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大家,我們跟 法律百科 Legispedia 合作的貼文,很快的就來到第四篇了~在這篇文章中,想跟大家分享關於雇主「合法解僱」的問題,過去我們在部落格中曾經整理過「好聚好散這麼難?關於勞動契約終止的15種方式」的文章,目的就是希望讓勞資雙方遇到契約終止爭議時,可以更快地釐清究竟是屬於哪一種態樣,才能進一步檢視是否有符合法定的要件。
實務上,當老闆想要合法地請員工走人時,大致上還是以「資遣」與「開除」這兩種情況最為常見,因此以下我們就針對這兩類情形所要注意的事項,概略地跟大家說明囉🙂🙂🙂
🐟資遣(經濟性解僱)
當企業因為遇到經營上的困難,再繼續聘用員工顯然有所困難,或是所聘僱的員工確實無法勝任約定的工作內容時,便可依照勞動基準法第11條的規定預告員工終止勞動契約,這就是我們常聽到「資遣」員工的依據。
但事實上,要資遣員工並沒這麼簡單,很多企業在資遣員工時往往沒有妥善協商或是符合部分法令規範,很容易在事後與員工發生爭議而面對到主管機關的檢查或與員工對簿公堂時,就產生無法預期的法律風險了。以下我們簡單說明一下合法資遣員工的各個程序供讀者們參考:
❶確認是否符合法定事由
基本上雇主只能在有符合勞基法第11條各款的情況才能資遣員工,並且也應有充分的相關證明以佐證確實有法條列舉的狀況。相對地,如果並沒有符合法定事由便要遣散員工,事後員工便可主張雇主的行為屬於違法解僱而要求「恢復僱傭關係」(可提出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甚至可因此要求至確定判決以前期間的薪資,對雇主來說可能這筆金額可能就會遠高過資遣費了(可參考我們部落格中「老闆開除員工後,還要繼續付薪資?」一文)
❷依照年資預告資遣
依照勞基法第16條規定,雇主資遣員工時應依照年資提前預告以讓員工有所準備找到下一份工作, 如果事先預告的話,與法定標準不足的部分則應計算預告工資。
❸辦理資遣通報
依照就業服務法第33條規定,事業單位資遣員工時應在員工離職10天前列冊通報主管機關(勞動局或勞工局)以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就業服務站或就服處),否則就會面臨相關的罰則。
❹依法計算資遣費
資遣費的計算最快的方式就是參考勞動部建置的「資遣費試算表」系統,只要輸入各項條件很快就能概算出資遣費的金額了。
❺折算未休畢之特別休假工資
其實無論員工是否是被資遣,只要勞動契約終止時,雇主就應依照其最近一個月的薪資換算成日薪後,再乘以員工未休畢的特休天數作為未休工資。
❻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及服務證明書
依法來說開立這兩種這證明主要是讓員工可申請失業給付以及找下一份工作時作為工作經歷證明之用,特別是服務證明書,如果拒絕開立的話也是會有罰則的喔😅
🐟開除(懲戒性解僱)
依照勞動基準法第12條規定,若今天勞工在履行勞動契約的過程中有列舉的行為時,雇主便可不經預告終止契約,而且在此情況下也不必另外給付資遣費或預告工資。由於依照此規定終止勞動契約是對員工最為嚴重的處分,並且也會剝奪了員工的工作權,因此當勞資雙方因為這類情形而有契約終止爭議而進入到訴訟程序時,法院可能也會以較為嚴格的角度來檢視雇主是否有充分的證據開除員工。
實務上常以此規定開除員工的情況,除了符合第六款「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或一個月內曠工達六日」這種最為明確的情形外,應該就以主張員工「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較為多見。
然而,要以上述條款開除員工,除了要有事前約定好的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且其中應有懲戒相關條款外,雇主還應舉證員工有哪些行為符合「情節重大」的情狀,而且還必須考量勞工違規行為態樣、初次或累次、故意或過失違規、對雇主及所營事業所生之危險或損失、商業競爭力、內部秩序紀律之維護,勞雇間關係之緊密情況、勞工到職時間之久暫等因素,再進一步衡量是否達到懲戒性解僱的程度(參照最高法院105年台上字第1894號⺠事判決)。
簡單來說,其實資方要開除員工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注意到上述的說明,勞方同樣可能在契約終止後再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以主張雇主為違法解僱。
以上就是關於雇主如何合法解僱員工的一點小分享,如果有興趣瞭解更多內容的讀者,我們先前在部落格有寫過蠻多篇相關的文章,都可以再去看看。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今天的分享,如果對如何合法離職的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 法律百科 Legispedia 那邊看看「員工如何合法離職」的貼文唷❤️
追蹤 @workforce.tw
獲取更多勞動法令小知識
#Workforce勞動力量 #勞動力量 #資遣 #解僱 #開除 #勞工 #員工 #老闆 #雇主 #法律 #法令 #勞資顧問 #離職 #求職 #找工作 #職場 #職涯 #法律百科 #特別企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4的網紅李金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好友 , 回覆 索取特休試算程式~~ 曆年制特休最常見的爭議是,離職時(包含被資遣時)特休未休工資如何結算,到職日前與到職日後離職,特休結算天數大不同! 如要了解更多,請到該網站 https://www.gisin.com.tw/ 員工認為年初公告的天數,就是應結算的天數,對嗎???...
