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報料~【 康文署博物館免費開放】19/5明天及後天20/5 係國際博物館日, 康文署博物館免費開放~!!
「2012香港國際博物館日」將於五月十九及二十日舉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所有博物館及文物修復辦事處,以及本地其他多間文博機構響應參加。參與的博物館將於該兩天舉行開放日,讓大眾免費參觀其常設展覽廳,欣賞其提供的多元化展覽,從而認識各館獨特的個性、收藏、設施及服務。
於五月十九及二十日舉行博物館開放日的文博機構共三十四間,包括香港歷史博物館及其屬館、香港藝術館及其屬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其屬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古物古蹟辦事處碗展覽、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文物探知館、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藝術推廣辦事處、人類民俗館、東華三院文物館、保良局歷史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浸會大學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博物館、香港賽馬博物館、香港醫學博物館、香港懲教博物館、展城館、漁農自然護理署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警隊博物館,以及香港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於五月二十日休館)。以上文博機構於五月十九及二十日免費開放,惟香港太空館何鴻燊天象廳、香港文化博物館特備展覽「畢加索-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及香港醫學博物館除外。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舉行期間,多間參與的文博單位亦籌辦一系列教育活動及節目,例如文物修復辦事處的「尋『補』『保』─從博物館展覽偵察文物修護的影」,是市民認識博物館文物修復的難得機會;香港藝術館的「讓生活美學從這裏開始﹗」,藝術館大堂化身成舒適的起居室,讓市民輕鬆簡單的培養藝術品味;香港文化博物館的「新靈感.印像攜手創:平版畫藝術示範」,年青插畫藝術家劉冠瑤及版畫導師翁秀梅將帶領觀眾即席發揮創意,挑戰平版畫的可塑性;藝術推廣辦事處的「繪畫大倒轉」,觀眾可與導師一起倒轉來畫畫,訓練右腦思維。
部分專題展覽亦於五月十九及二十日免費開放。仍未參觀「香港貨幣」的市民,可趁博物館日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有關展覽,了解香港各種貨幣的發展故事;而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展覽舉辦以來,備受市民歡迎。展覽透過羅文豐富的歌演藝文物,全面地介紹這位本地樂壇天王歌演事業成就及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是不容錯過的展覽。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是康文署第十二度舉辦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以響應國際博物館協會自一九七七年將每年五月十八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的構思,並藉此向市民推廣博物館的活動和服務,增加與社會各階層交流溝通的機會,以喚起大眾關注博物館在社會的功能和使命。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以「蛻變世界中的博物館:迎接新挑戰、啟發新思維」為主題,希望藉此引發公眾思考博物館在高速變遷的社會中所擔當的角色,以及為可持續發展建立基礎。
有關「2012香港國際博物館日」節目詳情,可瀏覽康文署網頁:www.lcsd.gov.hk/imd201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
香港電影資料館展覽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奏廳、展覽館和會議室等小型設施,適合舉辦各類小規模活動。香港大會堂被譽為本地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之一,見證了不少文化盛事,亦是本港文化發展的寫照。多項標誌文化發展新里程的活動,例如早期的香港節、第一屆香港藝術節(一九七三年)、第一屆亞洲藝術節(一九七六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一九七七年),以及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一九八二年),均在大會堂隆重揭幕。大會堂在推動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港人引以為傲。五十多年來在大會堂獻藝的本地和海外優秀藝術家和藝團不計其數,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已故小提琴家艾錫•史頓、紐約交響樂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德國史圖加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話劇院、湖南省湘劇團、鋼琴家傅聰、歌唱家滴卡娜娃、費明儀,雛鳳鳴粵劇團和本地不少職業藝團等,節目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除了提供機會讓觀眾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外,香港大會堂在培育本地文化藝術人才方面亦貢獻良多,多年來為這些藝術工作者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和配套設施,以及場租資助。