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師的好康推薦~依洛嘉~E.L.G富勒烯修護潤澤唇膜 #抽獎 #IG抽獎
水嫩嫩的唇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啊!不是啦!是親下去💋。但我的唇紋一直很明顯,雖然常常擦護唇膏保養,但好像還不夠😔
「依洛嘉~E.L.G富勒烯修護潤澤唇膜」讓我能打造自己的水嫩雙唇,只需要15-20分鐘,通常我是在敷臉的同時一起進行,也能在上妝前來加強保濕,讓口紅顏色更完美呈現💋💄
其實剛好在疫情3級前,我的瑜珈老師說了一句”記得呼吸,用鼻子呼吸,除非你想以後嘴巴像陽婆婆那樣,那你就用嘴巴呼吸”,我才知道,原來用嘴呼吸會造成唇紋,而且也是這樣我才發現我幾乎5/4的時間都是用嘴巴在呼吸,最近認真的敷「依洛嘉~E.L.G富勒烯修護潤澤唇膜」,加上注意呼吸,覺得嘴唇變嫩很多,嘴唇顏色也比較好看,有時化妝拍照還會忘記擦口紅呢!😄✌🏼
抽獎活動~
獎品:依洛嘉~E.L.G富勒烯修護潤澤唇膜 1組(共2組)
抽獎方式:
❶此篇按💜
❷留言《我愛依洛嘉》
❸貼文分享至限時動態
抽獎時間:7/7㈢ PM23:59截止
可重複留言
可重複留言
可重複留言
另外在查找他們公司資料時我發現了以下資訊,我想有些人可能需要,所以特別註明給大家,如果有需要的都可以跟他們直接聯絡《不要密我喔!我不過手,除非你做的新品要送我使用😜》
‼️依洛嘉國際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2月,產品除零售批發外,更開發免囤貨創業方式,支持0成本美妝創業,工廠座落在台南市學甲區,可協助新創者申請商標,並開發產品配方,製造客製化品牌,保養品代工500瓶起,面膜代工1000片起,並由專業美工協助設計‼️
依洛嘉~E.L.G富勒烯修護潤澤唇膜
IG:@e.l.g_mask_taiwan
官網:https://www.elg.com.tw
粉專:https://m.facebook.com/elgshop/
《以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所提到的任何資料會因人而異》
#依洛嘉 #富勒烯修護潤澤唇膜 #唇膜 #水嫩雙唇 #護唇 #抽獎 #美妝 #美妝分享 #愛自己 #girl #饞師的好康推薦 #饞師 #好康 #推薦
💜 #IG:#evakuo411
💜 #FB粉專:#子喬小天地
💜 #YouTube:#郭妍希。子喬
「鼻子呼吸 不夠」的推薦目錄:
- 關於鼻子呼吸 不夠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鼻子呼吸 不夠 在 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鼻子呼吸 不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鼻子呼吸 不夠 在 [心情] 原來這就是正常人的呼吸(文長)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鼻子呼吸 不夠 在 感覺呼吸都吸不夠氣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鼻子呼吸 不夠 在 常覺得吸不到氣…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鼻子呼吸 不夠 在 隱適美專家羅士傑醫師- 口呼吸跟鼻子呼吸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的評價
- 關於鼻子呼吸 不夠 在 一根吸管讓你正確呼吸!每天這樣做「氣血通,百病通」健康2.0 的評價
鼻子呼吸 不夠 在 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早,
一早的提醒好重要,陪我們度過一天;而晚上的功課,似乎在回應著我們一天對自己、對人生的疑惑,為我們重新整合。
如果你喜歡的話,今天 0909 可以跟著這個進度走。楊定一博士會在美東時間早晚8:00用靜坐陪伴大家。
0802_1_D_早:臣服與參.我是誰第10章
0802_2_N_晚:放鬆到意識,輕輕鬆鬆落回真正的自己
0802_3_I_補充:提醒大家「偷懶」享受共修,答覆幾個提問
