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身為譯者,看到對話截圖
心中一把火都上來了...
譯者就是以翻譯或口譯為生
應徵者提出合理價格一天8小時台幣9000
徵主說太貴,一天預算僅台幣2000(?)
因為一天沒固定幾小時@%%#^~&
因為是找像好友的人一起旅行@%%#&~*
(那可以直接找你好友去旅行呀😡
許多台灣徵譯者的老闆or私人
都會有一種錯覺,我自己也遇過
以下幾點真的希望大家徵譯者前可以先知道
1. 不能把翻譯當作一般打工以最低時薪計算
Why? 除非是公司裡面專門負責翻譯領月薪的員工,很多譯者是自由工作者或下班兼差,翻/口譯依照領域,每個領域行情不同,通常文字翻譯會以字數計算,影片則以句數或分鐘數。口譯也依照會議、隨行等類型計算時薪,簡單閒聊之類的我個人從每小時台幣500接。
2. 口譯從到現場就開始計算時間
就算是什麼旅行拍攝,很輕鬆不用全程口譯,從到現場就是開始計算到再見回家那一刻。看情況負擔車資與住宿,這都是另外算的。
3. 譯者絕對不是你朋友
遇過慣老闆說過,都是台灣人啊,就算便宜一點吧,內心真的默默覺得你賺那麼多錢,為什麼要來壓榨一個小譯者。也遇過拿來跟對岸譯者比較,說他們只拿多少就滿足,我只能說: 那歡迎愛用他們,再會。
回到截圖對話的徵主
譯者接案前當然都會先報價
不然要等做完一星期
才知道原來你一天預算台幣2000嗎
還有徵主不管是情緒跟態度都好惡劣
最後一直打XXXXX看到我都頭暈
隨行口譯行情 在 強尼金口筆譯教學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遇過很多朋友都會問我議價的問題,大家都很好奇究竟要如何才能拿到好一點的案子,如果要說技巧真的談不完,但如果說原則,我大概會統整出三個:
第一就是「判斷自己的價值」:很多人都會討論究竟行情價是多少,但我覺得在窺探行情之前,應該要先問問自己:「我能辦到的值多少?我有多少經驗?客戶有多需要我?」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能成為判斷自己價值的依據。
第二就是「判斷案子的價值」:案子的價值絕對不僅僅是錢,如果可以去到不曾去過的地方,可以遇到平常不會遇到的人,我都覺得是案子價值的一部分。
第三就是「寧缺勿濫」:承接上一篇文,如果不想要被砍價,不想受制於客戶,那關鍵就是寧缺勿濫,當越是表現出非要這個工作不可,也就越是表現出毫無經驗,很容易就會被客戶吃得死死的,但相反的,堅持自己的原則與底線,真的開始工作後才會後悔喔!
接下來就要講講失敗的議價夢,第二部,「談判專家」:
如果是隨行口譯,時常會遇到很強勢的客戶(或許很多都是大老闆或高階主管吧🤔🤔🤔)。
某次遇到一位外國客戶希望能夠長期合作,但就非常堅持要當面談合作方式和議價,一方面每次跨國網路聯繫都不太穩,外加客戶再三要求,時間又十分緊迫,所以我也就答應了。
答應後就是頭洗一半總不能不洗完吧!
到了當地見到客戶才悔不當初,當面談價,根本讓譯者是騎虎難下,對方砍價譯者也只能稍微抗議,一方面不能得罪客戶,二來都已經到現場了,總不能空手而回,所以即便費用不是很滿意,還是半推半就地上場了。
華人往往會基於見面三分情的想法,讓我們無法面對面說出比較強硬的字眼,錢又是比較敏感的議題,連用口頭對談都很尷尬。譯者躲在電腦後面其實是多了一層防護罩,所以建議如果是要報價的話,就直接以白紙黑字、文字訊息搞定吧,真的能避免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隨行口譯行情 在 Hiroshi的譯想天開(口筆譯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隨行口譯)今天陪新客戶去三重談了一個案子,認真覺得隨行口譯真的要具備外向健談的特質。我的新客戶超害羞,一開始還以為他是不是超怕生不敢說話,沒想到搭了計程車四十分鐘一路上找話題陪他聊天之後,他開始越講越多話,最後回去的時候一直謝謝我今天的幫忙,說以後願意出比其他譯者更多錢請我(我只要求正常行情就是啦)。馬上就日本黃金週了,四月份口譯就先到這邊,可以休息一下了(呼)。
PS:然後回程得知昨天記者會記者給我的評價還不錯(主辦單位說還會找我),總算可以放下一顆大石頭了。希望下次還有大明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