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完農藥,我爸突然倒下來」...一場意外,讓交大副教授投身「智慧種田」
2019.08.02 by
陳君毅
農譯科技誕生於交大校園,是科技部率領前往2019年CES(消費性電子展)的新創之一。他們希望透過人工智慧、IoT與生科的跨領域知識,實現農業自動化、走向農業智慧化。而在創立農譯科技的背後,則是來自雲林農村的共同創辦人,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對於台灣農業期許與想像。
「噴完農藥,我爸爸走回放農具的倉庫,突然倒了下來,我嚇傻了,媽媽在旁邊哭......還好最後救回來了。」農譯科技共同創辦人、交大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講起小時候差點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所以你會不會討厭農藥?你恨死了!」陳文亮說。
雲林農村小孩一次親眼目睹生死交關的場景,在多年之後催生了農譯科技,結合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與生物科技的農業平台。透過插在土中的感測器,蒐集、分析土壤與含水量資訊等,達成自動且精準施肥、澆水的「智慧種田」。
智慧種田,讓非專業農民媲美專業
農譯科技的特別之處,不只在誕生於交通大學校園,更是結合跨領域技術的成果。談到跨系、跨專業的合作,陳文亮認為所有人要從「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從科技的角度去推動農業,是無法成功的;反過來說,要找到農業面臨的問題,用科技來解決。」而農業遇到的問題,不外乎農民的年齡老化、農藥問題,以及土壤濫用與酸化。
陳文亮與學生下鄉實地考察,他們發現全球農業發展的口號,雖然已經喊到了4.0,從人力、機械化、自動化,一直到農業智慧化。但是口號喊的響亮,台灣光自動化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公司的營運角度來看,這是很大的市場。」
因此農譯科技結合了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IoT技術,用感測器獲取溫濕度、土壤環境等數據,進一步建立調控系統,調節水分、光線、溫度、蟲害、病害與土壤肥力6種常見的農業問題,並能透過手機即時了解各項數據及農作物的生長情形,以達到真正自動化的效果。「先自動化,才有智慧化的可能。」陳文亮說,農譯科技所蒐集到的大量數據,將成為農業智慧化的基石。
以施肥與澆水來舉例,農譯科技從土壤中取得微生物數據進行分析,訓練肥料系統演算法,達到精準施肥的效果,因此只要能取得土壤數據,理論上各種農作物都適用;澆水則不用再「靠感覺」,如前幾日烈陽曝曬,水分其實無法滲透到土壤深處,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水量,感測器能更精確地理解農作物所需。
農譯科技要讓「非專業農民」,有機會種出跟「專業農民」一樣好的成果。背後則是希望能帶動青農返鄉,解決台灣農業缺工與長照的問題。「在雲林,80多歲的農民仍堅持下田,因為他今天不種,明天也沒人幫他種了。」陳文亮說。
走印表機「賣墨水」的商業模式
不過就算理想再壯闊,也要活下去,農譯科技最重要的商業模式,要走印表機「賣墨水」的模式。
農譯科技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智慧農業平台解決方案,架設整套包含感測器、自動灌溉、施肥、開關驅蟲燈、噴灑生物抑制劑的系統,主要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如根莖類的中草藥、草莓等。
第二則是農作物的販售,為了證明農譯科技的系統有效,團隊自主種植了多款農產品。以薑黃來說,不只打破了原本種1年休3年的模式,可以每年耕種、保持土壤不酸化,而且薑黃素的數值還更高,目前也公開販售薑黃產品,成為農譯科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常常有人跟我們說,博士為什麼要去種田,我們也種的不錯啊。」陳文亮說。
最後,是最重要的「生物抑制劑」。農譯科技從5,000多種蜘蛛毒中,篩選、分出病蟲害的抑制劑。「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昆蟲有效,聽不懂對不對?就是蛾、蚱蜢、果蠅之類的啦。」陳文亮說,但他也強調,生物抑制劑不是噴了就有效,,而是提前預防的生物防治概念,目前能防治80%左右的害蟲。
硬體設備就是農譯科技的「印表機」,生物抑制劑則是生財的「墨水」,但更重要的,後者更是陳文亮對於小時候那場刻骨銘心的意外,最實際的回應。
Q:教授創業的優勢?
