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博說故事 - 第一篇西藏】
Part4 - 西藏傳統食物 – 四寶
適應居住在拉薩的高度後,
我開始拉車往120公里外,更高的地方去訓練,
海拔到4300公尺左右,高原下完雨後,氣溫更低了,
我必須要穿上輕薄的防水外套訓練才不會冷,
刮著風,留著鼻涕,跑了5個多小時才到一個寺廟的目的,
因為有點缺氧,頭暈不太舒服,加上身體一直很冷,
怕高山症,我趕緊換了衣服後,
就躺在客廳休息,持續一陣子….
當地的藏民感覺我很冷的樣子,
邊端了一杯酥油茶給我,示意要給我喝掉,
我看了看,心想這就是傳說中的,酥油茶嗎!?
因為太香了,致謝後我先酌一口,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滑潤到不行,直接股溜到我的胃裡,
一開始會覺得味道很奇特,但後來越喝越好喝,
很難以形容的感覺,
就是,超滑、超柔順,味道香甜,奶味又帶著茶香,
因為挺好喝的,又很冷,我直接叫了一壺,
很神奇的,喝完沒多久,頭沒有剛剛那麼暈了,
身體也漸漸暖起來,比較沒有那麼不舒服,
時間也差不多中午了,我變點了中餐,
當地的藏民和我比了大拇指變去廚房,
在高原消耗快,特別容易餓,
我剛剛還跑了30km訓練,飢腸轆轆的我滿心期待,
一端上來,牦牛麵、糌粑、風乾牛肉,
剛入口,味道有一點點重,
但隨著唾液的分泌,慢慢咀嚼,味道反而越吃越香,
藏族,獨特的民族文化,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
有自己獨特的食品結構與飲食習慣。
一旁當地人開始和我介紹西藏傳統飲食 - 「四寶」
酥油、茶葉、糌粑、風乾肉
【酥油】
藏族食品的精華,也是高原人民的主要食物,
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
先將奶汁加熱後,倒入木桶內來回上百次抽打,直到油水分離後,
把浮在上面的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舀起來裝進皮口袋,
冷卻之後便成了酥油。酥油有很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
有許多種吃法,不過在西藏主要的是用於製作酥油茶,
或在寺裏供佛。
【茶葉】
藏族是一個熱愛喝茶的民族,最常見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
在世界屋脊上,無論飢腸轆轆、還是精疲力竭,
只要喝上一碗酥油茶,就會渾身增添力量。
尤其在狂風怒吼、滴水成冰的冬天,喝上幾杯酥油茶,
便覺得全身溫暖,再冷的日子也能熬過。
而且不論是遠方來客,還是常來常往的友人,
一踏進主人家的門,首先奉獻到客人面前的就是香噴噴的酥油茶。
【糌粑】
是藏民族飲食文化中最重要的食物,
製作很簡單,是將青稞炒熟後磨成細粉,
吃糌粑時,碗裡放上一些酥油,沖入茶水,加點糌粑面,
用手不斷攪勻(有條件時可再加白糖和奶渣),
揉成你接受的大小、形狀去吃。糌粑不僅吃法簡單,
而且攜帶方便,可以說是遊牧民族的最愛。
【風乾肉】
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種食品,就是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等待自然風乾後可以直接食用,肉質很鬆脆,口味也很獨特,不過,沒有醃製的肉風乾後的味道,一般人可能難以接受
原本精疲力竭的我,吃完藏餐後,突然渾身力量又回來了,
真的很神奇,在一旁的打車師傅和我說:
「小夥子,你還有另一個挑戰壓!」
「啊?什麼呀?跑回去嗎?哈哈哈!」
「因為酥油茶會滋潤腸胃,不適應的人可能會一直跑廁所,
我們自己差不多喝2-3杯酥油茶,剛剛….看了你喝一整壺,
我先和你說衛生間在哪啊!」
結果一小時後,我就一直衝廁所,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完
影片在這裡👇
https://youtu.be/0zp4PUtra8w
#陸續更新中
#有去過西藏的朋友一起分享照片壓
#零下40度的勇氣
youtube影片頻道 (請幫我按訂閱優❤️)
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風信子與旦那・日本生活及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藏餐 以油、酥、香為特色,餐牌上的菜式名字都特別難唸,但卻充滿藏族特色,令外地遊客更好奇更想一試。藏族飲食較為高脂肪、高蛋白質,有助禦寒與適應高原氣候,牦牛肉、涼拌牛舌、羊肉等皆是藏餐裡的特色菜。在餐廳裡不時會有一條條風乾牛羊肉掛在橫樑上,寒冬之中開始製作,四五個月之後烤煮食用或者生食。 作為...
