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加州熱浪遇上連年乾旱,外加罕見的密集乾雷暴,所引發史上最大範圍的森林野火,今年又遇上種族正義衍生的政治動盪,加劇了這場毀滅性野火的死傷。西部有些城鎮9成以上完全消失,成為一片廢墟。
由於美西各州多屬民主黨執政,美總統川普冷血看待非我族類的災民,華盛頓州長說,這裡剩下唯一的濕氣就是災民的眼淚,但川普視察時仍拒絕承認氣候變遷,對手拜登怒批,他根本就是氣候縱火犯。
川普毫不掩飾自己反科學、否認氣候變遷的立場,甚至在加州野火燃燒最烈之際,任命反氣候變遷的學者出任美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副署長,迫使科學人雜誌創刊175年來首度在總統大選前表態支持拜登,痛批川普不只是對科學無能,還刻意扭曲現實,這是唯一能捍衛專業的方式。
紐時報導稱,氣候遷徙將徹底改變美國,最快接下來兩周,美西焚燒的野火面積將達到2019年火場加總的六倍,30年內會有1.62億,也就是二分之一美國人被迫搬遷,50年後 2070年,如果碳排放繼續上升到極端水準,還會有至少400萬美國人發現自己生活在危險邊緣,一個不斷拒絕科學 否定暖化的美國,正任由自己淪為當代氣候難民。
{內文:
(加州災民/Stormy Dirlam)
現實是日復一日地 雖然緩慢但必定會逐漸被(野火)吞噬 狀況變得越來越艱難 越來越糟糕 越來越多了 我的老天爺 這一切將會結束嗎
災民們無助的吶喊
如今只剩下無盡的哀鳴
過去十年 加州乾旱逐漸惡化
季節性森林野火
已燒得比以往更久更慘
2020自八月以來
美西連日熱浪
遇上了罕見的密集乾雷暴
首次遭逢最惡野火季的的奧勒岡州
還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謠傳
說是左翼激進份子蓄意縱火
當局試圖緊急疏散數十萬民眾
被人們以錯誤訊息及黨派立場誤導
最後無視疏散命令 堅持留守家園
讓種族正義衍生出的政治動盪
意外加劇了這場毀滅性野火的死傷
(NBC特派記者/Jacob Ward)
在鬱鬱蔥蔥的奧勒岡州這裡 這種野火是前所未有的 它是由高溫 狂風和多年乾旱所產生的燃料驅動 並導致火貼著地面 把很多從未到達之處全部燒焦
(奧勒岡州州長/Kate Brown)
不幸的是 這是未來的氣候喪鐘 我們正看到它對奧勒岡州 (美國)西海岸 及整個世界所帶來的毀滅性衝擊
紐時報導稱
從奧勒岡 加州 北到華盛頓州
這場八月一路延燒至今的地獄火
迄今已燒毀近600萬英畝土地
上百火場釀成至少33人不幸喪命
且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多處火場都有相當規模且頗具侵略性
隨時都可能合併再擴大
消防人員雖然不斷從陸空雙重夾擊
試圖撲滅火勢卻仍疲於奔命
(消防員/Steve McAdoo Clackamas)
我們已經連續奔走了超過50小時 沒有闔眼 只是從這個火場到另一個火場 再到另一個火場
(消防人員)
九成城鎮已經完全消失
災情最慘的奧勒岡州
50萬人被迫撤離
無人機重回現場已如戰爭過後
家園一夕變色 形同廢墟
該州緊急應變部門主任稱
官員已準備好因應大規模死亡事件
大批失聯者極有可能
都被埋葬在灰燼之中
且霧霾持續向外擴散
不只往北湧入加拿大溫哥華
東吹到紐約 華府
甚至跨越大西洋
遠在8000公里外的歐洲
也監測到18年以來最高的空污指數
(美國總統/川普)
加州野火又開始燒了 你得清理你的地板 你得清理森林 因為森林裡很多落葉和樹枝 都像是易燃物
向來不信全球暖化的美總統川普
人還沒到 先說風涼話
但正如《洛杉磯時報》所言
美國林務政策確實該檢討
川普責怪加州的同時
追根究柢的責任
何嘗不是聯邦政府的國土規劃與林務預算
到底有沒有永續的想法
當野火蔓延的州先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最北的華盛頓州
過去五天被燒毀的土地面積
已追平該州2015年後
第二嚴重野火季肆虐的總面積
野火甚至奪走一名剛滿周歲男嬰的性命
總統發言卻像個外人
毫無溫度可言
(民主黨籍華盛頓州州長/Jay Inslee)
華盛頓州東部剩下唯一的濕氣 是那些失去家園的人們的眼淚 家園與灰燼已經難以分辨 如今西部各州面臨的大火 是氣候變遷導致 我們知道 氣候變遷正使大火更容易起火且蔓延得更快 但當我們面對整個美國西海岸大火 對我們社區構成巨大挑戰時 總統卻否認這些不過是場野火 與氣候無關 如果此刻還不向全美發出信號 我真不知道日後還會發生什麼(災難)
紐時報導說
過去氣候變遷議題
在美國政壇鮮少受到矚目
但在距離投票日僅剩50天的此刻
美國西部野火的恐慌感
卻意外燒出新冠疫情與種族衝突之外
