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討厭訪視的時候家屬(照顧者)說:阿公/阿嬤常常酷酷嫂,請醫師開點止咳化痰藥。
「止咳化痰」這四個字真是我的死對頭。如果您看完我以下落落長的說明,相信也會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想法。
正常人什麼時後會咳嗽?(抽煙或工作造成的另當別論,不在這個話題裡)
「咳」的動作是一個保護反射,空氣差粉塵多、吃東西嗆到、口水哽住、痰多或口鼻分泌物增加時,反射動作就是咳,讓異物排除,對身體是好的。如果當異物入侵引發咳的動作,而一昧的只想抑制這動作或這聲音……那粉塵、食物殘渣、口水、口鼻分泌物就可能會掉入肺部,對於臥床的長輩可能造成肺炎合併症。想想學急救的時候 哈姆力克,看到眼前有人因為哽嗆而咳,應該鼓勵他趕快咳、用力咳、不要停,不干擾這動作。那為什麼臥床長輩咳嗽卻要吃藥來抑制這個動作?奇怪捏🙄🙄(這樣解釋可以理解嗎?)
正常人如果感冒、呼吸道感染時口鼻分泌物增加,如果很黏稠或乾乾的會影響呼吸,很多人喜歡吃化痰藥,而化痰只是讓分泌物變比較不那麼黏,稀軟一點比較好咳(排)出來,但是化痰藥不是讓這些原本就存在的廢物在身體裡面化掉不見,又不是古裝劇裡那個什麼化骨水…所以分泌物變稀軟一點就可以,若是一直給一直吃,把分泌物搞得很水,長輩的呼吸音聽起來喉嚨周圍整個像淹水一樣淅瀝呼嚕的,反而更難咳出來咳乾淨…因為咳不完啊!這時候應該翻身拍背引流,必要時抽吸排除,而不是再給化痰藥…🙄🙄(這樣解釋可以理解嗎?)
長輩若是有胃管,會造成賁門(食道與胃)無法完全關閉,白天經常下床活動或坐輪椅或看電視…坐姿時咳嗽症狀不明顯,到了晚上睡覺,平躺較多,若是此時長輩咳嗽症狀厲害,應該考量的問題是:有沒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有沒有吸入性肺炎的危險?不是又要找醫師開止咳化痰藥,還講得振振有辭,說長輩夜咳厲害啊!咳到影響全家睡不著啊!問題怎麼解決?睡前一小時少給一點流質,最後一餐別太晚灌,盡量別完全平躺或可以選擇右側臥姿勢。(這樣解釋可以理解嗎?)
不要胃管當然可以,胃造口PEG也是另一種選擇。
你吃過 川貝琵琶膏嗎?一湯匙加溫水調和,喝下去喉嚨涼涼的舒服的感覺,所以止咳。
止咳藥水如果直接喝,也是這樣,但是不建議再喝水。
那長輩如果用鼻胃管直接把藥水灌進胃裡,根本沒經過喉嚨,沒有抑制纖毛活動達到止咳的效果……那長輩灌這個藥是喝心酸的喔?
#別再告訴我開點止咳化痰藥給阿公阿嬤吃
講這麼清楚了再問一遍護理師會生氣啦!
圖片是網路看到的,作者不詳請借我用一下,謝謝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摯愛親屬臥病在床,醫師建議放置鼻胃管時,究竟該不該同意?」知名作家瓊瑤認為放鼻胃管是對丈夫平鑫濤的折磨,但前妻的三個子女卻持相反意見,掀起兩方論戰,「鼻胃管」也成為熱門話題。 鼻胃管是什麼? 顧名思義,鼻胃管是一種導管,因為需從鼻子一路放入胃部,管長超過100公分都有,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說...