青稞 營養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喜馬拉雅高原上的簡單生活】
太想念印度了。有時候即使是一個在台北聽見的汽車喇叭聲,也足以挑起想念。
印度的城市充滿不知節制的喇叭聲和音樂聲,聲音塞滿城市的每一寸,無一遺漏,即使躺在街尾的青年旅館最邊緣的床鋪,也能確信這個世界沒有忘了你的存在。(這股確信也包含「印度人根本可以透過喇叭溝通無礙」)。
我想起曾經睡過的青年旅館、跨夜巴士、途中偶遇而同行的旅人、看起來好吃但入口立即後悔的霜淇淋、經過努力終於聽懂的印度腔英語,當然還有印度北方的絕景,以及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拉達克(Ladakh)[1] 的家人。
拉達克位在喜馬拉雅西側的高原上,海拔大約在3000-7000公尺之間,是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但近年來,冰川大幅縮減、極端的降雨模式、降雪量減少,加上都市化和觀光人流,當地環境於是顯得極度危脆。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當地推動 GO GREEN GO ORGANIC [2] 計畫,在高原上植下千棵樹木、建立人造冰川,並向社區推廣有機農法。
那時是7月,正值高原上收穫的季節,這一波是杏桃,上一波是青稞,下一波是蕎麥。九月中旬之後,就會停止大多的聯外公路運輸,進入冰封的冬季。
住在印度河谷的日子,我在家裡幫著女主人 Tsering [3] 一起做農事。她會帶著我找到她的樹,我們先從苦味的杏桃樹開始,在樹下撿拾果子(沒掉在地上的就用竹竿打下來),收集好足夠的杏桃之後就坐在果樹下,就地把果肉和果仁分離,讓果肉留在現場當肥料。「因為這個品種的杏桃吃起來不甜,所以我們只取果仁來榨油。」隨手啃了一顆苦杏桃,確實不如橙黃帶紅的甜杏桃來得香甜。
老人家們說,杏桃是很營養的水果,「所以我們都不會生病」,仗勢著知道河谷裡都是有機作物,我便理所當然地邊摘邊吃。農村生活過得甜甜蜜蜜,附近的村民路過,也會笑著送我只有半個巴掌大、但甜度高得極不科學的蘋果。(在印度一直都挑戰著身體距離這件事,除了已經習慣被女孩拉手之外,後來老人家看到我嘴裡的矯正牙套,竟然會好奇地直接撥開我的嘴巴⋯⋯)
「Tsering,妳有幾棵杏桃樹?」
「30、40、50吧。」嗯?到底是30棵、40棵、還是50棵?
(後來幾次和拉達克人聊天,才發現他們有嚴重使用概數的習慣。這點跟西藏人好像。)
「還沒有嫁過來之前,妳也要做這麼多事嗎?」
「在家裡也會做,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多。老公的姊妹們嫁出去了,婆婆也在幾年前過世,所以只剩下我獨自做這些工作。」
Tsering 身為一位拉達克主婦,一早起來就要忙著做早餐。打理兩個小屁孩上學之後,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家事以及農活。有的時候我會自己出門閒晃,有時候和家裡的爸爸雞同鴨講聊天,並不是一直幫忙著她。在夏季的尾聲,高原上的婦女不僅要忙著採收杏桃,同時也已經開始剃羊毛、起手編織一家人在冬季所需的毛衣、帽子、圍巾、襪子。
甜杏桃和苦杏桃前前後後地成熟,我和 Tsering 便背著竹簍,遊走在苦與甜之間。我盡可能像她一樣,俐落地剝開甜杏桃,將屋頂鋪成了一片橙紅,等著乾燥的高原收乾果子的水份。她一邊工作一邊分神看著我說:「你做事真像拉達克的女人。」後來甚至說「可以找個拉達克男人嫁了。」
我很高興自己能幫上一點忙,也真的好喜歡這麼簡單樸實、僅僅只做著最接近生存的瑣事。然而對於高原日常有了合理的想像之後,便深深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和 Tsering 過上一樣的日子。尤其是當我發現午晚餐的麵片湯或饃饃 [4] 都得要從麵粉開始揉起⋯⋯
在台北的某天,我和 Z 在中和的華新街(俗稱緬甸街)喝過奶茶、吃過烤餅,一起散步在烘爐地周遭的小山徑上,車聲裡我們遠遠的。我問起 Z:「什麼時候再去印度?」
「當我的條件準備好了,我就會去。」
「你說的條件,是指疫苗、存款什麼的嗎?」
我發現自己問得太多了。Z 有 Z 的旅行哲學,我也有我的。而我們都很喜歡印度,心裡大概都在盤算著類似的事情,也各自掛心著當地的家人或朋友們。
至今,印度的疫情在3月一波大爆發之後,每天有數萬人確診,累積確診認數超過1800萬、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數字大得令人無法具體想像現實的情景。近日,Tsering 從 WhatsApp 傳來訊息和照片,告訴我 COVID-19 在拉達克列城(Leh)散播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嚴重,「但村子裡的一切都好,大家都忙著農事」,還說下次要拍她養的乳牛給我看。
在台灣的我,除了盼著天空降下雨水、疫情退散,也盼望著印度雨季來臨時,能降下一場澆熄高溫和病毒的大雨。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0542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青稞 營養 在 小鳳梨an浩哥.Weni媽咪療育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倒數7小時!
濟州媽咪今天晚上23:59關單
示範 純淨米餅加熱水立馬變成糙米粥♥️
.
