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南寮國際風箏節 小孩被捲到天空中,驚嚇後的孩子該如何處理?
看見新聞後,家長要如何防範與應對?😱😱😱
新聞都是咎責與誇大的言論,標題聳動但沒有可使用的建議,應該要提供後續建議與防範機制,來教導家長要如何處理
看見案例就擔心的我,針對可能會產生的問題,趕緊找了一下資料
針對「急性壓力症候群」,甚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父母須注意的部分,下面由案例至名詞由簡單至深分享給你們
來不及整理,把重要新聞與文章分享給你們,想看細節可去文章中看!
🌟【風箏捲童】女童遭捲上天 醫師:一個月內要觀察急性壓力反應
👉https://pse.is/v8ejr
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事發後一個月須觀察女童有無急性壓力反應,常見如哭鬧、恐慌、草木皆兵、失眠等症狀,家長多陪伴和傾聽,未必每個人都會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
臧汝芬說,從鬼門關前走一遭,肯定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小小孩一定是哭鬧不休,大孩子可能哭完會非常害怕,害怕再次出現難過的情況,或認為到處都有危險。
至於父母該怎麼做,她建議,父母要給予更多陪伴和安慰,向孩子解釋這是一場無法預期的意外,父母也知道他很難過,但不要讓孩子持續哭泣、不斷想起難過的情境,「安撫、轉移、放鬆」三部曲要整套做完,引導孩子想別的事情來放鬆情緒。
臧汝芬表示,每個人情況不同,家人引導的狀況也不同,因此淡忘創傷所需的時間長短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父母無需預設狀況。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臨床心理師王映淳
🌟在“4種症狀,孩子心理受傷了“文章中說明:
注意孩子說不出口的焦慮和壓力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1342
孩子是否因此受到短期的「急性壓力症候群」,甚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需要父母特別注意孩子說不出口的焦慮和壓力。
孩子受創的行為表現並不如成人的創傷後壓力症狀群那樣典型。王映淳提醒,多數孩子只知道心裡不舒服,但不懂得如何表達、宣洩情緒,因此,較容易以混亂的行為表現,父母可能只覺得孩子怪怪的,卻看不出他們在逃避、焦慮。這樣的症狀可能出現在事件發生後幾天,也可能延遲至半年。
王映淳建議父母,多觀察孩子是否出現與過往不同的行為,替他們注意說不出口的焦慮和壓力。
● 難以入睡或是睡不好。
● 對有興趣、該做的事感到意興闌珊,如上學、打球、聊天等。
● 容易焦慮、煩躁或是發脾氣。
● 變得黏人。
這樣的混亂行為經過良好溝通,很快能夠過去,但若持續超過1個月,可能就屬於「創傷後症候群」,父母可帶孩子至醫療機構的兒童心智門診就醫,或是尋求縣市政府心理衛生中心或自費的心理諮商服務。
此外,父母也需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面對這類社會事件的適當態度。
● 避免刺激孩子。別將注意力放在這件事情上,反覆觀看新聞、談論案情或顯露憤恨、恐懼的情緒。唯有父母自己先穩定,才能處理孩子的不安及害怕。
● 創造討論空間。王映淳說,孩子無法表達情緒,需要父母以引導方式協助釐清,比如詢問孩子,「是不是因為這件事情影響你?」或是透過分享他人經驗來溝通、討論。一來能促進親子溝通,二來讓孩子在這樣的經驗中學習成長。
這起不幸事件雖然傷害了整個社會,但父母可以將它轉化為與孩子溝通及成長的契機。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施顯學在「認識兒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文章中提到
文章來源:👉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907/child_2.html
兒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除了侵入性的*災難經驗、*畏避症狀、*負面認知改變與*災難相關的警醒反應不正常提高四項外,細項症狀,考量六歲以下認知發展有局限,診斷標準在6歲以上或6歲以下症狀有部分的不同.
兒童相對於成年人族群,兒童除上述四種症狀,較容易出現喪失近期發展的生活能力(退行症狀)、身心症狀如肚子痛、魯莽行為、分離焦慮等等.