許多朋友會自己做區隔,認為有些主題例如睡眠、飲食、運動和靈性不相關。然而,這樣的區隔是真的嗎?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投入,相信我們已經體會到並不是如此了。
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好睡》的一段話。念頭降不下來的朋友,可以參考:
「鼻子呼吸的習慣,對睡眠和體質轉變,是一個主要的關鍵……
對一般人而言,光是舌抵上顎還不夠。沒有守住不講話的原則,一遇到事或有人打擾也就開口說話了。一開口,不知不覺可能都在講不重要的話。心散亂了,舌抵上顎和鼻子呼吸的時間也跟著減少了……
我們只要認真做,自然會發現,一天需要講話的機會,並沒有自己原先以為的那麼多。進一步,我們還可能體會到,自己平常講的話,並不像過去想像的那麼重要。
有些朋友會跟我坦白,這麼練習下來,才發現原來一整天都在說廢話。要不發泄情緒,要不就是在談別人的是非。說再多,一點重要性都沒有。
相較之下,透過不講話的練習,我們反而可以守住中心,穩重地面對別人,面對自己。」--《好睡》4-1練習〈Shut up. 不講話〉
==
★「唯識的每日靜心.音檔列表」大家可以自己運用 https://reurl.cc/MdbnZm 剛加入的朋友、想補課的朋友、想複習的朋友、想陪伴的朋友都會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自在地用自己的步調進行,也依然可以在每天的貼文彼此提醒、彼此打氣。
★《唯識的每日靜心》將在09/21起調整為3,000元。原880/1500課程連結09/21起停售,已購課的朋友仍然可以隨時回頭聽課與下載,新朋友請把握09/21前的優惠~
https://21days.windmusic.com.tw
★風潮線上課程2020/09/04~09/20 三門精選運動、靜心、呼吸課程限時7折優惠,其他楊定一博士全系列音頻課程、影音課程、導聆手冊限時 85折優惠。
https://reurl.cc/OqpMo7
★如果要購買全套作品,長庚生技有最好的優惠~
https://reurl.cc/zzMmy7
★海外朋友可以嘗試電子書,或者和長庚生技聯繫海外購書服務
https://reurl.cc/m9GedA
★需要電子書的朋友,主要的電書平台連結如下:
✓ KOBO https://reurl.cc/k07G5b
✓ Readmoo https://reurl.cc/q8OMdp
✓ Amazon https://reurl.cc/GroMVD
✓ 博客來 https://reurl.cc/pyWQDe
✓ PUBU https://reurl.cc/Z7rYn6
✓ google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author?id=楊定一
★需要諮詢運動、營養或身心平衡等項目的朋友,別忘了長庚生技的呂欣欣老師和同仁可以協助你,請到長庚生技的臉書專頁留話或私訊喔~
https://reurl.cc/N6pzjx
photo credit: Bambie Tea
鼻子呼吸 不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不能承受痛苦之身,於是發展出了種種思維,並認為,這些思維就是我,也就是將思維等同於自我,最後令我們陷入思維的牆中,而不能活在當下,與當下正在進行的事物建立毫無障礙的關係。
因為多了這樣一個內在的觀察者,我不再會將自我等同於艾克哈特.托勒所說的痛苦之身,我是可以更敏銳地體會身體的疼痛,但我同時明白,疼痛並不是自我,所以反而會有更強的承受力。
取自《身體知道答案》
************************************
各位朋友,早安:
跟痛苦在一起,這也是我們昨天直播所說到的事情。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25892531940655
先澄清,在我們這邊比較少用心理醫生的說法,我們有精神科醫生,還有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但有些書會使用心理師醫生這說法,有些人也會自稱心理醫生,可能是大眾比較熟悉這種說法。
這位作者的文長,大部分人閱讀的時候會比較吃力,但有個好處,會比較完整。我寫不清楚的體驗,作者藉著清晰論理,條理地展開在我們面前。
如果各位朋友有看我的直播,便不陌生這位作者的說法:痛苦是核心,由此展開多元而複雜的思維與情感樣態!
