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醫學研討會—-衰弱與肌少症國際新知]
今早特地來參加老年醫學屆的重要研討會(由於報名太踴躍,很多醫療人員都向隅),現場只開放一百個名額可以與會。有很多新收穫,也有些許遺憾。
#關於衰弱症(Frailty)
現在衰弱的面向,已經從生理(physical)進展到更全面的心理(psychological)跟社會(social),跟整體生活滿意度及死亡率有很大的關係。
「衰弱症」涵蓋的面向包括一個人「肌肉骨骼、心血管、內分泌代謝、認知功能、情緒、免疫、腸胃道」整體功能的退化/下降,造成諸多常見的「 #老年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包括:易跌倒、失智、失能、多重慢性病、睡眠障礙、排便排尿障礙等等。在產生某些「衰弱」的指標時,就暗示身體「 #脆弱度(vulnerability) 」增加,若臨床醫師不積極將之改善或介入措施來增加對這些傷害的「 #彈性/抵抗力(resilience)」時,這個人一個感染或外傷,往往就兵敗如山倒,迅速前往不良預後的方向。
#衰弱症frailty 跟代謝症候群一樣是可逆的,所以要積極察覺並改善它。
#關於老年人蛋白質建議
目前的建議將修正為 1.2g/kg/天的蛋白質攝取量,但韓國的研究發現 1.5g/kg的肌肉質量改善程度,顯著又優於1.2g/kg,但北榮做的蛋白質介入研究,比較「正常蛋白質」(1.2g/kg,15% calorie)跟「高蛋白質」(2g/kg,25% calorie)組的純飲食介入共3個月,發現「高蛋白質組」在行走步速、肌肉內脂肪的減少、體內維生素D上升、認知功能進步、代謝速率提升等等,都有顯著意義的比「正常蛋白質組」更好。
#這也暗示我們兩件事:
1. 國健署107年頒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在蛋白質的建議顯然不足(講者說她們有建議要更新)。
2. 面對肌少症的人,在評估過肝腎功能之後,體重的 1.5-2倍克重蛋白質的攝取可以考慮。
#多元介入的重要:
目前蛋白質建議搭配微量營養素補充品跟運動,微量營養素「缺乏項目的數量」跟衰弱風險相關。我國做的介入性研究,介入三個月的「營養+運動」,即使在停止介入後的三個月,也看到明顯的各指數改善(兩個人中至少有一人改善衰弱分數)。另外一個月一次2小時的介入(60分鐘認知訓練+45分鐘運動活動訓練+15分鐘營養諮詢)發現可有效降低認知不良、身體衰弱跟提升生活品質。
#關於衰弱指標跟失智的關係
高榮的周明岳主任分享,認知衰退跟「行走速度」有關,跟握力無關,所以可以從行走速度來預測近期發生失智的風險。
#關於肌少症的亞洲診斷標準:
除了肌肉質量維持過去的標準,2020年香港研究有發現整體的握力在進步,所以肌少症的握力部分,有上調亞洲的診斷標準(男性<28kg/女性<18kg),平均步速也變快了,以前是0.8m/s,現在是0.96m/s,顯示大家的運動意識都在加強,但營養這部分可能還有待加強😅
#腹部肥胖者的身體上生活品質滿意度下降,跟伴隨而來的低骨質和肌肉量有關,也跟許多共病症有關,但是這群人或許有比較高的心理滿意度(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應酬胖,社交心理獲得滿足的代價,可能是身體負擔增加😂)。
我的小小遺憾是:
1. 蛋白質的「量」雖然越來越多討論,但關於「質」的研究國內還不夠多,我有發問關於國內這些研究是用plant-based protein還是animal-based protein,講者說的確沒有特別注意這個問題,但這在精準化營養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植物性跟動物性蛋白質對於腸道菌的影響完全不同啊😅
2. 關於老年人腸道菌老化的議題,在今年仍然沒有相關主題(連免疫老化都沒帶入這塊),很希望未來腸道菌跟老年症候群的研究,可以被更多人注意跟探討。
「營養不良」(malnutrition)造成老年人的併發症上升42.8%,使國內的醫療成本增加了65%,跟2006年比起來,台灣的老年人「不健康餘命」增加至9-10年,意思是每個人在臨終前,有近10年是在病痛中度過😭。由衷希望自己未來能發展更多「價值醫療」,以積極營養介入為己任,幫助更多人延長「健康餘命」,提升生活品質。
#預防失智請加強快走😁
#價值醫療能使整體價值指標改善
#講義聽說很珍貴一定要合照一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的網紅李雅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雅慧4/9社政部門質詢~ 🔺社會局 👉真公共化的托育服務:廣設公共托嬰中心 高雄市目前共有72家托嬰中心,其中公托17家、私托55家,#公托比例遠不及私托,家長們總是需要抽籤靠運氣才能享有公共托育的服務。此外,實務上目前許多托嬰中心還需續托2-3歲空窗期的小孩。高雄市社會局目前設置公共托嬰中心...
