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世紀辯論」過後,#齊澤克(Slavoj Žižek)招致各方批評:「衛報」評論指摘齊澤克誇大學院左派影響力、自居受害者以製造敵人、一味懷舊而無任何建設性意見;連社會主義陣營「雅各賓」亦嘲諷齊澤克的哲學體系與其左翼思想並不相容,是個悲觀「傻人」。
前者將齊氏歸類為「老派馬克思主義」,後者則意見相反,認為他背棄馬克思,陷入「一種辯證無解的黑格爾主義」,暴露出「自由派技術官僚」身份。
詳細全文:
http://bit.ly/2LhidtG
延伸專題:
【Slavoj Žižek:法國大選 惡性循環開始】
https://goo.gl/tjJPgF
【美國大選:左翼哲學家怎樣看?(Slavoj Žižek 篇)】
https://goo.gl/IXnqWV
【氣候災難當前,叛國是挽救全人類的辦法?】
https://goo.gl/iAj6PB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s://goo.gl/9BPmQ1
同時也有7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幸福空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免費專線0809000123轉12170 #YHS DESIGN設計 #楊煥生 #郭士豪 #YHS #琢白 熟諳高端豪邸規劃的#YHS DESIGN楊煥生與郭士豪設計師,這回在現代主義經典建築─ #55Timeless琢白,透過優雅且具玩味性的設計,為百坪的都會住宅帶來飽滿的光線和遼闊視野,打破...
黑格爾主義 在 幸福空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免費專線0809000123轉12170 #YHS DESIGN設計 #楊煥生 #郭士豪 #YHS #琢白
熟諳高端豪邸規劃的#YHS DESIGN楊煥生與郭士豪設計師,這回在現代主義經典建築─ #55Timeless琢白,透過優雅且具玩味性的設計,為百坪的都會住宅帶來飽滿的光線和遼闊視野,打破奢華扁平的想像,再次引領當代設計!
本案置身在台北市#信義區精華地帶,#楊煥生X郭士豪 一開始的構想,即從四周環境、建築本體,再深入室內空間,藉由一脈相承的連續性、通透無邊的環景視野,把自然的美好及都市的壯闊帶進生活。設計上以紳雅的英倫風尚為典範,融合現代美學語言,既重塑了奢華的維度,亦應和著家的暖度。空間裡#英式新古典 藝術氣息貫穿始終,#楊煥生X郭士豪 積極保留所有空間的大面採光,牽繫起由外而內的緊密銜接,為百坪的都會住宅帶來飽滿光線及遼闊視野,打造出回歸自然的人文精神場域。
從餐廳望向戶外,一望無際的都市天際線,將城市的流光溢彩皆盡攬於眼中,完美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富足。空間原木色溫潤的質感,搭配一盞華麗精美的古典吊燈,於簡約之中流露出低調奢華的氣息。臥房擁有最好的景觀朝向,設計師以大面落地窗迎接綠意與日光,把山林當作背景,這是自然與生活的再次相遇,也是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藉由溫柔舒雅的空間鋪敘,賦予獨享恬靜的私人時光。
房屋坪數:100坪(室內)
設計風格:新古典
房屋類型:大坪數
房屋狀況:毛胚屋
主要建材:
木皮、大理石(黑橄欖、浪花綠、潘朵拉)、灰玻、皮革、壁紙、鍍鈦、不鏽鋼、造型浪板
【立即洽詢,線上客服】
https://lin.ee/lzovGdM
【更多資訊】
■ 幸福空間官網 https://www.hhh.com.tw
■ 幸福空間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hhfb
■ 幸福空間 LINE https://line.me/ti/p/%40ovs4341s
■ 幸福空間 https://www.instagram.com/gorgeous_space/
黑格爾主義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在「妖精圓桌領域 阿瓦隆.勒.菲」中登場,
是為了打倒支配妖精國不列顛的摩根,
而被不列顛的大地所召喚出的從者。
雖然他是不列顛自古流傳的妖精,
但這個奧伯龍則強烈表現出了登場於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裡的妖精王特徵。
戰鬥力只能算是普普通通,不過情報蒐集、戰鬥支援能力卻相當優秀,