鼻胃管灌食反抽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編輯ooxx】
前陣子因為肺炎住進了內科病房好幾天,早晚點滴抗生素治療以外就是昏昏沈沈的睡著,偶爾清醒的時間就是跟著臨床的患者一同聆聽彼此的醫囑。
雙人病房中間只一席簾子相隔,很快地就會知道隔壁的生的是什麼病,正在做哪一類型的治療,家屬有幾位,又有幾個孩子,一清二楚。
夜裡鄰床抽痰灌藥呼出哀聲時我也總會一起清醒,一起聽護理士的指示。
我隔壁床的這位婆婆九十歲,已經沒有意識,好幾天來我沒有聽她講過一句話,也沒有下床過,而且因為無法進食的緣故、人變得好瘦。
家屬對醫師說她過去兩年都沒有清楚意識過,無法與人應答。只是這次跌倒傷勢太重才送進醫院。
醫師詢問插鼻胃管的意願後退出病房讓家屬彼此商量,我在一旁也跟著思考起來,還沒有思考出答案,婆婆就被插上了鼻胃管。
三餐開始灌食牛奶跟各種藥劑。
感覺她是不舒服的,時不時會聽到她的哀聲,但我也不能肯定,也許那也是無意識的哀聲。
我只是默默的在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想要這樣活著嗎,這樣算是活著嗎。
偶然因病入院而深思起這個問題。
若等到了病床上,也許已經沒有意識為自己選擇插不插管,急不急救了。
(小娘)
#整本書都在講這件事:《病床上的選擇權——一個年輕醫師對生命與人性的誠實反思》
#自己的事自己決定
鼻胃管灌食反抽 在 橘貓小乖的慵懶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小乖這次生病的歷程(影片是小乖當小天使前兩天在加護病房氧氣房內精神好的時候,也許是小乖迴光反照):
10月1日小乖從中午昏睡到晚上,通常小乖會在中午跟晚上跑來廚房要飯,但卻在陽台一直昏睡,直到昏睡到晚上時,發覺不太對勁,就把小乖抱進來客廳沙發睡,給他吃一點維他命膏,後來晚上就有精神多了,本來去買了一個外出籠晚上準備帶他去看醫生,看他晚上有精神多了,就沒帶他去看醫生了。
10月2日~7日 小乖這段時間活動力正常,期間偶而有亂大便跟喝很多水的情形,但沒有什麼昏睡的情況。
10月8日(一)小乖從中午開始吐,吐到晚上吐了四次,去了家附近的動物醫院包了腸胃炎的藥,結果禮拜一半夜至禮拜二早上又吐了兩次。
10月9日(二)小乖總共吐了六次,發覺情況不對,查了網路資料有可能事胰臟炎的症狀,決定帶小乖去看醫生做了血檢+胰臟炎快篩,接近傍晚的時候醫師來電告知小乖的血糖很高,而且胰臟炎的快篩呈現陽性,必須接受治療,晚上就直接帶小乖去醫師那邊治療,醫師發現小乖有脫水的現象,因此醫師打了胰臟炎抑制劑+水。醫師說每天都要過來打。
10月10日~11日 小乖每天晚上去動物醫院打胰臟炎抑制劑+水,但小乖這兩天依然沒有食慾,我媽只好買高蛋白的鱸魚給小乖強制餵食,避免小乖在缺乏食慾的情況下有脂肪肝。
10月11日(四)的半夜,小乖突然在客廳尿失禁+全身冰冷,真的嚇壞了,趕快把小乖抱到毯子上休息。
10月12日(五)一大早家人就去動物醫院換另外一種藥給小乖吃,可是小乖到中午的時候開始出現喘氣+全身無力,在家裡匍匐前進也沒力氣爬到貓砂盆尿尿,小乖就在家裡慢慢的爬來爬去,我們決定趕快帶小乖去動物醫院看醫生,無奈的那家動物醫院的醫師在手術,要4點才能看,從中午等到4點的這段時間真的適度秒如年,後來帶小乖去看了,醫師才告知要不要轉到有24小時照護的動物醫院,小乖需要住院,因為他的醫院無法24小時照護,小乖已經越來越重症了,我們聽了真的快昏倒,為何要轉院不提前說,等到小乖很嚴重了才說建議我們轉院...................於是我們馬上飛車趕到有24小時照護的動物醫院看診。