另外,值得特別提出的是,與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在遭遇急性創傷事件時,因為病 人當下的心理狀況往往極度不穩定,立刻的深談反而會對於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 害,當下的治療原則應是給予在環境上、心理上足夠安全的支持,酌量給予適當的 藥物治療。處理創傷後症候群,必須謹慎地考量心理治療的時間點與治療方向,避 免造成病人身心的二度傷害。
名詞解釋:
*侵入性的災難經驗: 其實是「杯弓蛇影」的概念,不但自己無法停止想到與災難相關的事情外,甚至患 者會再想到、看到局部與創傷場景相似的物品,就激發強烈的生理反應
*畏避症狀:指的是患者會努力躲避與創傷相關的記憶、事件;
*負面認知改變:是指患者會對自己有全面性的自我否定
*警醒反應不正常提高:指的則是病人會有容易生氣、睡眠易 中斷、過度警醒、過度驚嚇的反應等等。
簡單整理給女孩們!最近有事忙得心力交瘁,之後再分享給你們
來不及了,趕出門了~
希望對女孩們有幫助
#新竹 #風箏節 #風箏捲童 #急性壓力反應 #創傷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急性壓力症候群 #風箏 #醒醒吧女孩們
「馬偕睡眠門診」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醒醒吧女孩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丹尼斯凱恩(Dennis Ka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睡眠障礙門診馬偕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評價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睡眠障礙《治療篇》︱馬偕醫生到我家系列(6)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睡眠檢查中心提供多項睡眠檢查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馬偕睡眠門診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馬偕睡眠門診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馬偕睡眠門診 在 各大醫院睡眠檢測費用與等待床位時間 - Mobile01 的評價
馬偕睡眠門診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修的心得,#胃賁門緊縮術(#Stretta therapy)的國內第二例病患分享
(原文無修改.感謝阿修分享)
我是一位胃潰瘍及胃食道逆流患者,約莫從10年前開始經常性胸口悶有灼熱感,喉嚨有異物感卡卡的但咳嗽卻咳不出來,胃部經常不舒服。
因為有家族史爺爺在7年年左右胃癌過世,奶奶也有胃潰瘍及胃食道逆流,所以一開始是在馬偕就醫檢查,第一次做胃鏡時就發現有胃潰瘍及12指腸潰瘍,從那時開始吃藥治療但也是斷斷續續的覺得胃部沒有不舒服就沒有再回診拿藥,不舒服時才會回診,所以這些症狀一直反覆的發生從來沒有好過。
在4.5年前左右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吳文傑醫師,開始看吳醫師門診後,胃潰瘍及12指腸潰瘍吃藥治療殺菌後已經好了;但在胃鏡檢查發現有橫膈膜疝氣及噴門已經鬆了所以胃食道逆流一直從來沒好過,只要一斷藥幾天症狀就全部都跑出來,尤其是早上最為嚴重,會吐酸水出來忍都忍不住。
約在9月初時又做了一次胃鏡檢查,在那時吳醫師告訴我現在胃食道逆流患者在台灣有新的治療方式STRETTA手術,雖然國外已經盛行多年但在台灣沒有醫師做過。因我的症狀符合這手術需要做的必要性,所以詢問我的意見是否要嘗試看看?我思考後覺得如果不做這手術的話,一輩子吃藥變成藥罐子,加上有胃癌家族史,長期的胃酸逆流下來是否最後會癌病變變食道癌或胃癌,幾經考慮後決定當台灣第一列做STRETTA手術。因為是微創手術所以不太擔心手術的風險及副作用。
