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避免陷入神話故事的討論、回到歷史現場,歷史檔案是「更全面」的途徑去了解那些被凐沒的過去。誠然,搜尋檔案多數時間是沉悶、痛苦,可是這個將零散的點與線梳理成接近原來故事的過程確實帶來筆墨形容的喜悅。但在這個充斥理論、口號的大時代,有幾多人願意走進觀塘的政府歷史檔案大樓,尋找那些已消失的過去?
//在香港,傳媒討論歷史時,大多偏重親歷其境者的記憶,甚至出現不問回憶資料是否可信,而將之奉為最「原汁原味」的傾向,社會亦把歷史書寫視為回憶和「史實」的整理,而非有立場的論述。迷信個人或集體回憶而輕視文獻,不但使歷史檔案不獲社會重視,更使社會忽略了個人回憶以外的歷史,特別是絕大部分屬於一般受訪者未必知曉的政府決策或數據(例如上述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檔案事件),而且亦容許少數知情者在其回憶錄或口述歷史中遮蔽部分真相,甚或蓄意歪曲。最重要者,這種傾向使人陷入一種錯覺,以為歷史書寫只為重現過去,而完全沒有任何價值判斷和意識形態影響。當然,文獻資料亦有其限制,有造假或蓄意隱瞞的可能,但在「孤證不立」的基本原則下,使用多個檔案或文獻來源,的確有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過去。誠然,搜尋檔案的經歷,大多不如筆者老師發現隱形女巫檔案般富有戲劇性,但在浩瀚的舊紙堆中找到關鍵文件的喜悅,確是難以用筆墨形容,而檔案人員在此過程中居功至偉。//
【書評・我城歷史的守護者 / 鄺智文】筆者曾聽說一位老師的親身經歷:他在歐洲某檔案館查看關於女巫審判的紀錄時,發現一張古舊白紙。極具偵探頭腦的他,偷偷地把檸檬汁滴在紙上,上面居然出現一段關於案情的文字⋯⋯
在俄羅斯國家圖書館的一角,收藏了一批各式各樣的裸體書籍、繪畫和錄影等,它們是前蘇聯政經領袖的私人情色藏品。以今日的標準看,這些藏品之中,不少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裸體畫和素描,但在情色被視為反社會主義的時代裡,卻是當時只有領導人才可以「享受」的「珍藏」。若非圖書館人員於蘇聯解體後,仍然特地保存這批藏品,這些「珍藏」可能會被分門別類放回「藝術」、「電影」等類別,不能再反映蘇聯極權體制對人類慾望的壓抑與扭曲⋯⋯
2011年4月,英國最高法院迫使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承認,一直擁有一批關於英國在四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如何壓制各殖民地政治運動的檔案,政府更被發現有系統地銷毀將來可能對其不利的檔案。其後,政府被迫將檔案分批送到英國國家檔案局(The National Archives),供公眾查閱,與香港有關的檔案亦將被公開⋯⋯
以上只是無數文獻遺產(documentary heritage)故事的其中三個。如要了解香港文獻遺產保存歷史以及現況,則可參考盧敬之博士的新書《文獻遺產的保存:與香港圖書館員和檔案員的對話》(暫譯)。盧氏是香港少數圖書館專業人員,現為日本筑波大學圖書資訊媒體學系副教授。他提到其新書有三個目的:向有志投身圖書資訊學(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的學生介紹行業實況、記錄香港豐富多樣的文獻遺產,並向在香港各大小檔案館、圖書館,以及特別館藏服務的人員致敬。
本書並非傳統學術體例的著作,而是以訪談錄的形式,分16章介紹逾20名在香港工作,或來自香港的專業圖書館員和檔案員,包括四出奔走倡議設立《檔案法》的香港檔案學會會長、政府檔案處前(署理)處長朱福強、檔案處的另一拓荒者鮑卓善(Don Brech)、管理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Hong Kong Heritage Project)的敖敏俐(Ammelia Allsop)與張有為,以及香港海事博物館的畢宛清和Robert Trio等。從訪談錄中,我們得以瞭解在1945年後,殖民地政府緩慢地建立政府檔案管理服務的過程、個別官員對檔案的重視、政府決策部門不願移交原始檔案,以及檔案處如何在缺乏資源與支援的情況下,搜羅戰前政府檔案,並整理數量龐大但雜亂無章的戰後檔案。這些工作對研究者、新聞工作者、學生,以至任何一位希望利用香港政府檔案的市民均極為重要。
作者和一眾受訪者亦強調,雖然檔案員和圖書館員部分工作面向有所重疊,而且常被人混為一談,但前者處理的檔案絕大部分和圖書不同,因為檔案大多是獨一無異的藏品,其價值難以量化,用途亦不能預計,就如筆者老師在檔案館遇見那一張十七世紀的白紙一樣。正如朱福強指出,所謂永久保留檔案,並非指10年20年,而是動輒過百年甚至直達千年的保存。如人員對藏品的脈絡缺乏認知,即使藏品被保存下來,其價值亦已大打折扣。可見,檔案工作不只是整理目錄或建立資料庫,而是一門涉及科學和人文價值的學問。
除了公共機構的檔案館和圖書館外,本書亦介紹了香港極為多樣的私人文獻遺產館藏。從這些館藏可以看出香港國際城市的歷史地位,以及香港人及其文化的多樣性。相信除了工作上需要與檔案館或圖書館有頻繁接觸者,或本地歷史文化愛好者外,很少人會知道香港有不少無名英雄,正如荷里活電影情節一樣,在拯救我城的歷史。這些私人館藏包括嘉道理家族的檔案、私營博物館如醫學博物館和海事博物館的資料室、香港猶太社區中心和歌德學院的圖書館、http://xn--gwulo-4h1hj77hczdfr8c70cbx0awgbc3q175g.com/,以至中華國術總會正在建立的數碼武術資料庫等。
對於有志研究香港歷史文化者,本書亦可算是一本頗有用的工具書,它除了介紹各館藏,並讓一眾檔案員和圖書館員現身說法外,更提到他們面對的問題,尤其是資源問題。由於館藏的價值極難以金錢衡量,因此不少資料館均要克服資源、空間、人手等問題,特別是在私人企業中運作的資料館。