來到第二間有24小時的醫院,是位年輕的醫師幫小乖看診,我們也帶了第一間醫院的病例過去,醫師看到小乖虛弱的樣子,馬上給小乖做血液檢查+血液離子檢查,發現小乖有酮酸血症+血糖很高+鉀離子很低+體溫35.9很低,醫師馬上給小乖上點滴+打長效胰島素,並加裝鼻胃管。晚上在去看小乖的時候,小乖的情況有好一點但還是很虛弱,而且有喘的現象,我們就跟住院醫師說,醫師說會再觀察。
10月13日(六) 早上去看小乖,小乖情況有持續改善,體溫有上升但血糖還是偏高,胰臟炎抑制劑也是持續的打,鼻胃管也持續給小乖灌食,他也會在籠子裡移動。下午的時候,醫院打電話來說小乖還是蠻喘的,就直接送到加護病房的氧氣房中,讓小乖的呼吸能夠舒服一些。
10月14日(日) 小乖的血糖有被控制,但體內的酮酸還是很高,酮酸降的速度實在太慢了,所以改成短效型胰島素,果然到了晚上小乖的酮酸就降了很多,體溫也持續穩定在38度以上,小乖還爬起來對我們叫了幾聲,我們家對小乖很樂觀。
10月15日(一) 小乖血液的酮酸有繼續下降,胰島素有繼續的打,血糖被控制中,鉀離子也持續的補充,但小乖的血壓卻偏低,『血容比』也很低來到了14,算嚴重貧血,而且很沒精神,醫師有問我們要不要輸血,但查了很多的資料認為輸血有很大的風險,就決定使用『倍補血』讓小乖去補充營養,讓自己的身體去造血,因為輸血的風險實在太大,而且貓對外來的血液非常的排斥。我們也跟住院醫師說明天就不用幫小乖驗血容比,持續的補充『倍補血』讓小乖自行造血看看。
10月16日(二)早上醫師打電話來說,他們早上驗『血容比』,小乖的指數掉到了11,更嚴重的貧血,問我們要不要給小乖輸血,那時候真的是天人交戰,就決定給小乖輸血拼拼看了,下午一點多我們到了醫院,醫院們在幫小乖進行血型配對也去血庫拿血,他們兩點幫小乖打抗組織胺,預防小乖輸血後出現過敏反應,沒想到打了抗組織胺幾分鐘後,我就看到小乖在氧氣房繞了一圈,然後就休克了...........醫師們趕快把小乖抱到手術房進行急救,我們家當下真的是傻掉了.............怎麼好好的小乖會變成這樣,過了10幾分鐘醫師出來跟我們說小乖有救回來,但有腦部缺氧的現象,問我們要不要有第二次急救的時候在救第二次,我們當下就說不要了,小乖在急救真的太痛苦了,然後住院醫師就要我們進去陪小乖,我跟爸媽就在小乖身邊說加油,一邊摸摸著小乖,小乖逐漸可以恢復自主呼吸,過了幾分鐘後,監測小乖的儀器逐漸發出警報聲,小乖心跳越來越微弱,小乖也開始出現抽搐跟瞳孔放大現象。
小乖就在我跟爸媽圍繞在身邊之下,漸漸的失去呼吸心跳,當下心真的好痛.............
也許,小乖要走的時候發現我跟爸媽沒有在旁邊,於是又回來了一次,然後等到我們家都到齊了摸摸小乖,小乖才放心的離開吧。小乖你真的很貼心,一定要等我們都到齊在身邊了你才肯走QQ
打了很多,謝謝大家看完。這篇是記錄小乖生病的歷程,現在想起來還是很難過,我們在後期還對小乖抱持著很大的期望,沒想到小乖的心臟不太有力了血壓太低了,以致於打了抗組織胺之後,反而讓小乖心臟受不了就走了........
我們真的很後悔,沒在之前發現小乖喝很多水感覺有瘦了時候,帶他去看醫生。也沒在小乖年輕的時候就帶他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如果這些我們當初就有做到的話,小乖也許現在還在我們身邊。小乖14年來只有他剛來我們家的時候有看過醫生,十幾年都沒看過醫生,他在我們家過的很幸福也很健康,沒想到最後一天狂吐六次的引爆點,讓小乖的健康急轉直下。
因此也奉勸大家,貓咪非常會忍痛!!每年一定要定期帶寶貝們去做健康檢查,最好是全套的血檢+其他檢查,這樣才是對寶貝們最好的!
