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可以追溯南島語言最古老的地點。幾千年前,這些語言由台灣傳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最早起源於台灣」
【回顧】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Jacky Cheng:台灣人,您對母親到底了解多少???
台灣文明,您知道台灣歷史四百年只是幼稚園程度,了解南島語族發源地是台灣,也只是小學程度而已,您懂得Paccan是原名,"您好"叫"台灣",四千年前遠洋Manga雙船體(與艋舺的台語同音,當然也與菲律賓的螃蟹船同音,但菲國學不到精髓,只能短航),傳出去台灣文明玉石珠算,給南洋與中土....總算是有中學程度了,12000年前的姆大陸,亞特蘭提斯陸沉,蘇格拉底,柏拉圖,西方三哲的理想國烏托邦,不在大西洋,而在太平洋,才是台灣歷史的大學程度,宜蘭與那國島間的海底沉城,虎井嶼,台東數千年以上萬年遺址隱藏了多少考古密碼....台灣人,你真的知道嗎?
(全南島語族的眼睛,都與Mada同音,南島族有十大語系,西到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到夏威夷,南到紐西蘭,智利復活島,北是台灣,也只有台灣唯一同時擁有九大語系,流傳出去。3500~5000年前的航行授與文明(中國四川三星碓的蝌蚪文,沒中國人知道來源真意,台灣古跡中處處可見,是傳播源頭),菲,馬,近年在3500前的古墓遺址挖出,全世界僅有台灣東部獨產的豐田玉器陪葬,很明顯了。)
(有人說所謂的海底古沈城其實是斷裂的岩脈,但是它工整畫一的牆體卻又讓人無法解釋;有人說那是1622年荷蘭人佔領虎井時修築的城堡,遭明軍炸毀沈入海底;有人說這乃史前文明的遺跡,人類活動的證據;更有日本學者說這是八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
(台灣宜蘭外海60海浬處,沉睡著一座神秘的海底古城,古城內有精細的雕刻、神殿、金字塔,學者研究,該遺跡屬於距今約1萬5000年前的「姆文明」(MU文明),也就是在中國大陸還與琉球群島相連時,人類在這塊「姆大陸」上所創造的高度發展古文明。相關學說已流傳一段時間,因為實在太過引人入勝,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路上激起討論。
中國網站《萬花鏡》日前刊登一篇名為〈因地震沉入深海:台灣宜蘭海底驚現神秘金字塔!〉的文章,吸引了許多兩岸網友關注。該文指出,在距離台灣宜蘭僅60海浬的日本與那國島海域,沉睡著許多當地漁民都知道的巨大海底古城,1986年後,日本學者開始對遺跡進行現代化的海底考古研究。
經過長達8年的考古調查,琉球大學木村政昭教授振奮地表示,「沖繩周邊海底考古學的研究,將會讓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見天日,古老的『海底龍宮』傳說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沈沒在海底的『姆文明』也讓海底龍宮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我確信與那國的海底遺跡,就是1萬2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根據考古隊以電腦合成方式繪製的遺跡復原圖,該遺跡有著海龜壁畫、靈石、廣場等祟拜物,可以判斷就是古文明居民聚會的神廟,而神殿北面有2個半圓形的柱穴,可能就是女巫舉行儀式前的沐浴之處,也有可能是讓即將獻給神的處女清浴的水池。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圓洞穴東邊近處的靈石,其擺設的方式與沖繩及日本本島的民間信仰類似。此外,神殿東方的拱形城門、巨石疊成的城門等,也與1萬年後才興起的琉球王國建築類似。而在城門附近發現的2塊重疊巨石,有人推測這2塊巨石是城門下方的基石;由2塊巨石整齊重疊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長方形人口雕孔等看來,該巨石顯然是經過人力加工而成為城堡的一部分。
這項新的發現,與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士‧柴吉沃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姆文明』假說不謀而合。柴吉沃德認為,在距今1萬5000年前的史前時代,現為日本、琉球、台灣的西太平洋一帶,其實是一整塊相連的「姆大陸」,其面積比南美洲還大,史前人類甚至在其上創造了燦爛的古文明,但因為遭遇大地震所引起的地質變動,而在一夜之間沈入大海,一切記載就此失落,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直到今天仍有待人們挖掘出它的真實面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74106319/posts/1528706937238428/
李致穎:談到女性或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時,許多人都能理解這些特定形象,如女性的陰柔、感性、軟弱,南島語族的天性樂觀、愛喝酒愛唱歌等,對於弱勢性別或族群的主體性的剝奪,以及,成為他們追求自主性時的阻礙。
但是,上述的邏輯,對象ㄧ換作是「台灣人、台灣文化」就又不一樣了,各種刻板印象,例如隨性、草根性、海盜性格、髒亂、粗俗⋯等,全部照單全收,殊不知這些特定形象就是自己的主體性被襲奪、被架空後的殖民地文化,還把這些由殖民者所塑造出來的形象,當成自我認同。還有什麼比這樣的事情,更加悲哀的嗎?
