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獸醫朋友的認真筆記及無私分享,附帶一提,獸醫眼睛專門醫院全台就那麼幾間,剛好伊亞的楊醫師就是台大獸醫眼科研究所畢業的,桃園中壢的朋友,家中寵物有目睭問題,可以去這裡掛號診察喔!要預約啊~
註:最近有個號稱動物白內障專科的,廣告做很大⋯Hello,他可不是獸醫喔,是沒有拿到眼睛專科醫師的人醫,是拿我們獸醫病患練刀嗎?🤯
—
全台灣200多位獸醫師,拋家棄子沒過母親節,為的就是你們的貓孩子啊~
這只是重點筆記,請不要拿這個去針對你的獸醫有沒有這樣做啊,疾病一直都不能只看一個點,要用個體狀態去做鑑別診斷。
想分享的原因是:
當醫生建議你家貓老闆,得做支氣管沖洗採樣,是有原因的。還有心臟病的貓其實不太咳,會咳還是要以呼吸道為主做進一步檢查,至少讓牠拍個X光吧。
[2019貓呼吸道疾病研討會&微重點整理分享]
🌀 2018年底台灣成立了貓科醫學會,
(Taiwanese Society of Feline Medicine)
伊亞的獸醫師身為專業鏟屎官,
當然立馬就加入了~
今年第一場研討會邀請了...
澳洲梅鐸大學的老師Sue Foster,
老師講課方式幽默風趣,
雖然是兩天漫長的授課
老師總是一直面帶笑容,
提供我們最新的醫學知識,
有上到這堂課真的很開心~
🌀 課程內容從臨床症狀,
切入到上、下呼吸道疾病,
以及講授貓病毒性疾病、
寄生蟲、黴菌等等的新知,
也強調預防針的疫苗計畫與建議,
最後以胸膜腔疾病做總結~
更重要的是,
課堂中不時能夠感受到...
老師希望獸醫面對貓咪時,
要盡可能減少他們的緊迫!
不管是從門診的檢查、
治療的選擇、到住院的環境等等...
老師都希望獸醫能以...
最簡單且最少緊迫的方式進行,
完全就是個100%的貓人~
🌀 伊亞有獨立的貓診間,
並且非常嚴格的限制...
"貓診間只有貓咪可以使用!"
而伊亞的貓住院部有超大的籠內空間,
另外診間與住院部都會使用貓咪費洛蒙,
這些都是希望能減少貓咪來院就醫的緊迫,
但上完課後,我們知道還能做的更好及更多~
--------上課筆記微分享-------------
#最近決定把伊亞粉專
#設定為知識型紛絲專頁
#所以大家熱愛的筆記分享
#就直接搬過來伊亞囉
#為了尊重花時間去上課的獸醫師
#筆記僅會以重點帶過的方式分享
1️⃣ 呼吸道包括了
上呼吸道 (鼻子、鼻竇、咽、喉)
及下呼吸道 (氣管、支氣管、肺實質)~
2️⃣ 認識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與聲音,
以及判斷為原發問題或繼發性問題,
皆能幫助我們定位疾病所在的位置~
3️⃣ 聽診建議先聽肺音再聽心音~
(順序反過來會很像先去吵雜的環境後,
再去聽朋友小聲地說話,容易聽不清楚)
4️⃣ 貓呼吸音極為小聲,
而聽診器與毛髮的摩擦音,
容易誤判為crackle,
請小心不要過度診斷~
5️⃣ 貓心臟病真的很少咳嗽!!!
咳嗽的貓咪請往呼吸道疾病著手先~
6️⃣ 貓很少會有productive cough,
這是因為貓的tidal volume很少,
不足以將深處的分泌物咳出~
7️⃣ 貓呼吸困難的症狀,
有時相當不明顯,
臨床檢查時很容易錯過,
所以要更細心地評估~
8️⃣ 貓咪是種會忘記...
可以張嘴呼吸的生物,
因此上呼吸道的阻塞,
有時可以要了貓的命~
9️⃣ 抗生素的選擇,
請參考呼吸道疾病的共識!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53540…/pdf/JVIM-31-279.pdf
不要再濫用人類後線抗生素,
以免造成未來的感染危機~
1️⃣0️⃣ 貓頭部X光拍攝極為困難,
若飼主端的費用許可,
CT還是比較能有效診斷的工具,
且可同時釐清整個顏面的狀況~
1️⃣1️⃣ 採仰躺檢查咽喉處的狀況,
能診斷或治療許多上呼吸道異常,
而且不一定需要使用到內視鏡~
(但若為鼻腔內的問題,
使用內視鏡仍是最好的選擇!)