預防失智請加強快走 在 李雅慧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雅慧4/9社政部門質詢~
🔺社會局
👉真公共化的托育服務:廣設公共托嬰中心
高雄市目前共有72家托嬰中心,其中公托17家、私托55家,#公托比例遠不及私托,家長們總是需要抽籤靠運氣才能享有公共托育的服務。此外,實務上目前許多托嬰中心還需續托2-3歲空窗期的小孩。高雄市社會局目前設置公共托嬰中心的原則為各行政區0-2歲幼兒人口達2500位即設立一間托育中心。然而,截至今年二月,左營區0-2歲的幼兒人口已達4214位,楠梓區更高達4993位,但左營楠梓區目前都只有各一間公共托嬰中心,即便加上私托、保母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可收托的名額,#都還有三四千名幼童須自己帶、請親友照顧,或是苦無適當托嬰資源。
雅慧認為,許多媽媽便是在孩子0-2歲這段期間需抉擇是否繼續就業,所以這段期間的社會福利對年輕爸媽特別重要。社會局須重視 #托嬰中心收托名額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都會行政區多是年輕、雙薪小家庭,尋求托嬰絕對是這些父母親最著急的問題,社會局長對此表示政府確實要擔當起托育資源不足責任,尤其對於如左楠人口成長快速、托育需求量高的地區,目前的政府提供的公托、準公共化托育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確實無法滿足托育需求。
👉失真的準公共化托育服務?
去年開始高雄市社會局積極落實中央的準公共化托育政策,目前與高雄市社會局簽約準公共化的私托及保母比例已高達七、八成,然而根據4月初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發現,送準公共化服務家長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遇到收費不合理現象,例如簽約後另外加收洗澡費、冷氣費、散步費等等。雅慧也請社會局落實準公共化簽約後監督及退場機制外,於簽約時就應與業者列明收費項目,否則後續依然造成業者及家長間的雙輸。
👉讓走失長者盡快找到回家的路:加強補助GPS定位輔具
常常在新聞、臉書或IG上看到家屬協尋走失長輩的訊息,而根據警察局提供的最新資料發現,過去六年當中有四年找不到2-14位失蹤的長輩,每一個走失的數字背後都是一整個家庭的痛。即便目前社會局和警察局提供愛心手鍊、指紋建檔系統等服務,但這些都屬於被動性預防手段,唯配戴具有GPS定位功能的輔具,才能讓家屬在第一時間主動定位走失者的位置,減少走失者在外流浪的時間。
目前社會局亦有對於GPS定位輔具的5000~10000元的補助,然而 #近年來申請的人數最多只有33人,截至今年二月光是高雄市領有失智症身長障冊就有6702人了,既然社會局提供這麼高額GPS定位輔具的補助,應更加強讓民眾得知此一補助訊息,主動預防走失,有效縮短走失者在外流浪的日子!
預防失智請加強快走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 [高齡醫學研討會—-衰弱與肌少 ... 的推薦與評價
由衷希望自己未來能發展更多「價值醫療」,以積極營養介入為己任,幫助更多人延長「健康餘命」,提升生活品質。 #預防失智請加強快走 #價值醫療能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