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瞄準印度,邊界之爭難以朝夕化解。
【暴徒砸緯創非偶然 印度曾嚇走台灣「高鐵之母」】https://bit.ly/3mp7hYu
【緯創iPhone廠被砸 印度製造取代中國被指「發夢」】https://bit.ly/3oWkGsx
阿 克 賽欽 的戰略 位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中印邊境爭端涉及拉達克與阿克賽欽,約1.35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還有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約3.5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中國稱之為藏南。這次發生衝突的是拉達克與阿克賽欽附近的加勒萬河谷。印度電視台訪問了一名據稱當天倖存的印度士兵的說法,還原了當天情況。除了中印雙方死傷人數以外,這位印度士兵的說法與大陸外交部的說法,和印度總理莫迪的說法都相當一致,莫迪說:沒有任何人侵入我國領土,我國也沒有任何一個邊境哨所遭到(中國)占領。也就是不存在先前外媒所說:「數千名中國解放軍強行越過實控線,進入印度屬地挑起的事端」。紐時:《印度是否準備好,與西方聯手反制中國了呢?》由於多種原因,印度格外能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掣肘。過去十年裡,中國一直在努力拉攏印度的鄰國,削弱了新德里在自家門口的影響力。儘管莫迪與川普的關係有時並不穩定,但考慮到中國在領土爭端問題上愈發強硬的立場,一些印度官員擔心,除了向西,印度可能別無選擇。】
{內文}
這是一片令人望而生畏的荒涼地帶。這裡大部分是高海拔的沙漠有白雪皚皚的山峰,稀疏的植被,和海拔1萬4000英尺高原的低溫。印度宣稱擁有阿克賽欽的主權,但是這裡現在由中國控制。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
完全是在中印雙方認可的實控線,中方一側發生的,責任完全在印方
6月15日晚間,一場殘酷的肉搏戰,在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以及印度控制的拉達克中間的加勒萬河谷爆發,據傳有20名印度士兵,遭中國士兵以木棍和狼牙棒擊殺。這是53年來,中印邊境爭端中最嚴重的流血衝突。關於是誰越界和兩軍的死傷眾說紛云,印度電視台採訪了事發當晚倖存的士兵,還原了當天的情況。
(印度India Today新聞片段)
箭頭指的位置是位於拉達克加勒萬河谷的第14崗哨,也就是在這裡,這個蜿延的加勒萬河谷中,6月14日中國軍隊入侵印度領土,並且在此前雙方已經同意,不可以駐點的區域設了帳篷。6月14日傍晚7點左右,Santosh上校帶著34名官兵,走到中國設在印度領土的崗哨了解狀況,雙方爆發衝突,中方動手打人,印方以人數優勢,將中方的帳篷燒成灰燼
印度軍方沒有就此罷手。
(印度India Today新聞片段)
印度軍方跟著中國士兵,越過了實際控制線(LAC)進入了中國控制的區域,而且深入了中國區域將近一公里。印度軍方的猜測得到證實,在靠近實控線發現有眾多中國士兵聚集,晚上9點 雙方在中國控制區爆發激烈衝突,印方的Santosh上校被石頭砸中,他跌入了加勒萬河谷,雙方打了很長一段路,包括在加勒萬河谷上方的懸崖邊,3名印度士兵當場死亡,另外在加勒萬河谷也找到16名中方士兵的遺體,後來沿著加勒萬河,陸續又找到17名印方士兵遺體,在一夜混戰中,10名印度士兵被中方帶走,但中方也有9人包括官員被印方帶走。在打了5個多小時後,兩方各自收手,印度軍方回到了實控線的印屬區域
中方迄今沒有公布當天的死傷,不過印度士兵對於誰越界的說法,倒是與印度總理莫迪一致。
(印度總理/莫迪)
沒有任何人侵入我國領土,我國也沒有任何一個邊境哨所,遭到(中國)占領
莫迪的說法,也推翻了印度外交部先前所說:是「數千名中國解放軍強行越過實控線,進入印度屬地挑起的事端」。
(英國Channel 4 News記者/Jonathan Miller)