不管是談陰影,或者防衛機轉,或者生存策略,從痛苦去做理解,能更透徹。依據作者的說法,痛苦是幫助人成長的重要過程,這我非常認同。
所以,不管是心理受苦,或者生理病痛,我們都不用輕易放過,那都可以拿來練習。用很抽象的說法,把自己交給這種感覺,不跟感覺較勁,或者說接納,或者說臣服,感覺能帶我們走向新的地方。
不過,作者所提到的時間,是兩年,這我們要放在心裡。真的受不了了,還是要看醫生的,每個人的承受度與敏感度都不同。
作者的說法,我也深有感觸,痛苦也是我的禮物,常帶著我領悟。地球人亟欲消滅的,卻是我珍惜的,這想來也頗感趣味。
當然,我也會注意我能承受的量,還是希望維持平衡,不讓自己崩潰。不特別招惹,但無常總會出現,就是我要乖乖上課的時候了。
祝願您,能痛苦和諧相處,那也幾乎能跟自己好好相處了!
************************************
對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文/ 武志紅】
在讀研究所期間,有兩年,我患了嚴重的憂鬱症,不僅痛苦,而且還險些導致我畢不了業。
對待沉重的痛苦,人們通常的辦法有三種:麻木、逃跑或對抗。總之,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減輕痛苦。
但我沒有和這沉重的痛苦對抗,這不是一種有意識的做法,沒有人也沒有書籍告訴我這樣做,我只是自然而然地做到了這一點:沉入悲傷中,體會它,看著它,理解它……兩年後,憂鬱症自然化解了,它並沒有被消滅,而是發酵並轉化成了另外的東西。突然間,我感覺自己對感情乃至人性的了解深了很多,似乎一下子什麼書都可以看懂了,什麼人的故事都可以聽懂了。
我研究所畢業後,先是做國際新聞編輯,從二○○五年起做心理版編輯,到現在累積了很多次類似的體驗。這些體驗讓我確信,一份體驗,不管它帶給我多大的痛苦,只要不做任何抵抗地沉到這份痛苦中,體會它,看著它,那麼它最多半個小時,就會融解並轉化。
因為我的這些體驗,也因為從其他人那裡知道他們有更神奇的類似體驗,我會在諮詢中這樣做:當來訪者體驗到一種痛苦並試圖對抗時,我會說,試著不對抗,試著接受它,並沉入這痛苦中。
我會覺得,接受這個詞都不足以描繪這種做法,因為接受看起來還是一種主動的行為,而任何主動的行為,都是在給這份痛苦本身增加一些內容。痛苦來了,只需自然而然地感受它就可以了。
這個辦法,有時會有效得可怕,有時則看起來沒有那麼有效。之所以有時沒那麼有效,也許一個原因是,當看到來訪者難以承受一些痛苦時,我也會擔心,所以會做一些事情,讓來訪者感覺舒服一些,暫時適當遠離這種痛苦。
這也是心理治療的經典做法,即心理醫生要根據來訪者的接受程度處理其痛苦。或者說,讓來訪者自然而然地去展開其痛苦。一般說來,隨著來訪者與心理醫生的關係越來越牢靠、越來越信任、越來越安全,來訪者會自然而然地展現更多和更大的痛苦。
這就像剝洋蔥一樣,痛苦只是洋蔥的內核,而圍繞著這個內核,一個人發展出了複雜的防禦方法,也就是對抗這個痛苦的種種辦法。但因為在心理醫生那裡感覺到安全,那些外層的防禦方法一個個被放下,最後那個核心的痛苦——也即事件發生時所產生的可怕體驗——也可以展開了,這時也就有了修復的機會。
不過,有時我總是會幻想,作為一個心理醫生,也許可以陪伴來訪者直接去面對這個內核。
***
痛苦與思維,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痛苦究竟是什麼?譬如,失去一個親人,這是痛苦嗎?不是。這只是一個事實,圍繞著這個事實所產生的體驗才可能是痛苦。
之所以說是可能,因為失去親人未必帶給一個人痛苦。例如古代的哲學家莊子,他在妻子逝世後鼓盆而歌,即一邊把瓦盆當鼓敲一邊唱歌,友人惠施前來吊唁,看到莊子這樣做很不滿,於是指責他說:「你的妻子和你同居,為你撫養子女,如今老死,你不哭就罷了,反而鼓盆唱歌,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是這樣的。她剛死時,我何嘗不悲傷?但後來想,起初她沒有生命,沒有形體,沒有氣息,而後在若有若無的自然變化中,氣息、形體、生命漸漸成形,如今她死亡,就如四季運行般自然。她已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間中,而我卻在旁邊大哭,這樣就顯得太不通達自然的命理了。」
不同的看法導致不同體驗。作為一般人,若失去一個親人,會認為對方徹底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且還認為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不僅會為自己也會為這位親人悲傷。但是,在莊子看來,死和生一樣,都是如四季運行般的自然現象,而且她也並非徹底沒有了,她反而是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間中,那又何必悲傷呢?
