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昨天我在追劇的時候,一直在查【正義聯盟】到底為什麼口碑爛,票房爛,甚至搞到DC宇宙差點就這麼土崩瓦解,原因很簡單,就是查克·史奈德( Zack Snyder )拍到一半因為女兒自殺的悲劇而不克繼續,最後換上成...
顯而易見的事實 在 星座小熊布魯斯Bluesbe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明很聰明,一談戀愛智商就打折的星座】
第一名:雙魚座
第二名:牡羊座
第三名:天蠍座
第四名:處女座
第五名:水瓶座
雙魚是個想很多的人,很多事情都會提早預想到,也因為有著高度不安全感,常常會先以保護自己為優先準則,但這樣的性格在愛情面前,常常被他們拋諸腦後,不小心就被愛情蒙蔽了雙眼跟理智,自己找到很多理由去遮蓋顯而易見的事實,直到自己受傷。
牡羊愛上一個人憑藉著一股衝動,想愛就愛了,再愛的當下根本是不顧一切,覺得只要兩個人有愛就能戰勝一切,現實的考量一直都不是他們擔心的重點,只有自己衝到渾身是傷,才會冷靜下來,恢復原本的智商。
天蠍跟水瓶在感情上太重視感覺,能讓他們真正愛上的人不多,所以一但愛上了,他們對自己的感覺會深信不疑,就算身邊的人力勸,也都要到他們自己想放棄的程度,才有可能作罷,在他們還不想放棄前,再明顯的欺騙他們都能找到合理化的解釋。
處女雖然非常的理性,對另一半的要求也很高,但在感情上的轉變,聊的是一種前後的比較,有些處女還沒談戀愛時,信誓旦旦說不可能接受的事,都可能在因為愛上對方之後,有所妥協,即使自己理智知道,卻會找一些理由給彼此機會。
顯而易見的事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趨勢觀察家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Vikram Mansharamani),他擅長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解析世界的局勢和脈絡,幫助許多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及高度動態的政經環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時也是一個「通才」的提倡者,致力於推廣跨領域、自主思考的觀念。
其中,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世界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場地,專家和科技就像是拿著手電筒的人,用聚焦的光束照亮他們有興趣的地方、想引導你過去的地方。但是你要在這個世界上前往何處?這個答案終究只有你自己知道。該注意的是自己想達成的「目標」,而非任憑專家左一言右一語,或者任由科技演算法主導了你的資訊來源。
作者引用了詩人愛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人更應該學會發掘、觀看內心閃爍的微光,而不只是注意詩人和聖賢輝耀的蒼穹光彩。」句中的詩人和聖賢,可以換成專家和科技,而且適用於現下的脈絡。重點在於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讓預設的假定和本人的自我中心主掌大權,而忘了思考其他詮釋方式或發揮同理心。
👇《思考外包的陷阱》心得重點: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for-yourself/
顯而易見的事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昨天我在追劇的時候,一直在查【正義聯盟】到底為什麼口碑爛,票房爛,甚至搞到DC宇宙差點就這麼土崩瓦解,原因很簡單,就是查克·史奈德( Zack Snyder )拍到一半因為女兒自殺的悲劇而不克繼續,最後換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喬斯威登,整個作品大爆炸。前一陣子才推出史奈德導演版還了他清白。
但偏偏台灣的政治就有一樣的故事,八月二十八號四大公投就要展開,結果國民黨七月要選新的黨主席,沒有一個人敢提大戰當前可否延期選黨主席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晚一點選會死嗎?
這感覺就像解放軍都登陸了,第一線守軍說上場前要先換條新褲子穿起來比較舒服一樣北七。人家民進黨都要開始四處下鄉宣傳了,結果國民黨連兩個月之後黨主席是誰都不知道,難怪吳子嘉董事長每天看到我都笑得那麼開心啊!對手這麼笨光笑就飽了啊!
陣前換將為什麼是兵家大忌,其他不說,光戰國時代的臨陣換將,最後都落得大敗,甚至影響了國家之根本,傷了稱霸立國的元氣。
燕國統帥聯軍攻下齊國之後,派騎劫替換樂毅,讓舉國只剩下即墨和莒的齊國在田單的率領下大反攻,一舉奪回七十城,徹底擊垮佔領軍燕軍,反敗為勝。
秦趙兩國發生長平之戰,趙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老將廉頗,結果趙卒被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國中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自此趙國開始衰敗之路。
秦國大將王翦率大軍入侵趙國,趙王遷讓宗室趙蔥替代,捕殺連戰皆捷的李牧,悲憤的李牧自刎。三個月後趙國滅亡。
但國民黨就是愛陣前換將,帥吧。
我們只好回來看看民進黨,由於各派各系輪流攻擊英派,所以之前被狂打的蘇貞昌似乎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又開始把手伸到國防外交兩岸的總統職權啦!根據風傳媒的報導:【前總統馬英九8日出席「兩岸重開機、疫後新契機」研討會表示,兩岸關係惡化,國際都憂心可能開戰,既然總統蔡英文無法拿出新方案,就應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但蘇貞昌則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要併吞台灣,他請馬英九看看香港、新疆,別再沉迷「被中國否決的九二共識」,台灣一定要自立自強,守住民主及自由,否則會像香港一樣。】
連神都敢騙,沒甚麼不敢做的老蘇是不是又搶到了反敗為勝的機會呢?