1️⃣2️⃣ 鼻分泌物的採樣,
僅能進行細胞學檢查,
千萬不要拿去做細菌培養,
因為這太容易培養出...
淺層具有超強抗藥性的細菌,
而非深層感染的真正病原,
並誤用了不必要且無效的後線抗生素~
1️⃣3️⃣ 慢性鼻炎和鼻竇炎...
是個會反覆發生症狀的疾病,
而且很難或幾乎無法治癒,
往往會失去飼主的信任感,
因此跟飼主在病情的解釋上,
盡量以同理心的方式讓他們理解~
1️⃣4️⃣ 面對貓咪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要知道當病情康復或是進入慢性感染時,
在貓咪緊迫下病毒們很常會開始排毒,
有些甚至可以排毒長達幾個月...
因此如何避免院內感染相當重要,
建議使用能殺除大多病毒的消毒劑~
(住院部的籠門記得要消毒,
不是只有籠內消毒就足夠,
獸醫記得要勤洗手!!!)
1️⃣5️⃣ 預防針的施打,
請遵守WSAVA Guideline的建議!
https://www.wsava.org/Guidelines/Vaccination-Guidelines
要根據貓咪未來的生活型態,
決定施打的種類多寡與頻率,
現在的建議已經不是打越多越好了~
(並要了解關於貓注射相關肉瘤的知識,
不要再打在頸背部了,拜託大家!!!)
1️⃣6️⃣ 非重症的貓咪住院時,
建議要維持光照的交替,
不要整天都開著燈,
並盡可能讓他住在同一個籠子,
否則只會增加貓咪的緊迫!
也建議如果允許的話,
皆由同一位人員操作貓咪,
並且不要在進食或玩耍時操作他~
要根據每隻貓咪的個性,
替他量身訂做操作方式,
並可參考AAFP和ISFM寫的...
貓咪友善操作原則
https://icatcare.org/sit…/default/files/PDF/ffhg-english.pdf
1️⃣7️⃣ 咳嗽的貓咪,
建議飼主拍攝X光相當重要,
很常血檢都是近乎正常,
而忽略掉胸腔內的病灶~
1️⃣8️⃣ 若有進行...
支氣管肺泡灌洗採樣 (BAL),
要會區分檢體是否有汙染,
才能幫助判斷結果的可信度~
1️⃣9️⃣ 下呼吸道的感染,
有些真的很難找到病原,
但如果有找到,往往可以救貓一命,
而某些疾病的特徵還與腫瘤很相似,
因此,即使是專業的老師...
也曾發現安樂死的貓咪,
其實並非是腫瘤性疾病...
2️⃣0️⃣ 即使貓咪沒有咳嗽、
沒有發燒、完全沒有臨床症狀,
皆無法排除下呼吸道感染...
2️⃣1️⃣ 下呼吸道感染,
很難以經驗性給藥,
飼主經費考量許可下,
建議還是要盡可能找出潛在病因~
2️⃣2️⃣ 貓所謂的氣喘,
其實跟人類的氣喘狀況不太一樣,
因此稱之為氣喘不太恰當~
2️⃣3️⃣ 對於effusion的分類,
過去其實是參考人醫老舊的資料,
分為漏出液、滲出液等等...
實證價值與研究支持的可信度幾乎是0~
甚至不同檢驗儀器不能做比較!
建議獸醫們在使用之餘,
還是要小心有些疾病不典型,
並與這些分法無法配合在一起,
而使自己陷入診斷錯誤的窘境...
2️⃣4️⃣ 我自己覺得很重要的心得,
老師他在看每一篇文獻時,
會檢討這些文獻的可信度,
包括動物的生活環境,
以及是否為臨床病例等等...
而且也並非老舊文獻就沒有價值,
有些老舊文獻的樣本數遠遠勝過於現在的,
甚至有新文獻僅是學位論文的發表,
而竟然會讓部分獸醫師誤以為是準則,
因此...閱讀文獻很好,但也要小心閱讀喔!!!