#台灣文化應該要有各式各樣的面貌
#台灣人要打破殖民者的禁錮活出自我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2110034219674/
李致穎:什麼是漢人?漢人是怎麼來的?
以「台灣南島語族」為例:
生番→熟番→人→漢人
未經由儒學「教化」的人,即為番或夷或蠻等,不文明、未開化之族群,必須透過儒家思想價值觀影響後、教育後,才能成為儒家價值觀下的「人或漢人」。
#台灣人正被教化為中華人
#已接近完成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07689328344790/
李致穎:把自己的認同,定義爲中國人,是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我也是中國人。
把自己所屬的族群認同,定義爲中國人,則不在個人自由的範圍。例如,我是泰雅族人,泰雅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溫馨提醒:台灣的南島語族,無論在對岸中國或此岸中華民國政府的定義下,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喔。
https://www.facebook.com/1639848710/posts/10213131710200935/
임가영:如果我是台灣的電視編劇,
簡直有發揮不完的題材(翻白眼)。
超過400年前至四、五千年之間,
南島語族的先人從台灣出發,
順著洋流和季風開枝散葉到了整個大洋洲。
(這個梗被迪士尼用走了就是「海洋奇緣Moana」)
400年前熱情浪漫的大航海時代,
荷蘭人教了台灣人以羅馬拼音做為文字記錄,
引進了最早的銀行會計制度,
至今番仔薑(辣椒)、番仔火((辣椒)、紅毛土(水泥)、水牛、黃牛、芒果、雞蛋花、甘蔗、水稻…
通通都是荷蘭人曾經來過的痕跡。
400年前日本幕府時代,
將軍穿的盔甲也都是台灣出口的鹿皮製造而成的。
380年前和兩蔣一樣宿命的鄭成功父子,
假裝反清復明建立了東寧王國,
跟228一樣殺盡不服從的台灣人,
跟白色恐怖一樣洗腦倖存的台灣人,
先人為了生存通通當了假漢人,
從此全台灣每個村莊聚落居民沒有血緣關係的也都一個姓,
每個姓的族譜第一代都是同個時間,
如果追本溯源去到中國,
拍謝阿嬤袂認得阿松誰跟你一家人。
台灣人曾經有革命精神,
譬如300年前的鴨母王朱一貴或230年前的林爽文,
其中林爽文在他的全盛時期曾經控制全台,
為此,
乾隆皇帝的緋聞私生子福康安率領清軍渡海來台專門對付林爽文,
打贏了之後還列為乾隆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
150年前,
Robert Swinhoe把福爾摩莎烏龍推向紐約和倫敦的茶館做為點單最貴的茶,
也將台灣特有種生物登錄到國際上的各個學術期刊,
光是他的足跡事跡就註定是史詩般的鉅作。
而你不能移開視線的是接近同一個時期的George Leslie Mackay,
他是「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馬偕博士,
餐桌上每天見面的胡蘿蔔、白色花椰菜、和高麗沒有關係的高麗菜都是他引進台灣的。
馬偕博士辦學校開醫院都是後來的事了,
但你知道當他踏上台灣的土地第一步,
是誰接住他的手?
