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編輯已經下指導棋,規定這個月我都只能推薦自己的書,但乖乖聽話向來不是我的本性。
我很喜歡追著時事閱讀,因為書裡書外對照下,讀起來總是特別有感。這次我要推薦的是「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作者是美國流行病學家,本身歷經瘧疾、愛滋病、 茲卡病毒,流感、SARS爆發,他直指未來傳染病對人類的威脅肯定比戰爭來得高。因為全球化已經讓地球變成一日生活圈,在中國出現的病毒可在二十四小時內散播到全世界。再加上養殖科技讓動物可快速且超乎自然的繁殖,成了病毒快速繁殖突變的溫床。但人類對傳染病投入的關注與資金遠低於國防,不管是呼吸器、加護病房、醫療人員皆處於「剛剛好」夠用的緊繃狀態,根本禁不起傳染病的肆虐。再加上美國的製造業均轉移到中國、印度,一旦當地有疫情影響產業運作,美國更可能面臨缺口罩藥物的窘境。
作者寫作當時也預言,SARS相關的上呼吸道病毒勢必捲土重來,且爆發點最有可能在菜市場,且不能排除是人造病毒。他甚至以「上海流感」爆發模擬未來全球大流行的慘況,和現實相似的程度讓我驚訝不已,心裡也暗想這本書在中國應該是禁書。
整本書都相當精彩,淺顯好讀,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疫苗是箭袋裡最鋒利的劍」這章。
🥸對抗病毒 疫苗是箭袋裡最鋒利的劍
首先,作者回顧史上第一個天花疫苗,從簡納在 1796年發現牛痘,中間靠著華盛頓將軍的催打令、美國總統的背書,大法官決定,強制天花接種對公共衛生的好處,超越了個人能主張的自主權。當然中間也有反對聲浪,畢竟疫苗接種是全新的技術,也曾被一些人視為騙術。過了兩百年,1980年世衛組織終於正式宣佈撲滅天花。而這一場勝戰也讓學術單位、藥廠積極開發各種疫苗、推動就學前一系列接種疫苗的習慣,讓人類順利的降低狂犬病、德國麻疹、腮腺炎、百日咳、小兒麻痹等病例數。
疫苗的成功挽救了許多生命,也被譽為醫學最重要的發明,帶領人類戰勝病毒。而其中最令人動容的不外乎發明小兒麻痹疫苗的沙克,他放棄疫苗的專利權,將這個成果歸功於全體民眾。「你能為太陽申請專利嗎?」沙克這樣比喻。
可惜的是,並非所有的疫苗都如此有效。每年都要重複施打的流感疫苗就是效果最差的疫苗之一,作者在書中針對此點說明,因流感病毒變異能力強,公衛官員只能根據專業預測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因此效力往往只有30% ~60%。但面對像是「去年打過還不是生病,不如不打」的說法,作者仍呼籲,這一針絕對值得。因爲即使無法保證不會染疫,疫苗仍可降低重症機會和傳染力,絕對好過完全沒有保護力。
尤其在變異的過程中,疫苗的效果本來就會降低,越會變種的病毒,人類往往就只能追著病毒跑,加緊腳步再研發新的疫苗。肆虐全球超過一年的covid19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這也讓我想到前陣子院內感染頻傳,先生的同事即使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仍在大規模篩檢中呈陽性。但他病毒量很低,沒有傳給任何人,本身也毫無症狀。
這就是所謂群體免疫,是一場和病毒賽跑的團隊戰。當疫苗覆蓋率提高,病毒越來越傳不出去,一旦感染人數少,病毒就不會有機會在大量複製的過程中產生突變。這就好像大家一起蓋房子,每個人迅速扛起手邊的材料,才能在更大的暴風雨來之前讓每個人獲得保護。打疫苗本就是一個愛人愛己,互助的表現啊!
不過這種群體免疫的效益也讓部分的人自私地認為,那就靠其他人產生抗體就好,自己何苦承擔施打疫苗的副作用和風險呢?當然現在的社會,不可能釋憲要求全民施打,但假設大家都保持這樣的心態,房子不就永遠蓋不起來,人類是不是終究會被病毒擊垮呢?
🥸面對陰謀論、謠言 我選擇相信科學證據、已知的風險
另外,在此章節作者也清楚解釋疫苗開發過程,包括臨床試驗的分期和雙盲、單盲的意義,我非常推薦大家一看。因為如此一來就不會被惡意的資訊誤導,好比最近就有政客指責陳建仁既然是施打安慰劑,當初又怎能為國產疫苗掛保證呢?甚至連有醫療背景的市長也以「打安慰劑當然可以保證安全 」的曖昧說詞來打擊民眾對國產疫苗的信任度。
任何受試者在解盲前,本來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打的是疫苗還是安慰劑,但這不就是相信這個新產品,才願意接受試驗嗎?