鼻竇炎抗生素種類 在 蛋蛋親子童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媽咪要注意喲‼️
這幾天訊息回覆較慢 請見諒
因為都在奔波醫院 處理小朋友的事 😭
連假期間小鳳梨突然胸部處紅腫,非常腫
我們連續三天跑了不同醫院就診
第一天彰基 診判可能是嬰兒乳線炎 或是可能他自己抓 導致傷口有細菌感染,如果兩天未消 建議小手術切開引流
再來看了中國是建議多等幾天在引流,然後初判是金葡萄鏈球菌
這幾天除了傷口腫脹之外小鳳梨體力仍然旺盛但就是比較番 基本上都還好
萬幸的是他沒有發燒,不然就要馬上急診處理
對於一個這麼小的孩子來說
引流真的非常疼痛
現在每天早晚吃抗生素跟外用藥
每次餵藥都像是在世界大戰。
畢竟對他們來說這很不舒服😭
醫師說還好有即時就醫
因為傷口持續發炎中
再拖恐會蜂窩性組織炎
目前就是觀察 等待時機到做引流 然後注意有沒有發燒,沒發燒就還好,有發燒就要送急診安排住院治療
我想說的是
不管症狀 大或是小 通常父母直覺都很準
只要覺得任何不對勁 就帶去看醫生!
真的不要覺得會太誇張
然後要多洗手,抱小孩前 回到家時 吃東西前等等。
因為這種細菌幾乎是沒有病症~就是突然就這樣了,小鳳梨前一晚洗澡還好好的,隔天就突然腫起來了⋯而且越腫越大越紅
只要稍微碰觸到就是大哭!所以當要抱他都要很小心
#因圖片怕造成不舒服所以馬賽克處理
—�-
金黃色葡萄球菌為表皮之正常菌叢,常造成伺機性感染。細菌引起不同程度的化膿性炎症擴散疾病,如癤、癰、中耳炎、鼻竇炎、骨髓炎和膿毒病等。金黃色葡萄球菌已經進化出了抵抗免疫系統攻擊的特徵。
在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種類中,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超級細菌)很難治療。
屬性:革蘭氏陽性菌
途徑:以接觸傳染為主,也能飛沫傳染
症狀:會造成食物中毒、傷口感染,出現上吐下瀉、傷口化膿、毛囊炎、肺炎、菌血症、心肌炎等症狀
致死率:若因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菌血症,致死率約10%;若引發敗血症,致死率約30%
預防:
˙避免接觸感染者
˙未癒傷口不可接觸食物
鼻竇炎抗生素種類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消炎 = ???】
〈藥罐子藥房事件簿:Hydrocortisone事件〉
不久前,在下午的時候,一個年約三十多歲的女士,穿著一件紅色外套、黑色長褲,左手拖著一個幼稚園學生(看這個髮型,應該是男孩子吧?),雙雙徐徐步進藥房,打算配藥,唔……看來,應該是兩母子,剛剛接過兒子放學吧?
這個女士,甫進藥房後,便從褲袋裡拿出一個白色的小小圓盒藥膏出來,放在玻璃櫃枱上,問藥罐子藥房有沒有這種藥。
藥罐子看一看這個藥膏上面的藥物標籤,哦,原來是從一間私家診所裡領回來的,上面只是寫上一種藥的牌子名,對,在藥名上,有時候,一些私家診所、社區藥房,往往可能會用牌子名,取代成分名,稱呼一種藥,這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好奇怪。
當然,不難想像,一間藥房根本不可能貯存所有牌子,更加不可能認識所有牌子,所以,單是牌子名,未必能夠讓藥房立刻掌握這種藥的真正身分,往往需要上網調查一下,確認清楚這種藥的身分,方便配藥。
對,這時候,如果遇到這些「無從判斷」的牌子名的話,便可能需要瀏覽衛生署的相關網頁,輸入藥名,從而核實藥物的真正身分,除了可以知道藥物的牌子、裡面的成分外,同一時間,還可以知道產品的來源(不管是生產商、代理商,還是經銷商),方便藥房採購。
哦,一看之下,原來是Hydrocortisone。
插播一下:
Hydrocortisone,是一種類固醇,在外用類固醇上,有人曾經根據這些類固醇收縮血管的能力(Vasoconstrictive Properties),排一排名,排列一個排名榜,寫下一本關於外用類固醇的《兵器譜》出來,將這些外用類固醇,基本上,分為七個等級,然後,整合、歸納、簡化,大致上,主要分為四個級別。
其中,Hydrocortisone,在座次上,對不起,只能敬陪末座,簡單說,在藥效上,只是一種弱效(Mild Potency)類固醇。
在使用上,一般而言,弱效的外用類固醇,主要適用於治療一些輕微的皮膚炎症,例如蚊叮蟲咬、接觸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
話說回來,這個成分,藥房倒是有很多不同的牌子,遺憾的是,偏偏就是沒有這個牌子。
這樣子,藥罐子便答道:
「唔……這種類固醇,藥房有是有,只是牌子不同而已,這樣子,行嗎?」
沒想到,這句話,看來平平無奇,竟然會換來一副驚訝的表情,同時,傳來一陣嘩然……
「嗄!這種藥,原來是類固醇?」
「對……這是類固醇……」
然後,這個女士,便指著這個圓盒藥膏上「消炎」兩個字,問:
「這不是消炎藥嗎?又關類固醇什麼事?」
唔……其實,「消炎」是一個籠統的詞語,只是簡單概括這種藥的用途。
當然,消炎、消炎,那麼,真的要說的話,到底消什麼「炎」呢?
