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里程碑!美陸戰隊首支F35C中隊已能全面迎戰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92658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軍陸戰隊的第一支F-35C中隊已形成全面作戰能力,預定2022年加入「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航空母艦打擊群,成為裝備齊全,能在航艦上執行全球與戰時作戰任務的機隊。
據軍情網站《Military.com》3日報導,陸戰隊第314戰鬥機攻擊中隊(VMFA 314)說,旗下的F-35C「閃電II」( Lightning II)聯合攻擊匿蹤戰鬥機已發揮全面作戰能力(FOC),而這意味它們已能迎戰。這個代號「黑騎士」(Black Knights)的中隊,2020年1月21日獲得首架F-35C,花了1年半時間進行改裝。
314攻擊中隊隸屬於第3陸戰隊航空聯隊(MAW-3)、第11陸戰隊航空大隊(MAG-11),基地就在加州著名的米拉瑪陸戰隊航空站。在戰時,這個中隊將隨著美國海軍航母第9聯隊(CVW-9)部署,而這個聯隊目前配套的核子航艦就是「林肯號」。
美國海軍航空兵司令懷特塞爾中將(Kenneth Whitesell)6月30日在一場研討會上透露, 陸戰隊首個F-35C中隊將在2022年部署到「林肯號」航艦上,「林肯號」將成為繼「卡爾文森號」(CVN-70)之後,第二艘部署F-35C的尼米茲級航艦。
314攻擊中隊已展開「因艦制宜訓練能力」(TSTA)階段,包括通訊、醫療救護、飛行操作及艦上實作等一系列訓練課目,確保屆時能順利上艦,並展開巡弋任務。
F-35C是專為海軍航艦起降設計的版本,具有加大的機翼面積與可折疊的翼尖部分,強化起落架強度以及加裝降落航艦時所需的捕捉鉤,並擁有更佳的低速操控性能。美軍陸戰隊使用的F-35,主要以可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為主,但有部分中隊採用F-35C。
美軍陸戰隊計劃購買約70架F-35C,並將4個中隊改造為這種機型,以支援海軍的艦載機聯隊。陸戰隊還將購買數百架F-35B垂直起降噴氣式戰機,這些戰機可以從陸上基地以及海軍的9艘大甲板攻擊艦上起飛。
F-35B與F-35C採用同樣的技術,但是機身卻完全不同。與F-35B相比,大翼F-35C動作遲緩,但能攜帶更多燃料。F-35C的武器艙比F-35B的容量更大,因此前者可以攜帶聯合防區外武器滑翔炸彈而又不犧牲它的匿蹤性能。簡而言之,F-35C在敵人的強大防禦下更適合執行遠程打擊任務,F-35B更適合近距離作戰。
陸戰隊在美軍內部屬於獨立軍種,美國總統甚至可以繞過國會直接指揮。因此,美軍陸戰隊和其他國家海軍陸戰隊相比,更是獨一無二擁有固定翼超音速戰機,除了AV-8B、F-35B這種可以在兩棲攻擊艦上起降的垂直起降戰機,美陸戰隊更是擁有一支可以和海軍航空兵一同部署在航艦上的常規起降艦載機部隊。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指揮中心週五公布的兩位長榮航空確診機師,因高度懷疑可能是Delta病毒,桃園市政府進行第二波疫調,證實可傳染期的「跨縣市足跡很多明顯違規」,長榮航空週五漏夜展開調查,今天就會召開「紀律評議委員會」進行議處,同時要揪出染疫黑數,長榮各機隊飛行員約1500人,要全面PCR普篩,而且即日起停飛台北芝加哥客...