為了讓加勒底的任務成功,可說是拚了命四處奔走,是個勤勞的從者。
為了不列顛的正確未來而費盡全力,是我們可靠的妖精王。
身高/體重:174cm.56kg(人類型態)
17cm.6kg(妖精型態)
出典:日耳曼民間傳承、中世紀歐洲文學
地域:妖精國不列顛
屬性:混沌.惡 性別:男性
「真名?這個嘛,雖然妖精王奧伯龍也不錯,不過稱呼總是越多越方便嘛。
冬之王子,又或是羅賓.古德菲洛……之類的,總之有很多種喔?」
世界上最有名的「奧伯龍」恐怕要數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裡的妖精王最甚吧。
在戲劇中,奧伯龍被描寫為雖然擁有強大力量,但卻是個恣意妄為又孩子氣的王。
《仲夏夜之夢》是以拉山德和赫米亞這對相愛的男女為主角,展開一夜騷動的故事。
在故事中登場的奧伯龍和他的妃子提坦妮雅因為她的侍從而起了爭執,
為了報復對方,奧伯龍使用了「醒來時會愛上眼前所見的事物」的藥,打算將該侍從據為
己有。
然而,該藥卻因為奧伯龍的僕人,妖精羅賓.古德菲洛有著偷懶的壞習慣,而順便滴在了
拉山德與赫米亞身上……。
此外,也有其他描寫奧伯龍的故事。
在15世紀的作品《波爾多的榮恩》中,他被描寫為會使用能實現所有願望的魔法,統治著
森林的王。
他是有著溫柔的碧眼,銀髮,雪白皮膚的美男子。
是個溫和、主動,體貼的和平主義者。
由於性格深謀遠慮,在計畫、作戰實施時會講求慎重,但絕不會錯過下手的時機。
他會以積極的(有時也被看成是野蠻的)攻擊性來壓制當前局面。
奧伯龍是宛如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般,完美的光之王子。
更是個狡猾至極的故事主角。
臉上明明掛著成熟的笑容,舉止卻藏不住些許青澀,
是個有如少年般的夢想家,卻又有著大人的權力與實行能力。
雖有教養卻不會以此為傲,
雖有崇高理想卻不會逼迫人們遵從,
即便身為弱者也不因暴力屈服,
身為妖精史上最棒的光之王子卻從未娶妻。
「我喜歡這種幸福的狀態。就像蟲子需要乾淨的水一樣,妖精也得處於這種狀態下才得以生
存呢」
○陣地作成:E-
身為魔術師,能製作自己的工房、陣地的能力。
縱然以前身為「妖精之王」,但隨著時代變遷,他失去了領土,變成只能流浪於故事之中
的存在。
因此,他的陣地作成技能是最低等級。
反過來說,這個技能象徵了奧伯龍「現在只是個空有名號的王」。
奧伯龍本人也藏著這件事,並極力避免公開他的陣地作成能力低落的事實。
○道具作成:A+
製作道具的能力。包含足以詛咒妖精妃提坦妮雅的「三色堇花露」在內,在製作迷惑人心的
道具方面可說是最高等級的專家。
○騎乘:A
在英國妖精史中,妖精移動時據說會騎著蟲子移動。
因為奧伯龍本人身為王,在移動時會優雅的以自身翅膀飛行,
但在沒人看見的地方會騎著天蛾(時速130km),趕往各個地區,引導人們的心。
○夜之帷幕:EX
與夜幕的降臨一起,藉由帶給我軍莫大的成功經歷,並逃避現實以帶來戰意的提升。
與梅林的「夢幻的領袖氣質」幾乎相同。
○朝之雲雀:EX
與早晨的到來一起,讓我軍的精神感到極度高漲,並使得自我感覺變得良好。
是暫時性的強制興奮劑,雖能提升對象的魔力,但也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經過就會失去
效果,在使用寶具時請多加規劃……。
○神性:-
身為奧伯龍的妃子提坦妮雅雖然是以眾多妖精和女神(麥布、黛安娜、泰坦)的複合體而
被創作的妖精,故持有神性,但奧伯龍自己是純粹的「妖精之王」所以並未獲得神性。
「綴於彼方的夢之故事」
等級:E 種別:對人寶具
範圍:5~40 最大捕捉:7人
Lie Rhyme Goodfellow。
這是奧伯龍所訴說的,未能實現的樂園的數數歌。
大大張開背後的翅膀,撒下鱗粉讓對象的肉體(靈基)強制變為夢境世界裡的精神體,
令其在現實世界中的實行力停止,是與固有結界似是而非的大魔術,似乎是這樣的。
掉入這個夢境的事物雖然變成無敵狀態,但也會變得無法干涉現實世界。
其真面目並非泛人類的從者,而是妖精國不列顛產下的從者。
是從妖精國不列顛口傳的滅亡傳說……將一切回歸虛無的奈落之蟲……誕生的,詛咒世界
的終結裝置。
奧伯龍之名不過是泛人類史的東西。
在妖精國其名為伏提庚。與泛人類史裡將不列顛出賣給異民族,破滅的引導者,卑王伏提
同名。
大騙子奧伯龍。其存在、 名字甚至都是謊言。
當揭露自己的本性時,他會說「我沒有任何喜歡的事物」並揚起嘴角,光明正大的坦言。
……當然,這也是句謊言。他的話語裡沒有一字一句是值得信任的。
身高/體重:174cm.56kg(人類型態)
全長1440km.--kg(蟲龍型態)
出典:妖精國不列顛、Fate/Grand Order
地域:妖精國不列顛
屬性:混沌.惡 性別:男性
「真名?是啊,雖然也可以叫我伏提庚,但那又如何?