「離職特休天數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Workforce勞動力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Workforce勞動力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李金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李金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問題] 優於勞基法的特休離職後的算法? -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離職特休照比例算....公司這樣合理嗎? 的評價
- 關於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曆年制特休,到職日前離職與到職日後離職特休天數 ... - YouTube 的評價
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出息點,好嗎?]
大概是因為要過農曆年了,有些人在聽完講座,會走過來直接問我要不要換工作。當我聽完他們的分析之後,判斷離職後更有可為,都會鼓勵他們勇敢一試。不過最近有幾次對方跟我說下面這個理由,讓我有些吃驚,懷疑這些人換工作到底是為了哪樁。對方說:
「可是這麼一來,我的休假日就歸零啦……」
不騙你,旁邊排隊的人也會附議說「是啊,好可惜,休假日吔」,我完全看得出他們的心痛,不過我一點都沒有要同情他們的意思,馬上一桶冰當頭倒下去,直接問對方:
「上班多久了?」
「5年。」
「特休幾天?」
「14天。」
「你敢休滿嗎?」
「不敢,每年都有剩,每次只敢休兩三天,頂多休一個星期。」
講到這裡,我會回答,那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其實心裡真正想說的是,「拜託有點出息,好嗎?」
這就是上班族!永遠在糾結,無法面對現實,卻又常做非理性思考。大家都很在意特休假,認為是個人不可剝奪的權益,可是卻又自動放棄,沒敢休好休滿。
我為什麼這麼說?yes123求職網做過調查,只有1/6上班族把特休假休完,而且高達3成一整年沒休過一天……我還見過年薪600萬總經理做了20年,每年有20天假,一年只敢休一次,最多帶妻女到新加坡,三四天必趕回台北。
好笑的是,到了換工作的關鍵時刻,這個特休假居然被拿出來認真計算,或是說認真計較。最後有些人會放棄換工作,不是因為留下來有更好的發展性,比如有升遷或加薪機會,而是捨不得放棄已經累積的特休假天數。問題來了,當他為了特休假留下來,有用它嗎?其實也沒去用,直到過了期效。
根據前述這項2018年調查,台灣上班族平均期待有9,4天特休假,實際花用只有4.8天,幾乎一半還給公司。如果他換工作,做滿半年就會有3天特休假,說起來只損失1.8天,一點都不如想像中損失嚴重!2019年半數上班族薪水約5萬元,就算請假1.8天也不過全年損失3.3千元,12個月分攤下來,每月不過少掉275元!難道換工作,連調薪275元都沒有嗎?
除非你敢休好休滿,否則換工作就少了特休假,對於多數上班族來說,是個假議題!其實是害怕換工作,給一個理由罷了。不過在看了我上面的計算與分析,就明白下次別再用這個理由,因為聽起來很沒出息!原因有兩個:
1. 如果連每個月少275元的損失都扛不動,這種膽子還是別換工作的好!
2. 如果換工作之後,每個月薪水調幅不超過275元,這種實力也是別換工作的好!