蘭大衛醫生!
我小時候看讀者文摘的一篇「切膚之愛」,
主人翁的蘭大衛醫生,
當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
也是奉獻一生在台灣,
一家人在台灣的故事根本也是大河劇。
也是同個時期,
基隆外海發生了一場戰爭,
造成越南變成法國殖民地,
卻跟霧峰林家有很大關係。
迄今每年中元節,
基隆的法國公墓還有人以紅酒和法國麵包祭拜百多年前的法國軍人。
我累了先寫到這裡。
寫這種東西很難過,
我們從小去上學被當作白癡騙到大,
歷史課本內容扣掉謊言剩下標點符號,
只有頁數號碼是正確的,
卻還要透過不斷的考試強行刻在腦筋裡面,
所以書唸得越好,
被毒害就越深。
但人們必須知道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事,
才會明白為什麼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台灣的電視台當然有能力提供具有深度又好看的戲劇,
譬如幾年前民視製播的「浪淘沙」,
講蔡阿信醫師的故事;
又如比較近的是台視曾播出「純純」,
講的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故事。
可是婆婆媽媽有印象的是「龍飛鳳舞」、「飛龍在天」之類的長壽劇,
或是什麼都有神有鬼有怪害過來害過去的「戲說台灣」,
透過這些使觀眾對台灣的過去能夠有什麼瞭解?
這就是重點了,
掌握媒體的他們不要台灣人瞭解台灣,
愚蠢才好控制。
你羨慕日劇韓劇能夠考究的呈現他們自己先人的生活風貌之餘,
不要忘了他們擁有的是自己的國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20430480/posts/164241035578296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東穎整形外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夜談心】一年馬偕兒科經驗分享!最後選整形外科的原因?醫學生涯如何規劃?醫學系選科心路歷程|依心唯美 謝東穎醫師 談心系列第一集👉🏻https://youtu.be/2xPvoutrGcA 談心系列第二集✨ 在一萬訂閱快問快答中 分享了幾個工作上遇到的小故事 一時興起就想跟大家講古 分享一下...
「馬偕講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謝東穎整形外科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媽爹講故事 的評價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圖Siri真的講故事給我聽了! - 有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馬偕講故事 在 Re: [新聞] 《蘋果》直擊|高登快篩採購爆爭議登記 - PTT推薦 的評價
馬偕講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薺菜水餃
#安徽人也吃水餃
#我的私房水餃
#若不是新冠我才不想告訴你
日前在廣播節目中公開了我的私房薺菜水餃,位於台北馬偕醫院附近的小小店面 #家鄉水餃,葛老闆娘讓我知道,原來安徽人也吃水餃,而且是口味相當獨特的薺菜水餃。
安徽餃子加了一個神奇食材,加了這個食材,肉餡可以不用打水,還會膨脹長大,保濕有彈性,當年我採訪老闆娘時,不相信水餃餡沒打水居然也多汁,直到我吃出切碎的粉絲才恍然大悟,這招實在很聰明。
我寫過很多篇有關我山東父親包水餃的文章,我自認這就是水餃的最高標準,尤其餃子餡更是講究,但薺菜水餃可沒看我爸包過,自然也沒吃過。
很多人南方人習慣吃薺菜,尤其是過年前,而我第一次吃薺菜是炒年糕,加點肉絲和筍絲,有一股淡淡的野味。
薺菜在我眼中並非經濟實惠,就跟豆苗一樣,我葛格保師傅曾教我摘薺菜,一大把亂糟糟,根朝下,葉朝上,用手一攏一抓,把頂端的嫩葉一次拽下來。
他在天香樓當主廚時,要用的就這一小撮,其它老的全丟了,就像豆苗,只取幾片嫩葉,我看了心疼死了,但摘菜若不捨,最後一嘴渣更討厭。
剁碎了包餡沒差,但家鄉水餃老闆娘使用的薺菜不是台灣在地的,因為產量少價格貴風味更淺,所以她請安徽鄉親在盛產期大量採收,汆燙冷凍成薺菜磚寄到台灣,讓薺菜水餃全年皆可供應。
即使如此,老闆娘的水餃仍是供不應求,所以那年採訪後雖寫成報導,卻用相當不明顯的方式暗示店家所在,好吃者仍按圖索驥並太快朵頤。
