒有學過作曲。不過我有一些作品,他們是自然而然跑出來的,像是音樂來找我,我就把他紀錄下來而已。這首作品是寫給我最喜歡的舞者Alina Cojocaru,她是當今倫敦皇家芭蕾的首席。有一天有一段旋律一直在我心中繞,繞了約兩個月的時間,一個晚上我在兩小時的時間內將它全部寫出來:給長笛與鋼琴~因為這旋律有東歐的氣習,一種惆悵孤寂,像極了Alina的氣質(她是羅馬尼亞人),我於是就將它名為。寫完後長笛老師幫我錄音下來寄到出版社,我也把錄音拿到皇家歌劇院請警衛轉交給Alina。在一次Royal Ballet演出之後,我到後台請Alina簽名,當她在我的節目單上簽名時,我告訴她,我就是那位寫的Veronica,頓時我看到Alina的眼中閃著雀躍的亮光,
她說:’It’s you, isn’t it! I love it, totally love it!!! I listened to it and I cried…’(原來是妳!我好喜歡這曲子,真的好喜歡,我聽著都哭了出來!)Alina的回應對我來說也是個驚喜!我於是開心的告訴她:’前段的惆悵,如同追求完美境界的藝術家,所享受的孤獨世界﹔而光明的中段如同妳的芭蕾舞劇裡的童話與仙境…’Alina接著說:’You captured so much of me! I put this in my ipod so that I can listen to it everyday! I wish one day someone will choreograph this piece into a dance…’ (妳把我都描繪淋漓了!我已經將這首曲子放上我的Ipod所以我能每天聽!我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將這首樂曲譜為一支舞蹈…)那晚,皇家歌劇院的後門,我的心燃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的樂譜在2008年三月在倫敦正式出版,我也期待著有一天,有人能將這首樂曲譜為一支舞蹈!作曲對我而言真是生命中最美麗的意外!
Q:請您分享在歐洲演出時有趣的經歷?
維:我一直很喜歡在音樂廳以外的地方演出,在歐洲有很多這樣的機會。我在愛丁堡的時候我去過蕭邦的故居演出,那是蕭邦到蘇格蘭巡迴演出時住在愛丁堡的地方;我也有在羅馬一個王子的莊園演奏過;另外還有薩爾茲堡的地窖、古羅馬的廢墟等等。我會很喜歡這些地方,因為它是除了音樂以外,我可以跟整個場地、
人文背景作對話,像愛丁堡蕭邦故居就是以沙龍音樂會為傳統,那種傳統一直被保留下來,在每一年的蕭邦逝世紀念日都會舉辦沙龍音樂會,如同以往的方式不對外公開,僅以邀約的方式邀請圈內好友欣賞,它整個場景就保留了維多利亞時期的裝潢,還點著熊熊的火爐,進去以後一群觀眾圍著你,就好像回到十九世紀中的場景,整個感受力完全不一樣,我會介紹一點音樂背景,大家可以喝點小酒、吃點東西,有些音樂上的交流分享。
我曾經在郵輪上演出,我去兩次地中海,一次波羅的海,我並不是駐船樂手,是屬於外聘演奏古典音樂的音樂家,音樂會時間安排一個禮拜有兩場,不會安排在下船的時候表演,就如同遊客一樣也可以跟著一起下船遊玩。我在郵輪彈琴最大的感受是覺得音樂跟海好像,rubato好像永遠都不停止,而且每一次rubato都不一樣,就像音樂一直流動著。在地中海上演出時,我會希望我的音樂可以跟我們要去的地方有關連,所以我特別挑了一些關於地中海的音樂,比如說西班牙快到了,我就會演奏Granados西班牙舞曲,快到義大利時我就演奏李斯特的巡禮之年,還有一位早期義大利鍵盤作曲家Galuppi的作品,我就把這些音樂集結起來成為我在郵輪上的演出曲目。
Q:這次出版的專輯<來自地中海的琴詩>是來自郵輪上的靈感嗎?