飛特立航空機隊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完美時機】美國廉航意圖展翅高飛
Breeze是尼勒曼(David Neeleman)最新創辦的航空公司,這是一間在美國國內執飛的廉價航空公司,總部就設在他的家鄉鹽湖城,定於今年夏天開始飛行。其營運計劃借鑑了前幾代低廉價航空採用的模式:建立小型機場之間點到點航班網絡,這是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1970至1980年代率先開創的模式;航班安排在一周裡遊客出行率最高的那幾天,忠實航空(Allegiant Air)近年來將這模式營運得近乎完美;用最亮眼、最先進的飛機組建機隊,由年輕且薪金較低的機師駕駛,這與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s)初創時的做法如出一轍。
Breeze即將問世之時,正值不確定其創辦人能否打開業務新局面之際。疫情給航空業帶來的急性創傷已有所緩解—疫情最嚴重時,美國政府曾向Breeze提供500億美元的救助資金。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4月18日的統計,當天通過各機場海關的乘客人數略低於160萬人—這個數字僅是2019年同一天的三分之二,但相比2020年同一天的大約10萬人卻令人鼓舞。不過,儘管疫苗接種率在攀升,航空業與其他行業一樣,都在試圖弄清一件事:過去一年的市場雪崩,究竟是一種暫時性異常,還是長遠的轉變?航空業界想知道,當疫情結束後,人們還會像以前那樣經常旅行嗎?他們在機場裡和飛機上會感到放心嗎?各大企業還會像以前那樣,通過飛機將他們的員工派往世界各地嗎?
最起碼,在目前這種急劇動盪的環境裡,能處變不驚是一種很重要的特質。確切地說,稱航空業是個很穩定的行業是不對的,畢竟,其歷史上不乏破產、併購和毀滅性的價格大戰的案例—航空業依然是一個很難入市的行業。而尼勒曼所從事的正是這樣的事業,並因而得以累積大量財富。
Breeze將於今年5月的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前首次飛行。「我認為這個時機基本上是最完美的,」尼勒曼說。他並不擔心競爭的問題,也不擔心「情人節慘案」會重演。他說,「技術會解決那些問題。」在經歷了一年近乎幽閉的防疫狀態之後,他急切希望重新回到航空業,並讓自己的生意再次運作起來。—Peter Robison、Mary Schlangenstein、Justin Bachman對本文亦有貢獻;譯 許諾
#美國 #廉航 #航空業 #疫情 #創辦 #旅行 #飛機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21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飛特立航空機隊 在 米丘飛行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罪
還覺得你買皮草手沒沾血嗎?
***
當你看著國外層出不窮,因為疫情產生對亞洲人的歧視與暴力,而感到忿忿不平時;
你是否曾經想過, 自己可能也正在對機師、對華航、對3+11、對獅子⋯⋯
對任何你覺得是害這次台灣疫情爆發的兇手, 進行某種程度的霸凌?
—————————————
一場危機的爆發, 絕對不會是單一個體或單一事件所造成的。
但人性, 常常傾向於尋找一、兩件事去頂罪, 因為:
1.目標簡單方便, 不用動太多腦筋
2.自己完全沒錯的感覺真好!
————————
在你覺得自己這次完全沒錯之前, 我想先問幾個問題:
1.這一年多來, 你有沒有換過手機?
2.這一年多來, 你有沒有吃過牛排?
3.這一年多來, 你有沒有買過花?
4.這一年多來, 你有沒有期待過疫苗進口?
5.這一年多來, 你有沒有買過電子股,而且還賺錢?
————————
台灣是島國的進口物資來源我們就先不提, 包括前4個問題,
很可能包含了你公司買來賣的東西。
光是講輸出, 空運就佔了我們大約50%,
很可能包含了你公司賣的東西。
就算都跟你工作無關, 一定包含了你用的東西.
***
———還覺得你買皮草手沒沾血嗎?
——————
當然, 以上是建立在你覺得機師就是破口的前提下。
現在到底是華航機師傳給諾夫特員工, 還是國外機師傳進來給諾夫特員工再傳給華航機師?還沒有答案。
——————————————————
回到政策問題, 既然我們都必須靠航空業維持生計, 那我們勢必要給我國航空業者一些特例, 對吧?
你說, 不管啦回來通通關14天才安全!
***
那我就問:“憑什麼?”
憑什麼我們在國外從下飛機, 一路上要被檢疫人員、警察等等護送進防疫旅館(中間沒有任何自由的停留), 進旅館後就是等著再出旅館被護送著上班————
———回國後要跟在國外有絕對自由的旅客一樣, 關14天?
那到底要7+7、5+9、還是現在很有名的3+11?