而當本土疫情爆發時,基於醫學倫理,藥廠本來就該讓打安慰劑的族群了解自身目前無保護力,開放他們後續追加疫苗獲得保護力。媒體或政治人物何苦為了流量與政治考量,扭曲臨床實驗的流程,為了帶風向而給民眾錯誤的觀念?
再來就是,關於疫苗的陰謀論從古至今都不會少,書中提到麻疹曾被指控會造成自閉症,但最終被揭露指控不實,數據造假。但這樣的錯誤資訊已經讓上萬人枉死於麻疹,也讓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認定施打疫苗會影響兒童發展,影響後續施打意願。而最近也有許多謠言指出施打covid-19疫苗會導致不孕、癌症。
這些散播謠言的人實在非常可惡,我也無法理解其目的為何,到底有什麼好處。不過我倒是能同理相信謠言而害怕施打疫苗的民眾,因為不管是自閉、不孕或癌症,這些疾病根本很難預防,有些也沒有確切原因,民眾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狀況時,往往寧可信其有。
坦白說,醫師當然無法保證未來一定不得癌症、兒孫滿堂,但不打疫苗現階段就是存在染疫的風險,我只能堅定的告訴你,放寬心!把握現在有的資訊,選擇相信科學證據和期刊。我也推薦報導者一系列針對疫情和疫苗的報導和podcast,客觀中立的分析,應該能讓你在混亂的資訊中,吃下一顆定心丸。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又想省運費,或是單純覺得我文筆還算可以想聽聽這個婦產科醫師想傳達什麼知識,破解哪些迷思。
🥰🥰我的新書「無框身體」正在各大平台預購中!
博客來:https://reurl.cc/4a8XLK
誠 品:https://reurl.cc/3am3yM
金石堂:https://reurl.cc/MADX24
讀 冊:https://reurl.cc/VEeRmY
MOMO:https://reurl.cc/noXZX6
酒精是最致命的敵人?還是最溫柔的敵人?😜
麻子仁丸作用 在 謝宜芳老師的營養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升溫了,相信大家心裡會擔心害怕,這幾天我特別看了國外醫學期刊,把幾篇對於疫情期間日常生活飲食建議做一整理,希望國人有要有智慧,不要搶購高油、高糖、高鹽的垃圾食品了
🍓🍓🍓🍓🍓🍓
1.均衡的飲食:
(一)全榖根莖類:
多選擇:糙米飯、紫米飯、胚芽米飯、全麥麵包、全麥麵、全麥饅頭、燕麥、全蕎麥、全粒玉米、糙薏仁、小米、 紅藜(藜麥)、甘藷、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蓮藕、 紅豆、綠豆、花豆、蠶豆、皇帝豆等等未精製的食物,
少選擇:泡麵、餅乾、蛋糕等等高油、高糖、高鹽的加工品。
(二) 豆魚蛋肉類
多選擇:黃豆、毛豆、黑豆、無糖豆漿、豆腐、魚、蝦仁、牡蠣、文蛤、去皮雞肉、鴨肉、雞蛋
蝦仁、牡蠣、文蛤含豐富的鋅,有助於免疫力,魚肉含有ω-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幫助提升免疫力,一周至少要吃180公克的魚肉,素食朋友可多選堅果類及亞麻子來補充ω-3脂肪酸。
少選擇;飽和脂肪含量高及過度加工的肉品,如:雞皮、豬皮、鴨皮、五花肉、梅花肉、培根、豬小腸、豬大腸、有大理石紋的牛羊排、 熱狗、牛腩、火腿、香腸、熱狗、貢丸、火鍋餃類、用油處理過或油炸過的,例如肉鬆、肉脯、三角油豆腐、 炸雞、炸豬排、炸蝦等紅肉、肥肉等。
這是因為飽和脂肪酸的高攝取會讓身體產生發炎反應,不利於對抗病毒。
(三)乳品類
多選擇:優酪乳、優格等含天然乳酸菌的乳品)
(四)蔬菜類
每天至少3碗蔬菜,因為新鮮蔬菜的水分含量很高,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含量卻很豐富。能幫助我們在疫情期間抗發炎、增強免疫力及保護作用一定要足量。
(五)水果類
水果主要提供維生素C。目前盛產各類水果,如:芒果、木瓜、鳳梨、芭樂、 番茄、葡萄、香蕉、橘子、西瓜等,每天一定要吃2份。