維:地中海是人類西方文明的發源之地,我在演出中一邊演出一邊到各地方去玩,並且常常看海,看海之時我就會想著我的音樂,就這樣開始構思我的專輯了。我覺得這些曲子如Granados西班牙舞曲,他的<東方>及<安達魯西亞舞>兩首比較有名,但其他首就比較少人在演奏﹔另外像Galuppi的錄音很少﹔而Rimsky-Korsakov作了一曲大編制的管絃樂曲<西班牙綺想曲>,我因為想要挑戰鋼琴獨奏的音色,所以自己改編了這曲為鋼琴獨奏版。還有我覺得台灣朋友很少機會聽到希臘的古典音樂,我有一位希臘作曲家的朋友Anastazios,他也是個詩人,為我作了三首鋼琴詩曲。這些都是很好聽的曲目但是卻因為錄音很少而人們沒有很多機會能聽得到曲目,我很希望把他們介紹給愛樂者。去年在地中海巡演的時候,海給我很多的靈感,所以我下了郵輪之後就開始規畫這張專輯,此外,我也希望這些很好聽的音樂也可以豐富到平時不聽古典音樂的人。
Q您喜歡錄音還是演奏?
維:演奏跟錄音很不同,錄音有一部份不是我很喜歡,就是錄音要求每一個音都一定要正確,如果你要作成一張CD的話是不能有任何錯誤的,但演奏的話比較在意臨場感,你沒有辦法再回去改正錯誤,你比較會專注在你音樂上的表達,但是錄音除了音樂上的表達還要很專注在不能彈錯這件事情上,很多時後是要一直重複彈奏的,一直重複也會流失掉你原先詮釋的初衷,真的跟演奏很不一樣。
Q:您也跟其他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請您分享一下這中間的樂趣?
維:我跟很多其他藝術家合作,跟舞者合作過,也跟詩人合作過,我的波蘭音樂家老師也寫詩,也會作曲,他剛好有一首詩,同時是他的作品叫作<眼淚>,當時搭配鋼琴,把詩投影在牆上,讓文字隨著牆壁呈現不規則的狀態。我做這類型的劇場音樂會時有個重點就是:鋼琴絕對不能變成伴奏,而是藉由與其他藝術的合作來賦予整體演出嶄新的意義!跟舞者的合作都會花比較多時間準備,我在英國的室友就是一位舞者,而我的妹妹是插畫家,我們住在一起,所以我練琴時他們就一個畫畫一個跳舞,大家在玩樂的狀態之中,很多創作是從中出來的。所以對我而言創作是很自然的,重點就是要帶著音樂用心的生活。音樂對我來說就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總是在想著音樂、思考音樂、感受音樂,就像我吃東西走路都會想。又譬如看一幅畫,或讀一首詩,偶而就會冒出一段音樂…。
我跟舞者共同創作的音樂小舞劇<卡蜜兒>,卡蜜兒是雕刻家羅丹的情人,她是我非常喜歡的女性雕刻家。我十六歲時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覺得她有很多想說的苦留在心中沒有說,那時我就希望未來能幫她說出一些東西。有一次我彈蕭邦的C小調夜曲(作品48),前段很內省深沉,發展到後段非常的澎湃,我就把這曲跟卡蜜兒的細膩的女性氣質連結起來。然後我跟我的舞者室友分享,我們就開始一起慢慢編舞。她將自己當作是卡蜜兒的雕像,從一塊靜止的石頭慢慢跳出卡蜜兒的內心世界,配著我的音樂一句一句伸展,音樂結束時她的舞姿擺成一座卡蜜兒非常有名的雕像叫作<遺棄>。其實很多時候我沒有特別去創作,但是就是用心的去生活,去感受所面對到的其他藝術,很多靈感自然就會連結在一起。藝術雖然是不同形式表現,但其實很多內在元素是共通的,也提供給我們相似的情感經驗,這也是藝術非常有趣的地方。
Q:您目前持續進行哪些事情呢?