我不是說過稱呼這東西越多越好嗎?」
位處妖精國邊陲地帶(威爾斯)的「秋之森林」。
是「無力的蟲系妖精」、「知性低落又天真無邪,無法融入模仿人類社會的妖精國的妖精
社會的小妖精(Fairy)」們的森林。
這座森林本來是妖精國裡沒有容身之處的妖精、
被欺負而逃到此處的妖精、
根本上只是存在就會因為「不准危害大家」而被迫害的妖精們所聚集,坐以待斃之處。
在這座「已經走投無路的妖精」、
「就這麼被周遭厭惡、忘卻,最終只能死去的妖精」的森林裡,
這一代的伏提庚……奧伯龍誕生了。
奧伯龍是不列顛島所孕育出的從者,也是不列顛島所誕生出的終結裝置(伏提庚)。
至今為止他以各種形式的「惡意」顯現(「摩斯之王」也是其中之一),
並試圖將不列顛島導向毀滅,但卻被建立起女王曆的摩根兩度阻撓,
而以第三次的表現形式被製造出的便是「奧伯龍」。
雖然外貌與妖精國中最有風度的風之氏族,又或是翅之氏族相似而非常受到歡迎,
但他其實並非妖精,只不過是由「本該死去的歷史居然延續了10000年以上真讓人作嘔」、
「想把居住在這座島上的一切、以及這座島的痕跡全部消滅」
這種島嶼本身所擁有的名為「對生物的厭惡感」的嘔吐物中誕生(被迫誕生)的,一隻蟲
子而已。
然而諷刺的是,不列顛島雖以「古妖精奧伯龍」將其創造出來,
但因摩根而混入不列顛的泛人類史的影響,而披上了「妖精王奧伯龍」的靈基。
他的內在混雜著「身為終結裝置的目的」以及「身為妖精王奧伯龍的生存方式」便是緣由
於此。
他是個有著一頭如黑影般的頭髮、深不見底的碧眼、以及尖銳手腳的美男子。
是個如同出現在童話中的壞人般,純粹的禍害。黑暗的王子。
由於所有的言行都會變成謊言,故他不會說出真相。
嘴上雖說著看著人們走向滅亡的樣子才是他活著的意義,
但也沒有辦法能得知這是他的真意抑或虛言。
讓周遭的眾人失去權位變得不幸,也並非因為「我只喜歡自己。只希望自己得到幸福」,
而是「我只是覺得大家都很令我作嘔」而已。
奧伯龍不但沒有愛著他人,同時,他也根本沒有愛著自己。
憑藉能看穿真相的妖精眼,他鄙視映入眼簾的一切,
並掩飾著從胸口不斷湧上的不悅,爽朗的露出笑容。
雖說他的表面功夫全是演技,但奧伯龍的謊言是完美的,所以並不是「裝出來的」。
這同時也是只要他想,就能以那種方式活下去的「真正面貌」。
不過,由於他受到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在騙人」的詛咒,所以這也毫無意義。
他絕不會對一切眾生、所有人類抱持愛意。
對奧伯龍而言,人類跟妖精同樣都是「明明無關緊要卻很礙眼,令人作嘔卻一臉幸福」的
排除對象。
奧伯龍本人這一生從未感受過「幸福」,因此他對那些不費吹灰之力,光是活著就能得到
「幸福」的其他生命感到礙眼至極,無法理解。
「墜於彼方的夢之眼瞳」
等級:EX 種別:對界寶具
範圍:無限制 最大捕捉:無限制
Lie like Vortigern。
誕生於妖精國的奧伯龍的真正姿態兼寶具。
變化為毀滅不列顛的「空洞之蟲」,魔龍伏提庚,
以他有如巨大攪拌機一般的嘴巴與食道(空洞),
以整個世界為對象將其吞噬,使其墜落。
這並非用以殺死對手的寶具,而是令其墜入毫無光芒的大洞中的「異界之路」。
○夢之終結:EX
最終之夢。施加於我方一騎從者上的強化技能。
被施加技能的從者會獲得飛躍性的能力提升,但在該回合結束時,將失去所有效果並陷入
永眠。
——喪失夢想之人,將無法再次,醒來並回歸現實。
○妖精眼:-
這並非人類持有的魔眼,而是妖精與生俱來,「能夠切換不同世界」的視角。
能看穿所有謊言,並映照出真相的這雙眼睛,讓奧伯龍得以明確的找出知性體所擁有的惡
意、弱點、以及本質。
○對人理:D
對人類所產出的事物、對人類有利的法則,
能使這一切都「暫停」的力量。
本來這是「Beast職階」所擁有的技能。
但不懷著任何憎惡與怨恨,
心中想根除人類的念頭強烈到有如呼吸空氣一般自然的奧伯龍,
在漫長的欺瞞以及蟄伏之後,最終得到了與人類惡相同的這個技能。
簡單的說,就是能若無其事的誘導人們內心的方向性(在場的氣氛)使其變得惡劣、低俗、
廉價的惡意。
此外,本技能對於同樣是「夢境世界」的居民梅林的適性致命性的糟糕,
因此奧伯龍會拒絕來自梅林的支援。
這是由於對故事的態度不同而生的阻絕,
奧伯龍將自己的偽裝能力幾乎都用在了對付梅林身上。
故梅林無法認知到奧伯龍,以千里眼看見與奧伯龍對話的人物時,
只會看見對方像是在自言自語一般而已。
○仲夏夜之夢:EX
奧伯龍從誕生時就擁有的詛咒。
『這一切都如夢似幻,
在這裡發生的一切都不值得相信——』
世界上最有名的妖精戲劇「仲夏夜之夢」就此落幕,
而這也轉而用以表現奧伯龍的本質。
在人類史裡,他的言行被貼上了「全都是謊言」的標籤,
結果,奧伯龍便被烙上了「沒有(辦法說出)真實」的詛咒。
他那「該死的傢伙們。總有一天我要把你們全都毀掉」的攻擊性也並非來自嫉妒與憎恨,
而是來自他對提坦妮雅的愛,這件事奧伯龍決不會說出口。
#FGO #奧伯龍
黑格爾主義 在 Asiaboy & Liz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奇洱文創 #4K無碼輸出
#我也不在意因為不重要
數位串流收聽 🎧︎ https://rock-mobile.lnk.to/Capitalism
黑格爾說:「當主體轉變為客體而無法返回自己,即是異化。」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將勞動力化約為市場上的商品而非社會關係,造成工人的異化。」
馬庫色說:「現代社會因科技和消費的發展,無形的文化力量將人的主體性消解而異化。」
禁藥王和栗子則說:「我們就是商品,越能賣我們越開心,好的商機就是自我異化。」
饒舌歌手就是無產階級,拿起麥克風一切才會產生意義。
餓死了有什麼資格講理想?
---------------------------------------------------------------------
詞|Asiaboy 禁藥王、Lizi 栗子
曲|Asiaboy 禁藥王、Lizi 栗子、W.Lin
Beats|W. Lin @奇洱文創
製作人|W. Lin
錄音師|柯嘉森 Sen Ko
錄音室|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
混音師|Wayson.H @奇洱文創
Mastered by Wayson.H @Cynema Sounds
OP|奇洱文創有限公司 CHILL ENTERTAINMENT LTD.