兩個核武國家,同時也是區域超級大國,印度與中國的軍隊衝突,接下來的發展很可能會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新冠疫情尚未完結之際
正當西方媒體都在等著,這場喀喇崑崙山上的原始衝突,會不會演變成核武大戰時,《紐約時報》看到的是:《印度是否準備好,與西方聯手反制中國了呢?》
(美國總統/川普2017.6.26)
我很榮幸,歡迎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領導人(莫迪)來到白宮
報導中說到,多年來,美國一直試圖說服印度,成為更緊密的軍事和經濟夥伴,以與中國的野心對抗。《紐約時報》形容,「這是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制衡最大專制國家的一個機遇。」
(Al Jazeera新聞片段)
中國與印度共有了世界最長的爭議邊界扣除尼泊爾和不丹,與印度東部Arunachal Pradesh邦,還有西邊的喀什米爾都有邊界爭議
爭議全起於這個人,他是英國殖民印度時期的軍方將領兼英屬印度外務秘書(Henry McMahon),他在地圖上畫下「麥克馬洪線」,說這條就是印度和西藏的界線。不過不論是中華民國政府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都不承認「麥克馬洪線」。
(英國Channel 4 News新聞片段)
1962年印度和中國為此打了一仗,打了一個月就是在這條線上,印度遭受到羞辱性的慘敗
不過中方在戰勝後撤回,真正的國界一直未定,雙方暫時以「實際控制線」(LAC)為界,但是大小衝突時有所聞。2017年,中印軍方在中國、印度和不丹交界處爆發對峙,當時西方媒體都在討論,中印是否會爆發第二次邊界戰爭,不過後來這場俗稱「洞朗危機」,在兩軍對峙73天後和平結束。在洞朗危機之後,莫迪分別於2018年在武漢,以及2019年在印度會見了習近平。尤其是在武漢峰會上,雙方達成管束部隊,並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緊張局勢的協議。《紐約時報》稱,自從武漢峰會以來,新德里的外交一直完全服從於中國,未對台灣問題、香港問題,甚至新冠病毒疫情,提出嚴重批評,直到現在。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衛星數據專家/Nathan Ruser)
我們分析近來衛星照片後得知,中國大規模的在中印爭議區域,在班公錯附近擴張土地,大概是在過去一個多月左右,大概是在5月的時候,中方開始大舉興建建物在「指間第4-5段線」(Finger 4-5)之間,而且不像加勒萬河谷的那種帳篷,中國軍方在班公錯建的是水泥建築,是真正的建築,建物周圍還有防禦工事,看起來是非常重要的據點,不過我們並沒有發現有任何大砲或是重武器或坦克進駐,不過那個規模,看來有數百棟建物,在我們看來,這代表的是中方將永遠駐紮在那裡,給人感覺中方企圖改變中印現狀
如今印度士兵被殺,印度宣稱擁有主權的領土被占。印度的反對黨稱莫迪對習近平的逢迎,是嚴重的誤判。
(印度電視台主播)
今晚一場罷買中國貨的行動,已經擴散到全印度,這個行動讓北京政府,非常緊張
儘管印度呼籲以罷買作為報復,但是印度消費市場極度依賴中國產品,不大可能完全抵制「中國製造」。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印度2019年從中國進口約684億美元的貨物,遠高於從第二大貿易國美國的349億美元。然而,中國2019年總出口量超過2.4兆美元,對印度出口總值僅占總出口量3%。紐約時報分析,面對中國政策的慘敗,莫迪眼下的問題是:新德里是否應該接受華盛頓的援助以應對危機?自5月以來,美國官員已多次向印度釋出訊息。在25日的視訊會議中,蓬佩奧甚至說出,美國減少在德國的駐軍,目的是將士兵抽調到其他地區,以「應付中國對印度、東南亞國家及南海的威脅」。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有些地方正遭到中共的威脅,比如說印度 越南,還有馬來西亞 印尼 南海,還有菲律賓,我們要確保美軍合理布局以應對中共解放軍的威脅
(麻省理工學院安全政策專家/Taylor Fravel)