維:除了專輯的宣傳和既定的音樂會行程,我也受邀成為文藻學院的駐校音樂家。我之前在愛丁堡時,每年都參加愛丁堡藝術節,這個藝術節給我很大的影響,因為走在路上到處都是表演,每個人只要走在路上一定會參加到表演。我認為古典音樂其實不是那麼艱澀難懂,很希望自己可以盡一份力推廣古典音樂,我跟學校建議作一個「文藻音樂節」,類似愛丁堡藝術節的方式,在校園做開放性的音樂會,讓來來往往的學生不聽到都不行!
此外還繼續與舞者創作新的鋼琴小舞劇,因為下半年受邀到紐西蘭去巡迴演出我們的新作品。
我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的人,我相信感動本身就是一種淨化作用,也許一時間看不太出來,但是我相信感動是會提升人的內在,所以我們如果可以多蓋一些音樂廳或美術館,其實我們可以少蓋一棟監獄,這就是我最想讓更多人聽到古典音樂的最大原因。
2010 七月 台灣 高雄
音樂家需要愛樂者的支持 愛樂者需要音樂家的專業 請大家支持台灣音樂家.
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酒詞- 作為最喜歡的一張周杰倫專輯,《11月的蕭邦》 ... 的推薦與評價
作為最喜歡的一張周杰倫專輯,《11月的蕭邦》還有一首極為脫俗的《夜曲》,當時一出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 <看更多>
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問卦] 大震撼! 11月的蕭邦金曲獎共估??? PTT推薦- 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11月的蕭邦有神曲夜曲還有髮如雪四面楚歌楓珊瑚海飄移一路向北等結果金曲獎. ... <看更多>
11月的 蕭邦 意思 在 [討論] 一個90後周杰倫粉絲的死心史- 看板J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mp.weixin.qq.com/s/ldTFpt0YryjgXMKZfvOWIw
作為一位世紀初的周杰倫歌迷,我曾經被教要勇敢、要不懼權威、要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到
最好,我一直在這麼努力,只是多年後,我回頭一看,曾經那個有古堡情結的害羞男生,
再也沒有寫出《威廉古堡》那樣可愛生動的歌,他終於可以擁有古堡,但古堡只是道具,
好襯托周杰倫這個彈水晶鋼琴的40歲王子。
文|翁佳妍
編輯|金石
半個多月前,周杰倫出了一首新歌《Mojito》,我點開mv,像點開一個很久沒聯繫的朋友
的社交網站。
MV中,他顯而易見地老了,像一隻熱帶彩色大鳥,一種拒絕長大的彼得潘感取代了少年感
。新歌MV如同他ins裡展現的喜氣洋洋的日常:五彩斑斕古董車,年輕混血女孩,好兄弟
簇擁身邊,唱唱跳跳,沒有煩惱。甜而塑料,所有人都富足、得瑟、悠閒而毫無靈魂。
相比近年幾首毫無記憶點的單曲,《Mojito》的旋律還算好聽,回到甜水歌平均水平。但
也只是711批發式的好聽,我無法產生多年前那種被說中心事的震動對一個90年代初
出生的小孩來說,周杰倫是怎樣的存在?在那個自我意識覺醒的人生啟蒙階段,是他教我
們不服輸、要做第一名,也是他告訴了我們青春期要面對的幾乎所有事。
而眼前的這個周杰倫,讓我有一種偶遇初戀男友,發現對方已然變成暴發戶的感覺:喜歡
是喜歡過的,嫌棄也是真嫌棄。
身邊那些曾經一起聽周杰倫的朋友,現在也基本都是死心的狀態,我問了很多人:「從哪