還有還有,這次派系大亂鬥之中,英系受創很深,【染黑風暴重創民進黨,也牽動黨內派系平衡,包括英系大將黃承國在趙介佑案中角色,與英系立委陳明文多次替黑道槍手辦理增加接見,都讓英系成為「政治重災戶」。】這次受傷的幾乎都是英系,連特戰軍神吳怡農都被看穿是個草包,英系接下來何去何從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顯而易見的事實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衛報》廣告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GrfhJH1P4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活在現今社會,其實我們最不缺的就是「訊息」,當訊息已經唾手可得的時候,那麼我們對於訊息的「判斷力」,就相對是更為重要的一個議題。
如果我們對於很多的訊息,沒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力,那麼被誤導、被扭曲,這也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可是這個部分喔,我們在理性上都知道,必須要有訊息的免疫力;但是在實際上,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事實上是「被帶風向」的。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在2012年英國的《衛報》,就把大家都聽過的「三隻小豬」的寓言故事,把它拍成一個很有趣的廣告影片。而這個廣告影片,非常切合我們的時代,對於「被帶風向」這件事,常常是茫然未知的。
那今天呢,我就以這個材料跟你分享,關於英國的《衛報》,怎麼樣運用這個寓言故事,來影射我們今天的時代。
當然!在進入內容之前,如果你對於這一段影片有興趣的話,我們在這一段影片說明的文稿裡,我有為你附上;你可以在聽完我的一個分享之後,再去看英國《衛報》在2012年拍的這一支形象廣告。
我們先回到「三隻小豬」故事的原版哦,這個故事的原版,就是森林住了三隻小豬,長大了以後,這三個兄弟要幫自己蓋房子,以免被大野狼吃掉。
大哥最懶惰,他隨便蓋了一個茅草屋,當大野狼來的時候,大野狼只吹了一口氣,就把毛草屋吹翻了。
而豬二哥心裡就想,既然茅草屋不行,那蓋一間木造的房子,總該不會被吹翻吧!但是呢,大野狼的確在一口氣沒有吹翻;他花了兩口氣,一樣把這個木造的房子也吹壞了!
然而唯獨只有豬小弟,他很用心的去蓋了一個磚瓦屋。當面對磚瓦屋的時候,無論大野狼如何鼓起牠的胸部,去吹再多、再大口的氣,都沒辦法把它吹倒、吹翻。
於是呢,大野狼無可奈何的離開了豬小弟的房子,而這三隻小豬也才能夠平安的,躲在豬小弟的磚瓦屋裡。
這個是「三隻小豬」故事的原版哦。而英國《衛報》的這一段影片,它用什麼樣的呈現手法呢?
它的影片一剛開始,就是顯示出一個報紙的頭條,上面寫著「大野狼遭三隻小豬活煮」。
原因是呢,大野狼侵入第三間小豬的民宅的時候,三隻小豬為了保自己的命,所以呢,齊心合力的制伏住大野狼,並且把牠丟進大水缸裡,活活的煮死;這是第一個畫面。
而接下來的畫面,就是這整個新聞曝光之後,網路上的網友,呈現了正、反意見的交鋒。有人認為大野狼已經吹倒了兩個房子,應該要被煮。
而有人也認為,狼啊!也應該有狼權;無論如何這三隻小豬,都不能夠未審先判、動用私刑。
接下來呢,這件事情引起了司法機關的注意,於是著手去檢視「財產保護法」是否需要修改?
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披露,有些人就發現喔,在事後曝光的監視畫面裡,大野狼疑似有氣喘病,這引發了更多的網友的挑戰精神。
推測哦,其實疑似有氣喘的大野狼,牠的肺活量應該不足以吹倒房子;甚至於媒體也開始分析報導,即使是身體健康的野狼,也沒有辦法輕易吹倒矛草屋,或者是木造的房子,會不會大野狼才是真正的受害者?這個案情不單純哦。
結果整件事情就開始急轉直下,法院就判決,三隻小豬是因為繳不出房貸才鋌而走險。它利用大眾對於童話故事裡「大野狼吹倒三隻小豬」的偏見,去誣陷大野狼、企圖詐領保險金。
結果這整件事情到最後,它踩到了社會大眾的共同痛點,就是啊,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大家繳不出房貸。而這個議題,挑動了大家的敏感神經,認為這是錯誤的政策殺人。
事發至此,從原本「大野狼私闖民宅」的單一事件,卻演變成為群眾「群起抗議政府無能」。
好!這整段影片我用口述的方式,來帶著你去感受一下;就算你沒有看原版的影片,你有沒有發現,最一剛開始是「大野狼被活煮」。而到最後,卻變成了大家對於公共政策,或者是對於房貸這件事情的一個「反感跟抗議」。
然而我們回神來看的話,我們活在現代的數位時代,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幾乎都只看片面的資訊,其實我們不太管真相是什麼;然後就選擇自己相信的,或者是自己想接受的事實,去做出反應跟解釋。
其實任何議題,都可以找它支持的點,或反對的點;或者是任何議題,其實都是可以被小題大做、無限上綱的。
那為什麼今天要跟你分享,這個英國《衛報》在2012年,拍的一支經典的廣告?其實呢,《衛報》它不僅是用這樣的一個手法,來呈現出自己是在整個數位時代裡面,一個清流式的媒體。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告訴我們:「看見事情的全貌,才是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有的行為跟態度;我們有沒有掌握真正的訊息,再去做出詮釋跟反應?」
然而你聽到這邊,當你深思過後,你會發現它的手法,和它所揭櫫的一個事實,真的是非常有道理。
可是啊,當你更冷靜的想一想,你就會有一種無奈的感覺。什麼樣無奈的感覺?這感覺就是你當然「知道」看見事實的全貌很重要,但是問題是「我沒有能力」,看見事情的全貌啊!
