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診到痊癒,只花了五天!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教你如何快速有效加強免疫力封面故事
加強自身免疫力,是對付病毒的關鍵。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這波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台灣的疫情愈來愈緊繃,全國也將停課至6月14日。才過了幾週,家長們已經大喊吃不消,而在彼岸的美國,孩子們大都上了一年多的網課。「到了第三個月的時候,我們已經悶慌了,必須找有意義的事來做!」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這樣說。
美國的疫情慘重,醫院病房嚴重不足,大部分輕症患者都只能待在家裡自行隔離。今年一月,陳博士剛好在台灣有事,延遲回到美國,但於此同時,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卻不幸在美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在台灣的他,只能越洋連線指導。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太太在確診後第四天,幾乎完全痊癒,也沒有留下後遺症。從確診到治癒,只花了短短五天。
許多讀者一定很好奇,這是如何做到的?陳俊旭是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也是多本健康相關暢銷書作家,對於推廣健康自然醫學不遺餘力,這次他特別接受專訪,分享整個過程,同時也提醒讀者,在疫情中如何提高免疫力,戰勝病毒!
提升免疫力 加快痊癒速度
他的太太和兩個女兒都是輕症,陳博士特別提醒,重症患者還是需要去醫院治療,每個人的體質與症狀都可能不同。
從他太太的發病日期往前推算,他研判可能是前幾天搭飛機感染的,通常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應該是二到十四天。一開始的症狀是喉嚨怪怪的,往常都是用咽炎噴劑就會好,可是用了兩三天都沒有用,陳太太才覺得不對勁,擔心可能得到新冠肺炎,第三天她去預約做檢測,第四天Drive Thru做PCR檢驗,而隔天便得知確診。之後,便遵照陳博士的指導,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服用大量的維他命C
尚未得知確診前,陳太太原本每天只吃一顆500mg的劑量,確診後她則加量四十倍,一天吃到20公克。陳博士說,健康的人吃維他命C時,應該是酸的,但當身體急速需要時,口感會變甜,當時他的太太在症狀最嚴重的時候,維他命C就覺得特別的甜,當時20公克是很恰當的劑量,等到快要痊癒時,味覺又開始變酸時,必須要減量,也表示病快好了。
2.保持身體溫暖和泡腳
當時陳太太的另一大症狀就是畏寒,尤其冷空氣一吸進肺裡,就想咳嗽。後來她開暖氣,將室溫調至攝氏三十度左右,就比較舒服(當時是冬天)。陳博士觀察,新冠病毒會導致末梢血液變差,很多病患有腳趾發紅或紫的現象,顯示血液流通不好。泡腳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使得身體變暖。而陳太太曾經咳嗽到非常嚴重,但只要一泡腳與流汗,症狀就會減緩,也比較好入睡。
3.根據體質搭配中藥
陳太太發熱不明顯,開始有微燒,泡腳後會發汗,比較舒緩。陳博士根據其傷風症狀怕冷,沒有熱象,開了小青龍湯的處方。大陸用「清肺排毒湯」,在台灣則推「清冠一號」的單方,都宣稱能夠治療新冠肺炎,不過陳博士認為,還是必須依照個人症狀開藥,較為妥當。
4.其他保健食品包括大蒜粉、納豆激酶、NAC、硫辛酸
每天喝大骨湯加大量蒜粉,直到發汗,也會吃納豆激酶(避免血栓),NAC清肺方(修復肺部),這是一種特殊氨基酸,可清痰。
陳博士高三和小五的兩個女兒,在媽媽發病幾天後,也開始出現症狀,不過十分輕微。高三的姊姊起初也只是喉嚨痛,但中間一度完全失去嗅覺和味覺。陳博士形容,她可以咬一整顆洋蔥完全沒有感覺,絲毫不覺嗆辣!但即使沒有嗅覺和味覺,因為仗著年輕,也沒有特別吃保健食品或中藥,便慢慢改善,只不過時間拖得比較久,近乎十天,比情況嚴重的媽媽還長。期間女兒曾經一度恢復嗅覺味覺,但因為熬夜,第二天症狀又出現了,也顯示睡眠對於抵抗力的重要。
年紀小免疫力反而好
「年紀愈小反而愈沒事!」陳博士說,小女兒只有在第一天有點喉嚨痛,後來完全沒有症狀,精神與活動度完全不受影響,她還擔起照顧媽媽和姊姊的責任,每天煮三餐,把餐點放在他們房門口。
陳博士解釋,之前在美國參加線上醫學研討會時,就得知人體的胸線(Thymus)是對抗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利器。胸線是身體裡面產生T細胞的腺體。T細胞和身體是否能產生抗體有很大的關係,小孩的胸線最發達,到了二十歲胸線開始逐漸萎縮,老年人的胸腺幾乎不存在,這解釋為何小孩得到新冠肺炎絕大部分無症狀,年紀愈大愈容易轉重症甚至死亡。
