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2》女人們成為女孩們的公路旅行
(有《俗女養成記2》第七集雷)
「不是女孩,是女人。」
每回看《俗女養成記》,不同集數當中都能看到遇到各種人生難題的陳嘉玲,如何被童年療癒,但每個擁有過幸福回憶的人,或多或少都能被自己的故事拯救,但接下來該繼續往前走呢?
《俗女養成記2》第七集,突然就變成了一部簡單清爽的公路旅行,一台小小的巴士帶領我們前進台南各大景點,盡情倘佯其中。
這一集一開始很可愛,刻意與第一季最著名的橋段之一「悲傷五階段」對仗,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以及接受,流著相同血脈的陳嘉玲(謝盈萱 飾演)與媽媽果然都一樣,遇到感情上的不如意,終究只能在多重複雜情緒裡走向現實,再加上臨時加入的洪育萱(天心 飾演),三個已過中年的女子就此啟程,媽媽帶著30萬,拋下男人們,想要體驗一種極致的幼稚,體會從沒經歷過的瘋狂。
第七集不僅顛覆「男主外、女主內」,讓男人們從頭到尾幾乎都在陳嘉玲的家,頂多只能把酒言歡,在這期間,被其他人誤會為初戀昏頭的爸爸,突然對其他男人說出自己的真心話,這也是每個認定家是唯一歸屬的人,最想說的告白。
「人生的路一去不回頭,說到後悔的事情可多了。陳嘉明,爸跟你說,我這輩子有你媽媽,有你姊姊,還有你,我人生已經很圓滿了。」
只是男人會後悔,但女人難道不會嗎?
《俗女養成記2》讓3個女人們逐一撕下她們的標籤,媽媽不再是媽媽,她會講英文、開車以及游泳;表姐不再是貴婦,她卸下妝容展現自己的瘀青,赤裸裸呈現有多痛;陳嘉玲雖然早就不想再成為陳嘉玲,從第一季裡我們看到她離開媽寶男友,離開一份庸俗的工作,返回台南老家重新過生活,她也懼怕於成為媽媽,但這一回,她反而是重新成為陳嘉玲,她將咖啡倒掉,換來2位長輩的一句「她準備好了哦」。
女人們如何離開自己的位置,又如何走回自己的位置,我們看到這些女人各自有各自的苦難,女人們困在身份裡,誠如第一季的阿嬤不想再被稱為「老闆娘」,想找回自己的名字,雖然我們小時候早就學過,人有無限可能,但我們又是從何時開始,被告知只能有一種活法呢?到了這個時候,家就成為了我們各自個體所構築起的世界,可以逃離,可以回歸,只要裡面有人願意愛你。
其實《俗女養成記2》的女人們互相連結,這場公路旅行簡直不像3個中年女人,簡直像是3個高中女孩的畢業旅行,她們知道自己不久後將回歸平常生活,這是她們難得的恣意妄為,所以可以無時無刻玩手機,可以買一杯150元的飲料,可以住奢華的房間,甚至還可以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加料」的布朗尼蛋糕,只不過短短幾天,但這是她們更貼近彼此的依托。
而我最為動容的,莫過於洪育萱。
從小就戴著眼鏡,功課優秀又漂亮的洪育萱,生來就是出類拔萃,嫁給一個有錢的丈夫,繼續維持著美好形象,但在武裝底下的情緒有誰能懂?洪育萱慣於用第三人稱敘述自己,「育萱不喜歡」、「育萱不會哭」,以為是裝可愛,但看久了,我們竟發現完全不是。
用第三人稱敘述自己,或許這個不完美的人生,就不會屬於自己了吧。
《俗女養成記2》其實是洪育萱的救贖,講述她如何離開完美的自己,願意承認自己的脆弱,即便我們早已從這一集裡面窺知一二,打電話給兒子時說「帶警察伯伯來救媽媽」,聽到「欠打」會整個大怒,她不再是過份美麗的嬌豔花朵,正在領受這世界給予她的痛。
最美好的來自於人性的複雜,需要這麼多的險阻才能夠打磨出自己對於生命的細緻感官,她一直在受傷,即便四十餘歲了,也不懂得示弱,我們後來才發現她與陌生警察交換被家暴的苦楚,換來一個擁抱以及一句「快走」,女人終究是能保護女人的,這也是前一集的解答了吧。
雖然女人們依舊放不下,媽媽看著臉書是否有被按讚,陳嘉玲一直看見蔡永森的幻影,洪育萱不時表態對於外遇的耿耿於懷,即便之後會怎樣,我想她們都會感謝,自己擁有過這次旅行,能夠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才能被其他好人深深愛著。
這僅此一次的人生,總是要與自己最愛的人前進,才會不虛此行。
旅行的結束,是為了回到一開始的自己。
俗女養成記
#俗女養成記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雜貨網店|「獄」火重生 蠔涌爆炸品案 27歲混血被告 網上賣南意芝士火腿 父欣慰:他做得很好 https://bit.ly/3dyZCp7 任香港社會再深明大義,犯罪坐牢留下的案底紀錄足以改寫手足的人生軌迹。27歲的彭艾烈(Rizzy Pennelli)5年前捲入西貢蠔涌亞視舊片廠爆炸品一案,串謀...