那天在廣播節目中放送薺菜水餃的故事,好多人在直播中留言詢問位置,但也有人已經直接殺過去買水餃了。薺菜水餃,我喜歡,希望你們也喜歡。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fb
#youtube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
#中廣流行網超級美食家
#每天中午11點和晚上6點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一周9集內容全新不重播
馬偕講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大家的支持,讓用心的本土作品被看見🙏
‼️《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新書預購首日即時榜第一名‼️
這是一本說出孩子心聲的書;這是一套幫助爸媽溝通的教材;這是引導孩子自律的繪本;這是一套教孩子同理心的工具。謝謝這麼多人喜歡,我真的花了好久的時間在創作這套教材上,不會讓大家失望。
訂購《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各大平台:
► 天才領袖(親簽版+獨家書籤):https://pse.is/3m9t49
► 博客來:https://reurl.cc/NrmjO9
► 誠品:https://eslite.me/3lqqnh
► 金石堂:https://pse.is/3m9rjd
► MOMO:https://pse.is/3ehx2d
► 馬來西亞大眾:https://pros.is/3lla5m
我把大家常遇到的教養的困境都放在這本童書裡,這也是一本給父母的教養書。有發現嗎?孩子喜歡聽故事,不喜歡聽道理,那就從故事中學道理,用故事來教,真的會讓不願意聽話的孩子比較願意聽。
故事裡的孩子悠悠,都想照著自己意思做,都覺得大人管東管西很煩,但是媽媽一但不管,悠悠自己又不能做好⋯⋯咦!有沒有很熟悉的場景?快帶著孩子來看看這本書。
衷心感謝推薦這本書的所有好朋友們:
王意中/台灣人氣臨床心理師
朱芯儀/知名藝人媽咪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
徐小可/知名藝人媽咪 白吉勝&徐小可 Love 白宮這一家 Pai’s Family
徐瑜亭/習惜親子教育中心創辦人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蕭彤雯/資深媒體人
羅寶鴻 老師/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嚴立婷 Willson & Tina/知名節目主持人
(姓氏按筆畫排列)
有你們這些好朋友的支持,我才能把新的方法傳到更多的家庭,謝謝你們願意為這本小作品推薦🙏。
💕#王宏哲老師首次為親子創作的3合1情緒教育組內容💕
1、教養童書《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
2、情緒桌遊《海底龍宮大冒險》
3、操作教具《情緒風火輪》
雙情境故事繪本➕17堂親子互動EQ課,讓孩子從玩中學規矩,也讓親子學習正確的溝通方法
‼️8/2到8/9開放首刷預購‼️
➡️全省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預購首刷皆有附情緒桌遊及學具,限量發售
➡️企業大量訂購或團媽另有折扣優惠(請洽天才領袖02-23963177#17)
本土創作不容易,一定需要您的鼓勵!我會繼續努力做出更好的書❤️❤️❤️
#一本可以幫助孩子懂事的教養書
#為什麼不能想怎樣就怎樣
#首刷版預購中
馬偕講故事 在 謝東穎整形外科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深夜談心】一年馬偕兒科經驗分享!最後選整形外科的原因?醫學生涯如何規劃?醫學系選科心路歷程|依心唯美 謝東穎醫師
談心系列第一集👉🏻https://youtu.be/2xPvoutrGcA
談心系列第二集✨
在一萬訂閱快問快答中
分享了幾個工作上遇到的小故事
一時興起就想跟大家講古
分享一下在成為 #整外醫師 前
曾經擔任過一年的 #兒科醫師 的經歷👶🏻
想讓對未來工作選擇迷惘的
無論是醫學系學生、實習醫生或住院醫生
都能敲敲敲找到自己的出路🔨
有更多想跟我分享的
都歡迎在下方留言問問題喔!