【韓國Jeju Mami 濟州媽咪】開團囉!
💔開團最後倒數!
下單連結 :https://reurl.cc/d57ebM
🔺濟州純淨米餅脆片
使用韓國糙米&濟州島當地黑麥製作,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還含有花青素、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製作無麩質、無防腐劑、無合成添加物、無GMO基因改造的純淨米餅
👍🏻好吃清脆,微波30秒更咔滋
👍🏻加入熱水就變糙米粥
尺寸為20g & 60g
#我個人喜歡60g的包裝
#有夾鏈袋設計不怕一次吃不完如何保存
適用年齡:一歲以上
🔺濟州柑橘米餅脆片
使用韓國糙米和濟州柑橘米製作
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
#同時此商品也是濟州媽咪專利
建議年齡:柑橘米餅一歲以上/柑橘片5歲以上或成人(可單吃或泡茶)
蘊含濟州島美麗文化的可愛造型米餅
小馬&石頭爺爺的造型,尤其濟州石頭爺爺是當地福神土地公,也代表子民的精神寄託
#小巧造型也很適合讓寶寶手抓握噢
⚠️米餅內有添加微量甜菊糖苷(植物萃取代糖)來提味
又稱甜菊素、甜菊醣苷、甜菊萃
對熱穩定、不易引起血糖波動
使用範圍在衛福部規定許可內
🔺大海的禮物-純手工海苔捲
嚴選韓國濟州國寶級海女採集挑選無酸處理的新鮮「海帶」
#一般養殖的過程常用酸來處理海帶的赤腐病但這對孩子的健康是有負擔的
• 特選濟州島新鮮現榨的「牛島花生油」來製作海苔捲
海帶又稱紫菜是昆布類的一種,加工後可製成海苔,海帶在海裡涉取海水&日月精華其營養價值很高!
富含有12種維生素、礦物質與有助於維持生長的所需的營養成分
韓國日常零嘴和下酒菜,真的很涮嘴
上次伊森邊看電視邊吃居然一包就要被他秒殺,真的沒在誇張
建議年齡:4歲以上
🔺濟州之心鍋巴餅-禮盒
韓國人愛吃鍋巴,他們認為飯後來一杯鍋巴茶或鍋巴湯是種享受
濟州媽咪為了推廣道地美食「鍋巴」
採用營養的糙米製作香脆的鍋巴並結合當地農產品開發三款健康口味,並製成無麩質、無防腐劑、無合成添加物且厚度1mm好入口比例
#旱稻鍋巴餅:
旱稻象徵濟州島強大生存力,能在旱地種植,營養成分甚高。
含蛋白質、糖類、鈣、磷、鐵、葡萄糖、維生素B1.B2,因此被視為重要糧物之一
#青麥鍋巴餅
青麥是穀類作物,富含膳食纖維、支鏈澱粉與多種微量元素,青稞也是世界上麥類作物中葡聚糖含量最多的作物
#何首烏鍋巴餅
濟州島的何首烏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生長,內含澱粉、卵磷脂、粗脂肪、礦物質等。因營養價值高,又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特別適合當日常營養補充
建議年齡五歲以上
濟州媽咪用「糙米」來作為基底
健康米食適合全家大小
全系列多種變化吃法
🔺最後一天🔺
下單連結🔗 https://reurl.cc/d57ebM
青稞 營養 在 風信子與旦那・日本生活及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藏餐 以油、酥、香為特色,餐牌上的菜式名字都特別難唸,但卻充滿藏族特色,令外地遊客更好奇更想一試。藏族飲食較為高脂肪、高蛋白質,有助禦寒與適應高原氣候,牦牛肉、涼拌牛舌、羊肉等皆是藏餐裡的特色菜。在餐廳裡不時會有一條條風乾牛羊肉掛在橫樑上,寒冬之中開始製作,四五個月之後烤煮食用或者生食。
作為藏族牧民其中一種主食食材,營養豐富的青稞,類似我們經常吃的穀麥類。藏民喜歡將其炒香後磨成粉,利用溶化於熱茶中的酥油,將粉末粘成一團,稱作「糌粑」。「糌粑」的味道像麥包,粉末狀較為乾涸,帶點芝麻香味。基於遊牧民族的生活模式,經常到處移動,因而生出了這種方便攜帶的食物。現時青稞主要產自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高原地方。
#四川 #川藏 #遊記 #色達
全文:https://www.mshya.com/2018/10/blog-post_19.html
旅遊部落格:https://www.mshya.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ifetravelogue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a.life.traveler

青稞 營養 在 美食台| 這種主食真好,多吃不胖營養高!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七天長假意猶未盡?節後第一天“睏”不堪言?我們這就帶你去西藏,用美食美景喚醒今日元氣!在西藏, 青稞 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象徵,這種極少能在高寒地區 ... ... <看更多>
青稞 營養 在 Join 的推薦與評價
美味營養的青稞片是西藏高原的主糧,是唯一在高原地帶得以存活的禾谷。青稞有著清腸,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可當做減肥營養保健餐食,更重要的是,青稞雖然雖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