一刻起,你對周杰倫真正死心了?」
朋友A:《依然范特西》後。他江郎才盡了。
朋友B:他自己說《不愛我就拉倒》,還寫「哥練的胸肌如果你還想靠」。
朋友C:死心是一個很漫長的失望過程。每出一張專輯,都安慰自己這次沒發揮好。然而
接下來的每一張都在一次次驗證這種失望。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花了兩天看MV,從2000年《JAY》的第一首《可愛女人》一直看到《
Mojito》。
從《JAY》到《11月的蕭邦》,如今聽來依然驚喜。那時的他,熱衷音樂實驗,把古典樂
放進流行歌,把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混搭在一起,編曲上也聰明有趣,用乒乓球打出《三
年二班》的節奏,《可愛女人》前奏是一聲口哨和直升機轟鳴。
他還總是開所有先河,《東風破》後,「中國風」歌曲開始席捲,但大都是對他的拙劣模
仿。他把媽媽名字當專輯名,還讓所有人看到,流行歌可以像電影,每首歌都有一本小說
的想像空間。 《以父之名》令人想到《教父》,《夜的第七章》是貝克街探案。 《最後
的戰役》中學生被裹挾上戰場,想到「冰棒汽水的味道」,看同伴「側臉倒在我懷裡」,
是海因里希·伯爾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依然范特西》是周杰倫的第七張個人專輯,許多更年輕的歌迷表示從這時開始喜歡周杰
倫,但它其實是下坡路的開始。
《范特西》是周杰倫的第二張專輯,取fantasy的音譯。專輯名副其實天馬行空,《簡單
愛》《雙截棍》《愛在西元前》等名曲都出自於此,豆瓣上,超過14萬人給出平均9.2分
。而《依然范特西》給當時的我一種不祥的預感:他開始重複自己了。果然,《夜的第七
章》和《以父之名》很像,《千里之外》令人想到《東風破》豆瓣音樂里,這張
專輯得分7.7,而之前六張專輯的平均得分為8.5分,而在《依然范特西》之後,周杰倫的
七張專輯平均6.9分,《驚嘆號》只有5.6分。
2007年,周杰倫推出專輯《我很忙》。最初聽到時我還以為那是張假碟,打著周杰倫噱頭
做的盜版。整張專輯,除了《青花瓷》,記憶點不多,以往的藝術質感也不見了,「以父
之名」、「止戰之殤」被「陽光宅男」「牛仔很忙」取而代之,沒有一首歌能有以前那樣
廣闊的想像空間,落差大到令我不可思議這也是周杰倫後七張專輯帶給很多歌迷的普
遍感受:一種震驚的失落,好像從小最要好的朋友,上高中後突然陌生了,談吐、審美變
化大到幾乎不認識。
多年後再度重聽周杰倫,後七張專輯,我要忍住才能不快進,心痛在遞增,我無法理解我
們是如何道不同不相為謀到這種地步的
是我到今天才真正認識了周杰倫,還是之前的周杰倫都不是真的他?
對於《我很忙》,這次我嘗試不帶情緒去評價它,終於意識到了那種巨大落差的背後的原
因:從《我很忙》開始,周杰倫作品裡的自我認知和愛情觀變了。
過去,他內斂、害羞,卻有藏起來的厲害,是那種有野心不說出來的人,在自卑和自戀間
搖擺,維持著微妙的平衡,讓人覺得可愛。
比如,學妹替他報名參加超級新人王。他不想去,覺得一定會丟臉,參賽當天緊張到腹瀉
。回來輕描淡寫地說:「我去了,而且贏嘍。」被吳宗憲簽下後,有段時間他在吳宗憲的
餐館打工,某一天,劉德華出現在餐廳,同事希望引薦認識,「你的機會來了」,讓他好
好表現。他卻連連表示「不要了」。
他天天窩在辦公室寫歌,吃睡都在那裡,後來,他在極短的時間裡寫了五十首歌,吳宗憲
挑了其中十首,為他出第一張專輯《JAY》不想出名的人被才華出賣,不得不被簇擁
至台前,對當時的我而言,這是童話故事,是歌迷的運氣。