💡影片重點
00:00 搶先看
01:23 成為兒科醫師的原因
01:48 馬偕兒科住院醫師經歷分享
03:54 轉科的原因
05:12 給猶豫志業的學弟妹的一段話
07:00 選擇當整外醫師的原因
08:30 適合當整外醫師的原因
09:16 東東的逃獄理論
10:00 名言佳句時間
✏️相關文章
謝氏縮唇手術
https://follow-heart.com/pursed_lips
縮唇合併臉型輪廓調整
https://follow-heart.com/lip_face
外傷唇/唇顎裂修補手術
https://follow-heart.com/Cleft_lip
▸▸歡迎合作洽談:[email protected]◂◂
✉️聯絡我們
預約諮詢|https://follow-heart.com/chat_li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chat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chat_ig
#兒科醫師 #經驗分享 #整形外科 #外科醫師 #工作選擇迷惘 #職涯規劃 #醫學系選科心得分享
#依心唯美 #依心唯美整形外科 #謝東穎醫師 #謝東穎整形外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6IZjnO2Ih4/hqdefault.jpg)
馬偕講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女人屐痕3:台灣女性文化地標【百年女史在台灣】新書介紹
訪問總策劃:陳秀惠
內容簡介:
歷史,不應該只是「History」,
而應該也是「Her story」!
十多年前,女性文化地標還如荒漠,「女人屐痕I」開啟推動行走女路的地標旅行,讓久遠飄渺的歷史故事接地氣,如迷霧森林中的精靈,引導她鄉(herland)。現在,行走她鄉的「女人屐痕」之旅越來越夯,她鄉已在足下。這是一場重新銘刻地景的運動,讓城市的歷史記憶重建,讓台灣地圖再現女人的經驗,豐富台灣的地景。
本書紀錄曾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的女性面孔、身影,標示女人特別生活的地方,讓一向看不見女人的地圖,浮現女人的行腳,建立台灣的女性地景。這個概念與1970年代發展的女性主義地理學不謀而合,再現女人地表移動的經驗。
這些故事和地點如同指引台灣女性的「地標」(landmark),就像探險家通過某一區域時,為防迷失,仰賴地表獨特的地理現象作為辨識標誌。女性文化地標讓當代女性迷茫時,可以重新定位,找到方向。本書從台灣婦女歷史,翻找對台灣女性發展有開拓性的屐痕:
.日治時期台南「愛國婦人會」、90年代成立的大學女研社,以及鮮血中盛開的美麗花朵「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婉如的遇難,促使婦運姐妹推動一波波的人身安全運動,催生「性侵害防治條例」法案。
.百年前「女性經濟」開拓的腳步:苗栗通霄的女兒、苑裡的媳婦洪鴦,以傳授藺草編織技藝,使得女人因為具有經濟能力,而翻轉了在家庭、社會的地位;太加古道,有泰雅族婦女曾經走過的交易屐痕,她們赤腳翻越險峻山林,揹負著Dakin藤編的揹籃,揹載鮮蔬至太平山販賣,堪稱「創造小農經濟力」的始祖。
.膽識女突破限制,影響地方、人群:林媽利帶領的「馬偕血庫女子兵團」、蔡阿信和她的清信產婆講習所、小提琴教母李淑德精彩的人生、台灣第一代美聲女高音林氏好,以及澎湖第一才女蔡旨禪設帳授徒「平權軒」,提倡女權、試圖打破「男尊女卑」的傳統。
.讓已有紀錄卻不見女人身影的地景重新定調,讓男人背後的女人現身:無怨無悔成立愛愛寮,照顧窮人街友的「台灣乞食母」施照子。
總策劃簡介:陳秀惠
行政院性平委員、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灣女性文化地標總策畫、文化總會副秘書長、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創會董事長,策畫《女人屐痕I》、《女人屐痕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NfEHP7dTR4/hqdefault.jpg)
馬偕講故事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的努力,持續關推廣社會對自殺者遺族的認識與關懷,陪伴走過失落與療癒。
我們在這兩集的影片中,參考了協會理事呂芯秦老師所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這本書的內容。
姊姊自殺的傷痛、母親離世的打擊,讓呂老師從家屬與多年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角度,記錄下整段療癒過程所面臨的壓力與傷痛,希望透過揭露整段過程,讓更多台灣人理解,我們可以怎樣看待生命的逝去、如何面對處置,並轉化為療癒的力量,讓留下來的人能夠好好走下去。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內容,以下是我們推薦的資源:
📍FB專頁: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
https://www.facebook.com/Scar201811/
📍FB專頁: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
可透過捐款方式索取 呂芯秦, 李佩怡, 方俊凱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325800253264&id=251005988263
影片中提到的六個療癒過程,都能在連結中找到更多資料。
誠摯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到大家:)
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關心,一起讓社會變得更溫暖!
--
#記得打開CC字幕 傾聽,有時候就是最好的陪伴。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again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引用書目:《我是自殺者遺族》,作者:呂欣芹、方俊凱 出版年:2008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文經社
→ 參考與推薦書目:《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哀傷旅程》作者:克里斯多福&亨利.賽登 譯者:楊淑智 出版年:2001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心靈工坊
→ 《解剖自殺心靈》作者:愛德溫.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 譯者:李淑珺 出版年:2006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圖文不符懶人包:面對生命的驟逝,除了悲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https://bit.ly/2w4liCL
→ 倖存者的餘聲——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https://bit.ly/2P1tdtj
→ 自殺遺族復原歷程探討-以一個經歷多重親人自殺個案為例:https://bit.ly/2w4I916
→ 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OAwMVZ
→ 自殺方式之具體防治策略:https://bit.ly/2MhRs8E
→ 全國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P4dz06
→ 自殺防治概論:https://bit.ly/2MMxBdR
→ 當愛已遠離 自殺者遺族守護人關懷指引手冊:https://bit.ly/2vGEHdx
→ 台北馬偕-自殺者遺族說故事團體招募:https://bit.ly/2MJCaWr
→ 「自殺親友(遺族)關懷」訪視流程及注意事項:https://bit.ly/2OxORnG
→ 安寧講堂:https://bit.ly/2OzrfiF
→ 說故事療傷 自殺者遺族走出陰霾:https://bit.ly/2MpEdC5
→ 自殺者親友的權利:https://bit.ly/2vCmlK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iBPbKuqB0o/hqdefault.jpg)
馬偕講故事 在 #圖Siri真的講故事給我聽了! - 有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龍華科技大學. 1093. 我的Siri不願意講故事給我聽,竟然願意唱歌給我聽 ;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 1023 ;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422. 為什麼我的Siri只 ... ... <看更多>
馬偕講故事 在 Re: [新聞] 《蘋果》直擊|高登快篩採購爆爭議登記 - PTT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故事 應該是這樣的, 高登的營業項目登記是合法的, 取得快篩進口EUA也有的, 從資格來看, 拿到衛福部這個案子可能都是合法的. ... <看更多>
馬偕講故事 在 媽爹講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父母不離不棄的愛,總能帶給孩子無比的安全感。 作者:瑪格莉特‧懷茲‧布朗翻譯:黃迺毓上誼出版. 信誼小太陽親子書房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