看法和體驗之間有著很複雜的關係。通常,我們會不自覺地認為,是事件導致了我們的體驗,例如我們會認為,是失去親人這件事直接導致了痛苦。但很多心理學理論認為,不是事件導致了體驗,而是你對事件的看法導致了體驗。
但是,看法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對此,艾克哈特.托勒認為,看法,或者說是思維,是用來對抗體驗的。他在著作《當下的力量》中提出了向思維認同和痛苦之身這兩個概念。他說,我們不能承受痛苦之身,於是發展出了種種思維,並認為,這些思維就是我,也就是將思維等同於自我,最後令我們陷入思維的牆中,而不能活在當下,與當下正在進行的事物建立毫無障礙的關係。
這聽起來有點複雜,簡單說來就是,我們用思維來對抗痛苦,最後又愛上思維,這導致了種種問題。
這樣看來,思維和痛苦就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了,思維是用來對抗痛苦的,而思維又產生了新的痛苦,新的痛苦又導致新的思維……
這種複雜的關係,仍可以用洋蔥來比喻。最核心的還是痛苦,圍繞著痛苦的第一層對抗性思維就是第一層洋蔥皮。但你勢必會發現,僅僅這一層思維並不能消滅痛苦,於是,你又發展出第二層洋蔥皮。但這還是不夠,於是你又發展出第三層……不管我們發展出多少層洋蔥皮,其實都是在使用同一個邏輯——我不要某些體驗,並因而發展出了種種對抗辦法,但如果能放下這個邏輯,那我們就可以一層層地破除掉思維的洋蔥皮,最後也破除掉最核心的痛苦。
***
痛苦更大,還是消除痛苦的痛苦更大?
當我們想破除這一層又一層洋蔥皮時,可以問自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到底是那個原初痛苦更痛苦呢,還是想消滅這個原初痛苦的努力令我們更痛苦?
有一次我去一家公司講課,課後,一位女士對我說,她爸爸嚴重沉迷於彩券,想問該怎麼辦。
她問的怎麼辦的意思顯然是,有什麼辦法可以消除老人家沉迷於彩券這個痛苦。我先問她有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她說試了很多種辦法,都沒有效果。
因為我課堂上講了接受的辦法,所以她說,她和家人也試了接受他沉迷於彩券的事實,但還是沒有效果。
這顯然不是接受,因為她說的接受中還是藏著一個邏輯:既然我們表現出接受了,爸爸你就應該不那麼沉迷於彩券了吧。
總之,她和家人嘗試過的種種辦法都是試圖與她爸爸買彩券這件事對抗的,最後全是徒勞無功。
我問她:「到底你爸爸沉迷彩券這件事帶給你們多少痛苦呢?」
她說:「其實沒多少痛苦,因為爸爸只是沉迷於研究,但每次只花很少的錢買彩券,只是覺得這件事不合理而已,同時也擔心他太投入這件事了,會影響他的身體——因為很少運動,也會影響他的生活——因為都沒時間交朋友了。」
我繼續問:「假若他不玩彩券了,他就會運動,就會交朋友了嗎?」
她愣了一下說:「那倒也不會,因為他本來的個性就內向且孤僻。」
這就是了,我繼續說,照這樣看來,沉迷彩券是內向且孤僻的他消磨時間的一個辦法,也是一種樂趣,而你們卻想剝奪他這種樂趣,真的有必要嗎?