那個時候的周杰倫之所以能夠吸引大批年輕的歌迷,大概也是因為一個不被認可的小孩,
卻有暗暗較勁的志氣不乖,眼神過於不服,隨時準備唱反調的樣子,但凡事都要做到
最好。這讓我們有代入感,他映射著我們不被認可、偷偷自負的自我,「周杰倫」三個字
就是我們要捍衛的自尊。
但從《我很忙》開始,那種讓他拔群的勁兒勁兒的少年感突然像個響指,消失了。他的自
我定位換成了萬人矚目大明星。他開始樂於展現八塊腹肌,被性感美女簇擁,背景總是歐
洲都市別墅城堡,裡面是鑲嵌水鑽的跑車和鋼琴,一群小弟跟著熱舞,而他對此顯然十分
享受。
過去,他歌裡的愛是克制、是開不了口,混合著熱烈和膽怯,像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
那樣,是想觸碰又縮回手。他並不擅長作詞,卻寫出過非常質樸感人的情歌,比如《晴天
》:「消失的下雨天,我還想再淋一遍,沒想到失去的勇氣我還留著。」然而,在後來的
故事裡,他搖身一變成了受歡迎的把妹達人,為小弟們提供各色指導。
《陽光宅男》裡,周杰倫儼然一個泡妞專家,教刻板印像中「像剛出土的文物」的宅男追
女神通過「露出胸膛,約會要等,來電顯示給個甜蜜的暱稱」,「讓美女缺氧,靠在
你肩膀」,最後再和穿比基尼的女神在海灘奔跑。
自戀從可愛到可厭之間的界限,微妙卻不可逾越。伴隨著自我認知的顛覆,以及對女性的
態度的改變,在周杰倫的後七張專輯裡,女性也被臉譜化成兩種形象
一種是單純少女,為大明星默默守候,像《我不配》《好久不見》裡那樣,安靜等待大明
星聯絡,小情緒不要太多。在大明星眼裡,她們更像寵物,「你需要人寵愛,天天叫你
baby」,「你嘟嘴,表情有點糊塗」……她們還擁有無限付出的美德,《說好不哭》裡,
女生辛苦賣奶茶,幫男友申請攝影學校,為男友買高價相機,強顏歡笑送男友追夢,得到
的酬報是理所當然的接受和一點感激:「你什麼都沒有,卻還為我的夢想加油。」而歌曲
MV中女性凝視的追拍方式更是令人不適。
另一種是引誘大明星的妖艷心機女。女性形像被物化成「畫著愛心的水晶指甲,煙熏妝這
麼濃」,「長腿窄裙」,她們擅長的舉止是「對我撒嬌,扭水蛇腰,不吵不鬧」,「撒嬌
,討好,我收到」。從《魔杰座》開始,MV中大堆無意義的性感美女勁歌熱舞無休無止,
《嘻哈空姐》《蛇舞》《扯》《陽光宅男》《皮影戲》《烏克麗麗》《超跑女神》,這些
歌裡,女性只是一個性感符號。
以前不是這樣的。從《JAY》到《依然范特西》,周杰倫歌曲中的女性形像是豐富多樣的
,擁有靈魂,能引人遐想。有《可愛女人》裡那樣漂亮的、溫柔的、壞壞的;《七里香》
裡倔強的;《安靜》《反方向的鐘》裡強勢冷酷的;《迷迭香》裡性感神秘的。
2016年,已經做了爸爸的周杰倫根據女兒敲打的音符寫了一首歌,《前世情人》。女兒是
小公主,他是她的騎士和魔術師,歌裡唱「我後來會在純白的禮堂,牽好久的手交給另一
個他」這不是我會給今天的女孩點的歌,我會選王菲的「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
乖」不要太乖,不要輸,然後去全世界,這難道不是曾經的周杰倫給我們這代最大的
影響嗎?而如今,這個未來被他親手簡化成了刻板印像中的「交給另一個他」。
在嚴重退步的性別意識下,沒有對異性真正的欣賞愛慕,沒有令人感同身受的愛情體驗,
因此,即便已經40歲的周杰倫,歌曲中展現的仍多是想像力匱乏的低幼化愛情
比如《等你下課》裡跟踪狂式的暗戀,比如《告白氣球》那類環遊世界耍浪漫甜了,
花哨了,沒煩惱了,連歌詞都是沒營養的車軲轆話:
唉唉唉,你說這是愛愛愛,
我沒這麼不好吧,
不用跟朋友說吧,