實際上,在生物學上,發炎,其實是人體體內的免疫系統所產生出來的一連串生理反應。
舉例說,人體如果出現內傷、外傷、出血、過敏、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的話,便會刺激體內的免疫系統,啟動相關防衛機制,開始聚集大量的白血球,釋放組織胺(Histamine)、炎性細胞因子、干擾素,舒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從而出現紅、腫、熱的現象,目的在移除刺激物、病原體,促進受損組織復原。
至於,說到類固醇,在免疫系統上,類固醇能夠穩定微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液的流出(消腫);穩定炎性細胞(Inflammatory Cells)的細胞膜,減少釋放組織胺,同時抑制白血球的偽足運動(Pseudopodial Movement),減少白血球的聚集(消炎);干擾過敏物質的合成、儲存與釋放(抗敏)。簡單說,類固醇可以抑制體內免疫系統的過敏、發炎反應。
一般而言,類固醇,主要適用於紓緩跟致敏原、免疫系統失調相關的炎症,例如濕疹、哮喘、類風濕關節炎。
所以,基於這些作用原理,的確,有時候,類固醇可能會被理解成為一種消炎藥。這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已經見怪不怪。
問題是,「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莊子.齊物論》)」「消炎」只是兩個字組成的一個詞語,真正的意思,往往取決於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語氣、不同的定義,簡單說,就是「一詞多義」。這就是說,同一個詞語,不同的對象,便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各自表述,各說各話。
看!在中國文字上,同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同在《孟子.離婁上》《楚辭.漁父》這兩篇文章裡,便已經可以衍生出兩種不同的意思,不是嗎?
實際上,說到「消炎藥」,除了類固醇外,同時還可能會被理解成為以下兩種藥:
一、消炎止痛藥,主要是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主要適用於紓緩跟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相關的炎症,紓緩炎症,減輕疼痛,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例如喉嚨發炎、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
二、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適用於跟細菌感染相關的炎症,例如中耳炎、鼻竇炎、咽喉炎、肺炎。
反過來說,只要跟細菌感染無關的病症,包括病毒感染,例如傷風,便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其實,在功能上,抗生素,不是直接消炎,而是間接殺滅導致炎症的細菌,透過殺菌、抑菌,達到紓緩炎症的效果。
所以,真的要說的話,抗生素,只是一種殺菌、抑菌的藥物,其實,跟消炎,沒有構成直接的關係。
話說回來,根據經驗,除了這個女士外,很多用藥者一直抗拒類固醇,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便是副作用,唔……的確,相較其他藥物而言,類固醇的副作用真的較多、較大、較廣。有時候,單是這些副作用,綜合起來,便已經足以命名為一種稱為「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的病症,從而讓人產生相當程度的抗拒,不利用藥。
但是,別緊張,究其根本,類固醇只是一種藥而已,只要是藥,自然便會有副作用,更加會有適應症,這就是說,類固醇還是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的,只要正確服藥,不但安全,而且有效,還可以在旦暮之間,挽救垂危。
所以,單是「類固醇」三個字,實在不需要聞風喪膽,避之若浼,更加不需要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最後,還是補充一點:
下一次,當大家遇到「消炎」這個詞語的時候,還是不要這麼快對號入座,停一停,問一問,諗一諗,理解清楚背後真正的意思。
因為這兩個字,往往可以表達至少三種不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