最後,我再反問:「到底是你爸爸買彩券這件事本身的痛苦多呢,還是你們想消滅他這個行為的努力帶來的痛苦多呢?」
她想了想說:「顯然後者多得多。」
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常見。一次,我在社區講課,課後一位年輕的媽媽問我,她該怎樣讓女兒不再沉迷於打電話。
原來,她正讀中學的女兒在兩年前迷上了網路聊天,管理著一個群組,每天都會花一定時間。她認為這會影響女兒的學習,所以想盡辦法讓女兒不要玩 通訊軟體,最後剝奪了她用電腦的權利,如果要使用電腦就必須經過大人的同意。
女兒不再使用通訊軟體了。但緊接著,一個更大的痛苦產生了,女兒喜歡上了用手機聊天,每天晚上都會用手機和朋友們聊天。並且,她越干涉女兒這件事,女兒用手機聊天的時間就越長,先是聊到晚上十點、十一點,後來聊到凌晨一點、二點,甚至更晚。
相應的,她對女兒聊天的事情越來越敏感,她經常會在女兒房間門口偷聽女兒有沒有打電話聊天,如果有,她就會很果斷地衝進女兒房間,對女兒大喊大叫,嚴重時會一邊喊一邊哭泣,女兒有時也會一邊喊一邊哭。這時,她先生和她的公公婆婆都會從床上爬起來,一起衝到小女孩的房間裡,一邊安撫她一邊訓斥女兒。
對這位媽媽,我也問了同樣的問題:「到底是女兒打電話這件事嚴重呢,還是你的做法所導致的後果更嚴重呢?」
這兩個故事,尤其是後一個故事,很像是一個經典的洋蔥生長過程:一層皮長出來,又一層皮長出來……最後,一層又一層的皮圍繞在原初痛苦外,而且它們的體積和重量遠遠勝於那個原初痛苦,根本不成比例。
***
好的治療會引出更大痛苦
以上兩個故事,都是我們試圖消滅別人的某種不良行為而不能成功的典型,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到我們自己身上。
我和姐姐都患有過敏性鼻炎,中學時,我的過敏性鼻炎嚴重到經常不能用鼻子呼吸,最後自己會因為窒息感而醒來,不得不用嘴大口呼吸,姐姐情況嚴重時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我從來沒有因為過敏性鼻炎而求治過,現在基本好了,只留下了一點後遺症——吃麻辣火鍋之類的辣菜時會流很多鼻涕,但姐姐從十幾歲就開始到處求治,用了種種辦法,最後採取雷射手術的辦法,暫時消滅了過敏性鼻炎。
可是,她為什麼要消滅過敏性鼻炎呢?透過一次談話我才明白,她之所以一心一意要消滅過敏性鼻炎,是因為她認為,在別人面前老流鼻涕、擤鼻涕樣子不好看,這樣子別人會不喜歡自己。
那麼,消滅了過敏性鼻炎,不再流鼻涕、擤鼻涕了,別人就會喜歡自己了嗎?這顯然不可能,這其實是兩回事。放下這一點不說,在我看來,過敏性鼻炎帶給姐姐的痛苦,遠不如她想消滅過敏性鼻炎而產生的痛苦大。相當長一段時間,因為她如此執著地要消滅過敏性鼻炎,反而更讓大家視為怪人,更不接受她。
所謂的臉紅恐懼症也有同樣的邏輯。這通常見於年輕的女孩,因為一次在男性或公眾面前臉紅,她覺得不能接受,於是她叮囑自己下次再遇到這種場合一定不能臉紅。
這句話本身就藏著誤解——她以為,臉紅這件事是自己的思維可以控制的,但其實臉紅是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事,是我們普通人很難控制的。相反,下次再遇到這種場合一定不能臉紅其實是一個暗示,她的潛意識,或者說植物性神經系統很難接收到不能的訊號,相反倒接收到了臉紅的訊號,於是再到了類似場合,她反而會更容易臉紅。
第二次臉紅會讓她更緊張,而且她會發現,漸漸的,她不僅在這個特定的場合會臉紅,而且在類似場合也會臉紅了。例如,本來她只在這個男人面前臉紅,但漸漸的,她在其他男人面前也會臉紅。發現這一點後,她會再次努力告訴自己一定不要在男人面前臉紅。
這種努力,就意味著第二層洋蔥皮產生了。如果她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結果就有第三層、第四層乃至更多層洋蔥皮產生,最後,她在所有人面前都可能會臉紅。
本來是在一個男人面前臉紅這麼一件小事產生的痛苦,最後卻發展出了這麼龐大的痛苦,這是無數心理疾患之所以會產生和發展的共同邏輯。
怎麼破掉這個邏輯呢?