鼻胃管灌食反抽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當摯愛親屬臥病在床,醫師建議放置鼻胃管時,究竟該不該同意?」知名作家瓊瑤認為放鼻胃管是對丈夫平鑫濤的折磨,但前妻的三個子女卻持相反意見,掀起兩方論戰,「鼻胃管」也成為熱門話題。
鼻胃管是什麼?
顧名思義,鼻胃管是一種導管,因為需從鼻子一路放入胃部,管長超過100公分都有,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說明,主要是患者出現「吞嚥困難」的情形時會使用。
怎麼樣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他表示,老化、失智、中風等,都會造成吞嚥困難,患者就容易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更嚴重還可能會需要插管,進加護病房。「此時我們就會建議患者使用鼻胃管,透過鼻胃管餵食,就不用自己吃東西。」
鼻胃管的缺點
1、造成患者不適
蘇一峰醫師透露,鼻胃管是會造成患者相當不舒服的醫療處置,經過口咽會有嘔吐、咳嗽反射,因此患者插鼻胃管時,通常都會出現咳嗽、嘔吐、乾嘔等症狀。
2、裝設過程困難
「不是醫師推鼻胃管就好,還需要病人配合吞口水,」蘇一峰醫師解釋,要順利裝置鼻胃管,需要患者配合醫師吞嚥鼻胃管,就像平常吃飯一般,將導管吞進食道中。
但問題在於,有些患者已經失智或中風,無法自行吞嚥,甚至會抵抗放置,就會以咳嗽、嘔吐等方式排拒鼻胃管,導致過程非常困難。加上鼻胃管一個月必須更換一次,因此患者每個月都必須重複痛苦的過程;而有些患者因為鼻胃管造成不舒服,會自行將導管拔除,同樣又得經歷一次痛苦的重放鼻胃管的過程。
3、易造成鼻腔受傷
蘇一峰醫師說明,鼻胃管放久了容易造成鼻腔受傷,包括鼻腔壓瘡、潰瘍、出血等;放置過程也可能桶到鼻腔黏膜造成流鼻血,「其實是相當不舒服。」
胃造口是什麼?
胃造口,是透過手術或內視鏡在腹壁上打洞穿孔至胃內,擺置一條胃造廔管,作為長期灌食之用。蘇一峰醫師表示,胃造口的好處在於施行時患者幾乎沒有感覺,「有時候病人一邊看電視,我們一邊就完成了。」
比起鼻胃管,胃造口手術較舒適
雖然相較鼻胃管,胃造口聽起來對患者負擔較小,台灣目前使用率卻不高,蘇一峰醫師提及,原因在於錯誤迷思。許多人聽到「胃要打一個洞」,心裡就難以接受,因此傳統鼻胃管仍然是多數人的選擇。
蘇一峰醫師說,如果患者的鼻胃管並非暫時性的,要放置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通常會建議以較舒適的胃造口、胃造廔手術替代,「而且對病人而言也是比較有生活品質的選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不抽菸卻得末期肺癌!醫師警告:空汙正嚴重威脅你我生命!|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Ej3_8PNlee4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醫師,幫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我不想看他餓死...」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716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蘇一峰 #鼻胃管 #胃造口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鼻胃管灌食反抽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床邊上演的真實故事,透過她臨床的第一線觀察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生命有極限、醫療也有極限,只有面對死亡,我們才能學會如何真正活著。
被截肢的阿嬤給我的省思
陳秀丹醫師分享,當她在台北榮總當總醫師時,遇過一個病人是一位阿嬤,送醫時因嚴重的敗血性休克,已意識不清。施予各式各樣的急救措施後,仍無法恢復意識,加上兩隻腳都已壞死,為了保命,最後鼠蹊部以下部位以及手指頭全都截肢。
當時因為阿嬤心律不整,陳秀丹醫師想替其做心電圖,卻突然發覺「阿嬤根本沒有雙腳及手指能夾心電圖的導線」,又想到這個被自己救回來的老人家,會是一個沒有雙腳、沒有手指頭,只有頭與軀幹的人;而當阿嬤呼吸器用到期限,將轉到呼吸照護病房時,她的兒子與陳秀丹醫師開玩笑說道:「醫師,我們沒有錢可以辦出院,我要去賣外幣才行。」
「到底我們救人是要把病人帶到什麼樣的境界?」陳秀丹醫師說,上述的案例給她很大的省思。當醫師把病人救回來,理論上應該要有生活品質;而若急救只是讓病人「痛苦、苟延殘喘」地活著,生活品質及尊嚴全部失去,她認為,這樣的醫療結果是失敗的。
陳秀丹醫師提及,英國醫學會對醫療的目的有一個定義:「醫療的目的是要增進病人的健康,或是減少傷害。」一旦無法達到如此的目標,治療的正當性即消失,此時若撤除或不給予維生醫療,是既不違法、也不會違背倫理原則。
「醫療的本質是行善,」陳秀丹醫師進一步說,當給病人的是無止盡的痛苦時,此時的醫療就成了一種「惡」。
病床上的你,希望如何被對待?