吳醫師請我在10月初先至榮總先做兩樣術前檢查,一個是食道壓力檢測,另一個是多管腔食道抗阻併酸鹼度檢測。9月時先去榮總王醫師門診,告知我這兩項檢查的檢查方式及應注意事項。當天做檢查時,因得知需要插鼻胃管進入胃部以及還要插鼻胃管回家檢查胃酸酸鹼度一天,因為從來沒有插過鼻胃管所以在去之前其實蠻緊張的。
結果在第一次插入鼻胃管時因為可能食道比較敏感以及不適應一直反覆嘔吐以及咳嗽到有血絲無法呼吸講話所以拔了出來。因為沒有噴麻醉藥所以這樣反反覆覆重覆插到了胃部受不了又拔出來5.6次非常痛苦。在最後一次時王醫師說鼻胃管進入喉嚨後躺著看是不是身體反射神經就不會那麼嚴重,結果終於做完了第一項食道壓力檢查,真的是幾番折騰。平常讓吳醫師做胃鏡時從來沒有不舒服感過都非常順利,但沒想到這個比胃鏡管還細的鼻胃管既然重覆了5.6次快2小時才完成。
第二項檢查是比第一項檢查更細的鼻胃管必須置入胃部回家檢查一天,因為吳醫師跟王醫師都說這鼻胃管插著都還是可以正常生活作息吃飯,讓我有點懷疑身體有異物在體內能那麼自在嗎?在回家後因為有異物感我其實還不是很適應一直吞嚥口水不舒服,也不敢吃什麼東西只吃了包子5顆分下午晚上吃以及少量的茶水。或許是心理因素加上傍晚就躺下休息反而在當天胃酸逆流的症狀沒那麼嚴重,但偶爾還是會嘔吐及咳嗽,幾小時的適應後生理及心理就比較自在些了。
所以這兩項檢查其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及不適感,只在當天第一項檢查時可能因自己的胃、食道、喉嚨比較敏感,才會那麼痛苦重覆那麼多次。
手術前入院前置作業:
我於10/16傍晚入院2人房,因為隔壁是個長期臥床的老人家,以至於呼吸聲及咳嗽聲讓我整晚無法入眠,睡眠都是斷斷續續的一直到出院當天。17日晚上開始埋針及打點滴以備隔天全身麻醉時需要注射時用到,12點時開始禁水禁食。這是我第一次全身麻醉以及接受手術,緊張的是是第一次的經驗而不是擔心手術會發生什麼問題,因為是吳醫師親手操刀,可以很放心。
手術當天:
18日當天下午3點左右進入胃鏡室,眼前看到的是吳醫師,麻醉醫師以及護理師和廠商。護理師請我喝下胃乳,依照照胃鏡的方式身體側躺後在我的喉嚨噴入麻藥以及注射麻醉,就這樣迷迷糊糊地睡著,託付給吳醫師以及他的團隊。原來全身麻醉是這樣的感覺,前一秒眼睛還張開著下一秒出來時已經回到了病房。回到病房醒來時,全身沒有力氣,精神也還有點混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大約一小時後就開始慢慢清醒有了意識。
手術後:
當天晚上於11點左右入睡,大約凌晨1點時因聲音被吵醒,突然發現胸口及腹部的地方劇烈疼痛到無法下床全身都是熱的,於是趕緊告訴護理師現在身體非常不舒服,量了血壓飆到176/136,體溫38度左右。住院醫師來摸了腹部後先開了止痛藥以及照X光跟抽血看是身體有什麼狀況。經X光檢查後腹部沒有什麼大礙只有一些宿便,但白血球以及黃疸指數都有明顯升高。
本來以為當天手術完隔天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就能出院了,但因這些症狀都沒有好轉加上腰部也開始痠痛無法站直只能彎著腰行走,所以必須再繼續住院觀察。星期五時吳醫師安排了斷層掃描,經檢查後也沒有什麼大礙。所以可能只是術後的副作用引起的不適,在打了抗生素及止痛針以及胃藥三天後於星期六時慢慢地好轉,在星期六中午時出院。
出院後及感想:
其實在這次的住院當中,讓我比較不舒服的應該是打針這檔事,因為我的血管細容易跑針腫起來,所以手背打下去沒多久腫了起來換左手臂,又腫起來又換右手臂,就這樣折騰了5.6針,但這也是一個經驗,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沒有健康的身體的話,就必須經歷這些肉體上的不適,那什麼也都不能做了。
出院至今已經一個星期左右,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明顯的減少了,尤其是早上起床時是最嚴重的這一星期比較沒有再出現,乾嘔的次數也減少,我想這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還是手術馬上就出現了效果,但自己今後也必須注重生活習慣以及飲食,因為這不是一次就能保固一輩子,如果沒有改變,那麼遲早身體會再出現狀況。