在香港,傳媒討論歷史時,大多偏重親歷其境者的記憶,甚至出現不問回憶資料是否可信,而將之奉為最「原汁原味」的傾向,社會亦把歷史書寫視為回憶和「史實」的整理,而非有立場的論述。迷信個人或集體回憶而輕視文獻,不但使歷史檔案不獲社會重視,更使社會忽略了個人回憶以外的歷史,特別是絕大部分屬於一般受訪者未必知曉的政府決策或數據(例如上述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檔案事件),而且亦容許少數知情者在其回憶錄或口述歷史中遮蔽部分真相,甚或蓄意歪曲。最重要者,這種傾向使人陷入一種錯覺,以為歷史書寫只為重現過去,而完全沒有任何價值判斷和意識形態影響。當然,文獻資料亦有其限制,有造假或蓄意隱瞞的可能,但在「孤證不立」的基本原則下,使用多個檔案或文獻來源,的確有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過去。
誠然,搜尋檔案的經歷,大多不如筆者老師發現隱形女巫檔案般富有戲劇性,但在浩瀚的舊紙堆中找到關鍵文件的喜悅,確是難以用筆墨形容,而檔案人員在此過程中居功至偉。
Preserving Local Documentary Heritage: Conversations with Special Library Managers and Archivists in Hong Kong
作者/ Patrick Lo
出版/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鄺智文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軍事史、近代東亞史及香港軍事史。著作包括《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老兵不死:香港華籍英兵(1857-1997)》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
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源中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奏廳、展覽館和會議室等小型設施,適合舉辦各類小規模活動。香港大會堂被譽為本地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之一,見證了不少文化盛事,亦是本港文化發展的寫照。多項標誌文化發展新里程的活動,例如早期的香港節、第一屆香港藝術節(一九七三年)、第一屆亞洲藝術節(一九七六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一九七七年),以及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一九八二年),均在大會堂隆重揭幕。大會堂在推動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港人引以為傲。五十多年來在大會堂獻藝的本地和海外優秀藝術家和藝團不計其數,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已故小提琴家艾錫•史頓、紐約交響樂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德國史圖加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話劇院、湖南省湘劇團、鋼琴家傅聰、歌唱家滴卡娜娃、費明儀,雛鳳鳴粵劇團和本地不少職業藝團等,節目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除了提供機會讓觀眾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外,香港大會堂在培育本地文化藝術人才方面亦貢獻良多,多年來為這些藝術工作者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和配套設施,以及場租資助。大會堂高座也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的館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於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正式啟用,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亦是六間率先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其中一間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智能識別自助借還服務。圖書館在過去五十年不斷拓展設施及服務。館內提供多種電腦設施,讓讀者可即時搜尋、預約或續借圖書館資料,使用電子資源、數據庫及數碼化影音資料。館藏由啟用時的二萬項增加至逾五十三萬七千項,並先後設立工商業圖書館、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和基本法圖書館等專門參考圖書館及專題館藏。圖書館亦於二零一四年年中設立中西區文化及歷史資源角,提供有關中西區文化、歷史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資料。隨着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現代化的博物館服務亦宣告誕生。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美術博物館最初設於大會堂高座十樓及十一樓。經過多年的館藏徵集和購藏後,藏品數目與日俱增,展覽活動越見頻繁。為進一步提升服務,香港美術博物館其後一分為二,並遷往尖沙咀。數十年來,雖然有不少文娛中心相繼落成,但香港大會堂仍然保持其作為本港重要文化樞紐的地位。猶如精巧的樂器仍須要不時保養調音以保持音色,大會堂亦曾於一九九三年和二零一零年進行翻新工程,以配合社會的變遷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有關工程既保留了大會堂原有的包浩斯建築風格,亦為建築物的外觀增添時代感。