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碧颱風滯留緩移 海峽大片對流雲系
昨天接近中午時,今年第九號颱風盧碧在廣東汕頭附近登陸,目前已經到福建漳州附近,有逐漸減弱趨勢,接下來觀察重點就是減弱為熱低或是維持颱風強度間拔河,有機會逐步往北,然後再出海偏向台灣北部海面前進,這段期間是否還能維持颱風的架構都有待觀察。從整個大氣動力條件來看,的確有讓颱風維持的機會,但未來走向,是否會接近北台灣就要看今天的發展,不確定仍高,減弱消散、持續維持偏台灣北部海面或接近北台灣,這三種劇本的確都有機會。
介於熱帶性低氣壓或接近輕度颱風的系統,可能在周日接近北台灣或北部海域,雖要關注風勢較強,但今天到明天的焦點是這波外圍環流配合上西南季風,已經在台灣海峽有大片對流雲系發展,昨天在高雄屏東顯著劇烈降雨,不少地方都有兩三百毫米的降雨,今天是以整個西半部為主,目前在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及屏東有局部大雨或豪雨,臺中、彰化、臺東及澎湖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這些區域都有可能發生短時強降雨,同時可能伴隨雷擊及強陣風,尤其連續已經下很久的時間。尤其近期南部山區已經連日下了兩三周,山區土壤已經相當飽和,馬路也很容易因雨長期沖刷有坑洞,請注意安全。
預計這波的強降雨,至少會持續到這周六,都是類似天氣,而周日就要看盧碧的發展,如果在這一兩天弱化掉,可能降雨會比目前略趨緩一些,如果持續維持、滯留或發展起來成颱風,這就會帶動台灣海峽的系統再往台灣附近發展,將又會有波雲系再移入,雨勢會延續,也可能會到下周一,這是較有變動之處,也提醒您務必要留意連日降雨的衝擊,已經到逼近臨界點,很容易致災的連續降雨,務必要提高警覺。
而另外兩個颱風10號銀河,11號颱風妮妲,這兩個颱風都不影響台灣,銀河可能會略接近日本關東地區,稍影響東京奧運的閉幕。
為何盧碧變數那麼多,主要這是由西南季風主導發展起來的颱風,登陸福建後也缺乏顯著導引氣流,不過北方有低壓系統有利於盧碧的維持,未來就要看維持多久,還有整個大季風低壓內的發展北抬,尤其又是一個輕度颱風,不確定也高。
台灣已經連續三周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而要改變就要等下周二三太平洋高壓西伸過來的重大變化,到時就是再度回到夏天的天氣。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氣象達人丨彭啟明在LINE官方帳號登場囉!
我們將會提供許多好康資訊給大家,
請利用下方連結,將我們的帳號加入好友來接收優惠資訊:
https://lin.ee/7vti1U5
-------------------------------------
💡 DR. WEATHER 氣象博士抗風傘 限量發售!
➡️ https://www.weatherrisk.com/drweather
--------------------------------------
💡 【全方位閃電監測網】:我們提供全台灣各地落雷預警、雷擊歷史資料,歡迎洽詢小編!
💡 總是被天氣攪局?來試試【客製化天氣預報】,我們提供詳盡的天氣報告和諮詢服務!
➡️ https://catch.weatherrisk.com/
--------------------------------------
#彭啟明 #氣象 #達人 #時事 #颱風
#陣雨 #專業 #西南風 #雷陣雨 #西南氣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8的網紅張麗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內鄉農會為推廣在地優質農產品,預定自8月22日開始一連三天,舉辦林內紅透台灣木瓜節活動,農會為了宣傳這項活動,特別請來林內在地肚皮舞表演,希望吸引大家注意,木瓜節可以踴躍來現場捧場,一起推銷林內木瓜。 除了肚皮舞精彩表演,雲林縣長參選人張麗善也擔任活動代言人,變身做阿善師現場示範炒木瓜米粉料理...
高雄到澎湖多久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練習當一個原住民,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呢?是一個月、一年、還是一輩子呢?」
我在高雄市長大,尋常的那種集合式大樓;我父親的父親來自澎湖七美嶼,母親則來自屏東高樹鄉。也未曾有過多少跟原住民有關的記憶,只隱約記得母親說過,她和她的堂/表姊妹們,時有被「誤認」成原住民的經驗。
大學後進入了學運社團,開始頻繁地參與各種倡議、抗爭行動,當然,也包含了原住民議題。這一路上,為了尋找自己的著力點,竟也開啟了追索身分認同的契機。
還記得第一次,參與成大原住民社團的歌舞排練,看著自己腰上層層疊疊的布、彩色的緞帶,端詳自己的樣子,感覺到族裔和身分;在每一個踏步、踮腳、領唱、答唱的過程裡,我感覺我不只是在練習歌舞,而也是在「練習」作一個原住民。沒有盡頭地。
我想起壢坵的小米田、想起大港口的龍的故事,想起破碎的、片段的族語單字嚼在嘴裡,原住民是甚麼樣子的?他們怎麼說話、怎麼想、用甚麼方式過生活呢?誰是原住民?那,我是誰?