更何況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未來的發展性,卻斤斤計較在幾天的特休假,應該也不是很在乎工作有無發展性,或是接下來要換的工作看不到發展性。
既然要換工作,就是為了更有出息,不是嗎?你要考慮的是更有出息的理由,而且在職場上表現得有出息,同時膽敢把特休假休好休滿,不怕公司對自己另眼相待,這才是真正有出息的上班族!千萬不要上班時怕休假,換工作時怕沒假可休,永遠記得「成大事者不糾結」,要有定見﹑願意為定見全力以赴!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Workforce勞動力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米納桑~農曆年前後是轉職旺季,我們在前陣子有分享過職務交接注意事項與年終獎金發放等議題,今天要來簡單分享的是勞工離職時常見的爭議,也就是離職時如果當月並非工作到最後一個日曆天,薪資該如何計算🤔️🤔️🤔️
•
蠻常聽到有些勞工會抱怨,當他向老闆提出離職的意思時,最後公司只會用「實際工作日」來計算最後一個月的薪資!更白話一點來說就是👉🏻可能就是公司會主張要「扣除紅字的薪資」,因為有些老闆會認為勞工都要離職了,為什麼還要給他休假日的薪 資呢🙄事實上,依照勞基法第39條前段規定,無論是我們常聽到的一例一休、國定假日(法條稱為休假日)或是特別休假,當天就算勞方沒有出勤,薪資仍然應由雇主照常發給,因此對於月薪制勞工來說,離職時仍應按當月在職天數的比例計算薪水,如果資方僅單純用「實際出勤日」來給薪,那就可能會被認定是「未全額直接給付工 資」而違反勞基法第22條第2項規定,或是沒有發給例休工資而違反前面說的第39條 規定,無論是何者,都可以處2萬元以上100萬元罰鍰的😅
•
順帶一提,如果勞資雙方從頭到尾都是約定「時薪制」,那麼當然就是以實際出勤時數來計算薪資,不過這時候也要注意一下⚠️所發給的薪資有無低於基本工資(目前時薪為158元)的情形了。
•
最後,過年前後最常見的爭議就是勞方把離職日壓在連續假期結束之後,再主張薪資應計算到該勞動契約終止日為止,當然,依照我們上面提到的法令規定與邏輯,雇主的確應該計算薪資到該日為止,也就代表整個連續假期期間勞方雖然未出勤提供勞務,還是能領得到薪資。相對的,也常聽到雇主在農曆年前資遣勞工,就是要避免多給付連假期間的薪資😅😅😅無論如何,勞資關係的類型百百種,但雙方如果能明確約定, 並依約履行權利義務,或許就能多少降低不必要的爭議囉~記得分享給你所有的親朋好友,小小權益還是要多留意阿😆
#Workforce勞動力量 #勞動力量 #勞基法 #離職 #走人 #跳槽 #轉換跑道 #員工 #勞工 #雇主 #老闆 #法令 #法律 #工作 #職場 #上班 #過年 #換工作 #顧問 #高雄 #加油
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李金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加入好友 , 回覆 索取特休試算程式~~
曆年制特休最常見的爭議是,離職時(包含被資遣時)特休未休工資如何結算,到職日前與到職日後離職,特休結算天數大不同!
如要了解更多,請到該網站 https://www.gisin.com.tw/
員工認為年初公告的天數,就是應結算的天數,對嗎???

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李金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勞基法施行細則已公告,影响較大的部份還是特休。
大部份公司習慣用的曆年制已可以使用,但容易,出的問題在那些呢?
過去沒休完,非歸則責於公司視同放棄,但現今,沒休完要決算工資,如有零頭時數沒休完,也没給工資如何處理?勞檢如何看待呢?如何合法又可以年度都是整數呢??
離職時如何決算?例如, 7/1到職,滿2年 前後離職,如 6/30離職與7/2離職,特休結算工資天數一樣嗎?

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離職特休照比例算....公司這樣合理嗎? 的推薦與評價
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 應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 (1)6個月以上1年未滿者,3日。 (2) ... ... <看更多>
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曆年制特休,到職日前離職與到職日後離職特休天數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加入好友, 回覆索取 特休 試算程式~~ 曆年制 特休 最常見的爭議是, 離職 時(包含被資遣時) 特休 未休工資如何結算,到職日前與到職日後 離職, 特休 結算 天數 大不同 ... ... <看更多>
離職特休天數計算 在 [問題] 優於勞基法的特休離職後的算法? - 看板Salary 的推薦與評價
前公司一進去特休(就是給優於勞基法 第1.2年就給10天)
新年度就提撥10天
但本人待滿7個月後就離職
108年度特休10天 使用了3天
(補充:107/7月到職 107年度按比例提撥給我 我全數使用完畢
108/3月離職 108/1月提撥10天特休 使用3天)
離職前2周 有和HR確認 未休完的特休怎麼算 ?
HR回: 按照勞基法
這邊的理解就是 未休完就是換現金
今天和前HR確認收到的3月薪資
也就是剩餘7天的特休 並未折算現金
HR告知 因為這是優於勞基法的部分 不能算
離職的時候 天數就是按照勞基法的方式 這是合法的
HR也告知 他們都有SOP 是合法的 不怕被勞檢
詢問過勞動局 結論是有爭議的 進去跟離開 的特休天數 是要一致的
但勞動局也有告知 對方若自己另外註明(講明就是規避法規)
是自己多給的特休 確實也可以不抵現金
若不能抵換現金 仍在職時我就會把優於勞基法的特休 使用掉
(員工們好好使用自己的權益吧.別像我傻傻的 管他快離職 要交接又怎樣 想一堆)
想請問各位的見解
這7天的特休換算薪資權益 我是否站得住腳? 畢竟天數也不少 是滿想爭取回來的
還是 就摸摸鼻子 會太花心力時間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198.12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54950928.A.98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