如果以後和好了,看到你朋友不是很尷尬。 (《minemine》)
這讓我感到像在餐廳裡看無聊的情侶在談無聊的戀愛,一口蛋糕餵來餵去就是不吃下去的
那種尷尬。
這十幾年裡,周杰倫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他結婚,成了父親,只是,這些變化似乎並沒
有讓他獲得新的豐沛的人生閱歷,因此,反映在創作中,他那種複雜的、細膩的生活體驗
到校園為止,鮮活生動的歌也只能到小男生的異想和戀愛,之後就是無止盡的重複,以及
經記憶美化後不真實的青春回憶。
除了性別意識和愛情觀,從2007年開始,周杰倫在音樂上的退步還體現在整個創作格局與
視野中。
在周杰倫早期的作品中,他呈現出的創作格局是豐富的、多樣的,他關注社會問題,能敏
感捕捉各種各樣的美,覺得顛覆傳統有趣,「唱反調是我的個性」,他寫過反家暴的《爸
,我回來了》,寫過涉及反戰的《最後的戰役》《止戰之殤》。
對異域的異像也曾是他創作中最特別的部分。 《忍者》是在居酒屋喝味噌湯,想像忍者
飛簷走壁。 《威廉古堡》有文學寫作的細節:胖女巫養的黑貓笑起來像哭,藍眼睛的公
主專吃ab血型的公老鼠。 《米蘭的小鐵匠》裡,小鐵匠渴望進一家煙霧繚繞的酒館,詢
問演奏和弦到底什麼調。
作為他歌中的背景,異域也製造了無數動人的故事:《以父之名》那樣的黑幫火拼,《止
戰之殤》那樣的戰時分離,《四面楚歌》那樣的諜戰故事。
但《我很忙》之後,周杰倫似乎也懶得為異域精心編故事了,他像個旅遊宣傳大使,從一
個歐洲城市換到下一個,網紅景點轉一轉,夢卻造不出來了。一聽到他還在唱「古舊城市
」這種划水歌詞,我簡直身心俱疲。
周杰倫終於變成了成功的正面榜樣,但也同步變得懶惰、麻木,缺乏反思,更不用說反叛
。他的價值觀躺在性別紅利的舒適區,審美標準日益單一。他寫迎合時代、不動腦筋的口
水歌,「宅男」「女神」「廢柴」紛紛進入歌名。在後七張專輯中,給關注自閉症兒童的
電影《海洋天堂》寫的主題曲《說了再見》,是他為數不多涉及少數群體的嘗試。
《稻香》和《喬克叔叔》是後期為數不多能夠觸動我的歌,這兩首歌中,周杰倫好不容易
把眼光從王子一樣的自己身上移開,探討比自戀和甜水歌更深刻的社會話題:蟻族怎樣才
能找到真正的平靜和幸福?小丑迫不得已的笑容背後有什麼?而《稻香》也成為了周杰倫
黃金時代過去後,唯一一首再次獲得普遍認可的歌。
我至今都將《葉惠美》的磁帶視為自己最珍貴的收藏,因為《三年二班》和《以父之名》
對當時正在讀初三的我來說,一個是現在,一個是我將來要去到的遠方。
多年後,我坐在米蘭大教堂裡,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找出《以父之名》來聽這讓我想到
《英格力士》裡王亞軍讓學生去更大的世界:「如果有一天,你長大了,當你站在歐洲或
是美國的街頭時,你一定要想起我對你說的話。」
作為一位世紀初的周杰倫歌迷,我曾經被教要勇敢、要不懼權威、要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到
最好,我一直在這麼努力,只是多年後,我回頭一看,曾經那個有古堡情結的害羞男生,
再也沒有寫出《威廉古堡》那樣可愛生動的歌,他終於可以擁有古堡,但古堡只是道具,
好襯托周杰倫這個彈水晶鋼琴的40歲王子。
2007年之後,周杰倫到底怎麼了?這是我一直想得到答案的問題,我嘗試著根據他的行動
軌跡,揣測他的變化原因。
2007年,周杰倫離開吳宗憲成立的阿爾發音樂,《我很忙》之前的專輯皆由該公司發行。
他和填詞人方文山、前阿爾發總經理楊峻榮創立自己的公司杰威爾音樂。
身為老闆的周杰倫,除了創作,還有太多事需要操心。看得出他很照顧提攜朋友,後期MV
