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從何時開始
香港被指是文化沙漠
標籤貼上後
總讓人掛在嘴邊
.
自從接觸《藝文誌》這節目
我以不一樣的視野
去了解香港欣賞香港
中西文化交𣾀之都
值得你花時間去品味發掘
.
夾雜著傳統歷史故事的創作
大大小小標誌性的建築物
MK文化、巴士迷、島文化、二次創作、本地創意市集、社區藝團、粵劇、民族舞、中西樂團、書法畫畫印章等⋯
.
#藝術文化 #文藝晚會 #mcburmie #藝文誌 #逢星期日早上九點翡翠台
同時也有16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世界保育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珍貴文化古蹟,類似這類富歷史價值的五十年代戲院,香港早已蕩然無存。皇都戲院不單止擁有68年歷史,它的建築富現代主義色彩,五十年代時更一度成為國際文化表演地標。新世界發展去年宣佈保育皇都戲院,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希望保其建築,育其靈魂,喚醒這座...
香港中西文化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西文化共處之地——荷李活道】
相信無論對於本地人或非本地人而言,香港街道的中文名稱總令人覺得饒有趣味。不少街道都是從洋人名字直接翻譯,但荷李活道的命名卻不為人所知。雖然它同屬開埠初期所建的道路,但它與同期出現的街道不相同,荷李活道並不直接命名於所紀念之人的名字。前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丁新豹博士曾經指出,荷李活道應該是用作紀念第二任港督戴維斯。當時,戴維斯的封邑在荷里活,而銜頭則是Davis Baronets, of Hollywood。雖然這說法合乎情理,但背後的實際原因仍不得而知。
荷李活道位於香港島西北部,開闢於1844年。其中兩組法定古蹟——文武廟組群以及中區警署建築群都坐落於荷李活道。因此,荷李活道又能象徵香港中西文化共處的特質。
在過去數年,不少殖民時期遺下的T型舊街牌均因附近建築被拆卸而移除。T型街牌為中英對照,上英下中,以兩種文字組成T型的街牌。荷李活道街牌因依附在獲保育的舊中區警署而幸得保存。銹跡斑斑的街牌散發着濃厚的歷史感和時代感,靜靜地訴說着一段段被塵封的歷史。
香港中西文化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網絡時代,對我斷章取義(Taken out of context)的引述不少,最多人喜歡我引述林鄭對陳志雲的真情剖白:「住在英國那幾年是我最開心的日子」,來否定「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的種族自賤主義。
我對特首沒有偏見。我在節目裏高度肯定林鄭所說:香港的醫療系統比英國好。我強調林鄭沒有說錯(雖然香港醫療也是英國人設計的)。
香港很多地方確實比英國好。如香港的冬天時有驕陽,英國沒有。在香港當大學教授月入十餘萬,為英美同行之三四倍,香港中西文化薈萃,有盂蘭節街頭祭品食物,自助餐一樣可供學者索取,此多元文化的福利也是英國沒有的。
雖然李小龍加Jackie Chan,在英美銀幕上教訓了白人許多年,不幸現實中黃面孔確是備受種族歧視之二等公民。不但打工有玻璃天花板,而且染上高弗得十九病毒發燒,醫院不理,最後即使死纏活賴送得ICU,分派氧氣罩也在黑人病人後面,我至少知道三個case。
因此為挽救香港BNO華人兄弟姐妹勿鋌身犯險,我倡議網絡發起「全球愛國華人二等公民自我感覺惡劣種族主義受辱訴苦大會」,由倫敦到洛杉磯,每人講一個平時白人如何嫉妒我們強大、趁高弗得十九白人之欺凌吐口水之種族歧視悲慘故事,以生阻嚇,包括我在英國亦曾在男廁被幾個英國老男人摸過屁股(我雖也偶在香港裝扮如David Tang般之高等華人,不,其實我很受壓抑)而陷入雞姦邊緣的種族欺凌秘密。
香港中西文化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世界保育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珍貴文化古蹟,類似這類富歷史價值的五十年代戲院,香港早已蕩然無存。皇都戲院不單止擁有68年歷史,它的建築富現代主義色彩,五十年代時更一度成為國際文化表演地標。新世界發展去年宣佈保育皇都戲院,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希望保其建築,育其靈魂,喚醒這座沉睡已久的歷史建築,令皇都重生。
「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令皇都戲院重生,讓這座古蹟重拾生命力,成為香港下一代的文化綠洲。」
鄭志剛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兼CULTURE FOR TOMORROW創辦人
有關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新世界延續皇都戲院未了經典,於皇都戲院復修動工前,Culture for Tomorrow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重新演繹當年幕幕經典場境 ,一同探索你我他的的皇都故事,並於4月中起,透過網上虛擬導賞,務求線上線下重現皇都昔日的華麗傳奇。
參加者從踏入皇都戲院商場的一刻,便仿如置身50年代皇都戲院的華麗舞台,從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展開第一身體驗之旅,親睹皇都前世今生,由璇宮戲院、「小上海」到皇都戲院,由國際級表演到中西首輪電影,親歷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歷史片段。