SP|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
影像發行 Presented by|奇洱文創有限公司 CHILL ENTERTAINMENT LTD.
影像製作公司 Video Production Company|BROYA ICEBOX 博業冰箱有限公司
導演 Director|Vincent Wang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鄔鶴宏
製片Producer|陳雅詠 Chen Ya-Yong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朱牧宸 Zhu Mu-Chen
攝影指導 DoP|孤單山姆 Sam Lonely
跟焦師 Focus Puller|王奕儒 Yi Ru Wang
燈光師 Gaffer|河馬宋 Hippo Sung
燈大助 Best Boy|蕭立豪 Ail Hau Hsiao
美術設計 Art Director|余錚 Yu Cheng
美術助理 Art Assistant|陳品樺 Chen Pin Hua
後期 Editor|Vincent Wang
合成 Compositor|惡魔貓哥 Calvin Wu
調光Colorist|惡魔貓哥 Calvin Wu
平面側拍 Still Photographer|神童 @Yasashi.man
花絮側拍 BTS|玉麟 Yulin
藝人經紀 Artist Manager|沈蔓妮 Vivi Adriana
藝人造型 Stylist|劉沐廷 Mu Liu
藝人梳化 Makeup|沈蔓妮 Vivi Adriana
藝人髮型 Hairstylist|Berkey、宗介
女演員 Actress|妮妮 @ni.o4
狗狗造型 Pet Stylist|FOCHEXX
【Asiaboy 禁藥王 & Lizi 栗子】
Instagram: @asiaboy_lizii_officia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siaboylizi
【奇洱文創 Chill Entertainment】
Instagram: @chill.ent.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illentertainment2020
【Broya Icebox 博業冰箱影音公司】
Instagram: @broya_icebox
YouTube: @BROYA ICEBOX
黑格爾主義 在 柄谷行人的哲學究竟講甚麼?從黑格爾、馬克思與康德講起 的推薦與評價
福山認為在蘇聯倒台之後,美國所代表的資本主義及代議政治民主,是世界史發展的最後終點,是人類各種社會模式當中的最高型態,故此人類社會沒有進步和變革 ... ... <看更多>
黑格爾主義 在 [心得] 黑格爾- 看板W-Philosop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黑格爾
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770.8.27,德國 符騰堡 斯圖加特~1831.11.14,柏林)
德國唯心論哲學家。其繼承了康德(Immanuel Kant)、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和謝林(Friedrich Schelling),象徵德國古典哲學的顛峰。他發展了一種辯證法,強調
歷史的進程和正、反、合的觀念。他是近代哲學體系的一位偉大締造者,影響了存在主義
、馬克思主義、實證主義和分析哲學的發展。
早年生活
黑格爾的父親是稅務官。早年從母親那兒學得一些拉丁文,後來進入斯圖加特文法學
校接受教育,一直持續到18歲。在學期間,他曾從報刊上搜集各種文章片斷,從當時的權
威著作中搜集倫理學和數學方面的論文,按字母順序排列,並給一些經典作家做注釋。
1788年黑格爾遵父母之命,進入圖賓根大學。在那裡,他學習了兩年哲學和古典文獻
,於1790年畢業。然後,他選修神學課程,但對老師的正統說教不堪忍受;1793年當他離
開這個學校時,授予他的證書上赫然寫著︰神學課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對哲學卻全力
以赴。據說,他的表達能力不強,這一缺憾一直陪伴了他一生。他的同學叫他「老頭」,
其實,他喜歡交際和「豪飲」,也喜愛陪伴女士。這個時期的主要朋友是︰他的同齡人、
泛神論詩人賀德齡(J.C.F. Holderlin),比他小5歲的自然哲學家謝林。他們一起閱讀希
臘悲劇,共同慶祝法國革命的勝利。
離開學校之後,黑格爾沒有當牧師;為了要有更多的閒暇研究哲學和古希臘文學,他
成為一個家教老師。後來的3年裡,他居住在伯恩(Berne),利用閒暇,穿梭於一家大圖書
館,先後閱讀了吉朋(Edward Gibbon)的有關羅馬帝國衰落的著作,孟德斯鳩的《論法的
精神》(De l'esprit des loix),以及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文獻。他也研究批判哲學家康德
,並受其宗教論文的啟發,撰寫了一些文章,大約一個世紀以後,這些文章被輯入《黑格
爾青年時代的神學著作》(Hegels theologische Jugendschriften,1907),直到那時,才