「錢學森兒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轉貼)悼念錢學森時的悄悄嘆息- 看板MdnCN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我的家]儿子眼中的钱学森究竟什么样钱永刚现场| CCTV中文国际 的評價
- 關於錢學森兒子 在 老侯台北會社員- 從錢學森身上 - Facebook 的評價
錢學森兒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網友 A Re Ker 拍攝分享他今天從抽屜裡翻出的中華民國81年(1992年)7月21日星期二《聯合報》第17版報紙,上面刊載著一篇由記者董智森所寫,關於當時為了便於捷運工程的進行而即將遭拆除的臺北市中華商場的回顧報導,如今讀來,滿是懷舊之感。
全文如下:
《昔日台北繁榮的指標,今日台北建設的盲腸》
中華商場
樓起樓塌31年
民國四十九年老總統一句話,中華商場動工了。今年十月分為了大台北的明天,中華商場就要剷平了。
【記者董智森╱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將在十月分拆除已興建三十一年的中華商場,對老台北人來說,中華商場的改建象徵一個舊日繁華時代的結束,而繁華如夢,如今僅留給人們一絲喟嘆,心中也不免有「物換星移幾度秋,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無奈。
「在三十八年時,我們追隨政府來台,當時心底打算,也不過是暫時窩一下,政府說馬上要反攻大陸,我們也不敢有什麼長遠的打算。」幾個商場的老人提起那個時代不勝唏噓。
老人說,當時窩得也十分狼狽,大家都隨隨便便用個竹棚搭將起,就在裡面吃喝拉撒,怎麼說,「總覺得只是過渡時期的非常時期,反攻號角一響,還不是要打回去」,只是這個非常時期也未免太長了,為了生活所迫,許多人乃不得不捲起袖子,把家中所看過的一些不純熟的手藝拿出來謀生餬口,生活總是要過的。
那時候,不少人在家中根本是大少爺,一輩子也沒幹過粗活;也有人則是身穿「二尺五」的丘八,除了打仗殺人,並沒有其他的本事,而家當常只是一件毛氈,在長長寒夜中,打哆嗦到天亮,妻兒子女,全家都在風聲裡,九秋衣裳未剪裁。
老總統關注
鹹魚翻身
這個非常時期,竟然綿延了十年,民國四十九年,老總統路過中華路,發現此地居然有一堆「老芋仔」過的是這種生活,乃指示必須把中華路的流民好好安頓,並且他責令負責治安的警備總部必須做好整頓的工作。
老總統的指示,使各單位不得不全力安置黎民,先是台北市政府委託「警民協會」幫忙做人口的調查和治安的維持;接著由台灣省主席周至柔、警備總司令黃杰及台北市長黃啟瑞組成一個整頓委員會,由黃啟瑞擔任主任委員。
民國四十九年的八月十六日,中華商場終於動工了,依規畫是建成八棟長方形的三樓房,當時全台三層高的房子不多,中華商場的水泥白壁,羨煞了不少中低收入戶,但所謂的中低收入者,只是大貧和小貧的差別而已。
在五十年四月十日,中華商場終於在萬方矚目下完工了,八棟嵩峨的大樓共有一千六百六十四間,並有當時全省少有的公共廁所;據居民表示,工程費中他們出了四千八百卅三萬五千八百四十五元,這也是現在居民和市府為產權鬧得不可開交的主因,而這筆錢,在當時是非常龐大的,民國四十九年,是台灣省全省的總預算的百分之一點三。
中華商場的繁榮從此開始了,當時各種新式物品及舶來品,莫不擺在這從北門綿延到小南門的門面上。從南部到台北的親戚,也莫不以帶他到中華商場一遊,來表示不虛此行。而三兩好友,興致好時,「走!哥們上中華商場喝兩杯。」喝完後,再去逛逛西門町看還有什麼新鮮事兒,或者再看一場電影消磨消磨,是當時最有面子的邀約,和最神氣的事。