皇都戲院好戲,尚未完場。在2026年皇都復修工程完成前,Culture for Tomorrow會繼續舉辦更多有關皇都活動,讓大家更認識這座建築的珍貴價值。
「尋找你我他的皇都」詳情:
日期: 4月1日至5月16日
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 北角皇都戲院商場 (英皇道279號,電廠街交界)
注意:
由於會員反應熱烈,「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名額已滿,抱歉未能邀請您親身參與活動。
我們衷心感謝大家對皇都戲院的支持,並正籌備下一輪皇都戲院的文化活動,如有消息將盡快通知及邀請閣下參與。您亦可繼續透過 Culture for Tomorrow網頁及會員通訊,密切留意我們的最新動態。
再次感謝您對「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的支持。
香港中西文化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9世紀末,英國人為了改善環境衛生,開始在中環區興建公廁。當時廁所屬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以及為了節省地皮,便把公廁設在地底。又因為當時的「重男輕女」社會文化,女性較少外出工作,因此不少地底公廁均只設男廁,不設女廁。
至2000年代,香港中西區的地底公廁只剩下威靈頓街 跟皇后大道中交界的地底公廁(俗稱「狗孖撚」)還對公眾開放,而當中的設施已經十分現代化,其餘地底公廁均已關閉,其中位於鴨巴甸街的舊公廁擬被列入二級歷史建築。
港島中環威靈頓街公廁(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建於1913年
是香港現存在地底仍然開放的公廁,當然要看看啦。
威靈頓街公廁
港島中環(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
Wellington Street Public Toilet
Central, HK.
香港中西文化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世界保育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珍貴文化古蹟,類似這類富歷史價值的五十年代戲院,香港早已蕩然無存。皇都戲院不單止擁有68年歷史,它的建築富現代主義色彩,五十年代時更一度成為國際文化表演地標。新世界發展去年宣佈保育皇都戲院,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希望保其建築,育其靈魂,喚醒這座沉睡已久的歷史建築,令皇都重生。
「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令皇都戲院重生,讓這座古蹟重拾生命力,成為香港下一代的文化綠洲。」
鄭志剛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兼CULTURE FOR TOMORROW創辦人
有關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新世界延續皇都戲院未了經典,於皇都戲院復修動工前,Culture for Tomorrow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重新演繹當年幕幕經典場境 ,一同探索你我他的的皇都故事,並於4月中起,透過網上虛擬導賞,務求線上線下重現皇都昔日的華麗傳奇。
參加者從踏入皇都戲院商場的一刻,便仿如置身50年代皇都戲院的華麗舞台,從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展開第一身體驗之旅,親睹皇都前世今生,由璇宮戲院、「小上海」到皇都戲院,由國際級表演到中西首輪電影,親歷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歷史片段。
皇都戲院好戲,尚未完場。在2026年皇都復修工程完成前,Culture for Tomorrow會繼續舉辦更多有關皇都活動,讓大家更認識這座建築的珍貴價值。
「尋找你我他的皇都」詳情:
日期: 4月1日至5月16日
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 北角皇都戲院商場 (英皇道279號,電廠街交界)
注意:
由於會員反應熱烈,「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名額已滿,抱歉未能邀請您親身參與活動。
我們衷心感謝大家對皇都戲院的支持,並正籌備下一輪皇都戲院的文化活動,如有消息將盡快通知及邀請閣下參與。您亦可繼續透過 Culture for Tomorrow網頁及會員通訊,密切留意我們的最新動態。
再次感謝您對「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的支持。
香港中西文化 在 有關於狗的成語和俗語反映文化差異和時代變遷#珠海學院#香港 ... 的推薦與評價
《東翻西譯》簡介:一條生於 香港 「珠海」的「文化魚」,解說語言和文字承載的文化涵義,帶你穿梭暢游 中西文化 的海洋。#珠海學院# 香港 珠海學院#東翻西 ... ... <看更多>
香港中西文化 在 香港亦都有一啲具中式文化嘅歷史建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s 香港歷史文化週- 香港為一座中西文化匯集嘅城市,我哋擁有好多唔同具有歷史文化嘅特色歷史建築。咁究竟香港有咩歷史建築,而佢哋又有啲咩嘅特色建築風格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