這些政策的考量,
就是在飛航組員的身心健康、航空運量、經濟維持等等因素中間找平衡。
—————
還記得CDC宣布華航所有機組人員停飛14天隔離之後, 隔天直接反悔改成新方案維持8成運量嗎?這不是怕公司倒, 這是怕台灣倒。
***
———如果你覺得你有更好的政策可以更兼顧“機組人員的身心與全台經濟與安全”, 麻煩直接向政府提供。
————————————————
當然, 整體政策包含誰該普篩?機場工作人員或防疫旅館工作人員該不該隔離?該不該繼續讓外國人入境?哪個國家該不該禁止等等⋯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這次台灣疫情會爆發, 我覺得能檢討的也只有如何讓政策更完善?而不是一味的把責任推給任一族群、或某一政策。
***
——在全世界都淪陷的情況下, 你們還天真的覺得台灣真的能維持0確診嗎?憑什麼你台灣能在享受經濟成長、享受國外物資的情況下, 還能毫無成本的0確診呢?何德何能?
————————————————
最後, 我要說的是, 你們這些買皮草還覺得自己手沒沾血的人,
你們覺得網路霸凌沒有實質影響是嗎?
我告訴你們,
現在華航組員為了維持運能又要符合你們這些雙手沾血的民意,
我們隨機分成了“安全組”與“風險組”:
唯有”連續”隔離14天的人才能回到“安全組”, 才有一絲希望能回家看家人。
“風險組” 則是只剩下隔離與上班維持運能,
而為了要維持8成的運能, 大多數人皆會在“風險組”,
——有人可能會將近“三個月”不能回家, 而且還可能是無預警的情況下. 因為政策說變就變。
***
這些人, 是有父母、有家庭、有小孩、有朋友、有血有肉的一群人, 他們已經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維持了國家一年多的經濟運量;他們已經為了你各位進入疫區雙手沾血了無數次;他們已經為了守本分一年多沒辦法正常生活。
———-你們真的還有臉裝著一副事不關己?然後把所有過錯推給他們?
現在, 他們還要被你們打入這種地獄式的巡迴隔離。你們還有一點良心嗎?
———————
所以, 如果你看到這裡,
還覺得“都是華航機師害台灣疫情爆發”,
還覺得自己手沒沾血,
還覺得機師被關14天是應該,不爽不要做....
那我建議你, 從現在起, 把自己關好在家裡來,
因為你不配, 也沒資格跟全國人民一起共享,也一起承擔這個共業。
#疫情
#華航
#機師
---5/16更新補充---
本篇文章主要是幫航空業發聲,所以強調航空業對國家的重要性。
這也不是我說了算,請各位從29分開始看至少1分鐘:
https://youtu.be/KG4XDay9hZE
這是政府宣布華航全部停飛隔離14天後,隔天馬上推出的政策以及原因。
不方便看影片的可以看以下新聞: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vRprB0?utm_source=copyshare
本文並非像部分留言所指控,稱自己多偉大或者其他行業都不辛苦不重要。只是希望風向至少還能留點尊重給華航機師。
沒有花篇幅幫各行業說話我先說個抱歉。
---5/17更新補充---
我舉個例子,為什麼不該”一味”推責給3+11或者華航違規機師?其實感染源也有可能來自Novotel。
衛福部說旅館主管4/16-26診所看診三次,判斷從4/15開始具有傳染性
華航機師第一個病例4/20日,且染疫機師6個住過Novotel。
去年到今年華航執飛56000多架次,都沒病例發生,為什麼短短一週同時在不同機隊發生?
非常可能就是來自諾福特,諾福特員工染疫來自哪裡?他們又沒出國史,合理懷疑應來自“外國航空公司“機組員。
請問外國航空公司組員在台行為是由華航或諾福特旅館制定的嗎?
各國疫情嚴重,但外國機組員進來前,政府就“沒要求採檢“,入境後旅館可以隨意走動,這並非華航所能控制,也非華航的權力去管理---這是國家層級要求。
所以今天Novotel 染疫事件,部分責任也該歸咎於衛福部要求不嚴、督導不周,對外國入境台灣的機組員並未採檢與強制隔離待在房間,而可能間接感染到Novotel員工,造成傳染。
以上,提供另一面向,並不是要幫誰洗白。違規組員若查證違規該受罰也是共識。
---
沒有人現在有證據能證明到底誰才是源頭。
我並沒有說華航完全沒有疏失, 但我要讓大家知道這次爆發絕對不只是單一群體或單一政策的問題.