陳秀丹醫師坦承,很多人平常沒有好好孝順父母,等到雙親身體出狀況,他們無法面對父母即將往生的事實,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彌補過去的失責,所以要求醫師搶救到底。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理由,包括為了維持父母還在的假象;為了領取退休金、高額保險金的私心;害怕他人指責不孝等錯誤觀念,都讓這些家屬要求醫師無論如何都要急救,不願意放手。陳秀丹醫師透露,上述都是真實案例。
「真正的孝順是平常就要做的事,」陳秀丹醫師強調,父母親還能說話、走路,子女就應該多陪伴;有空時給父母打個電話、陪他們看看電視、聊聊天,而不是整天當低頭族滑手機,這些都是能做得到的。
「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陳秀丹醫師指出,人要將心比心,作為子女、親屬的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假如今天躺在床上的人是我自己,我希望被怎樣對待?
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如果有一天她老到、病到不能吃,死亡就是無法避免時,我不要被插鼻胃管,也不要被打點滴;如果心跳停了,我也不要做心臟按壓術。」
陳秀丹醫師說明,台灣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可以保障國人生命末期不要受苦;也有《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國人遇到五種情境時,能選擇有尊嚴地自然老化。
《病人自主權利法》5大可終止或撤除急救的適用對象:
末期病人
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永久植物人狀態
極重度失智
病人疾病狀況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者
「你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兒子很孝順你,他就會完全聽你的。」陳秀丹醫師連忙說了好幾聲「不」,她表示,很多孩子在父母親面臨緊急關頭時容易失去理智,可能旁人的一句「唉呀,你怎麼沒有急救?」就會讓他們內心動搖。
陳秀丹醫師呼籲,每個人都該好好重視自己的善終權,平時就應跟家人談論生命無常之事,以及因應對策。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等方式,簽署預立醫療指示,及早為未來的善終準備。
不只手要寫,嘴巴也要說,能讓周遭的人都知道,未來你的家人也就比較沒有壓力。」除了預立醫療指示外,陳秀丹醫師說,更應「廣為宣傳」,包括孩子、親友在內都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主張。到真正發生狀況時,就能讓這群了解自己意願的親友團,當自己「善終後援會」的成員。
「善待你周圍的人,就好像他明天即將離你遠去。」陳秀丹醫師如此總結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鼻胃管灌食反抽 在 如何經鼻胃管灌食 的推薦與評價
可採半坐臥或坐姿。 6. 將灌食空針接上鼻胃管,反抽胃內消. 化液,了解前次灌入食物的消化吸收. 情形。如殘留食物液體很多時,表示. 消化不好,需稍微延長時間再灌食。 ... <看更多>
鼻胃管灌食反抽 在 一反抽鼻胃管,就發現有紅色出血情形及些許血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一般情況下灌食前我們都一定會反抽,評估家人的消化狀況、胃部胃液顏色等,才可以灌食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留言區有兩截式鼻胃管教學哦) ... <看更多>
鼻胃管灌食反抽 在 【杏一小學堂】鼻胃管餵食-照護及注意事項 的推薦與評價
灌食前先洗手 2.準備器具:①灌食空針 ②灌食配方 ③溫開水 3.個案準備:①協助個案坐起30-45度 ②抽痰後再灌食 ③反抽鼻胃管是否有殘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