比較安全的做法是,找一個不錯的心理醫生,在他面前先感覺到安全,然後願意脫掉最外層的洋蔥皮,感覺到更安全後,再脫掉更裡一層的洋蔥皮……這個過程意味著,看心理醫生絕不等於快樂。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認為,看心理醫生,就是為了減少自己的痛苦,如果在心理醫生那裡反而更痛苦,那一定是不對的。
恰恰相反,看心理醫生,隨著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增加,一些更深層的痛苦反而會映現出來,於是會體會到平時生活中都體會不到的痛苦。
***
對痛苦越敏銳,就越能承受痛苦
如果你決定也這樣做,你可能會有一個疑慮:「怎麼沉入並體會痛苦呢?」
在讀研究所期間,我的辦法是順其自然,有時候就是硬挨。後來我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辦法了,那就是,當痛苦來臨時,我越保持不動就越好,保持不動的同時,我會注意自己內心的種種變化,但我絕不引導這種變化,只是看著這種變化而已。
有時候,我會暫時失去覺察力,即這種變化看不清楚了,甚至會覺得沒有心力去看,那麼,也可以不看,這時只是允許這個變化進行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不逃避就可以了。
當然,有時候我會難過得不得了,這時我也會找朋友聊一下,尋求一下支持,而我找的朋友,基本上都不會提什麼建議,他們主要是傾聽。
現在,我多了一個更為具體的辦法:當一種痛苦的感受產生時,我會坐下來,或躺下來,感受我的身體,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從這個部位開始感受,然後一點點地轉移注意力,感受整個身體。如果某個部位的感受很強烈,尤其難受的感覺很強烈時,我就會把注意力放在那裡一段時間。
一般而言,將注意力在這些難受的部位多停留一下,轉化就會發生,這些部位會開始發熱。但這是我自己的體驗,每個人的體驗會有不同。
不僅如此,同時我也會觀看我的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和想法。
很重要的一點是,不管是感受、畫面還是想法,我盡可能不做任何努力,不做任何引導,而是把自己交出去,讓這些感受、畫面和想法自然發展變化。
多做這樣的練習,你的覺察力會越來越敏銳,你會發現,你的思維是何等瘋狂,而思維又是如何利用你的恐懼控制了你,令你對哪怕一丁點兒的痛苦都無比懼怕。
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我們都是瘋子,是思維令我們發瘋的。以前,我自動發展出的辦法中,注意力的焦點主要是想法、情緒和一些莫名的感受,而現在學來的這個辦法中,注意力的焦點是身體的感覺。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以前,我總是不自覺地認為,在身、心、靈這三者中,心理和靈性是很重要的,而身體沒有那麼重要,但現在我越來越重視身體,也越來越發現,身體真是非常直接、非常真誠的一條路,它不像心理和靈性那麼難以捕捉,而且心理和靈性層面很容易出現自欺,但身體很少自欺。
同樣很重要的一點是,我發現,隨著對身體的覺察能力越來越強,我對身體疼痛的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強,就好像是因為多了一個內在的觀察者在看自己的身體,我和身體的痛苦多了一些距離似的。這種感覺有點怪,因為實際上我對這些是越來越敏感。
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因為多了這樣一個內在的觀察者,我不再會將自我等同於艾克哈特.托勒所說的痛苦之身,我是可以更敏銳地體會身體的疼痛,但我同時明白,疼痛並不是自我,所以反而會有更強的承受力。
試試看,你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並且,我們還會發現,假若我們不再認同自己的思維,又會有多麼美的事情發生。
.
