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眼淚
一天下午,我帶學妹到產房打無痛分娩,她先幫產婦擺好位置,做完記號、消毒,施打局部麻醉劑,我看到她的針在產婦皮下的肌肉層裡試了幾個方向,都剛好打在骨頭上,最後一針,那針前進阻力的感覺,看起來就像是在黃韌帶上,我覺得那個針的方向大概不會有錯,沒想到Pop 的一聲,我看到她匆忙的把針拔出來,原來她把硬脊膜打破了,我接著接手,只花了幾秒的時間就打好,然後我很瀟灑的揚長而去
理想無痛分娩的管子必須埋在硬脊膜外,那個空間大概就只有5mm 的大小,孕婦因為賀爾蒙改變,韌帶鬆弛,腹壓變大,硬脊膜外的空間變的更小,很容易打破,硬脊膜被打破後有一個缺點,就是腦脊髓液可能會滲出,導致腦壓不平衡,大部分的產婦都不會有問題,都會自然修復,但是少數的產婦可能會因為腦壓不平衡,併發頭痛,我們稱為PDPH ( post dura puncture headache )
這種頭痛其實也只要多喝水,臥床休息,大部分自己會好,只有少數才需要做進一步的治療
那時候我坐在恢復室聊天,學妹好像做錯什麼是一樣,怯懦地朝著我走來,我本來想要故意捉弄她,假裝生氣,斥喝她說:怎麼可以這麼不小心把硬脊膜打破,沒想到她一看到我之後,就哭了起來
她哭得之慘烈,我的心都快要碎成一片一片,我都快要把我那單薄的胸膛跟肩膀借給她靠一下,讓她那源源不絕的眼淚沾溼我的手術衣,我跟她說沒有那麼嚴重,你是在哭什麼?她說她一想到病人可能會頭痛,就忍不住一直哭,因為她前兩個禮拜才看過另外一個產婦頭痛到無法下床的樣子,她說:那真的很痛啊...
因為她哭得實在太傷心了,我只好開始用我那淺薄的佛法知識來安慰她,我說:經典上說過去已滅,已經發生的事就已經發生了,沒辦法追悔,不能改變什麼,未來未至,又不是每個病人都會頭痛,為了一件還沒發生的事,你現在是在哭什麼,最後“當下即是”,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多給產婦一些點滴,請她臥床休息,不要下床,最後請她喝一些咖啡或是吃一些普拿疼,儘量避免頭痛發生
接著為了安慰她,我還要開始不斷地貶低自己,說自己在她這個年紀的時候比她更糟,我還曾經在同一個病人身上,把她的硬脊膜打破三個洞,後來也沒有發生頭痛,所以不用擔心,每個醫師都會經歷這樣的學習階段,在成長的過程中,誰不是踏著病人的併發症甚至有時候是病人的鮮血前進,每ㄧ個麻醫都曾經把硬脊膜打破過,直到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的主治醫師
她還一直問我說:真的嗎?真的都像我說的這樣嗎?她哭得之淒厲,我只好派我的麻護去抱抱她,我看她成那個樣子,自己都心疼了起來,我很想告訴她說:學妹啊!假如你的心這麼柔軟的話,連這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哭成這樣,那你選擇做一個麻醉醫師,以後可有的你受苦了
我看著她那個樣子,就好像看到我以前的自己,我想起我第一次失去病人的時候,我的責任是要保護病人,把他帶回來,但是我卻沒有做到,我也是像這樣哭得死去活來,每天上班的時候我都躲在值班室裡面哭泣,怎麼樣都不肯出來做麻醉, 整整一個禮拜不知道為什麼,我只要看到麻醉機,眼淚就自然湧出,後來我逐漸長大,看過無數個病人死亡,我沒有眼淚,忘記了該如何哭泣,每當我看到病人死去,我只要回去喝兩杯威士忌然後睡上一覺,我隔天就能再活過來,到最後我喝了太多的酒,不得不選擇皈依佛門,當我在佛前結跏趺坐,攝心修煉,有一天我終將不再被外境所影響
我以為能夠為病人哭泣的醫生是幸福的,這些醫生有血有淚,那些發生在病人身上的傷害,他們自己的心也跟著受傷,我以為能成為這樣醫生的病人也是幸福的,因為當你受傷的時候,有一個跟你其實也沒多少關係的陌生人,可以為你所受的傷哭泣,我也以為我的學妹是幸福的,因為她今天流下的淚,明天都會化為面對一切的勇氣
韌帶鬆弛吃什麼 在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李承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了這個咬合板,關節就能不痛嗎?」一位在不動產代銷當高管的女病患問我。
⠀⠀
老實說,我無法保證。
更正確地說,在顳顎關節症候群面前,#我想沒有一位醫師敢保證治好。
⠀⠀
⠀⠀
——
⠀⠀
「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發現顳顎關節不舒服的呢?」我問。
⠀⠀
她微微傾頭,若有所思:「從公司接下這個建案...不對...更久之前也有一次...」
⠀⠀
「...應該是 #從我成為大人的時候吧。」最後她開玩笑地說,但這個答案卻令我印象深刻。