引起廣泛的注意。康德曾經指出,正統觀念要求相信歷史事實和教義,說僅僅憑藉理性無
法判定它們正確與否,而且,正統觀念強迫人們信仰一種頤指氣使的道德體系,據說這一
體系是神啟的,相反地,耶穌最初的教誨,卻是一種合理的道德,它與康德的倫理學說珠
聯璧合,耶穌還傳授過一種與猶太教迥然不同的宗教,適合所有人的理性。黑格爾認同這
一學說,不過,他還是寫了兩篇文章,對其進行歷史的考證,因而,與康德相比,他更像
歷史學家。第一篇論文是耶穌生平,黑格爾試圖按康德的線索重新解釋福音書。第二篇文
章回答這一問題︰倘若耶穌的教義事實上並非獨裁主義,而是理性主義,那麼,基督教如
何成為獨裁主義宗教。
黑格爾在伯恩十分孤獨,因此,1796年末,他興致勃勃地動身前往美因河畔法蘭克福
,賀德齡已經在那裡為他找好一份家庭教師工作。不過,他期望的進一步的友誼並未實現
︰賀德齡正陷入違禁的愛情漩渦裡,一時失去了理智。黑格爾患了憂鬱症,為了治癒自己
,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發奮讀書,在希臘哲學、近代歷史和政治學方面尤其用功。他閱讀
英文報刊,並且做了剪報,就家鄉符騰堡的內部事物撰寫一些文章,同時還研究經濟學。
於是黑格爾使自己擺脫了康德影響的桎梏,用嶄新的視野審視基督教起源問題。
擺脫康德主義的束縛
這一問題對黑格爾的重要作用無論如何評價都不會被誇大。事實上,他的早期神學著
作,已經對基督教和教會疾言厲色;不過,抨擊的對象是正統觀念,不是神學本身。他這
一時期的所有作品,都蘊含一種宗教信念,那是康德完全沒有的,他當時的其他老師也完
全沒有。首先,他受到聖靈學說啟發。他認為,人的精神、人的理性,乃是上帝之光,因
此,不可能囿於康德的約束。從此以後,對理性的信心及其宗教基礎,始終鞭策著黑格爾
的全部事業。
他的視野也成為歷史學家的這又一次與康德有所區別,康德更受物理學概念的影
響。黑格爾的每一部主要著作都是一部歷史,實際上,他的著作在19世紀結出的豐碩成果
,主要是在歷史學家和古典學者中,而不是在哲學家當中。
1798年黑格爾重新審視兩三年前在伯恩撰寫的文章,他用歷史學家的角度看到,在康
德影響下,他錯誤地描述了耶穌的生平、教義,還有基督教會的歷史。他的新思想,反映
在「基督教精神及其歷史命運」一文中,該文章同樣到1907年才公之於眾。這是黑格爾最
非凡的著作之一,其文體晦澀,且思想關聯也並非總是很明晰,但充滿了熱情、洞見和信
念。
他由勾勒猶太主義的本質入手,為它著以最黑暗的色彩。猶太人一直是摩西律法的奴
隸,與古代希臘人的生活相比,他們的生活沒有愛,津津樂道於富有牛乳和蜂蜜的土地,
以物質享受為滿足。而耶穌教誨的東西則完全不同,人不是受物質支配的奴隸︰法律是為
人制定的。人甚至超越了道德體驗中的個人嗜好與理性義務之間的對立,因為理性法則充
滿於上帝之愛,那裡沒有對立,信徒們一心一意履行上帝的意志。這種信徒的社會,就是
上帝的天國。
這是個耶穌教誨的天國,其基礎是神人統一的信念。他們之中流動著同一個生命,正
因為人是精神的,所以他能夠領會和理解上帝的精神。黑格爾在注解《約翰福音》時表達
了這個思想。不過,天國不能在塵世實現︰人不僅是精神,也是肉體。「教會和國家,禮
拜和生活,虔敬和道德,精神活動和世俗活動,絕不可能融為一體」。
黑格爾哲學體系的主要觀念,在這篇文章中已經紮根。康德曾經表明,人只能認識有
限的現象界,只要人的理性企圖超越這一範圍,去把握無限或終極的實在,就會陷入無法
解決的矛盾。黑格爾卻把愛看作對立面的融合,預言精神就是對立的統一,包容並綜合各
種矛盾,諸如無限和有限。他選擇Geist一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該詞意味著「精神」,
同時也有「心靈」的意思,因而頗有些宗教意味。在康德的科學知性水準上,思想的矛盾
不可避免,但是,思想作為「精神」和「理性」的活動,能夠在它們之上進行綜合,解決
這些矛盾。上述所有思想,都以宗教的語言,包含在黑格爾的幾部手稿中,寫作時間是法
蘭克福之旅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寫道︰「透過宗教,有限的生命升入無限的生命。」康德
哲學缺乏宗教,不得不駐足哀嘆。但是,以精神概念為基礎的另一種哲學,則有充分能力
將宗教洞見昇華成概念形式。這就是黑格爾自己需要闡述的哲學。
耶拿大學的講師生涯
幸運的是,此時環境發生了變化,黑格爾終於能夠開始學術生涯,這是他長期以來一
直夢寐以求的。1799年他的父親謝世,留下一筆遺產,儘管微薄,卻足以使他放棄固定的
收入,冒險成為一名編制外講師。1801年1月,他抵達耶拿大學,而謝林1798年早已成為
該校的教授了。耶拿大學正值黃金時代,偉大的學者都留在這裡,其中包括施萊格爾兄弟
及其同伴,他們的神祕主義離奇古怪;還有費希特,他堅持康德主義和倫理唯心主義。早
熟的謝林在黑格爾抵達時只有26歲,但是,他出版的幾本書已經為他贏得聲譽。謝林試圖
「公開地探索哲學」,為反對康德的那些笨拙的追隨者,一直在大學孤軍奮戰。這使人想
到,黑格爾是以一名鬥士應召而來,幫助他的朋友。一次學術演講證實了這個印象,使黑
格爾獲得了大學講師的資格,顯示了謝林的自然哲學影響。黑格爾第一次發表的論文「費
希特與謝林哲學體系之差異」(1801)也證實了這一點,黑格爾在此文表現由對謝林的偏愛
。不過,在這篇文章,還有後來更多的作品中,黑格爾與謝林的差異已經清晰可見;他們
都對古希臘感興趣、都希望推動康德的工作,而且都是偶像崇拜的反對者;但是,謝林有