非常感謝吳醫師的照顧以及給了我一個新的治療方式也謝謝6A病房團隊的照護,護理師都很親切還會幫我轉移疼痛的注意力,讓我得以健康的出院。
馬偕睡眠門診 在 丹尼斯凱恩(Dennis Ka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寶如何睡的好?睡多久才夠?】
現代父母多晚睡,許多孩子跟著夜裡精神抖擻,儼然成為小夜貓子。一項調查顯示,近三成三歲以下幼兒晚上十時以後才入睡,醫師認為,沒有在該睡的時間入睡,可能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小朋友到底何時該睡?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怡宏指出,嬰幼兒睡眠時,在夜間十時到凌晨二時之間,釋出生長激素比清醒時高出三倍以上,他建議幼兒最好十時以前上床。
周怡宏強調,良好睡眠可促進生長、提升免疫力及幫助大腦細胞發育,若睡不好,學習、記憶、神經、荷爾蒙、免疫、心血管等發育都會受到影響。
周怡宏在二○○四年一月到二○○五年七月間,調查健兒門診五百零六位零到六歲嬰幼兒睡眠狀況,請家長填寫問卷。結果發現,大多數幼兒在晚間九時、十時入睡,但隨著父母作息愈來愈晚,小夜貓子也不少,六個月以下嬰兒竟有一成在晚上十一時以後才入睡,四歲以上幼兒大部分在十時以前上床,但也有一成六在晚上十時以後才睡著。
這項調查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睡眠期刊(Sleep &Biological Rhythm )」。周怡宏說,許多父母也已經意識到問題,常有人在門診詢問「有沒有辦法讓孩子早睡?」周怡宏說,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跟著孩子一起睡」,有人覺得非常簡單,但也有家長坦言做不到。
在雜誌社工作的林小姐說:「我九時就跟著孩子一起睡。」工作沒有做完怎麼辦?睡到晚上十一、十二時再起來繼續做。雖然睡眠被砍成兩半,但「為了不讓孩子晚睡,只好如此」。
周怡宏說,有些家長願意為孩子調整作息,有些則因為工作因素,實在無法配合,只能儘量設法讓孩子早睡。調查發現,四歲以上幼兒近八成在十時以前入睡,可能與孩子必須早起上幼稚園有關。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說,如果晚睡又早起,孩子睡眠時間不夠,許多寶寶會有起床氣,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緒焦躁。
除了晚睡,周怡宏發現,夜間醒來和入睡困難是嬰幼兒兩大睡眠問題,但亞洲父母常愛之適足以害之,例如哄孩子入睡時,讓孩子在大人臂彎裡入睡、孩子一哭醒就急著抱入懷中安撫,其實都不必要。
周怡宏認為,應培養孩子自己入睡能力,可在睡前幫孩子洗澡、按摩,讀床邊故事,唱首安眠曲,營造睡眠情境;如果孩子半夜醒來,只要不是疾病因素,拍拍孩子即可,不須立即起身抱起安撫。
文/聯合報
馬偕睡眠門診 在 睡眠障礙《治療篇》︱馬偕醫生到我家系列(6)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您有 睡眠 困擾嗎? 馬偕 家庭醫學科黃偉新主任及張祐瀚醫師為您介紹如何面對 睡眠 障礙。 ... <看更多>
馬偕睡眠門診 在 睡眠檢查中心提供多項睡眠檢查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馬偕院訊】 馬偕院訊6月號出爐囉!! 你也被#睡眠呼吸中止症困擾嗎? 讓這期專題報導告訴你~ 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很多,馬偕睡眠檢查中心提供多項睡眠檢查, ... ... <看更多>
馬偕睡眠門診 在 睡眠障礙門診馬偕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推薦與評價
醫院醫院幫幫忙,馬偕睡眠中心掛號,馬偕睡眠中心費用,失眠門診台北,淡水馬偕睡眠中心電話,新竹馬偕睡眠門診,兒童睡眠障礙門診台北,失眠門診推薦,馬偕家醫科醫生推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