以上文字取自
身體知道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295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鼻子呼吸 不夠 在 感覺呼吸都吸不夠氣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坐著或站著時,感覺呼吸都吸不夠氣(不知是否是因為鼻塞原因)3.用嘴巴大口吸氣,胸腔又好像被壓抑住一樣不舒服(沒辦法吸到滿)(但用鼻子吸卻不太有這種 ... ... <看更多>
鼻子呼吸 不夠 在 常覺得吸不到氣…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B1 不是鼻塞,鼻子很順暢,就是可以正常呼吸,但總感覺吸不到氣,胸口很悶 ... 真的就像你形容的那樣明明可以正常呼吸卻覺得吸到的氧氣不夠不過我是 ... ... <看更多>
鼻子呼吸 不夠 在 [心情] 原來這就是正常人的呼吸(文長)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從小就有過敏鼻炎
高中開始
出現間歇性鼻塞
不過吃藥就好了
雖然也會復發
但吃藥就壓制住了
上了大學
鼻塞的頻率逐年上升
整個人
睡覺嘴巴呼吸
隔天起來喉嚨超乾
當時的我
起床喝水滋潤喉嚨
但越到後面
不只喉嚨乾
整個人起床精神不濟
眼皮沈重
那時的我會熬夜
於是就把睡覺時間
改到最晚12點就要睡
調整了時間
但還是沒改善
也是一樣昏沈
精神不濟
久而久之
情緒方面
人際關係方面
徹底受到影響
放假日
累了就睡
至少會睡2-3次
但還是無效
越睡越累
且鼻塞一發作
就好像整個人窒息一樣
進氣量大受影響
到了大四快畢業的前一個月
我到大醫院徹底檢查我的鼻子
照了X光
醫生說鼻瘜肉佔了我的鼻腔好大一部分
還有些許的鼻中膈彎曲(影響不大)
醫生建議我
動手術會改善很多
於是我直接接跟醫生安排手術時間
手術前一天
麻醉諮詢
有局部麻醉跟全麻
我選擇全麻
因為醫生說局部麻的當下過程
跟拔智齒差不多
會聽到切鼻中膈的聲音
和挖鼻瘜肉的感覺
採用內視鏡
對鼻子外型毫無影響
手術當天早上打了點滴
到了手術房
看到麻醉醫師調配麻藥
並且詢問我的體重
然後就把麻藥打進點滴
不到五秒聽覺視覺整個模糊
一醒來
人就在恢復室了
且身體相當沈重
當下只能嘴巴呼吸
頸部以下幾乎無法動彈
手術過後4-8hr
是最痛苦的
頸部以下徹底可以動了
但鼻子又痛又腫
眼淚流不停
因為手術靠近鼻淚管
吞口水
鼻子會發出像吸盤的聲音
而且完全沒有嗅覺
味覺也大受影響
感覺超級怪
第二天第三天
沒有像手術當天痛苦了
依然沒有嗅覺
還是只能用嘴巴呼吸
出院以後
在家休養鼻子
每天幾乎都會吞血塊
偶爾會把血塊從嘴巴裡吐出來
每一坨都是血鼻涕帶著暗紅色的血塊
有點像鴨血
一週之後
到醫院把剩下的血鼻涕和血塊吸出來
而且管子超長
直接放到我鼻腔深處
被吸的感覺
癢癢又痛痛的
有一些在喉嚨
沒有被吞下去的血塊
也會順勢被吸出來
吸了好久
完全沒記時間
吸完的當下
才體會到什麼叫真正的呼吸
原來我從高中開始
這呼吸根本不正常
被鼻塞困擾六、七年了
第一次呼吸可以到鼻腔深處
精神整個來來了
眼皮也不會沈重了
醫生說鼻子的結痂會比較久
要定時來清
但這個結痂完全不影響我呼吸
睡覺嘴巴呼吸的習慣
完全改掉了
心裡想
如果這手術能早點動就好了
鼻塞的這些年
錯過好多東西
沒有玩到也沒交到朋友
每天都精神不濟
情緒也不穩定
現在終於可以呼吸了
心情也舒爽多了
整個人幾乎煥然一新
也或許是我想太多了
臉的氣色比以前好很多
不會在想東想西了
醫生也有告訴我
瘜肉會復發
且術後保養鼻子很重要
如果要看治療期間的照片
可以留言
我會貼上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51.2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89754331.A.938.html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8/2020 06:54:24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8/2020 06:55:06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8/2020 08:33:03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8/2020 08:34:16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8/2020 08:46:16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09:15:29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09:18:48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09:20:21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09:29:44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09:32:05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09:35:45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09:44:25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10:20:37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11:23:22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11:24:12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11:41:26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12:18:09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20:51:49
※ 編輯: wqwqw89756 (49.216.81.100 臺灣), 05/18/2020 20:52:15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8/2020 21:35:45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8/2020 21:37:13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9/2020 00:19:04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9/2020 00:20:11
※ 編輯: wqwqw89756 (150.117.51.237 臺灣), 05/19/2020 00:21: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