過多的浪漫主義熱情,不合黑格爾口味;黑格爾從他那兒得到的而且只是在很短時期
內僅僅是一些術語。
1801~1802年的冬季,黑格爾講授邏輯學和形而上學課程,約有11名學生參加。後來
在1804年,開了一個班,約30人,講授自己的整個體系,並隨著教學過程而逐漸開展其思
想。他一個接一個地開課,人家都允諾幫他出一本哲學教科書,卻未能實現。謝林離開耶
拿以後(1803),黑格爾開始自由地闡發見解。除了哲學和政治學研究之外,他還摘錄一些
書,出席生理學講座,涉獵其他科學。由於他自己向威瑪(Weimar)陳情,因此,1805年2
月,他升格為耶拿大學專任教授。1806年7月,在歌德的干預下,他領取了第一筆薪金—
—100塔勒(thaler)。雖然黑格爾的一些聽眾越來越喜愛他,但是,他依舊不為大眾所喜
愛。
拿破崙在耶拿獲得勝利(1806),黑格爾像歌德一樣,對此沒有愛國主義者戰慄的感覺
︰普魯士讓他看到的只是腐敗而自負的官僚政治。戰鬥開始的前一天,他寫了一封信給朋
友,用讚賞的口吻談到「世界的靈魂」和皇帝,對普魯士人可能倒台表示滿意。
就在這個時侯,黑格爾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偉大著作《精神現象學》
(Phanomenololgie des Geistes,1807)。這也許是黑格爾最卓越、最難懂的著作,該書描
述人的精神如何從純粹的意識出發,透過自我意識、理性、精神和宗教,達到絕對知識。
雖然人對存在的天然態度依賴於感覺,但是,短暫的反思便足以表明,外界的實在既歸於
感覺,也歸於理智概念,而這些概念很難確定。意識若不能發現自身之外的永恆客體,自
我意識就不能發現自身之內的永恆主體。孤立、懷疑或不完善,使自我意識與世隔絕;關
閉生命之流的大門。感覺到這一點的是理性,因此,理性不再努力鑄造世界,僅僅滿足於
讓個人目標獨立地得出後果。
但是,精神階段表明,意識不再是孤立的、批判的、對抗性的,而是社會的內在精神
。這是具體意識的最低階段,即潛意識的道德階段。隨著教養的積累,心智逐漸使自己擺
脫慣例,為良心準則開闢了道路。從道德世界出發,下一個階段便是宗教。但是,上帝的
觀念,在基督教把它充分表達出來之前,也必須經過自然崇拜和藝術。宗教由此達到絕對
知識的階段,即「精神將自己認作精神的」階段。按照黑格爾的看法,這裡便是哲學領域
。
中學校長
儘管出版了《精神現象學》,黑格爾的運氣卻正值最壞狀態。因此,他樂於成為《班
貝格報》(Bamberger Zeitung)的一名編輯(1807~1808)。這個職業並不適合他,於是,
他又欣然接受紐倫堡愛吉丁中學(Aegidiengymnasium)校長一職,1808年12月~1816年8月
,他一直從事這份工作,為他提供了一份微薄但可靠的收入。在那裡,黑格爾贏得學生們
的信任,他沒有學究式地干預學生的交往和娛樂,學校卻井然有序。
1811年黑格爾與紐倫堡的塔克(Marie von Tucher,比他小22歲)結婚,婚姻十分美滿
。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卡爾後來成為著名歷史學家;伊曼紐爾則對神學頗有偏愛
。黑格爾從耶拿帶來的私生子路德維希也成為家庭一員。1812年《客觀邏輯》(Die
objektive Logik)在紐倫堡問世,這是他的《邏輯學》(Wissenschaft der Logik)的第一
部分,該書的第二部分《主觀邏輯》(Die subjektive Logik)於1816年完成。
大學教授
《邏輯學》首次描述了他的體系,實質上是其體系的最終形態。隨著該書的出版,埃
朗根(Erlangen)、柏林和海德堡等地,紛紛聘他為大學教授。
海德堡
黑格爾接受海德堡大學的聘請。他利用演講機會,在那裡出版了《哲學全書綱要》
(Encyklopa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im Grundrisse,1817),展示了他
的完整體系。黑格爾的哲學試圖把整個宇宙理解為一個完整體系,體系的基礎是信仰。在
基督教中,上帝既是真理又是精神。作為精神,人能得到這種啟示。在宗教中,真理被意
象的面紗所遮掩;但是,在哲學中,這一面紗揭開了,因此,人們能夠認識無限,看到上
帝的一切。所以,黑格爾的體系是精神一元論,不過,其本質是差異。只有經驗到差異,
才能達到思想與思想對象的同一在這種同一中,思想達到它的目的,得到完全徹底的
可理解性。因此,真理之所以能被認識,只是因為經驗到錯誤,而真理取得勝利;上帝之
所以是無限的,只是因為他設定有限的範圍,並且戰勝它們。同樣,如果人想獲得道德之
善,墮落就是必要的。精神,包括上帝精神在內,只有與自然相對照,才將自己認作精神
。黑格爾體系是一元論,圍繞著一個主題︰若使宇宙成為可理解的,必須把它看作永恆的
循環過程,因而,絕對精神所以能將自己看作精神,必須︰1.透過自己的思想;2.透過自
然;3.透過有限精神及其在歷史中的自我表現,還有藝術、宗教和哲學中的自我發現,發
現自己與絕對精神是同一個東西。
黑格爾體系的《哲學全書綱要》分3部分︰邏輯哲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黑格爾
的展示方法是辯證法。通常是這樣的︰兩人在討論時,首先直接提出對立的觀點,最後共
同反對自己的片面觀點,接受雙方均以為公平的更廣泛的新觀點。黑格爾認為,思想永遠
遵照這一模式︰一開始提出肯定的命題,然後,立即用反命題否定它,隨後,更深的思想
產生綜合。然而,肯定命題再次出現,同一過程循環往復。過程是一個圓圈︰思想歸根究