一個全新話題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還痛批川普
根本就是帶領美國走入毀滅的
「氣候縱火犯」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
如果我們讓川普這位否認氣候變遷的總統再做四年 不知道還會有多少郊區在野火中燒盡 +如果再給這位氣候縱火犯四年的時間入主白宮 發生更多的美國大火 會覺得驚訝嗎
但早就進入選舉模式的川普
當然知道加州 奧勒岡等野火災區
不是他的鐵票倉
臨時排出的視察行程
也只是在南下亞利桑那鳳凰城造勢前
順勢回應民主黨加州州長紐森的邀請
他的立場從來沒有改變
(加州自然資源部長Wade Crowfoot)
我們正看到了這種(全球)暖化的趨勢 它使我們的夏天變暖 冬天也變暖 如果我們無視科學證據 抱持鴕鳥心態 認為一切都跟植被管理有關 我們將無法一起成功保護加州人。
(美國總統/川普)
它(天氣)會開始變涼 你等著瞧
我希望科學會同意你的看法
我不認為科學能解釋一切 說真的
總統川普顯然無視於
加州州長及官員對暖化的示警
一心只想給負責打火的國民兵弟兄們
頒發勳章
他也無意走訪災區
任何批評都無法撼動
他對全球暖化的看法
當美國正處於天災人禍交雜的水深火熱
他甚至甘冒眾怒
任命長期反氣候變遷的學者David Legates
出任美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副署長
(科學家關懷聯盟/Gretchen Goldman)
李蓋茲長期接受化石燃料產業資金 且傳播氣候科學的不實資訊 選擇他來主管美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非常危險 因為他將威脅數千名每天進行與傳播氣候科學的科學家
此舉形同讓美科學界再陷危機
不只是向來政治中立的美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未來恐遭質疑會以數據資料替政治服務
專家也憂心
這將是美國繼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取消溫室氣體排放規定後
川普政府再一次大動作否定科學
這也使得過去175年來
從未涉入過政治的科學人雜誌
首度在美總統大選前表態
「反對川普 支持拜登」
因為川普對科學的不尊重
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坐視的地步
(美科學人雜誌總編輯/Laura Helmuth)
川普政府真的很糟糕 無論是對科學 公共衛生 環境 國際合作 基本上 所有能使生活變得美好 並為我們提供擺脫這種流行病機會的事物 都如此不利 因此我們真的感到有責任讓證據說話 你知道 川普不只是對科學無能 他還刻意歪曲現實 所以我們支持拜登 他擁有的紀錄要好得多 我們認為這確實是恢復我們安全與科學專業的方式
紐時報導毫不客氣地說
氣候遷徙將徹底改變美國
在可預見的未來
將會有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但他們又有哪裡可去
資深記者Abrahm Lustgarten
在採訪多名氣候科學家 經濟學家
人口統計學家 保險業高層
建築師與城市規畫師後憂心警告
最快接下來的兩周
美西焚燒的野火面積
就將達到2019年火場加總的六倍
30年內會有1.62億
也就是二分之一美國人被迫搬遷
50年後 2070年
如果碳排放繼續上升到極端水準
還會有至少400萬美國人
發現自己生活在危險邊緣
一個不斷拒絕科學 否定暖化的美國
正任由自己淪為當代氣候難民
「American First」咎由自取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19《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XSaJjs2ek
鳳凰城未來10天的天氣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上最聰明的自駕車,低估了人類這個「障礙物」
作者 愛范兒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20 日 15:30 |
自動駕駛技術的領導者 Waymo,製造出世界最有智慧的自駕車。這也視為 Alphabet 在 Google 以外最大的金融機會,部分華爾街分析師甚至給了 2,000 億美元以上的未來估值。
但 Waymo 可能低估了「人」的作用。