大會堂高座也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的館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於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正式啟用,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亦是六間率先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其中一間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智能識別自助借還服務。圖書館在過去五十年不斷拓展設施及服務。館內提供多種電腦設施,讓讀者可即時搜尋、預約或續借圖書館資料,使用電子資源、數據庫及數碼化影音資料。館藏由啟用時的二萬項增加至逾五十三萬七千項,並先後設立工商業圖書館、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和基本法圖書館等專門參考圖書館及專題館藏。圖書館亦於二零一四年年中設立中西區文化及歷史資源角,提供有關中西區文化、歷史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資料。隨着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現代化的博物館服務亦宣告誕生。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美術博物館最初設於大會堂高座十樓及十一樓。經過多年的館藏徵集和購藏後,藏品數目與日俱增,展覽活動越見頻繁。為進一步提升服務,香港美術博物館其後一分為二,並遷往尖沙咀。數十年來,雖然有不少文娛中心相繼落成,但香港大會堂仍然保持其作為本港重要文化樞紐的地位。猶如精巧的樂器仍須要不時保養調音以保持音色,大會堂亦曾於一九九三年和二零一零年進行翻新工程,以配合社會的變遷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有關工程既保留了大會堂原有的包浩斯建築風格,亦為建築物的外觀增添時代感。對香港市民來說,香港大會堂的重要性超乎文化藝術的界限。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落成的建築物,至今仍是中環的地標。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紀念龕,記載着二次大戰時期香港的苦難歲月;至於與大會堂同年啟用的婚姻登記處,則見證了無數愛侶共諧連理,攜手踏進人生另一階段。在未來的歲月裏,大會堂將會繼續成為無數藝術家靈感的泉源,為香港藝術的傳承和各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電影資料館展覽廳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電影資料館(英語: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保存、修復及展覽香港電影及相關資料的博物館,於2001年1月3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早在1993年,當時的市政局已籌備興建電影資料館,開始搜集和保存香港電影拷貝及有關資料,例如海報及雜誌等。1996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已加入成為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成員,並與各國資料館交流及分享電影保存和修復經驗。到2000年,資料館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資料館大樓分為兩部分,每層均有半邊作為藏品室。而另一半則是展覽廳和電影院,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資料館為香港市民推廣香港電影藝術,並為電影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大量資料。資料館目前蒐集了12,867部影片和1,136 197項電影相關資料,收藏電影拷貝超過5600部,最早的是1898年美國愛迪生公司在香港拍攝的風光紀錄短片,館藏亦有不少香港出品的電影,如1939年蔡楚生導演的抗戰愛國名作《孤島天堂》和由著名影星胡蝶、吳楚帆主演的《南國姊妹花》等。資料館亦收藏電影的相關資料,包括:劇照、劇本、電影海報、電影原聲唱片、影片特刊和合約文件、電影獎座、道具等。豐富而珍貴的館藏令資料館被《時代雜誌》形容為香港以及亞洲最偉大的視覺藝術寶藏和25項「遊客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之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産片』(香港電影)」,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中華文化品牌風靡全球。被譽爲「中國夢工場」、「東方好萊塢」、「東方之珠」的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中的電影殿堂,香江樂土孕育出植根傳統中華文化、融匯中西的華人本土電影産業,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最爲矚目的電影天堂,更築起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的電影生産基地,因此香港電影一直見證香港和兩岸華語電影的發展歷程,而香港電影資料館是兩岸三地中唯一打破傳統政治壁壘,全面接收保留大中華電影歷史素材的電影資料博物館,兩岸三地中,唯有在香港,才能夠全面重溫香港電影、大陸電影和台灣電影的歷史足印。電影資料館致力保存香港電影文化,會搜集珍貴的電影菲林拷貝,並接受私人收藏的捐贈和借出,與海外專業修復團隊合作,修復不少重要作品。香港電影資料館樓高五層,樓面總面積約七千二百平方米。為了便於控制儲藏庫的恒溫系統,整幢大樓一分為二,即每層均劃出半邊為藏品室,內置獨立的製冷系統和氣體式乾燥及除酸器。大樓的另一邊,則為經常性地舉辦公開活動的展覽廳和電影院,以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