免疫力分為兩種:天然免疫力是靠NK細胞和巨噬細胞,一起對抗外來的病菌。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和小孩子,主要靠NK細胞,把受外來病毒侵犯的細胞瓦解掉。後天免疫力是透過T細胞和B細胞,在病毒進來一兩週後,身體產生抗體,未來可以對付相同的病毒。而疫苗就是一種後天的免疫力。
現在台灣疫情愈來愈緊繃,在家隔離期間,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陳博士認為以下五點很重要:
1.大量維他命C的攝取
維生素C對抗過敏、抗發炎、抗自體免疫疾病都極為重要。特別是有壓力的人,不管短期或長期,都需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 。尤其在防疫階段,建議每天服用1-3克的維他命C。
2.足夠的維他命D
維他命D是身體免疫力的荷爾蒙,和免疫力的高下直接相關。很多人容易感冒、腰痠背痛,或是長期骨質疏鬆,都是因為缺乏維他命D。
陳博士認為,判斷D是否充足,最好的方式還是驗血。他診所的癌症病人,驗出來的維他命D含量都是個位數。很難從食物中獲取足量的維他命D,曬太陽是很好的來源,但最終還是要由驗血來判斷,現階段防疫期間若無法檢驗,也無法到戶外曬太陽,可以每天補充5000IU的維他命D。
3.維持腸道的健康
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腸胃道,腸道如果很健康,免疫力才會好。如果長期拉肚子、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腸躁症、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要特別小心。如果對食物過敏,也要注意。
平時可以吃益生菌,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腸道的學問很大,腸胃如果不好,整個免疫力就會下降。
4.充足睡眠
睡眠是一種深沉的紓壓方式,但前提是睡覺的時段要正確,熟睡時間要足夠。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最重要的黃金4小時。有些人每天只睡4、5個小時,還是精力十足,這都是靠腎上腺皮質醇硬撐的結果,很快身體就要進入疲乏期。
另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醒來以後不要馬上起床,大約等5-10分鐘以上,等唾液開始分泌後再起床,這樣整天的精神會比較好,也就是說,能夠自然醒是最健康的。只要有優質睡眠,身體修復的效果很明顯,睡眠其實是最好的療法。
5.正確運動
運動雖然對身體很好,也很有必要,但如果要運動,切記一定要先補足睡眠。身體一定要在睡眠飽足的情況下,才會發揮最大的健身效果。
身心運動(伸展拉筋、瑜伽體操、太極拳等)是比較低強度的運動,適合各階段執行,而且結合意念,對於調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有其他運動不能取代的功效,因此在疲乏期或大病初癒,建議先做身心運動,等筋骨慢慢鬆開了、氣慢慢補起來了,再來提高運動強度與時間,最終目標是要執行高強度運動和重量訓練,那麼就能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
陳博士認為,只要擁有充足的免疫力,即使遇到病毒來襲,也可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用過度焦慮。居家期間雖然有點悶,但是可能也是改變生活型態與習慣的契機。
轉載、分享
感謝🙏分享
黃連湯胃食道逆流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難瘉的胃食道逆流】
C小姐的這兩個月來莫名地出現胃食道逆流,嚴重到不時咽喉有灼傷感,用藥控制稍有好轉但必須仰賴腸胃科用藥,她究竟發生什麼事呢?
結構治療的概念,跟古典針灸選穴,可以怎麼結合呢?
_________________
C小姐在老患者介紹之下抱著一絲希望而來,雖然說她自己也不確定 #結構治療 能為她的胃做些什麼,但西藥與中藥都嘗試過後已經到了瓶頸,姑且放手一搏。
記得在這集診邊特輯裡:
https://youtu.be/5frtGz_xMO0
我提到難斷根的胃食道逆流,可能是「骨架歪掉」造成的。
我檢查到C的劍突下壓痛,先確立了胃體的痛處,再用 #旋轉測試法 找張力來源(劍突後面是胃體賁門),流程思路如下:
1.先找劍突下胃部痛處。
2.依序旋轉骨盆與肩帶,看旋轉什麼系統可以減少胃的壓痛。
3.發現C小姐在肩帶往左旋時,胃的壓痛減少。
4.代表造成胃受傷的張力來源在左手筋膜。
5.治療左手結構或針刺左手穴位。
在調整好C的左手時,C開心地說胃部按壓已不太痛,剩下一兩成,且胸悶咽緊也C減輕。我囑咐仍有胃體的受損,但在不被骨架拉歪胃的狀況下,胃才能真正開始修復。我處方黃連湯修復胃體。
C小姐體驗完這個過程後,幽幽地說出她最近有在重訓,也是重訓之後開始胃食道逆流的,這一切就更指向結構造成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
分享一個小實驗結果,這時針刺C的左手內關穴,可以最有效改善她的胃問題。
因為已經知道張力在左手,所以比起針右手內關或足三里有效。筋膜結構與古典針灸概念其實是可以結合的,供同道參考。
--------
【診邊札記】記錄了特殊診療案例
阿銘師使出渾身解數的臨床經驗!