這股隱晦的身分認同思索,隨著我來往更多村落、參與原住民議題更深,開始蔓延開來,形成日常的焦慮,反反覆覆。
❖「身為白浪,我很抱歉」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白浪,純純種種的白浪,甚至為此沮喪,在參與議題的時候,好像總是找不到一個適切的發聲和行動位置。與族人互動的過程中,又好像沒有能與族人搭上話或是獲得信任的基礎。
「作為一個漢人,我的確轉換過好幾次心情,從想親近到實際上疏離、從難過自己的疏離到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窩挖深一點、鼻子隆高一點。」如果這樣就可以不必解釋自己是誰、為什麼在這裡。
於是當時以漢人身分作為認同的我,充滿原罪感,並帶著虧欠的情緒,在2013年的反核大遊行中把「身為白浪,我很抱歉」的字眼紋身在肩膀上。沒有想到,一個剛認識的馬卡道族朋友一臉何必地跟我說「妳不用這樣!」
我還在想那是什麼意思,結果,好不容易漸漸習慣了笑著自我介紹「我是白浪啊」,一個月內,就赫然得知自己的馬卡道族血統。
❖「被奪去名字的人」
最早我的家族住在屏東高樹鄉加蚋埔,也就是至今留有夜祭的村落,現在我外婆的幾個姊妹們都還住在附近幾個小村子。問過我母親,她說過去外婆的確曾告訴她,還有些親戚住在加蚋埔。
我的家族間從未有過跟「平埔」、「原住民」有關的耳語,後來我曾問母親,她阿公(被登記成「熟」的)長得像原住民嗎?她說:「一點都不像,他長得堂堂正正的!」
拼湊母系家族的拼圖是一場幽微的伏流歷險,除了衝擊,更有些微的憤恨。
末裔如外婆、母親與我,無從承繼馬卡道的文化、語言、信仰,不是因為我們在族別之間做了什麼選擇,而是因為其中某一些選項已經被抹除了。
我們好像以為現在的我們是自由的、依循自己的意志、掌握自己的生活,但事實上打從一開始,我們早已被剝奪了記憶自己可能/可以是誰的權利。
看到資料上用「漢化殆盡」來帶過這三四百年文化崩解的光景,都會忍不住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我怎麼不曾設想過,他們有名字、有愛吃的食物、有情人、有憤怒和憂愁,怎麼在歷史的某一個斷點全數消失呢?
「台灣」用的是他們當中某一群人的名字、凱達格蘭大道用的是另一群人的名字,怎麼憑空蒸發,成為一個永恆的、空蕪的紀念碑?
這些名字的子民在哪一刻、甚麼情景下剝去獸皮綁起衣襟、放下獵槍拿起鋤頭、把壺瓶撤下放上媽祖像、說起一口台語,把母親的傳祀改成父親的姓氏?
如果可以,很想要把麥克風嘟到1850年代的某一個他們面前,你為什麼這樣選擇?你放棄了哪些?誰使你這麼做?你遺憾嗎?你感到羞辱還是驕傲?
一群被奪去名字的人。也許我越來越能夠想像,也許永遠都不。但我開始知道的是,這群人從未消失,只是隱姓埋名地生活著,其中一些,用一個全新的身世記憶自己;另外一些,則努力拼湊還原,只求無憾無虧欠於祖源。
❖「我花了21年學習如何離棄地土
離棄母親的語言
直到夢中的庄頭呼喚著我
沒有根的孩子
依憑殘缺的地景記憶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落
找到赤腳的信仰之前
不會停歇
我是半人番啊」
經過了身分轉移走一遭,戲劇化地,看似得償所願。然而,舊的矛盾得到解決,新的思索也浮現出來。
首先,我明白原住民的課題就該是全台灣人的課題,是所有台灣人的尋根,而不僅是原住民自己的。
我將為我血緣裡原住民的成分感到驕傲和敬畏,也對漢人的成分感覺釋然,這個雜揉和混血的狀態,不就是這個島嶼的縮影嗎?
再者,如果文化早已斷裂,血緣又意謂了什麼呢?像我這樣,沒有了傳統、信仰、語言,一點點殘存的都模糊難辨,那股追尋母體的認同,究竟是誰的母體?如果我探源尋根,在我的生命經驗裡如同學習一種未曾認識的文化,「根」又何以為「根」?
