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整形外科 張舜程醫師來到空中,跟大家聊聊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以及治療方式。
在種種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中,足部傷口癒合不良是最常見的情況,台灣目前有220萬名糖尿病患,其中約有7萬名以上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因嚴重傷口惡化導致截肢,造成家庭經濟重擔及健保重大醫療支出為,而且對糖尿病友的自我照顧能力更是一大威脅,一旦傷口癒合不良,許多事情都需依賴照顧者幫忙,被列為糖尿病患致死致殘之嚴重併發症之一。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7tTbk-9o4uk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節目介紹:
在種種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中,足部傷口癒合不良是最常見的情況,根據國際糖尿病協會統計,2019年全球糖尿病人為4.63億人,2045年將成長到7億人,台灣目前有220萬名糖尿病患,其中約有7萬名以上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因嚴重傷口惡化導致截肢,而截肢後五年存活率低於60%,造成家庭經濟重擔及健保重大醫療支出為,而且對糖尿病友的自我照顧能力更是一大威脅,一旦傷口癒合不良,許多事情都需依賴照顧者幫忙,被列為糖尿病患致死致殘之嚴重併發症之一。
糖尿病足部潰瘍肇因於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所引起之下肢病變。糖尿病的病人會在足部的任何地方,產生不同嚴重程度的傷口狀況。糖尿病足的成因,一般而言來自於三大類:第一大類是神經病變、第二大類是血管阻塞、第三大類是嚴重傷口感染,所以我們在臨床上都會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須要特別留意足部是否有出現傷口,千萬別輕忽。
過去像我們在臨床上治療糖足傷口,會先評估傷口的狀況,評估進行傷口清創、負壓治療、人工敷料的合併治療方式,近年來,隨著藥物研究日益發展,從植物中萃取成分療效的相關研究日益茁壯,傷口照護的研究發展也從巨觀傷口床環境發展至微觀的傷口相關細胞訊號,發展出使用複合性植物萃取物調控免疫系統、加速癒合的藥物,透過調節巨噬細胞的極化反應,使傷口內的發炎細胞激素平衡、脫離慢性發炎循環,逆轉傷口惡化至常規傷口癒合,在多國多中心的三期臨床試驗研究資料顯示,新藥物的整體潰瘍傷口癒合率高達60.7%,外用的軟膏劑型對病人的方便性,且方便居家使用更安全,大幅減少病患就醫奔波的辛勞,也減少家庭對於醫療的支出,且在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減少病人暴露於額外風險為當務之急,新藥物治療的出現實乃一大福音。
◎來賓介紹:張舜程
學歷:
•國防醫學院 醫學士
經歷:
•整形外科、美容、燒燙傷、手外科、重症加護、高壓氧 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海底暨高壓氧醫學會理事
•教育部定助理教授
•美國夏威夷州大皇后醫學中心 高壓氧潛水醫學 臨床研究員
•美國南加大聖地牙哥分校醫學中心 高壓氧治療 臨床研究員
•三軍總醫院 整形外科 主治醫師 病房主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補充整天的活力來源💪交給享食尚滴雞精→https://goo.gl/3bc33z 今日主題:學會三招天然高壓氧 大媽也能變身鄭多燕 今日來賓: 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 林頌凱 體適能達人 劉光華 腦波自律神經醫學會理事長 王群光 台中愛笑瑜伽協會理事長 莊聰正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
高壓氧醫學會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旅遊醫學】~ 感染新冠肺炎後的潛水活動
上次分享過感染新冠肺炎後,登山要注意的事項;朋友懶得念書叫我查查有沒有潛水相關的文章...(我還真的乖乖去查了...話說我也好久沒潛水了,我的open water證照應該要重修了)
哈哈,廢話太多了,直接來看文章的結論:
其實和登山的建議一樣,一開始就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 (有沒有住院,有沒有嚴重併發症,治療完成後有沒有後遺症等等);依照嚴重程度的不同,安排後續的檢查;當然就是越嚴重的,檢查的項目越多。
所以我自己的結論還是,能不要得到最好,然後有疫苗就去打,減少重症的風險。
另外,DAN (Divers Alert Network) 已經在進行為期五年的研究,相信之後感染者康復後,是否能再次回到最愛的潛水活動,一定有更詳細且清楚的指引。
最後,談一下DAN對於如何預防傳播的建議:
1. 在入水前,保持社交距離,並配合當地政府的規定,如:配戴口罩等。
2. 對於個人或租賃的設備及器材,使用前後,都進行完整的消毒。(可參考DAN如何消毒潛水器材的指引,要注意濃度較高的漂白水或使用酒精,可能會對部分橡膠製品造成損害,進而影響安全性;另外,我多提一點,肥皂水還要配合搓洗,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就像洗手也不會只過個水,所以並沒有很適合拿來消毒器材。)
3. 在非緊急狀態下,避免使用備用二極頭;而在訓練「呼吸系統共享」時,也應評估相關的健康風險。
希望大家都能快樂地去潛水呀,夏天也快結束了呢....
※ 參考文獻:
1. Sadler, Charlotte, et al. "Diving after SARS-CoV-2 (COVID-19) infection: Fitness to dive assessment and medical guidance." Diving and hyperbaric medicine 50.3 (2020): 278.
https://dx.doi.org/10.28920%2Fdhm50.3.278-287
2. 流程圖:瑞士水下和高壓氧醫學會 (SUHMS)
https://suhms.org/medical-examination-2/for-divers/infos-for-divers/diving-and-covid19-f/
3. 如何消毒潛水設備
https://alertdiver.eu/en_US/articles/disinfecting-your-scuba-equipment
高壓氧醫學會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補充整天的活力來源💪交給享食尚滴雞精→https://goo.gl/3bc33z
今日主題:學會三招天然高壓氧 大媽也能變身鄭多燕
今日來賓:
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 林頌凱
體適能達人 劉光華
腦波自律神經醫學會理事長 王群光
台中愛笑瑜伽協會理事長 莊聰正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陳月卿
TVBS官網:http://health.tvbs.com.tw/index.html
FB粉絲頁:https://goo.gl/zV7X1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pDxh_lNm_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gW8uZGq4MD3t6ZLhRYUR40IzRTg)
高壓氧醫學會 在 臺灣動物高壓氧醫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設想動物高壓氧治療專科醫院Taiwan animal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ospital ... 三八婦女節~Lali卻給媽媽和姐姐一個快樂不起來的禮物,癱弱軟腳走路東倒西歪,連頭不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