當然,回到英國《衛報》的廣告,《衛報》就是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告訴你,你只要看了《衛報》,就能夠掌握事實的全貌。
然而我們時至今日,你想一想,其實任何媒體背後,可能都有一些操縱的勢力。你真得能把握《衛報》給你的,是事實的全貌;還是它宣稱,它告訴你事實的全貌?
如果延伸到我們真實的人際關係,跟我們的生活世界裡,也是一樣啊!你真的有把握你對面的人,他所宣稱、他已經告訴你所有,真的是「所有」嗎?沒有扭曲的成分嗎?
然後再延伸來看,這不意味著你眼前的一定是壞人,或者是他一定是有意要欺騙你;其實這背後很有可能的是,他所取得資料的來源,本身就已經有扭曲。
於是他在不知情的狀況底下,他傳遞了一個錯誤的資料;然而這個錯誤的資料,在他的主觀世界是深信不疑的。
而且呢,還有另外一個情況,這另外一個情況就是,你我在生活裡都聽過,甚至於自己也都說過「善意的謊言」。
為了維持住別人的尊嚴跟面子,為了維繫眼下關係的和諧,我們常常也呈現出不真的訊息,不是嗎?
所以我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我們大家何妨來思考一件事,叫做第一個,我們是否有具備「判斷訊息」的能力?
我常常說喔,就算你不踏進我的教室,學習這方面的能力,只要有機會我都很鼓勵你,一定要好好的學習這方面的能力。
很多人會說,這種東西只要有經驗就好了,這個在表面上聽起來沒有錯,然而最可怕、也最容易犯錯的,正是「經驗法則」。
因為適合你的經驗,不一定適合別人,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你的經驗也可能只是在你自己的認知世界裡,不斷的反覆印證去提取自己想相信的;那它一定符合真實嗎?還是你只是不斷的自我強化,說白一點叫「自己騙自己」啊!
然而呢,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你一定有聽過【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
其實呢,如果你有心,特別是在你真實的人際關係裡,如何真正的看懂、聽懂,你眼前的人真正的言下之意,這個技術是可以學習的。
透過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之後呢,透過好的問句,再做進一步的澄清,甚至於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我想呢,這是所有人當你進入成人世界之後,你在面對差異、面對問題,都應該要有的素養。
否則啊!面對爭議的時候,要麼就是比誰大聲,或者是要麼你就是委曲自己。這些你真的覺得,它會為你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嗎?
就像是今天談到的英國《衛報》的廣告一樣。有多少時候,我們在自己的真實世界裡,常常有一種很大的無奈,叫做呢,你心中明明知道事實不是如此,可是你的問題,總是會被別人調包。或者是這段談話、整件事情的發展,總是朝向你最不想要去的方向走。
這個時候,除了你感覺到深刻的無奈跟無助之外,我很鼓勵你,用「學習」來幫助自己長出必要的能力,去解決你真正的問題。
而不是活在一種安慰自己,期待這種事情有一天會自然的被解決,或者是有人能夠突然來救你,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然而無論如何,真實的生命裡,本來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不是誰有道德上的瑕疵,而是當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我們本來就會適當的、也適時的去包裝自己。你是如此,別人也是如此。
那更不要說因為數位時代的特性,有些人或有些團體,就是會運用這個工具來「帶風向」。那你想要有的,是獨立思考跟判斷能力,還是成為那些被帶風向的人呢?你自己可以決定。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在今天的內容當中,談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今年的最後一期,是在10月15號開課;如果錯過的話,下一期就要等到明年2020年的3、4月之後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真正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跟你真正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那麼10月15號的這一門課,【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千萬不要錯過。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相關的課程跟報名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顯而易見的事實 在 VOGUE Taiwan - 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就是獨自一 ... 的推薦與評價
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就是獨自一人身處異國時,能讓你理解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到達了哪種程度! #獨自旅行#旅行#TravelAlon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