教授擁有學校相當多的研發能量與資源,能夠做出很多很棒的prototype(原型)。學校內也有許多人才,教授能夠手把手自己培育子弟兵,他們能延續你的理念、想法,在執行上也有一致性。教授創業也能學著更務實地理解市場,除此之外也能驗證技術與想法的可行性。
Q:教書與實作的距離?
教授創業的最大缺點,就是「出一張嘴」,容易流於喊口號,企業最痛恨的就是教授隨便講講不負責任,反正他還是繼續教書。我們過去也面臨過「打高空」的問題,但真正創業時才發現自己時常錯估市場與商業機會,畢竟這是教授比較不熟悉的地方。
Q:CES的參展感想?
那時候覺得我們農業怎麼會去「消費型」的電子展,最後抱著出去看看的心態參加。結果發現荷蘭、加拿大、巴西、東南亞、中國、日本都來問,農業問題不只台灣有,我們解決的是全球性的問題。除此之外,也發現了其他商機,如歐美不需要太多軟體技術,只要讓他們能夠準時替後花園澆水就好。另外,畢竟我們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 大麻 也在範圍內,也有許多人來洽詢。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4069/agritalk-2019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閒聊] 對雲科大與高應大的看法- 看板V_ScHooL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大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問題] 請問一下讀雲科的大大們- 看板NYUST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反對雲科虎科併校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北科與雲科哪間好呀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工業設計dcard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工業設計dcard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虎尾科技大學缺點-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虎尾科技大學缺點-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dcard - 考試板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碩ptt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YunTech 新生入學服務網畢業門檻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YunTech 招生資訊網碩士班招生系統-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YunTech 招生資訊網:: 帳號登入-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務處-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碩ptt - 情報雲科榜單graduate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YunTech 招生資訊網:: 帳號登入.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碩ptt - 雲科111級畢業典禮活動網頁 - Wdktysa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務處- 雲科碩ptt - 23999.club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碩ptt - 請益北科能源與雲科電機graduate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YunTech 新生入學服務網畢業門檻-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碩ptt - 問卦中科台積Mae Vs 雲嘉紡織傳產Ptt 網頁版 - Ygu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看板Nyust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徵求版主雲科Ptt網頁版-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務處-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請益北科vs雲科- 雲科碩ptt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推甄後考試dcard - busatop.online 的評價
- 關於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推甄後考試dcard - vfngf1.online 的評價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噴完農藥,我爸突然倒下來」...一場意外,讓交大副教授投身「智慧種田」