●YouTube快速訂閱:
https://reurl.cc/r8g9Nb
●IG快速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min_shih
--------
今年
為感謝一直以來照顧鍼還及阿銘師的各位
與「阿原」一起製作了一份春節防疫禮盒
期望在新年照顧各位好朋友
如果你也想將這份禮物贈送給家人
歡迎點擊網址或私訊小編
https://zhenhuan.org/
#中西醫師黃獻銘 #診邊札記
#胃食道逆流 #結構診療 #旋轉測試法 #阿銘師鍼還傳
黃連湯胃食道逆流 在 Anica 愛妮卡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作忙碌之虞身體還是要顧好
最常聽朋友及家人這句話的關心
我都有聽進去唷XD
這兩個月因為跑台北、台中,而且一週兩次的當天來回, 回家就累癱,常常忘記吃飯。休假當然就是要犒賞一下自己,當然就找餐廳吃去囉~久而久之就變成大小餐,正確無誤(標準壞示範)
上週開始莫名其妙地覺得身體很怪,昔日會小酌(小酌怡情,是吧?哈 ),一滴酒都不敢碰,這樣腸胃不舒服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但都還在掌控之中(掌控之中?XD),起初以為是腸胃炎,後來好像也不是,可能睡太少?壓力大?追劇太勤奮? 腸胃開始抗議,讓自己好好休息幾天有好轉後,就想著身體真的很重要,沒有健康的身體,錢要怎麼掙來呢? 哈哈哈 (我是愛錢鬼 )
上週在Story post 一罐蜂蜜, 連續吃了幾天之後我感覺消化系統有改善,那時說如果有效我就來分享~
為什麼要選擇蜂蜜? 原因很簡單,因為媽媽說蜂蜜多吃會變漂亮, 從小聽到大🤣 哈哈哈!!
天然,無負擔,平常吃能增強免疫力,皮膚會變好(25歲後膠原蛋白流失~~是件很可怕的事,小姊姊尚未出嫁,保養=投資自己)
再來,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若沒有好好照顧好,疾病感冒也會常常找上門,從小媽媽就和我說蜂蜜多吃,也會泡蜂蜜水給我喝,說是可以增加免疫力,深根的印在我腦海裡,但長大沒人泡就自然... 忙碌就給忘了😅你們懂的😂
除了想要改善腸胃道系統外,也希望我的皮膚能充滿彈性,畢竟要在外頭拋頭露面工作, 年輕妹子比不完🤣
怎毛樣膚質狀況都不能太差😄
可以給我回春藥嗎? 🤣
這次分享的是紐西蘭的黑毛櫸蜂蜜,擁有液體黃金的美稱,紐西蘭的國寶。
紐西蘭的蜂蜜(New Zealand Mees Honey ),紐西蘭原裝進口,黑毛櫸蜂蜜,是在南阿爾卑斯山腳下,僅存一片稀有古老黑毛櫸樹,透過樹密分泌樹液吸引蚜蟲,蚜蟲吃下去會發酵排除甜甜汁液體,由蜜蜂採集後進行二次發酵,蜂蜜就是這樣來滴~~
5萬隻蜂蜜,要經過35天發酵,才能釀出250G 的蜂蜜,真的很稀少珍貴~
來説説連續吃了幾天後的效果吧~~
首先,味道是小朋友都能接受的,之前吃過澳洲的manuka honey ,口味是比較重,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我就是...會吃,但就是身體有狀況才會想到吃唷下) 如果要天天吃,紐西蘭的Mees honey 會是我的首選!
我早上空腹先吃ㄧ湯湯匙,直接挖來吃,走濃縮路線,其實是方便+懶!
連續吃了幾天後,原本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影響,竟然開始有改善耶,最明顯是白天起床喉嚨不會因為胃酸分泌過多造成食道喉嚨不舒服,排便也變得比較順暢。
有時候明明沒吃什麼東西,可身體感覺裡面氣體很多排不出來,真的超級痛苦的。(明明吃飯我都很安靜啊,邊吃飯邊說話才會把空氣吃下去不是?XD)
搭配上外出用溫水沖蜂蜜裝在保溫瓶裡隨時帶著喝
12 月份~天氣早晚溫差大,一不小心就感冒,加上今年covid 19 的影響,免疫力得要強,不讓病毒入侵。還記得2019 年年底,扁桃腺發炎伴隨感冒發燒,大家在跨年,我在診所邊打著點滴,陪醫生在醫院倒數2020 的到來~ 實在是很悲劇(醫生你辛苦了~~)有了一次當然不能讓悲劇再次發生,得守護好喉嚨。
工作喉嚨保護好非常重要,沒聲音= 沒工作 ,得不償失。
保溫瓶沖蜂蜜溫熱水,攜帶方便,潤喉效果也超好, 免疫力也能提升。
以上光這兩點我就覺得對生活帶來很大的改善,但老話一句,還是要和大家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平時的作息,飲食,通通都要正常,沒有什麼東西是萬靈丹,若是不愛惜自己身體,神仙妙丹也保護不了健康。 (突然老媽靈魂上身! 哈哈)
這蜂蜜真的可以買,送人自己吃都很推薦!
一起在這冬天增加免疫力吧💪🏻
590 元 / 瓶
1099 元 / 兩瓶 ( 兩瓶比較划算) 還有附贈湯匙🥄 ❤️
要的私我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