如果看了這些證據, 還是覺得疫情爆發該全部推給華航, 政府的政策是完美的, 應該全部繼續沿用—-—-那我也尊重,相信您一定有完整的理由
飛特立航空機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指揮中心週五公布的兩位長榮航空確診機師,因高度懷疑可能是Delta病毒,桃園市政府進行第二波疫調,證實可傳染期的「跨縣市足跡很多明顯違規」,長榮航空週五漏夜展開調查,今天就會召開「紀律評議委員會」進行議處,同時要揪出染疫黑數,長榮各機隊飛行員約1500人,要全面PCR普篩,而且即日起停飛台北芝加哥客貨機航線。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20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飛特立航空機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奪橋遺恨:市場花園作戰的雄心與悲劇」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諾曼第戰役之後的趁勝追擊
波瀾壯闊開場,人人雄心壯志、迫不及待
樂觀與謹慎過了頭,使得最後以悲劇收場,盟軍損兵折將
後世以「奪橋遺恨」永誌此役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報告長官,我們可能打得有點太遠了。」
布朗寧中將,盟軍第一空降軍團副司令
英國第一空降師在安恆的堅守,至今仍是二次大戰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考李留斯雷恩
諾曼第登陸讓不可一世的納粹第三帝國驚慌了!歐洲東西兩線急速往德國本土後撤,納粹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巴黎的解放、比利時的光復,「第三帝國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至少當時的人們都這麼想。尤其是喜歡跳舞的荷蘭民眾更是暗地裡歡慶鼓舞,偷偷買了代表荷蘭的橘色旗幟,準備迎接盟軍入城。然而,引頸企盼卻不見王師出現,反抗軍跟老百姓都著急了起來,怎麼回事了嗎?
盟軍進攻速度太快,戰線一下子拉得太長,從諾曼第灘頭一直拉過來比利時的補給線,開始讓後勤補給作業顯得吃力,攻勢不得不停歇了。盟軍必須打開一個更接近戰線的深水港,同時還要擬定新的作戰計畫,務必讓納粹德國「一槍斃命」。盟軍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把在諾曼第作戰中成功施展的空降作戰,再次在這裡運用。
這是一場規模前所未有,將來也不會再見識到的最大規模空降作戰行動。一場動用5000多架各型飛機以及2500架滑翔機在內的戰役,真的可以把德軍給趕回老家?盟軍就可以渡過德國的護國神川――萊茵河,直指第三帝國的核心――柏林?
這時,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交給我!」一場結合地面裝甲與空降部隊的龐大行動就此誕生。人們僅花了八天的時間準備「市場花園作戰」,徵集全歐洲可用的物資與戰力。美國著名的82和101空降師將以同盟協力的方式,支援這場註定要在歷史上留名的戰役。而最吃重的角色落在錯過諾曼第、功名同樣顯赫的英軍「紅魔鬼」第一空降師身上。
約4萬名空降部隊負責佔領5座貫穿從恩荷芬、松村、格拉福、奈美根,一直到最終目標安恆的關鍵橋樑。一旦得手,裝甲部隊快速衝向萊茵河畔,盟軍將直指德國工業重鎮魯爾區。「聖誕節之前戰爭就可以結束」的想法隨之不脛而走。人們躍躍欲試,普遍認為德軍中只剩下「老人與小孩」,不足畏懼,卻將走入德軍裝甲部隊的虎口而不自知。
面對要快速恢復攻勢的壓力,盟軍各方都有未盡完善的安排與舉措,最後都造成失敗的因素。情報的誤判、無線電裝備的缺陷、空降場的選擇,不採納在地荷蘭人的情報,再加上天氣等問題層出不窮。縱然如此,「市場花園」卻匪夷所思地成了蒙哥馬利口中「90%達成率」的作戰行動。第一空降師為此付出了幾近全滅的8000人傷亡、失蹤與俘虜的代價。怎麼會這樣呢?
《奪橋遺恨》敘述了盟軍在1944年9月的重大挫敗,他們想站在德國最後一道屏障——萊茵河前,對著希特勒咒罵的願望可能還要再等一等了。
作者簡介: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新聞從業人員、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返航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船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為紀念他在新聞和歷史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 America,OPC)於1957年創設了「考李留斯雷恩新聞獎」,至今依然以頒發此獎項,表揚在國際議題上有傑出表現的非虛構寫作作者。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飛特立航空機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始終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