(六)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油脂選擇含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且在室溫下為液體,是較為健康的選擇。少數富含飽和脂肪的植物油 ( 例如椰子油、棕櫚油 ),或是經過氫化處理的氫化油,如:人造奶油、人工奶油、人造植物奶油等,飽和程度提高,在室溫下呈現固態。氫化油與含氫化油脂的加工食品,如:餅乾、薯條、甜甜圈、洋芋片等油炸或烘焙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不利於防疫。
堅果種子類食物含有豐富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 E、鋅、硒等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橄欖、葵花籽、紅花油和堅果中的歐米茄-9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堅果中的花生、瓜子、葵瓜子、芝麻、腰果、杏仁、核桃、夏威夷豆等。盡量以食物原型少加工來選擇
2.多部充水分(包括湯品、飲料)
成人每天12杯,兒童每天4-5杯,青少年7-11杯,老年人9-13杯
3.少鹽、少糖
高鹽和高糖都會降低免疫力,讓身體在抗疫期間,容易由輕症變成重症,所以一窩蜂搶泡麵、零食、餅乾、冰淇淋的人,是否該思考一下,在許多醫學期刊就說明許多人在防疫期間拼命吃垃圾食物,反而不利於病情控制。
4.補充益生菌:COVID-19患者如有腹瀉時,可補充益生菌, 有些益生菌可減少病毒感染,可以選擇有臨床研究報告的益生菌
5.少喝酒🥂🍻🍺
喝酒會降低對抗病毒能力,在疫情期間請不要喝酒了。
🌹🌹🌹🌹🌹🌹
營養補充劑
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益生菌並不能治療或預防COVID-19感染,但它可以強化免疫系統,作為輔助治療:
對於有呼吸道病毒感染風險的個人,可口服高劑量維生素C(最高2克/天):
高風險族群或陽光照射少的族群,可口服2000至4000 IU/d的維生素D:
最大鋅攝入量不應超過40毫克/天:
高劑量的硒(200微克)可作為治療感染的輔助療法,但不能長期使用
🍋🍋🍋
日常生活食品安全
1.在將用品放入櫥櫃或儲藏室之前,用肥皂和水清洗包裝,然後用70%的酒精或氯化溶液噴灑:
2.儲存在冰箱裡的水果、蔬菜,應當事先從包裝上取下並消毒。
3.食用前,生水果和蔬菜應在自來水下清洗,並用次氯酸鈉消毒,按照包裝上的指示,應始終使用稀釋劑
4.超市或超商購物時,使用消毒擦拭擦拭手和推車把手
5.在準備或食用食物前用肥皂洗手(20秒)
6.將生肉與其他食物分開:烹調肉品到建議到能殺死有害微生物的溫度
7.任何不必要的包裝和垃圾必須拆除,並放入一個有蓋子的垃圾箱:
8.罐裝等包裝在打開或儲存前可用消毒劑擦乾淨。
麻子仁丸作用 在 食在好初 Eats all the 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NA Spanish Restaurant
由西班牙籍行政主廚Daniel Negreira領軍,
以分子料理的巧思將食材的DNA重組,
不僅外表吸引人入口更是令人驚艷。
詳細介紹:https://supr.link/2ofZk
整間店140坪共有60個座位,
有開放式用餐空間與三個獨立包廂,
餐廳酒單提供全系列西班牙酒款,
目前酒款的總品項約為350款左右,
更有侍酒師提供專業的服務。
午間套餐 1388、晚間套餐2680,
也可以量身訂作套餐,
個人是覺得很划算,
這麼好的環境跟這麼精緻的西班牙料理,
這價位不僅吃巧也能吃飽,
在服務人員Wei專業的介紹下,
每一道餐點從食材的出處、烹調的方式、
到正碓的食用方法,
用餐其間妙語如珠大家吃的賓主盡歡。
今天吃的是晚間2680的套餐,
餐前自製麵包有三種,
分別是佛卡夏、洋葱、法式,
三種口感香氣都不同,
搭配白葉橄油及煙燻蔬菜醬都很好吃。
五年熟成伊比利生火腿切盤
(加價購398元/人,共4人份)
風乾伊比利腿直接吃味道就很好,
在口中咀嚼起來有種原野奔放的感覺,
