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豐富化及貧化的環境
當我們給狗狗幾個玩具,以為是豐富化。
希望狗狗快點休息,把他放在籠子裡,沒留意到在家裡走來走去、動作快速,說話激動的我們、電視聲音大、聚會...等氛圍,形成了刺激的環境。
這些加起來,都沒辦法讓狗狗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找到安心,可以穩定。
***
#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我們透過佈置空間障礙,來增加環境的豐富度,提供狗狗機會探索,得到不同的感官刺激,這樣的活動,讓狗狗得以用自己的步調,想要的方式來探索,對身體帶來許多好處。
有些狗狗,會自己趨前探索,也有些狗狗不會輕易靠近眼前的佈置。面對這樣的狗狗,我們能做的是,將東西分散一些,這麼一來,狗狗在家中各處走動時,也可經過,進行自己期望的探索。
***
今天要提到另一個重要的方向,則是 #貧化的環境。
貧化的環境,指的是,環境較為單調,刺激少,這樣的情境,因減少額外的可能壓力,則助於一些狗狗進入休息狀態。
#人類的靜止、#周遭的變化低,也是貧化的一環。
我也留意到,許多主人不太敢嘗試豐富化的佈置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狗狗年紀很輕、你在豐富化裡佈置的物件非常新奇,牠太亢奮,又或者是因為狗狗很少有機會進行這樣的活動,狗狗可能開始活動了,遲遲無法緩和下來。
那麼,適時提供貧化環境,則在培養休息的階段,有助於狗狗緩和下來。
我們該怎麼留意及安排呢?
注意時機,確保狗狗有機會使用過腦袋了。
例如:散步。當你和狗狗散步回來,希望幫助狗狗比較容易進入休息步調,則可以提供貧化的環境。
可以安排的做法或需要考量的有:
1.陪著狗狗到安靜單純的房間休息,有時候,待在客廳,看著大家走來走去,狗狗也不想錯過任何事情,跟來跟去。
對幼犬來說,這也是主人沒有留意到,為何狗狗越來越激動啃人的原因,因為身體需要休息,卻沒辦法休息。
2.另外的選擇,可以在下班回來後,把人類需要「頻繁走動」的事情/家事完成,再將原有的豐富化佈置先收好,留下兩三樣簡單的佈置,再帶狗狗散步。而後,回來家裡,人停止下來坐著一陣子。
(別忘了,人的靜止,也是環境簡單刺激小的重要因素),也較能進入休息的狀態。
3.如果你的狗狗在探索完豐富化的環境,會開始自己找尋地方休息。或許你不需要額外製造貧化環境。
可能因為這些物件,也不會讓狗狗需要花更多腦袋了,已近似刺激小的環境。
留下一些物件,往往能讓狗狗在這環境擁有遮蔽物在周圍,而安心休息。
4.如果你的狗狗對於你將原有豐富的環境收拾時,感到不安。那麼,也可能表示你需要多多提供這樣的佈置給牠,讓牠有機會好好地探索。
考量收拾及變動,對某些狗帶來的壓力(特別是有資源保護問題的狗狗), 挑選價值、刺激對你的狗來說,都相對低的物件,也能讓牠們安心探索。例如:餐桌下的椅子,可能比你撒下各種零食的紙箱來得單純,適合入門。
未來依照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嘗試更多不同的物件,讓狗狗滿足探索,也能培養休息的步調。
以長遠來說,讓狗狗能有好的休息環境:
我偏向
豐富化的環境,讓狗狗有更多遮蔽物,助於安心休息 > 貧化但少量的佈置 > 貧化環境。
但以還未養成休息習慣的狗狗來說,
進行完豐富化活動後,被提供貧化環境,可能是一個較容易幫助牠們開始塑成休息狀態的步調。
如果狗狗提供了合適的活動,例如豐富化、嗅聞遊戲後,不太容易休息,我則建議從豐富化後續搭配貧化的環境,開始。
***
那麼,我們要如何拿捏時機提供豐富化或貧化的環境呢?
當人出門時,安排豐富化的環境,讓在家一整天的狗狗,可以有環境互動。
確定狗狗有使用腦袋後,則讓環境呈現貧化、刺激少、單純的氛圍,幫助狗狗進入冷靜、休息的步調。
補充一點:貧化,不是運輸籠,更非籠內訓練,也並非家徒四壁,什麼都不放,更不適合長期設置。
我們的用意是在於當我們提供狗狗機會使用腦袋或因為某些事件承受額外壓力後,我們需要簡單、刺激少的環境,讓狗狗減少刺激,得以緩和下來,進入休息。
例如,當你的狗狗,陪你進行了三天兩夜的遊玩後,牠可能沒有好的精力,在隔天進行更多活動。
那麼,或許接下來的幾天,拉長貧化的居家環境的時間 (例如:人安靜、沒有聚會、暫停幾天的電動),可能會讓牠也比較能進入休息狀態,進而,睡好。
****
豐富化是重要的一環,我總是希望提供更多的資訊幫助大家了解,著手並不難。
留言處提供 @狗本主義 提供不同面向的豐富化。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
「關於環境的豐富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法拉狗 Follow Dog-訓練師 M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江湖人稱S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貓談社- 貓行為諮詢- [環境豐富化揪竟要做多少才夠!?] 的評價
- 關於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每天給毛孩來點不一樣的l Ep12 環境豐富化l 狗本主義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野生動物福祉月】石虎環境豐富化 - YouTube 的評價
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1Usyu9y-UU/hqdefault.jpg)
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AY2v2ArhLU/hqdefault.jpg)
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江湖人稱S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女主角飾品實體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423巷8弄3號一樓
你就是有一些不完美有些缺陷,有很多問題才會有戲劇的衝突,
你要如何克服眼前困難?才會讓你的人生故事更加精彩豐富
不要怕挫折,不要怕面對困難,
因為這些會讓你生命更豐富精彩。
wooo~~~戀愛了
S姐的Youtube也訂閱起來☟☟☟
@江湖人稱S姐
S姐直擊Acer總部|2021最國際化的工作環境 #Acer ▶ https://lihi1.com/yM4e5
發現茶企業訪談(上) ▶ https://lihi1.com/OjGpw
了解業務職位的不同 ▶ https://reurl.cc/A8K0mp
S姐的創業女力學院 : https://www.woomanpower.com
個人品牌課程上線囉! https://pse.is/P3R9B (線上)
=======================
單純看筆記本大綱在這: https://reurl.cc/j7Gbb2
購買筆記本在這: https://huntersherry.com/product/2126
---------------------
關於S姐: https://huntersherry.com
S姐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huntersherr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8Dy2o2_v48/hqdefault.jpg)
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每天給毛孩來點不一樣的l Ep12 環境豐富化l 狗本主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環境豐富化 對狗狗來說是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把世界剝得一片片,讓狗狗更能使用自己的感官去看清楚那一沙一天地。在豐富化的過程裡面不要要求、強迫狗 ... ... <看更多>
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野生動物福祉月】石虎環境豐富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回答問題參加抽獎!↓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Ytv7bpn7c6etQ11B-nzbb8XT_HaFcjaG39O_RYmGhwAfHkg/viewform臺北動物園特別將10月 ... ... <看更多>
關於環境的豐富化 在 貓談社- 貓行為諮詢- [環境豐富化揪竟要做多少才夠!?] 的推薦與評價
多的話,最多可以到改造全家,每天給不同玩具,自己DIY做環境豐富化物件,上網看國外豐富化社團等等,根本無止盡。不過貓的回饋也是很直接的:貓的身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