⠀⠀
⠀⠀
細聊之後,我了解到她的症狀是從上大學開始,熬夜趕報告、期末考、弄營隊的那些夜晚,關節的不適就偶爾會出現,但通常一段時間會稍微緩解,她就不以為意。
⠀⠀
畢業進入職場後,接踵而來的會議馬拉松、老闆的善意關心、聳入天際的銷售目標,也偶爾會讓她有短暫的身體不適:偏頭痛、肩頸痠痛、暈眩、耳鳴、想吐之類,各式各樣。前後看了很多醫生,但這些症狀仍然反反覆覆出現。
⠀⠀
⠀⠀
直到去年,惡魔終於現形。
⠀⠀
⠀⠀
那天,當她打算匆匆吃下漢堡,開始一早的銷售會議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嘴巴卡住了,無法張到最大,平常幾口就能解決的漢堡,要分好幾層才能勉強吃完。
⠀⠀
之後的半年,耳朵前方痛、咀嚼疼痛、張閉口有怪聲、無法隨心打哈欠的狀況越來越常發生。在一連串的看診、轉診、看診、轉診循環之後,終於到我這裡,這才確診她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
⠀⠀
⠀⠀
類似這樣的故事,我已經聽了不下百次。
⠀⠀
⠀⠀
〖#顳顎關節是什麼?〗
⠀⠀
它是位於耳朵前面的一個關節,現在你可以試著把雙手食指跟中指按在耳朵前方(約鬢角的位子),當嘴巴張合的時候,會感覺有塊骨頭上下跑動,那就是顳顎關節。
⠀⠀
顳顎關節連接著頭顱骨跟下顎骨,可以前後左右移動、旋轉,主要負責咀嚼、說話等需要開閉口的運動。
⠀⠀
⠀⠀
〖#顳顎關節出問題會有什麼不適?〗
⠀⠀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症狀非常多樣化,但隨著嚴重度不同,蠻常見一個發生順序:(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所有症狀)
⠀⠀
1. 兩側或單側下巴轉角附近痠痛
這是咀嚼肌用力過度的疲勞。有人早上比較明顯,也有人是晚上,兩者成因不同。(關於晚上痠痛可以參考之前我寫的那篇日間磨牙,有很大關聯。)
⠀⠀
2. 顏面肌肉、肩頸肌肉痠痛、偏頭痛
當我們的咀嚼肌無力或疼痛的時候,其他的肌肉會好心加入幫忙,協助我們做到想做的動作,但幫久了,它們也會累。
⠀⠀
3. 張閉口或咬東西時會出現喀喀聲
顳顎關節內部有一塊緩衝用的關節盤,時不時發生脫臼,離開它該在的位置,但這時候還有機會自己跑回去,滑回去的時候就會『喀』一聲。
⠀⠀
4. 耳內疼痛或耳鳴
緩衝用的關節盤跑掉之後,下顎骨直接壓到頭顱骨,這中間夾著一塊富含血管、韌帶跟神經的組織,造成疼痛。
⠀⠀
5. 張口時下巴偏斜、張口只能開 1~3 個手指寬
到了這個階段,這塊關節盤脫臼後已經不回家了,不只離家出走,還擋在關節開口時要經過的路上,導致張口幅度變小。如果只發生在單側就會導致張口程度不對稱,下巴偏一邊。
⠀⠀
⠀⠀
可以明顯的看出,顳顎關節症候群可以大致分為【#肌肉問題】跟【#關節問題】兩種,其中【#肌肉問題】是比較常見且早期的。
⠀⠀
⠀⠀
〖#顳顎關節症候群發生時怎麼辦?〗
⠀⠀
通常急著想來看我的患者分為【痛】跟【喀喀聲】兩種:
⠀⠀
如果是【痛】的狀況:
你可以冰敷疼痛處 (每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會得到快速的疼痛緩解;但如果已經是長期都會痛,則改為每天定期的熱敷(可以洗澡時順便用熱毛巾敷),搭配疼痛區周圍肌肉的按摩。
⠀⠀
如果是【喀喀聲】的狀況:
請辨認出會讓你發出那個聲音的動作(例如打哈欠、張大嘴、單邊咀嚼),然後在你看到牙醫師之前,都盡可能都不要再做那個動作。因為每發生一次關節盤脫臼,都會讓這個問題更難被治好,時間拖得太久更是。
⠀⠀
⠀⠀
至於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牙醫師有各種方法,包含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咬合板、針灸、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手術...等等。
⠀⠀
然而,就像開頭所說,上述治療都無法保證讓顳顎關節百分之百康復,只是盡可能降低不適感。
⠀⠀
因為顳顎關節症候群牽扯到太多的因素,不單純只是生理因素,還有 #心理因素。
⠀⠀
⠀⠀⠀⠀
〖#為什麼顳顎關節會發炎?〗
⠀⠀
顳顎關節需要許多結構合作來發揮功能,如果任何一個部分破壞了平衡,就有可能導致症狀,包含:肌肉過勞、關節異常負載、咬合不正、磨牙、韌帶過鬆、離子失衡、腦神經放電異常、高敏感族群、自律神經失調...... (還有很多打不完)
⠀⠀
有些,是牙醫師能處理的;有些,是內科醫師能處理的...