多了很多他攜多名藝人熱舞的鏡頭,親朋好友也以喜感角色紛紛亮相。然而,相比之前的
電影質感,後期的MV質量也大打折扣,更像是KTV勁舞的堆砌畢竟,成為話事人後,
出專輯應該不會像以前那樣辛苦,寫五十首淘汰四十首,而身為老闆,聽到的讚美或許也
會比批評多很多。
2007年之後,他個人的興趣點也發生了轉移。此前,音樂是他唯一的工作重心,只有2005
年在《頭文字D》出演一名和他本人性格幾乎一模一樣,沉默、努力的天才車手。作為新
人,他表現得不賴,該片豆瓣評分7.5,他也獲得了金像獎和金馬獎的最佳新人獎。 2007
年,他自導自演文藝片《不能說的秘密》上映,反響大好,此後,他在電影方面投入了大
量的精力,只是成果並不顯著《滿城盡帶黃金甲》《大灌籃》《青蜂俠》《天台愛情
》……豆瓣均分5.6。
還有商業,他開潮牌店、開餐廳、投資社交網站和健身房,組建自己的電競戰隊……這些
的確讓他賺到了更多的錢,他也似乎變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但這些商業項目大多都是建
立在粉絲買單的基礎上,是他對自己影響力的一種變現,而非有計劃的商業版圖擴張,也
看不出他想做出真正有影響力、有傳承價值的商業品牌的野心。
2014的馬來西亞演唱會上,周杰倫說了一句曾經很火的名言,「即將上市的新專輯,我寫
了12首歌,聽就好,可以不用買,因為我不是靠這個掙錢的。」
這句話幾乎可以被視作一個隱喻音樂上的成功,是周杰倫商業價值的基礎,但當音樂
已經不再為他提供最大的金錢收益時,他似乎也失去了對音樂的敬畏和追求。
在說過「我不靠這個掙錢」的1個月後,號稱周杰倫首張個人數字音樂專輯的《哎呦,不
錯哦》上市,有歌迷聽過後在豆瓣上寫道:「他不缺才華,只缺誠意。」
最近幾年,周杰倫的創作量進一步減少,開演唱會成了他賺錢的重要方式之一。他的演唱
會越開越多2013到2015年,他舉辦了76場世界巡迴演唱會,隨後,2016到2019年間,
這個數字變成了120場,但演唱會也成了他表演敷衍、划水的重要舞台。
2004年開「無與倫比」系列演唱會時,他會先唱好幾首歌再說話,話也不多,就幾句,但
很誠懇,「很感動,大家冒著風雨來到這邊,所以等一下我會盡力地表演,謝謝你們。」
而近些年的周杰倫演唱會,老歌降調唱,朋友伴唱甚至幫唱,閒聊比唱歌多,甚至嘉賓唱
的歌也比他多,他的鬆懈肉眼可見,幾乎呈現出一種「老油條」的狀態:恨不得時時
看表、划水到下班、賺錢走人。
儘管演唱會的門票年年秒空,但我從未動過想去看演唱會的念頭,因為我實在無法面對—
—曾經害羞、社恐的男生變成了腰纏萬貫的話癆,背著鑲滿水鑽的吉他,露著八塊腹肌,
唱那些消費校園情懷的幼稚情歌。
一位朋友曾跟我講起她在現場看周杰倫演出的經歷。那是一次音樂節,周杰倫壓軸。我的
朋友被淹沒在比自己小五到十歲的人海裡,聽他們合唱自己沒聽過的周杰倫的歌。唯一一
首會唱的是,2002年專輯《八度空間》裡的《回到過去》,當時的她,「只能閉著眼睛跟
唱,因為一睜眼,就是鑲水鑽的桃紅舞台,周杰倫攥著鑲水鑽的話筒,穿著鑲水鑽音符的
土鱉背心。」
作為曾經的天王、幾代人的校園記憶,如今的很多歌迷對周杰倫普遍寬容到寵愛。新歌不
怎樣,是因為「生活太幸福了,沒感想」,他只是歌手,不要給他賦予莫名其妙的使命感
,只要他開心,歌迷就知足了。
我不這麼認為。這並不是一個「老去的天才開心就好」的問題,這是「一個人要如何對待
自己職業」的問題。
在《超人不會飛》裡,周杰倫曾發過一通牢騷。意思是自己是創作歌手,寫出好歌就夠了
,不希望社會給他太多榜樣的壓力,「我到底是一個創作歌手還是好人好事代表」。既然