柢達到綜合,與起點相吻合,只是原來潛伏的一切,現在明顯了。因此,思想本身作為一
個過程,把否定性作為自己的一個構成要素,有限作為上帝的自我顯現,則是無限的一個
組成部分。黑格爾體系在3個階段所說明的,正是這種辯證過程。
(1)邏輯哲學。體系的開端,是闡述「創造自然和有限精神之前」的上帝思想;即思
想的範疇或純形式,它們是一切物質生活和智力生活的結構。黑格爾通篇論述了純粹的本
質性,論述了思索自身本質的精神;它們均憑藉辯證過程而聯結在一起,從抽象走向具體
。如果有人思想純有(Being)的概念(一切範疇中最抽象的),立刻就會發現,純有只是虛
空,即無(Nothing)。然而,無也是「有」(is)。純有概念和無的概念是對立面;但是,
人們一旦思想其一,必然要進入另一個。擺脫矛盾的方法是同時揚棄二者,肯定二者的結
合,即肯定變(becoming)的概念,變既是有(is)也是無(is not)。辯證過程隨著範疇的日
益複雜而逐漸展開,最終以絕對觀念宣告結束,或者說,精神成為自己的客觀對象。
(2)自然哲學。自然是精神的對立面。邏輯學的範疇彼此都有內在聯繫,一個從另一
個之中產生。自然則是外在的關係。空間部分和時間片斷相互排斥;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存
在於時間和空間之中,因而是有限的。但是,自然由精神創造,印有創造者的標記。範疇
表現為自然的本質結構,自然哲學的任務就是發現這種結構及其辯證法;人類出現之後,
自然預示的合理性越來越明顯,但是,自然既然是外在的領域,就不可能完全合理性。自
然透過人上升到自我意識。
(3)精神哲學。黑格爾在這裡追溯了人類精神的發展過程,它經過潛意識、意識及理
性意志;然後經過人類的制度和歷史,它們是理性意志的具體化或客觀化;最後經過藝術
、宗教和哲學,到了這時,人類最終把自己看作精神,與上帝同一,擁有絕對真理。現在
,人可以隨意思考自己的本質,即「邏輯學」闡釋的思想。最終,他返回體系的起點,但
是,經過長途跋涉,他使一切潛在的東西昭然若揭,發現「只有精神存在,精神是純粹的
活動」。
黑格爾的體系始終依賴科學、歷史、神學和哲學的研究成果。其思想的深度和廣度,
其知識的廣博精深他認為知識是哲學思維的先導無一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明必須是成熟的,實際上,在死亡的痛苦降臨之前,文明經過具有潛在主旨的哲學思維
,逐步意識到自身及其意義。因此,當哲學粉墨登場時,世界的某種形式已經衰老了。
柏林
1818年黑格爾接受聘請,出任柏林大學哲學教授,自費希特去世後,該教席一直空著
。在這裡,他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並且出版了他的著作《天賦權利與國家理論概說》
(Naturrecht und Staatswissenschaf tim Grundrisse),後易名為《法哲學原理》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1821)。在黑格爾的政治學和歷史著作中,
人的精神使自己對象化,竭盡全力尋找與自己同一的對象。《法哲學》分3個部分。第一
部分討論法律和權利︰人格(作為人的人,完全不依賴他們的個人特徵)是權利的主體,他
們要求的只是服從,不管服從的動機是什麼。因此,權利是一種抽象的一般概念,因而只
能對人類意志的一般要素做出公正的評判。然而,個人卻無法得到滿足,除非他的行為不
僅符合法律,而且也符合自己的良知。因此,現代世界的問題是建立社會和政治秩序,以
滿足兩方面的要求。政治秩序的組織一方面要防止集權,以免把人變成奴隸,或者無視人
的良知,另一方面,要防止反律法主義(antinomianism),不允許人人都享受信仰自由,
以免社會和政治秩序無法維持,造成無法無天的局面。假如沒有這兩條,政治秩序就不符
合理性的要求。若達到一綜合,國家必須依賴家庭和行會。這種國家與黑格爾時代的一切
現存國家都不相同;它是一種有限的君主政體,有議會政府和陪審團制度,對猶太人和持
不同政見者採取寬容態度。
《法哲學原理》出版之後,黑格爾似乎完全投身於講課。1823~1827年間他的活動達
到高潮。他的講稿一再修改和補充。從它們出版的形態看,似乎可以形成這種印象。編輯
者出版的黑格爾有關「美學」、「宗教哲學」、「歷史哲學」以及「哲學史」等方面的著
作,主要來自學生們的筆記,而邏輯學、心理學以及自然哲學方面的著作,則以說明性的
和解釋性的注釋,附加在《全書》相應部分的後面。這些年裡,來自國內外的成千上萬的
聽眾,都受到他的影響;那些狂熱或有才智的信徒,把他的名望傳播到海外。
柏林時期的課程主要有3門︰美學、宗教哲學和歷史哲學。在1830年革命前的若干年
裡,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的公眾,其興趣轉向劇院、音樂廳和畫廊。黑格爾成為這些地
方的常客,品味頗高。他也摘錄報刊上的藝術短文。在假期遊覽期間,他對優秀藝術的濃
厚興趣,使他不只一次繞道而行,以便觀賞某幅古老的油畫。熟悉各種藝術品(雖然不夠
深刻,也不是歷史的),給他的美學講演增添一種清新之感,也是他最成功的努力之一。
後來,1820~1829年的講稿被彙編在一起。
宗教哲學方面的演講是其方法的另一種運用,他在去世前不久,曾準備把有關上帝存
在證明的講稿送交出版社。一方面,他把矛頭對準唯理派,反對他們貶低宗教,使之與普