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應該比較想要分化美國與印度,阻止美印組成同盟,不過6月15日的衝突與死傷,恐怕會迅速而且馬上將印度推向美國,我認為這是中國所不樂見的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
中印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進行了溝通協調,兩國外長通電話,就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衝突,推動現地局勢降溫,達成一致意見
中國一方面指責,加勒萬河谷衝突是由印度所挑起,一方面也向印度溫情喊話。
聖雄甘地說過,以眼還眼只會使整個世界變得盲目,讓我們保持清醒理智,特別是在全世界1/3人口的未來,面臨危險之際,中國與印度有著諸多聯繫,地理上我們共享4000公里的邊境線,歷史上中印關係綿延兩千多年。印度與中國兩國互為鄰邦希望共同崛起,達成這一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試著建立互信 著眼未來。中國龍與印度象值得更好的未來,我們可以從更好的相互了解開始。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6.27《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TL8liyNg
阿 克 賽欽 的戰略 位置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聯合筆記
相信中共還是相信印度
陳言喬
中國大陸和印度近日發生邊界衝突,雙方喜馬拉雅山區的邊境有領土主權爭議。資料來源/路透
上周中印邊境衝突,印度媒體稱「解放軍正副指揮官陣亡」,這新聞極震撼,但這則消息乃至先前雙方軍人的死傷數據,一直未被大陸官方證實、不被否認,但也不能報導。
大陸所有媒體最多只能引用中共外交部十九日例行記者會上,其發言人趙立堅「透露」的中印邊境衝突來龍去脈。
大陸民眾只知中印邊境中方實控區的阿克賽欽加勒萬河谷,十五日晚發生了中印雙方軍人死傷事件;至於趙所說的「肢體衝突」,包括衝突持續時間、雙方戰鬥人數、死傷人數、是否持用器械、是否有人被俘等關鍵細節一概不知。
而這些細節全被印媒披露,包括戰鬥時間六至八小時,雙方互增援兵共約六百人;印軍戰死與援救不及被凍死的共廿人(包括一名上校指揮官);印軍被俘十人已遣返(包括一中校二少校);解放軍死傷卅餘人、一說死傷四十三人;解放軍正副指揮官陣亡;解放軍使用野蠻武器狼牙棒等。
中共自十五日發生衝突以來,官方一直刻意低調,倒是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似乎變成「外交部發言人」,他率先說出解放軍也有死傷,而中方不公布傷亡人數,是在避免引發雙方的民族主義情緒,這是中方不想事態擴大的善意。
這種說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全球資訊快速流動下,胡錫進的「解釋」是站不住腳的。全球(包括海外華人)都從印媒和西方媒體知悉了雙方衝突與傷亡的大致情況,相關消息也已流入大陸,中方想藉不說明細節來單方面「表達善意」降溫,恐事與願違,因為印度一方群眾早已沸騰,全面抵制中國商品。
同時,資訊不公開也會讓外界對中國產生懷疑與不信任,讓印度提供的數據更有可靠性,印度更可利用中國的不透明(出示狼牙棒合理解釋解放軍伏擊等行徑),將此次衝突責任歸咎中方,一方面凝聚其民族情緒,一方面博取全球同情,爭取先前與中共有領土糾紛的日本、越南、菲律賓,以及正與中國交惡的美加澳等國聲援。
尤其當大陸一般民眾得知自己的正副指揮官皆陣亡,也將顛覆解放軍可以以一擋十的英勇印象,而懷疑官方媒體報導其他消息的真實性。
一九六二年中印邊境戰爭西線戰場在阿克賽欽,當年解放軍未如東線戰場自動撤出,而是從此駐軍實際控制,是因面積三點三萬公里的阿克賽欽是個可屯重兵的高原盆地,往南五百公里就是新德里,戰略位置重要,而加勒萬河谷是連接阿克賽欽最快捷的通道,這也是近年來雙方屢在加勒萬河谷生事的主因。
維護領土主權從來不靠對方的善意,除了靠自己的軍事實力,話語權的掌控與媒體宣傳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