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同事從彰化野地帶上山來試種的薊罌粟,為一年生草本,所以只要秋冬收集好種子,春天播下夏天就可以看到這明亮的黃色花朵。莖直立,高50-90cm,上部常分枝,莖葉多刺如薊,結似罌粟之果實,故名。全株折傷時即流出白色乳汁而漸成黃色。
在網路上找到薊罌粟 的介紹 : 英文名稱: Mexican Poppy,Mexican Prickly Poppy,Flowering Thistle,Cardo or Cardosanto
‧學名: Argemone mexicana L.
‧科別: 罌粟科(Papaveraceae)薊罌粟屬(Argemone)
‧別名: 老鼠竻(ㄌㄜˋ),薊罌粟(海南植物誌),刺罌粟(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老鼠怕『采藥錄』,黃花雞角刺,假阿片花刺、刺阿片刺
‧原產地: 原產中美洲和熱帶美洲,在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沿岸經常逸生(?),在次大陸深入到西喜馬拉雅山區及尼泊爾。臺灣、福建、廣東沿海及雲南有野生,很多省區有栽培。
‧分布: 台灣在 1911 年由日本引進作為園藝觀賞植物,兩年後的 1913 年即有逸脫野生的首次紀錄,正式被發表歸化於台灣則是在 1932 年的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的年報中。她在台灣主要生長於南部恆春、台東和澎湖沿岸的沙土中,花期為春季左右。
‧用途: 1.插花用花材:造型特殊,可作插花用花材。2.性味:全株:苦、涼,大毒。效用:全株:消腫利膽、袪痰、止瀉、止痛。外用:全草:治白濁、黃疸水腫;根:治慢性皮膚病;種子:發汗利水,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癢,袪痰。治感冒,黃疸,水腫,疥癩,牙痛。有毒部位:種子。中毒症狀:口服種子油引起嘔吐、腹瀉、下肢水腫、全身皮膚有強烈疼痛感。
#CNFlower #CNGreen #庭園植物 #火山口下的西恩花園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