2019.08.02 by
陳君毅
農譯科技誕生於交大校園,是科技部率領前往2019年CES(消費性電子展)的新創之一。他們希望透過人工智慧、IoT與生科的跨領域知識,實現農業自動化、走向農業智慧化。而在創立農譯科技的背後,則是來自雲林農村的共同創辦人,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對於台灣農業期許與想像。
「噴完農藥,我爸爸走回放農具的倉庫,突然倒了下來,我嚇傻了,媽媽在旁邊哭......還好最後救回來了。」農譯科技共同創辦人、交大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講起小時候差點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所以你會不會討厭農藥?你恨死了!」陳文亮說。
雲林農村小孩一次親眼目睹生死交關的場景,在多年之後催生了農譯科技,結合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與生物科技的農業平台。透過插在土中的感測器,蒐集、分析土壤與含水量資訊等,達成自動且精準施肥、澆水的「智慧種田」。
智慧種田,讓非專業農民媲美專業
農譯科技的特別之處,不只在誕生於交通大學校園,更是結合跨領域技術的成果。談到跨系、跨專業的合作,陳文亮認為所有人要從「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從科技的角度去推動農業,是無法成功的;反過來說,要找到農業面臨的問題,用科技來解決。」而農業遇到的問題,不外乎農民的年齡老化、農藥問題,以及土壤濫用與酸化。
陳文亮與學生下鄉實地考察,他們發現全球農業發展的口號,雖然已經喊到了4.0,從人力、機械化、自動化,一直到農業智慧化。但是口號喊的響亮,台灣光自動化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公司的營運角度來看,這是很大的市場。」
因此農譯科技結合了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IoT技術,用感測器獲取溫濕度、土壤環境等數據,進一步建立調控系統,調節水分、光線、溫度、蟲害、病害與土壤肥力6種常見的農業問題,並能透過手機即時了解各項數據及農作物的生長情形,以達到真正自動化的效果。「先自動化,才有智慧化的可能。」陳文亮說,農譯科技所蒐集到的大量數據,將成為農業智慧化的基石。
以施肥與澆水來舉例,農譯科技從土壤中取得微生物數據進行分析,訓練肥料系統演算法,達到精準施肥的效果,因此只要能取得土壤數據,理論上各種農作物都適用;澆水則不用再「靠感覺」,如前幾日烈陽曝曬,水分其實無法滲透到土壤深處,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水量,感測器能更精確地理解農作物所需。
農譯科技要讓「非專業農民」,有機會種出跟「專業農民」一樣好的成果。背後則是希望能帶動青農返鄉,解決台灣農業缺工與長照的問題。「在雲林,80多歲的農民仍堅持下田,因為他今天不種,明天也沒人幫他種了。」陳文亮說。
走印表機「賣墨水」的商業模式
不過就算理想再壯闊,也要活下去,農譯科技最重要的商業模式,要走印表機「賣墨水」的模式。
農譯科技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智慧農業平台解決方案,架設整套包含感測器、自動灌溉、施肥、開關驅蟲燈、噴灑生物抑制劑的系統,主要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如根莖類的中草藥、草莓等。
第二則是農作物的販售,為了證明農譯科技的系統有效,團隊自主種植了多款農產品。以薑黃來說,不只打破了原本種1年休3年的模式,可以每年耕種、保持土壤不酸化,而且薑黃素的數值還更高,目前也公開販售薑黃產品,成為農譯科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常常有人跟我們說,博士為什麼要去種田,我們也種的不錯啊。」陳文亮說。
最後,是最重要的「生物抑制劑」。農譯科技從5,000多種蜘蛛毒中,篩選、分出病蟲害的抑制劑。「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昆蟲有效,聽不懂對不對?就是蛾、蚱蜢、果蠅之類的啦。」陳文亮說,但他也強調,生物抑制劑不是噴了就有效,,而是提前預防的生物防治概念,目前能防治80%左右的害蟲。
硬體設備就是農譯科技的「印表機」,生物抑制劑則是生財的「墨水」,但更重要的,後者更是陳文亮對於小時候那場刻骨銘心的意外,最實際的回應。
Q:教授創業的優勢?
教授擁有學校相當多的研發能量與資源,能夠做出很多很棒的prototype(原型)。學校內也有許多人才,教授能夠手把手自己培育子弟兵,他們能延續你的理念、想法,在執行上也有一致性。教授創業也能學著更務實地理解市場,除此之外也能驗證技術與想法的可行性。
Q:教書與實作的距離?
教授創業的最大缺點,就是「出一張嘴」,容易流於喊口號,企業最痛恨的就是教授隨便講講不負責任,反正他還是繼續教書。我們過去也面臨過「打高空」的問題,但真正創業時才發現自己時常錯估市場與商業機會,畢竟這是教授比較不熟悉的地方。
Q:CES的參展感想?