對香港市民來說,香港大會堂的重要性超乎文化藝術的界限。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落成的建築物,至今仍是中環的地標。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紀念龕,記載着二次大戰時期香港的苦難歲月;至於與大會堂同年啟用的婚姻登記處,則見證了無數愛侶共諧連理,攜手踏進人生另一階段。在未來的歲月裏,大會堂將會繼續成為無數藝術家靈感的泉源,為香港藝術的傳承和各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n0-OEGXbDw/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uT8Jcmr2luE4NuVnHW7cZGwYb1w)
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源中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電影資料館(英語: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保存、修復及展覽香港電影及相關資料的博物館,於2001年1月3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早在1993年,當時的市政局已籌備興建電影資料館,開始搜集和保存香港電影拷貝及有關資料,例如海報及雜誌等。1996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已加入成為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成員,並與各國資料館交流及分享電影保存和修復經驗。到2000年,資料館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資料館大樓分為兩部分,每層均有半邊作為藏品室。而另一半則是展覽廳和電影院,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資料館為香港市民推廣香港電影藝術,並為電影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大量資料。資料館目前蒐集了12,867部影片和1,136 197項電影相關資料,收藏電影拷貝超過5600部,最早的是1898年美國愛迪生公司在香港拍攝的風光紀錄短片,館藏亦有不少香港出品的電影,如1939年蔡楚生導演的抗戰愛國名作《孤島天堂》和由著名影星胡蝶、吳楚帆主演的《南國姊妹花》等。資料館亦收藏電影的相關資料,包括:劇照、劇本、電影海報、電影原聲唱片、影片特刊和合約文件、電影獎座、道具等。豐富而珍貴的館藏令資料館被《時代雜誌》形容為香港以及亞洲最偉大的視覺藝術寶藏和25項「遊客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之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産片』(香港電影)」,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中華文化品牌風靡全球。被譽爲「中國夢工場」、「東方好萊塢」、「東方之珠」的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中的電影殿堂,香江樂土孕育出植根傳統中華文化、融匯中西的華人本土電影産業,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最爲矚目的電影天堂,更築起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的電影生産基地,因此香港電影一直見證香港和兩岸華語電影的發展歷程,而香港電影資料館是兩岸三地中唯一打破傳統政治壁壘,全面接收保留大中華電影歷史素材的電影資料博物館,兩岸三地中,唯有在香港,才能夠全面重溫香港電影、大陸電影和台灣電影的歷史足印。電影資料館致力保存香港電影文化,會搜集珍貴的電影菲林拷貝,並接受私人收藏的捐贈和借出,與海外專業修復團隊合作,修復不少重要作品。香港電影資料館樓高五層,樓面總面積約七千二百平方米。為了便於控制儲藏庫的恒溫系統,整幢大樓一分為二,即每層均劃出半邊為藏品室,內置獨立的製冷系統和氣體式乾燥及除酸器。大樓的另一邊,則為經常性地舉辦公開活動的展覽廳和電影院,以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AhJo7fgQk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EPQNhOQfEhkRm6mc0FDWVAqwKzA)
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源中心 在 凝聚香港- 為人民服務- 電影資料館(菲林數碼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為了讓後世得以研習和欣賞珍貴的 香港電影 藏品, 香港電影資料館 的修復組利用科技方法讓 電影 藏品得以長久保存,本集我們將了解他們於修復 電影 時會有甚麼 ... ... <看更多>
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源中心 在 香港電影資料館- Sai Wan Ho, Hong Kong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電影資料館 (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 ... 而另一半則是展覽廳和電影院,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