所以,到底怎麼樣才是一個原住民?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原住民」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
我明白的不多,「原住民」其實是相當晚近的概念,「平埔&高山」和「熟&生」也是統治者區分人群的方式,甚至於「馬卡道」這個族群名稱,屏東的族人都未必聽過;能確信的是,尋溯來時的銘印啊,是一生的課題。
從我身上,除了試圖去凸顯平埔原住民族的樣貌,我們從未消失,只是反映了被國家除名和與外來文化混血的結果;也想回過頭來,去挑戰政府透過行政體系與民族認定,為「原住民」所設下的族群邊界,看似保障、其實箝制了我們對原住民族的想像。
族裔其實沒有想像中重要,卻比想像中重要。
重要的不是你如何被歸類,而是你如何回應召喚、你如何選擇和實踐要成為誰。
現在有人問我是不是原住民,我都還未必反應的過來。然而,這是無數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雖然有點晚了,偏有人要固執地記著。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日 沒有名字的人 #陳以箴
-
全文閱讀:https://bit.ly/3ykLh7G
延伸影音:https://bit.ly/2TKURlh、https://bit.ly/3C5z0X1
《沒有名字的人》:https://bit.ly/37eT23o
高雄到澎湖多久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朋友注意~老天爺鞭小力點別再淹上來啊@@(#閃編)
#高雄 #南台灣 #豪雨特報 #淹水警戒 #西南氣流
高雄到澎湖多久 在 張麗善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林內鄉農會為推廣在地優質農產品,預定自8月22日開始一連三天,舉辦林內紅透台灣木瓜節活動,農會為了宣傳這項活動,特別請來林內在地肚皮舞表演,希望吸引大家注意,木瓜節可以踴躍來現場捧場,一起推銷林內木瓜。
除了肚皮舞精彩表演,雲林縣長參選人張麗善也擔任活動代言人,變身做阿善師現場示範炒木瓜米粉料理,張麗善拿出家庭主婦本領,沒多久時間就將香噴噴的木瓜米粉炒好,現場前來表演的小朋友聞到香味都擋不住,和與會來賓大嘴品嚐美味的木瓜米粉。
林內木瓜種植面積達300公頃,佔全國產量的10分之1 ,農會以「紅透台灣」為名,希望將林內打造為木瓜的故鄉,今年的木瓜節,除了行銷木瓜以外,還舉辦「林內特產養生宴」,以木瓜、鳳梨、芋頭、竹筍等在地食材做成風味餐,希望民眾可以踴躍前來品嚐。而且為了協助高雄災民重建,今年木瓜評鑑得獎木瓜,將進行義賣,加上鄉內農特產鳳梨、紅龍果、無花果、龍眼等,拍賣1000台斤,義賣所得將全數捐助高雄災區。
這幾年林內鄉出產的木瓜,品質已經受到肯定,去年木瓜評鑑第1名的木瓜,一箱拍賣價高達1萬8000元,今年農會繼續努力,推廣農民採用沒農藥的種植方式,品質比往年更好,農會也希望今年拍賣價格可以打破紀錄,創造農民更高的利潤。
《歡迎來坐》
國會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3-1號2103室、
青埔服務處:雲林縣虎尾鎮平和里青埔2-23號。
《張麗善 雲林ㄟ日頭花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unlin.lishan/
《張麗善 Youtube頻道 日頭花行腳》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LH...
《張麗善 Instagram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lishan6970/#
《張麗善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me/R/ti/p/%40yunlin.lish...
《財團法人雲林縣青埔教育基金會》
http://hanreporter.blogspot.tw/2012/0...
《懇請支持國民黨提名縣市長參選人》(依徵召提名順序排列)
苗栗縣長徐耀昌、南投縣長林明溱、連江縣長劉增應、彰化縣王惠美、臺東縣饒慶鈴、新竹市許明財、宜蘭縣林姿妙、雲林縣張麗善、花蓮縣徐榛蔚、基隆市謝立功、臺中市盧秀燕、嘉義市黃敏惠、澎湖縣賴峰偉、新北市侯友宜、桃園市陳學聖、嘉義縣吳育仁、屏東縣蘇清泉、臺北市丁守中,金門縣楊鎮浯。
《敬請關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委員群》
蔣萬安、李彥秀、蔣乃辛、費鴻泰、賴士葆、林德福、羅明才、陳學聖、呂玉玲、顏寬恆、
盧秀燕、江啟臣、林為洲、陳超明、徐志榮、王惠美、馬文君、許淑華、楊鎮浯、陳雪生、鄭天財、廖國棟、孔文吉、簡東明、王金平、柯志恩、陳宜民、林麗嬋、許毓仁、曾銘宗、黃昭順、吳志揚、張麗善、徐榛蔚、王育敏。
《雲林鄉鎮市》
斗六市、虎尾鎮、斗南鎮、四湖鄉、土庫鎮、 臺西鄉、崙背鄉、水林鄉、二崙鄉、麥寮鄉、口湖鄉、褒忠鄉、大埤、虎尾。
《雲林景點》
劍湖山世界, 北港朝天宮, 蜜蜂故事館, 雲林故事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8fO0QXxv24/hqdefault.jpg)
高雄到澎湖多久 在 高雄要去澎湖要怎麼去.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 要去澎湖要怎麼去. - 可坐船嗎?那裡坐....坐多久..船大不大.....因為坐小船會昏船....我是屏東人..如果坐到火車站要怎麼坐去. ... <看更多>
高雄到澎湖多久 在 去澎湖必看:搭船還是坐飛機?行前準備懶人包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從台北飛馬公約50分鐘,台中飛馬公約40分鐘;嘉義/台南飛馬公約30分鐘;高雄飛馬公約40分鐘。搭乘飛機大概1個小時內就可以抵達澎湖。 ※班機起飛前30分鐘至櫃台報到劃位,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