但有些,只有你能處理。
⠀⠀
以開頭的女高管來說,最後導致她顳顎關節發炎的方程式,就包含了:
—【肌肉過勞】+【咬合問題】+【完美主義者】+【工作壓力】
⠀⠀
如果各自都還在能負荷的範圍內,就相安無事;但當若 #當工作壓力急遽增高 時,或 #對自己的要求過高 時,平衡就可能會被打破了。
⠀⠀
從這個案例來看,我身為一個牙醫師,能做的只有將【咬合問題】處理好。剩下的幾項,我最多只能陪她談談心,或教她一些冥想技巧了。
⠀⠀
⠀⠀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 -《紅樓夢》
⠀⠀
⠀⠀
——
研究發現: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中,有三成與精神狀況有關,五成會伴隨睡眠問題。
⠀⠀
其實,「顳顎關節症候群」是一個很好的 #壓力警報器。當症狀突然出現時,就試著問自己:『我最近是不是太累了?這些事真的這麼重要嗎?』
⠀⠀
還記得這位患者說,症狀是從她『成為大人』的時候開始的嗎?
⠀⠀
⠀⠀
『成為大人』的時候,其實就是『肩上開始要扛責任』的時候;
而當『顳顎關節痛起來』的時候,可能就是你該『#稍微放下』的時候了。
⠀⠀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
韌帶鬆弛吃什麼 在 泰泰有四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10
泰泰昨兒個去看了台台推薦的中醫,
因為台台前陣子看診至今,
減重成效和睡眠品質都說還不錯呀!
其實先前台台推薦時,
泰泰是想說之後都要過去泰國了,
根本無法配合中醫的長期診療而作罷,
昨兒個是剛好在台台家作客,
想說既然診所就在附近,
而且台台和阿母都可以作陪,
臨時起意動念想說先問問看醫生的看法再說吧!
於是就去嚕!
很讓泰泰出乎意料之外的,
醫生居然是個年輕斯文男性,
阿~
這下我懂台台為什麼這麼認真服藥回診了 (ᗒᗨᗕ)
泰泰在櫃台小姐仔細的解說之下,
先選擇好減重的自費方案,
接著被帶去站在一台體脂機上站著,
雙手握著握把,
沒多久後一張身體組成分析的報告便印出來了!
咱們進了診間,
醫生看到體重數值後先是驚訝泰泰還在標準值以內,
為什麼會想要減重呢?
泰泰表明自己很受產後大腹的困擾,
尋求過西醫後得到的結果是,
因為肚子撐過四次的孕期,
所以腹部韌帶和肚皮整個都已經鬆弛了,
除了做腹部重建手術以外別無他法啊!
泰泰說著自己的四肢看似纖細,
可是大腹便便到有時會被人誤以為自己是個孕婦,
然後也不甚滿意自己的體態,
穿著都很受限不能隨心所欲啊!
醫生聽到後微笑說中醫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
說著可以藉由吃中藥將產後下垂的內臟調整回原位,
還有將肌膚的彈性變緊實些,
當然還需要搭配些核心肌群的運動,
如此一來不用開刀也能達到泰泰的目的!
再看到泰泰身體組成分析的報告後,
說泰泰體脂肪微高而體水份量偏低,
的確是可以再調正到更好!
接著醫生望、聞、問、切之後,
邊把脈說著泰泰明明講話聲音宏亮,
感覺中氣十足,
怎麼脈象顯示我氣很虛啊!
泰泰笑說八成是被四寶們氣到氣虛的,
並說自己年輕時看過幾位中醫,
紛紛不約而同地稱讚過自己的體質好,
還要泰泰應該回家感謝阿母把自己照顧得這麼好!
醫生說泰泰本身的體質是不錯,
可是隨著生產四次後,
身體本身的養分都已經被耗盡了,
還向泰泰確認沒有要再生下去了吧?
此時我當然是猛點頭啊!
聽到這裡,
猛地覺得這位醫生和泰泰去泰國前在員林長期看診的女中醫說的都一樣啊!
當時女中醫還很認真的叫泰泰千萬別再生了! (≧▽≦)
最後泰泰也提到自己之後無法配合長期看診的問題,
醫生輕鬆的說除了無法親自把脈以外,
其他的部分都能透過視訊問診,
所以問題不大,
而自費的藥價和健保藥價每周相差$180,
聽起來似乎也不是自己一開始以為的價差很大,
如此一來好像就算泰泰人過去泰國了,
也還是可以繼續吃中藥耶!
至於台台問我自己為什麼突然想去看診,
一開始純粹只是因為看到台台的身體組成分析報告,
好奇想了解我自己的身體狀況,
後來又想說不如試試看在回泰國前吃兩個星期的中藥,
並配合醫生的指示改變我的飲食習慣,
看看會不會有什麼變化如此而已,
屆時是否可以還給老杯一個看起來比較年輕的老婆呢?
這....
到時候就由老杯來評斷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