那時候覺得我們農業怎麼會去「消費型」的電子展,最後抱著出去看看的心態參加。結果發現荷蘭、加拿大、巴西、東南亞、中國、日本都來問,農業問題不只台灣有,我們解決的是全球性的問題。除此之外,也發現了其他商機,如歐美不需要太多軟體技術,只要讓他們能夠準時替後花園澆水就好。另外,畢竟我們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 大麻 也在範圍內,也有許多人來洽詢。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4069/agritalk-2019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噴完農藥,我爸突然倒下來」...一場意外,讓交大副教授投身「智慧種田」
2019.08.02 by
陳君毅
農譯科技誕生於交大校園,是科技部率領前往2019年CES(消費性電子展)的新創之一。他們希望透過人工智慧、IoT與生科的跨領域知識,實現農業自動化、走向農業智慧化。而在創立農譯科技的背後,則是來自雲林農村的共同創辦人,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對於台灣農業期許與想像。
「噴完農藥,我爸爸走回放農具的倉庫,突然倒了下來,我嚇傻了,媽媽在旁邊哭......還好最後救回來了。」農譯科技共同創辦人、交大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講起小時候差點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所以你會不會討厭農藥?你恨死了!」陳文亮說。
雲林農村小孩一次親眼目睹生死交關的場景,在多年之後催生了農譯科技,結合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與生物科技的農業平台。透過插在土中的感測器,蒐集、分析土壤與含水量資訊等,達成自動且精準施肥、澆水的「智慧種田」。
智慧種田,讓非專業農民媲美專業
農譯科技的特別之處,不只在誕生於交通大學校園,更是結合跨領域技術的成果。談到跨系、跨專業的合作,陳文亮認為所有人要從「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從科技的角度去推動農業,是無法成功的;反過來說,要找到農業面臨的問題,用科技來解決。」而農業遇到的問題,不外乎農民的年齡老化、農藥問題,以及土壤濫用與酸化。
陳文亮與學生下鄉實地考察,他們發現全球農業發展的口號,雖然已經喊到了4.0,從人力、機械化、自動化,一直到農業智慧化。但是口號喊的響亮,台灣光自動化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公司的營運角度來看,這是很大的市場。」
因此農譯科技結合了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IoT技術,用感測器獲取溫濕度、土壤環境等數據,進一步建立調控系統,調節水分、光線、溫度、蟲害、病害與土壤肥力6種常見的農業問題,並能透過手機即時了解各項數據及農作物的生長情形,以達到真正自動化的效果。「先自動化,才有智慧化的可能。」陳文亮說,農譯科技所蒐集到的大量數據,將成為農業智慧化的基石。
以施肥與澆水來舉例,農譯科技從土壤中取得微生物數據進行分析,訓練肥料系統演算法,達到精準施肥的效果,因此只要能取得土壤數據,理論上各種農作物都適用;澆水則不用再「靠感覺」,如前幾日烈陽曝曬,水分其實無法滲透到土壤深處,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水量,感測器能更精確地理解農作物所需。
農譯科技要讓「非專業農民」,有機會種出跟「專業農民」一樣好的成果。背後則是希望能帶動青農返鄉,解決台灣農業缺工與長照的問題。「在雲林,80多歲的農民仍堅持下田,因為他今天不種,明天也沒人幫他種了。」陳文亮說。
走印表機「賣墨水」的商業模式
不過就算理想再壯闊,也要活下去,農譯科技最重要的商業模式,要走印表機「賣墨水」的模式。
農譯科技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智慧農業平台解決方案,架設整套包含感測器、自動灌溉、施肥、開關驅蟲燈、噴灑生物抑制劑的系統,主要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如根莖類的中草藥、草莓等。
第二則是農作物的販售,為了證明農譯科技的系統有效,團隊自主種植了多款農產品。以薑黃來說,不只打破了原本種1年休3年的模式,可以每年耕種、保持土壤不酸化,而且薑黃素的數值還更高,目前也公開販售薑黃產品,成為農譯科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常常有人跟我們說,博士為什麼要去種田,我們也種的不錯啊。」陳文亮說。
最後,是最重要的「生物抑制劑」。農譯科技從5,000多種蜘蛛毒中,篩選、分出病蟲害的抑制劑。「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昆蟲有效,聽不懂對不對?就是蛾、蚱蜢、果蠅之類的啦。」陳文亮說,但他也強調,生物抑制劑不是噴了就有效,,而是提前預防的生物防治概念,目前能防治80%左右的害蟲。
硬體設備就是農譯科技的「印表機」,生物抑制劑則是生財的「墨水」,但更重要的,後者更是陳文亮對於小時候那場刻骨銘心的意外,最實際的回應。
Q:教授創業的優勢?
教授擁有學校相當多的研發能量與資源,能夠做出很多很棒的prototype(原型)。學校內也有許多人才,教授能夠手把手自己培育子弟兵,他們能延續你的理念、想法,在執行上也有一致性。教授創業也能學著更務實地理解市場,除此之外也能驗證技術與想法的可行性。
Q:教書與實作的距離?
教授創業的最大缺點,就是「出一張嘴」,容易流於喊口號,企業最痛恨的就是教授隨便講講不負責任,反正他還是繼續教書。我們過去也面臨過「打高空」的問題,但真正創業時才發現自己時常錯估市場與商業機會,畢竟這是教授比較不熟悉的地方。
Q:CES的參展感想?