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這個主要測試場地,Waymo 嚴重的人力短缺問題,暴露在官員、Waymo 工作人員,以及普通市民等各層級。
據 CNBC 實地訪問,亞利桑那州官員表示,儘管該市專門為自駕車改造一些街道、停車場,且還和警察和消防部分設置緊急車輛報警,但是民眾依然對自駕車提出很多憤怒的抗議。
為了安全起見,Waymo 自駕車限制速度,比人類駕駛員要慢很多,但是,民眾指出這些車嚴重阻礙交通。所以他們迫使自駕車駛離道路,還向自駕車扔石頭。作家 Dan Albert 談到 Waymo 在路上的情況:
它表現得像是想考駕照的 15 歲孩子,而不是成熟的「司機」。
再加上相關的法律協議制定不完備,各個司法管轄區也不統一,管轄部門的員工很多情況都無法處理,還需要官員制定更詳細的條文。
另外,Waymo 也需要更多工作人員。
根據今年 1 月曝光的 Waymo 組織架構,這家公司只有 950 名員工,三分之二都是工程技術人員。
所以 Waymo 為了在每輛自駕車都配備安全駕駛員,持續擴招臨時團隊,近期還增加新職位:臨時勞動力主管,都是為了意外情況發生時能人為操控。
前陣子一名安全駕駛員 Chris Ingle 在車內時,就發生警察認為車輛違規卻無法攔截自駕車的情況,無法及時辨識指揮的自駕車,只能由安全駕駛員隨後停下。
原本各大自動駕駛公司都希望透過自駕車減少人力運送的勞動成本,但事實上,不僅維修、洗車、換油等業務需要人,全天候的後台營運也需要人,因為 Waymo 還發現,人們依然需要由人而非機器帶來的購物體驗: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運輸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客乘坐自駕車時也需要完整的端到端用戶體驗。
最後,就是最根本的乘客問題了:Waymo 還需要更多用戶,來幫他們訓練自駕車。
Waymo 已利用人員互動和 Waymo One 司機的回饋,來訓練自駕車的駕乘體驗,但儘管車內有高級駕駛模擬器,在更多天氣較惡劣的地區,比如雨、霧、空氣污染等環境下,仍需要更多實地駕駛經驗,因為先進的自治系統可能會在這些情況下癱瘓。
且去年 3 月在 Uber 的自駕測試車撞人事件發生後,人們對自駕車還是無法完全信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學生現在仍抗議校園裡的自駕車。當地一位年輕人表示:
你只要進去這輛「機器人汽車」,就會感到很奇怪。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另外,Waymo 公司 CEO 克拉夫西克採訪時說:
Waymo 還需要大約 10 年的時間才能變得無所不在,部分原因是人類還不能放棄自己的車。
所以,得不到更多民眾的支持,也是阻礙 Waymo 發展至關重要的原因。
近年來,Uber、特斯拉、通用汽車等公司都湧入自動駕駛戰場,分析師認為 2026 年自駕車的市場價值將達 5,566.7 億美元。
現在 Waymo 的困境,更像摩擦的過程。畢竟自動駕駛並不是幻想式的未來故事,而是實實在在的未來趨勢。
這也是為什麼 Waymo 將自駕車定位為「減少安全威脅的公共事業」,因為可最大程度拯救每年全球死於交通事故的 125 萬人。
附圖:▲ 2018 年 3 月 Uber 自駕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發生事故。圖為當時的 Uber Volvo XC90。(Source:NTSB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19/08/20/waymo-human-problem/
鳳凰城未來10天的天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週報》極端氣候系列報導:憤怒的夏天之二:歐洲北非六月已出現致命熱浪 西伯利亞甚至達37度高溫
【熱浪席捲歐洲.北非 英國.義大利.荷蘭.瑞士.米蘭出現39度高溫 海拔1000公尺阿爾卑斯山區也高達30度 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甚至有37度高溫 鳳凰城因高溫超過40個航班被取消 地球用致命熱浪提醒氣候變遷的事實】
這是一個讓人難以想像的夏季,災難頻傳,消防隊員疲於奔命,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熱,」鳳凰城消防隊長Reda Bigler。