他仍將寫出好歌視為創作歌手的本分,就應該有一個藝術家的自覺,磨尖感官,將對生活
和音樂的探索推到極致。
我一直有一種觀點每個有才能的都有義務用自己的能力,將人類文明往前推進那麼一
點點,有才能的人有責任扛著人類智識線的那道閘門,我承認這種想法或許過於天真,我
也可以接受天才們才華流失,水平下降,他們完全有資格退休、享受生活,完全可以,但
頂著天才的名,持續不斷地生產庸俗的、劣質的產品,是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接受的。
所以,令我無法接受的,不是周杰倫止步不前,江郎才盡,而是他的敷衍和糊弄他或
許並沒有對不起我們,他只是對不起自己,以及這份職業。
我曾經期待周杰倫能夠像坂本龍一,年輕時是偶像,年長後是大師。
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有相似之處,同樣從小學習古典音樂,年少成名,是當時的叛逆標杆
。坂本龍一25歲時也是另類偶像,成立搖滾樂隊黃色魔術交響團(YMO),對電子音樂有
開創式影響,後來,他也涉足電影,參演《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末代皇帝》,包攬
其中配樂。
但與周杰倫不同,隨著年齡的增加,坂本龍一從一個熱鬧的青年偶像,變成了一位音樂匠
人。他收集自然界和城市的聲音,用以探究人在城市空間中的生存狀態。他經歷過911,
反戰、環保等思考被寫入音樂。他不再介意受眾,對音樂有更自我、小眾的探索,音樂成
為他延續哲學思考的方式。
還有曾經長時間生活在周杰倫光環之下的蔡依林。
2003年到現在,蔡依林從「人不愛美天誅地滅」到「審美的世界,誰有膽說那麼絕對」,
從「公主與騎士」到「我是1,不是孤單的個體」。 2014年專輯《呸》和2018年《ugly
beauty》,她的新形像都令我驚喜。她的合作對像變成了獨立音樂人,相比口水流行歌,
如今她的音樂更像對藝術和自我的探索。
她的MV裡,有開放的性別意識:女裝的男性,男裝的女性,都是美的。有對女性處境的反
思。有對同性愛人的鼓勵。有對單一審美標準的反思。她試圖用音樂傳達價值觀,而此時
的周杰倫,還在重複勁歌熱舞和校園戀愛。
《依然范特西》專輯裡,周杰倫寫過一首歌《紅模仿》,宣告「我要做音樂上的皇帝」,
當時我覺得,他當然可以。
但他沒有。他沒有陪我們一起長大,沒有像教我們不服輸一樣,教我們負擔生命的重量,
如何面對分離和背叛,愛與失去,學做別人的父親母親,看清生活真相後繼續生活,與衰
老和解,然後一同老去。他還賴在青春期,但也沒有像20歲那樣,一次次帶我們衝出庸俗
時代的包圍圈,打破想像力的極限,把流行歌唱得像詩,像電影,像藝術,關注更多人的
掙扎和苦難。
他當然可以不滿足我的期待,我也沒有資格譴責,我只是對此深深惋惜。
對周杰倫死心是一次漫長的告別。他像高中後漸行漸遠的朋友,就算價值觀已然相左,見
面無話可說,還是留著電話號碼,不捨得刪掉。雖然你也不知道這種自我感動有什麼意義
。
但我依然記得那句「要做音樂上的皇帝」直至今天,聽著《Mojito》的我,仍然像二
十年前第一次聽《JAY》一樣,期待也許永遠不會到來的這一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7.7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y/M.1594009800.A.FF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