愈嚼愈香帶點淡淡的鹹跟礦物的風味,
有種吃高級美珍香火腿的香氣,
(原諒我不會形容),
也可以搭配酥脆的麵包佐莎莎醬
兩種不一樣的東西卻無違和的合拍。
開胃小品:
松露球
主體是松露與卡士達醬混合,
外表裹上竹炭粉,
松露獨特的風味十足。
雞肉奶油球
烤雞肉混合白醬裹粉下去炸,
上頭鋪了個烤過的玉米粒,
外層酥脆內餡滑順。
青花棒棒糖
花椰菜以棒棒糖的方式呈現,
沾裹帶有酥脆口感的玉米粒、
炸火腿、蒜味青豆仁,
吃起來豐富口感層次。
山與海
生食級干貝用蛋白跟竹碳粉混合包裹,
乍看之下以為是大理石,
咬下去是甜美多汁的干貝。
西班牙杏仁冷湯
西班牙的傳統白湯,
喝起來有一點點杏仁、橄欖油、蒜,
還帶點孜然的味道。
DNA23
23種不同食材跟烹調方式,
包含干貝、番茄、煙燻紫洋蔥、
鮭魚卵、起士脆片、洋蔥竹炭粉、
亞麻籽等23種時令食材,
每一口的組合都有種不同的風味。
西班牙經典蒜味風格鮮蝦
迷你鰻魚料理
白蝦搭配魚漿製成的鰻苗,
搭配乾辣椒跟蒜片,
淋上蝦頭熬製的蝦油,
白蝦脆彈又飽滿,
淋上蝦油之後風味更加迷人,
吃完剩下的蝦油帶點蒜香跟微微的辣度,
拿來沾麵包也很好吃。
三式波士頓龍蝦料理
藍鑽龍蝦尾巴部份的肉
、螯、蟹肉作的西班牙水餃
作成的的西班牙麵餃
再撒上毛豆碎及美乃滋。
高地龍蝦
豬背油包覆龍蝦螯,
再用鮭魚卵點綴。
龍蝦濃湯
龍蝦蝦膏熬的湯。
西班牙風格魯肉飯
底下是西班牙家常燉飯,
肉燥是伊比利火腿下去慢火燉煮,
濕軟的燉飯跟鹹香伊比利豬肉燥
就是昇級版的西班牙魯肉飯,
全部人吃完都說還要,
上面烘乾的火腿碎有化龍點睛的作用,
愈吃愈香、愈吃愈涮嘴。
加利西亞多寶魚佐蛤蠣綿密醬(+168)
多寶魚是鰈魚的一種,
肉質細嫩富含膠質。
當天有位朋友不吃龍蝦
主廚將龍蝦冷湯更換為:
伊比利火腿肉丸子清湯
用伊比利火腿將新鮮的豬肉末包覆起來,
做成傳統的肉丸子加上大骨熬製的清湯,
火腿包肉口感是Q彈的,
湯頭濃郁缺不搶走火腿肉的鮮甜風采.
臘味洋芋泥泡沫
將烤過的香脆火腿末撒在焗烤的洋芋泥上,
中間還鋪了一顆生蛋黃,
洋芋泡沫拌著香濃生蛋黃,
加上卡茲卡茲的火腿碎片在嘴裡,
就像是在跳著輕快的圓舞曲。
主菜四選一:
1.慢燉牛頰肉
用七十二小時慢火熬煮和牛牛頰肉,
佐甜菜根醋、玫瑰花、櫻桃、
檸檬馬告茴香醬,
牛頰肉肉質軟嫩幾乎入口即化,
這道是主菜裡最推薦的一道。
碳烤伊比利豬的秘密
伊比利豬豬腹最柔嫩的部位叫Secreto。
碳烤過後柔嫩的肉質伴著細緻及
伊比利豬獨特的油脂香氣。
西班牙風味BACADA油封乳豬肋+398
用幾個月大的乳豬皮及肋排部位,
搭配洋芋泥用三明治的方式呈現,
這道也很好吃。
美國Prime肋眼牛排(+198)
碳烤肋眼牛排佐四種嚴選海鹽。
菜單的第三部份就是甜點(Dessert),
以西班牙最受歡迎的甜食為概念,
透過充滿DNA風格的創意手法重新表現,
3種小點組成的Mignardises,
口味由輕到重分別是:
1.Pina Colada Truffles椰奶糕
椰奶糕上面搭配糖漬橙皮
及百里香增加風味。
2.Tarta de Santiago紅茶聖雅各蛋糕
聖雅各蛋糕是西班牙傳統的甜點,
使用臺灣在地的紅茶製作而成,
為口感紮實綿密、甜而不膩的糕點。
3.70%巧克力三明治。
70%的苦甜巧克力製作而成的
巧克力甘那許,
搭配巧克力費洛脆片並灑上Paprika,
為一餐劃上最完美的句點。
許願蠟燭(Make A Wish)
這道甜點做成蠟燭的造型,
上桌時幫客人點上蠟燭,
還可以許個願唱生日快樂歌,
外層是白巧克力裡面是檸檬卡士達內餡,
要吃前服務人員會把燭芯夾起來。
最後是店家招待的
西班牙吉拿棒churros
蘸上帶酒味的巧克力醬。
其實我本人不太愛分子料理,
每樣都小小的也不知道在吃什麼還吃不飽,
這間西班牙餐廳真的讓我感到驚訝,
服務人員每道菜都仔細的介紹,
每一個小細節都如數家珍,
而且酒跟餐非常的搭配,
下次一定再來報到。
DNA Spanish Restaurant
台中市西屯區惠中七街36號1樓
0928983381
12:00~14:30 ;18:00~22:00
週二為固定公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