美國西南部像個大火爐,鳳凰城飆出罕見攝氏48.9度高溫,這在過去歷史記綠上僅僅只有三次,且由於氣溫高,空氣較為稀薄,會導致飛機發動機推升力下降,當局還破天荒臨時取消50個航班,「過去鳳凰城的歷史記綠稍微高一點,華氏122度,時間點在1990年6月26日,取消的班機就被更改至當地時間下午3點到6點飛,」新聞影片內容。
包括猶他州,科羅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及亞利桑那所處的「四州地帶」,均因高壓系統盤據不散,連日高溫不停刷新紀錄,內華達州和加州,部分沙漠城市20號氣溫,也飆破華氏120度(攝氏48.9度),加州Sacramento的攝氏41度,更打破過去75年極值,而用電量爆增也讓供電系統吃緊,舊金山灣區數度大停電,上萬用戶無電可用,苦不堪言,「在這些地區,高達4千萬人都被酷熱天氣影響,這還是歷史上的高溫記錄,」CNN氣象主播。
這波地獄熱浪不只席捲美國,法國也迎來了1945年,也就是二戰以來最熱的六月天,大巴黎地區白晝氣溫飆到攝氏37 8度,全法高達71個省份被列為橘色警戒,受不了的人只好跳入運河消暑,「如果不是天氣太熱,我們也不會這樣,巴黎已經夠熱了,再加上污染,使我們的環境變得更糟,」巴黎市民。
歐洲各地熱氣蒸騰,從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葡萄牙,到內陸的德國,荷蘭,瑞士等地,氣溫都飆到攝氏35度,「馬德里如今攝氏38度,(過去均溫)應該只有攝氏25度,里斯本(均溫)應該25度,卻高出(攝氏)12度,巴黎也有33度,倫敦32度,」CNN氣象主播。
英國諾福克的柏油路熱到融化,輕軌電車走過,軌道還跟著扭曲變形,讓薩里郡火車近50個班次因而取消,英國氣象局稱,21號倫敦氣溫飆升至攝氏34度,已刷新1976年以來6月最高氣溫記錄,且連續第五天平均氣溫高於30度,也寫下1995年以來最長的熱浪記錄,而義大利也正面對當地15年來,威力最強大的一波熱浪,連海拔一千公尺高的阿爾卑斯山區,也一度測得攝氏30度的高溫,這不禁讓人想起14年前,法國媒體口中的「夏日大屠殺」,「還記得2003年,全歐有7萬人,死於史上最大且致命的熱浪,巴黎40度,最熱那天是8月12號,那時連續十天超過攝氏35度,連續11個夜晚氣溫超過20度,」CNN氣象主播湯姆沙特。
那時候歐洲真正讓人窒息的熱浪,八月中才發生,如今滾燙的高溫卻足足提前了快兩個月,且根據聯合國所公布的資料,全球暖化已經讓歐洲熱浪持續時間,比一百年前成長了一倍,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更預估,到本世紀結束前,義大利氣溫將升高攝氏7到8度,法國可能從下半世紀開始,攝氏35度的日子就將成為常態,平均天數將比現在要多出5到10倍。
「剛剛過去的這個五月,其實就反映了我們地表溫度他的分布,五月是我們溫度記錄以來最熱的第二個五月,最熱的五月,當然是2016年的那個五月,那個五月2016年是因為剛好碰到了一個超級聖嬰,所以把整個地球的溫度,激昂起來,這一次是在一個完全沒有聖嬰現象影響的環境之下,我們又碰到了一個可怕的高溫,它大概比去年五月低了0.1度,攝氏啦,所以地球的熱能累積得非常非常地高,當然熱能累積得高,它不會很均勻地散布在地球的每一個表面,它都會在某一個地方特別特別地高,在剛剛過去的這一段時間,最高的部分剛好就是在北非跟西歐,特別是在西班牙半島,」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
撒哈拉沙漠彷彿跨越地中海,迅速覆蓋整個歐洲,世界氣象組織也承認,今年熱浪來得異常地早,地球幾乎注定要經歷更溫暖的一年,夏威夷大學研究人員日前,檢視了1980年以來全球近兩千次熱浪,結果赫然發現,目前全球三成人口,每年都會碰上一段時間的超級高溫,且光是本世紀以來,熱浪就已奪走上萬條人命,就連最先進的國家也無法倖免,例如2010年俄國的莫斯科,有高達一萬人喪命,1995年的美國芝加哥也有七百死,「風險會持續增加,我們知道熱浪的頻率,程度,和持續時間,在本世紀都會增加,到了世紀末會造成多大影響,將取決於我們在未來幾十年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有多快,」美國華盛頓大學氣象專家克里斯蒂伊比。
根據「自然氣候變遷」期刊,最新刊登的研究內容,就算人們在2100年前,實現巴黎氣候協定承諾,全球仍有將近一半人口,每年將暴露於,至少一波的致命高溫濕熱天氣,但若不努力控制,任由溫室氣體以目前速度增加,最快到本世紀末,全球將有四分之三人口,每年將面臨「致命高溫事件」,這意味著我們已經擺脫不了熱浪來襲,且未來熱帶地區絕對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