通的世俗精神平起平坐。另一方面,他也批判施萊艾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學派,反對他把感情提高到宗教的地位,超越系統的神學。黑格爾試圖採取中間道路,表
明教義是宗教情感潛在之物的理性發展。當然,倘若如此,哲學必須成為解釋者和高級學
科。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假定,全部人類歷史是一個過程,人類不斷地取得精神進步和道德
進步,並提升為自我認識。歷史是個陰謀,哲學家的任務就是識破它。一些歷史學家已經
透過各種自然法則的運作,發現其中的祕訣。不過,黑格爾的態度來自一種信仰︰歷史是
頒布上帝的意圖,現在,人類有充分能力認識這種意圖,那就是逐步實現人類的自由。
第一步是從蒙昧狀態的原始生活出發,過渡到有秩序、有法律的國家。國家的建立必
須憑藉武力和暴力;當人類的發展尚未成熟,內必深處拒不承認有序生活的合理性時,除
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方式能使人遵守法律。隨後一個階段,一些人接受了法律,成為自
由人,另一些人則仍然是奴隸。進入現代世界,人們已經意識到,所有的人,如精神,其
本質都是自由的,因此,人的任務就是建立若干制度,使人們在此制度下事實上成為自由
的。
儘管有某些批評家指責,但實際上,黑格爾並不認為歷史在他的時代已經終結。他尤
其反對康德,主張戰爭不可能完全消除。每個民族國家都是個體;猶如霍布斯(Thomas
Hobbes)所說的處在自然狀態下的個體與個體之間,沒有殺戮的契約不過是些說詞而已。
顯而易見,黑格爾尊崇事實,因此,無法接受康德的唯心主義。
哲學史的講演尤以希臘哲學的論述著稱。黑格爾在從事這項研究時,沒有現代的索引
和注釋,他對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理解令人震驚,人們不得不承認,19世紀黑格爾去世
後,希臘哲學的研究之所以欣欣向榮,正是從他那裡得到原動力。
這時,黑格爾學派發展壯大。其中包括聰慧的學生,浮躁輕率的模仿者,還有把哲學
變為抒情詩韻的浪漫主義者。反對和批評的作用,只能是更明確地界定這一新學說的擁護
者。黑格爾很快斷絕與布蘭登堡諸學派的一切正式聯繫,但是,他對普魯士的實際影響十
分明顯。1830年他出任大學校長。1831年他獲得威廉三世授予的勳章。他最後的一項文化
事業,是創辦柏林的《科學批判年鑑》(Jahrbcher fur wissenschaftliche Kritik)。
1830年的革命對黑格爾是個沉重打擊,烏合之眾的統治幾乎使他大病一場。他的最後
一篇文章,是討論1832年的英國《改革法案》,分析法案對議會新成員將產生什麼影響,
以及他們可能採取的措施。該文章的第一部分刊登在《普魯士國家報》(Preussische
Staatszeitung)上,其餘部分則被刪改。在後面部分,他詳細論述了幾個問題,其中談到
,英國在革除壟斷和陋習方面,遠不如任何一個歐陸國家。
1831年德國流行霍亂。黑格爾舉家到郊外避暑,在那裡他完成了《邏輯學》第一部分
的修訂。冬季開學,他又返回家園,不幸染上霍亂,一天後,即11月14日,溘然去世。隨
之舉行葬禮,按照他的囑託,把他葬在費希特與反諷作家索爾格(Karl Solger)之間。
性格和影響
在教室裡,黑格爾與其說有魅惑力,倒不如說是印象深刻,令人難忘。他的學生看到
的,是一張直率、老派的面孔,沒有生氣或光彩這個人看上去從未年輕過,現在就更
顯早熟。他坐在那裡,面前擺著鼻煙壺,他的頭低垂著,看上去不那麼悠然自得,不斷翻
動筆記。他的話常常被一陣咳嗽打斷;每個句子都是掙扎出來的。語調同樣是不規則的︰
忽而平鋪直敘,顯得格外笨拙,忽而深奧的妙談,似乎無拘無束,發出一陣自然的雄辯,
用富麗堂皇的措詞把聽眾搞得如醉如狂。
早期的神學著作和《精神現象學》,充滿了才華橫溢的隱喻。他的後期著作《哲學全
書綱要》和《法哲學原理》,則出自他的演講教材,素材濃縮為相對短小精悍的若干章節
。只有透過解釋,才能體會它們的簡明、準確。普遍認為,黑格爾的哲學晦澀難懂,其實
,這種看法相當錯誤。一旦理解他的術語,把握他的基本原理,那麼,其難度顯然不及康
德。原因在於某種教條主義氣息︰康德的陳述常受條件的束縛;而黑格爾彷彿看到絕對真
理的圖景,信心百倍地闡釋它。
黑格爾體系試圖把對立面精神與自然,一般與特殊,理想與現實統一起來,
形成一種綜合,將前輩們各種片面且矛盾的哲學,統統包容進來,並超越它們。因此,它
既是唯心主義的,又是實在論的。所以,毫不奇怪,他的繼承者一會兒強調這一方面,一
會兒又強調那一方面,對他做出各種不同的解釋,千奇百怪。保守派和革命派,宗教徒和
無神論,都聲稱從他那裡獲得啟示。在他去世後的很多年裡,其學說依然以這種或那種形
式,支配著德國的大學,並波及法國和義大利。20世紀中期,隨著存在主義的發展,對黑
格爾早期神學著作和《精神現象學》的興趣與日俱增。同時,由於共產主義重要性日益突
出,也激勵政治思想家去研究黑格爾的政治著作和他的《邏輯學》,因為這些著作都對馬
克思產生過影響。到1970年,黑格爾誕辰200週年紀念之際,黑格爾主義的復興之勢已然
成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172.2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396180320.A.2A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