那時候覺得我們農業怎麼會去「消費型」的電子展,最後抱著出去看看的心態參加。結果發現荷蘭、加拿大、巴西、東南亞、中國、日本都來問,農業問題不只台灣有,我們解決的是全球性的問題。除此之外,也發現了其他商機,如歐美不需要太多軟體技術,只要讓他們能夠準時替後花園澆水就好。另外,畢竟我們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 大麻 也在範圍內,也有許多人來洽詢。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4069/agritalk-2019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雲科大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在網路上看到台科戰雲科,雖然我不覺得併校是糟糕的事情,但也來一篇身為雲科人的心聲。以下言論不代表全部雲科人的立場!但是,是我的。當初懷抱著很大的理想抱負,想 ... ... <看更多>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問題] 請問一下讀雲科的大大們- 看板NYUST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今年考上的考生(電機),分數剛好落在雲科,高應,高一,(北科剛好在尾巴) 正在考慮三所學校本身是台北人,想請問一下雲科讀書風氣好嗎? 宿舍圖書館我爬文了,似乎 ... ... <看更多>
雲林科技大學缺點 在 [閒聊] 對雲科大與高應大的看法- 看板V_ScHooL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傑出學長姐及優秀學弟妹們大家午安
--
如題,疑問是這樣的:
學弟我這次托了前面正取大發慈悲的福,備取一上了高應
因為前面正取去念雲科大,所以讓我進了(擦汗
家人對於愚魯的我也算鬆了口氣(因為放棄了??
在和親朋好友談論此事時,他們對於雲科及高應的看法都不盡相同
--
幾種不同看法:
1. 認為雲科較好
我的班導師說雲科比高應好的原因,是因為雲科教授比較拼(?!
且雲科的校園才是大學規模,而高應(建功校區)就沒那麼大
2. 認為高應較好
而我的長輩(父輩)則聽我說 雲科>高應 時感到訝異
他們並不覺得高應大在雲科大下面,可能是因為前身的關係吧
高應大=高雄工專 雲科大≠雲林工專 (雲林工專=虎科大)
另一個原因是地理,說斗六高雄比起來就差很多的關係
3. 認為高應較好
一個鄰居長輩說,以前他們的高中體系,要考大學,是全班最後一名才去念高應大,意思
就是說,當臺科北科也上不了時才去念高應,雲科大從不在他們考慮範圍
4. 認為雲科較好
同學們也都認為雲科大較好,可能是補習班灌輸的觀念的關係吧,畢竟是前三志願,同學
在推甄志願選擇時也都把雲科列為前面志願,高應擺在後(可惜之後還是只能和我當同學)
我自己也認為雲科比較好,畢竟雲科的校園環境超吸引我的
--
題外話:
這次高應合併案沒通過,會不會之後變成下一個虎科?
高第一這次和高海合併,若干年後把高雄工專的名號無縫接軌,成為下一個雲科大?(OMG
--
在此傾聽各位鍵盤大學評論家的看法~
--
Sent from my GameBo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56.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_ScHooL/M.1436934144.A.DC6.html
想認親嗎?站內信talk.
謝D大解釋,我內文也有註解,但可能不太清楚,讓鄉民們一頭霧水。
雲科大也是大學起家的,但外面一堆人不知道雲林工專是虎科大,以為是雲科大,自然名
號也無縫接軌,照你這樣說的話,雲科大怎麼辦?
理性 ,勿戰。
※ 編輯: Digital5566 (36.232.56.37), 07/16/2015 00:05:26
謝n大用心解釋,是學弟我太注重前身光環了,鼠目吋光的一翻輿論讓鄉民們見笑了~
※ 編輯: Digital5566 (36.232.56.37), 07/16/2015 00:11:18
原來我誤解s大的用意了QQ,我是工科生,沒聽說過這兩間甚麼科系特別強耶(沒見識Orz)
不是分數到哪就上哪嗎?難道有人上雲科電機,但會因為聽說高應電機比較有名所以放棄
去
念雲科而去高應的事情發生嗎?
※ 編輯: Digital5566 (36.232.67.60), 07/16/2015 08:05:14
理性,勿戰。
f大好像是高應的學長?!學弟我也在高應版淺水,有路過看到f大對一篇文章的留言,雄中
->高應->臺大(躺著上),留言霸氣外漏。
理性,勿戰。
雲科考試上研所榜單不比高應大高是不是因為附近沒補習班的關係啊?學弟我之前聽班導
說過若上雲科,要考研究所的話要跑到臺中去,而高應附近就有補習班的關係(本人猜測
啦,若不是請糾正)
理性,勿戰。
※ 編輯: Digital5566 (36.232.67.60), 07/17/2015 00:17: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