中華商場的特色很多,連接的八棟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一邊靠西門町,一邊則靠國軍文藝中心,連接的橋是一條多數台北人走過卻叫不出名字的綠色天橋,那是「後備軍人橋」,不久後即將拆除。
繁華總指標
如日中天
大體而言,忠棟到平棟的商店中,是台北甚至全台最大的徽章、錦旗、獎盃及紀念牌的集散中心,其中軍刀、指揮刀及佩劍的品質十分有名;不過忠棟和孝棟,目前則以電器、電腦軟體、電子零件為有名,近年則充斥著電動玩具,排滿走廊,到處可見到青少年在此流連
。
而忠棟仍有傳統的蒸籠店,在琳瑯滿目的現代化物品上,顯得饒富古意,近年來則也有各類木器及籐器的販賣。
而這兩棟的二樓,也有不少專賣玉器、琺瑯、台灣民俗古玩的店面,這些店往年是執業界牛耳,目前生意仍十分活絡,並且延綿至仁、愛等棟。但仁、愛棟的小吃和郵票,也是聲名在外的,尤其錢幣和集郵之友社也是收藏家的最愛。
高裝檢採購
軍品集散地
信、義、和三棟則是中華商場中,最膾炙人口的,因為這就是中華商場小吃最多的地方。這裡有各省的南北小吃,北方的麵食烤鴨、南方的湯蟹荷包、四川的紅油抄手、台灣的蚵仔煎、麵線焿,應有盡有,甚至有當時全省都少見的純清真館、牛肉餡餅和涮羊肉火鍋,配上跑堂的吆喝叫聲,透出了不少熱鬧與親切;不過近年來明顯的敲顧客竹槓,使吃客不太願意再上門。
中華商場在最繁榮時,曾有五十八家的飲食店,現在則只剩十六家,當時在信棟的「北平小館」,門面從卅三號到五十九號,足足占了八個大店面,目前則已暫停營業了。
仁、愛、信三棟,另有成衣、衣料的批發零售,曾是台北最大集散市場,在牛仔褲最盛行時,各棟都擠滿了人潮,而每逢各學校開學時,各種大學服、軍訓服的訂製,更是不少二十到四十餘歲人的經驗,一位店主回憶說;「那時候各校的卡其布顏色還不太一樣,我們可以在所謂的黃卡其中分出十幾種不同的顏色來,質料則有三十幾種。」
在和、平棟中,最有特色的則是軍用材料,全台的部隊都知道,部隊中只要缺少什麼東西,到中華商場準沒錯,除了武器彈藥外,軍車材料更是應有盡有,每年部隊的高裝檢,部隊幾乎都會派出大批人手來採購,至今猶然;而和、平兩棟還有不少老人茶室,不過現在已關門殆盡。
紅顏已老
尋求第二春
卅一年了,中華商場就像是一個容顏已老的美人,在歷盡了滄桑後,仍留下幾絲往日的風韻,不過在市民指為「盲腸」後,今日的商場留給人家的印象,似乎是只在市府與民眾的產權紛爭。市府目前與四百四十二戶簽約,並對其餘的一千餘戶提起訴訟,市府財政局長廖正井說,為了政府施政的公平,採法律訴訟是不得已的,日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曾問他此問題,他也是這樣回答,「郝院長也認為公權力最重要,十分支持。」
未來的中華商場將是在剷平後,重新規畫為林蔭大道,自車站到愛國西路的小南門整條路是像巴黎香榭大道,市府都市計畫處處長蔡定芳表示,這個特區並北延至鄭州路,加上西門特區,「規畫得十分有品味」。
夏日的炎陽下,捷運的施工已使中華路這位遲暮美人顯得有幾許狼狽,豔陽下,工程的鮮黃器材、十幾公尺高混凝機和車輛,竟令人覺得格外刺眼、炫目。
錢學森兒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混血小孩的媽媽有感
#中秋節必備的蛋黃酥
#來一點不一樣的棗泥紅豆黑糖餡
#蘋果派
#Boskoop品種
#森永牛奶糖與十三香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9/boskoop.html
部落格的照片有多一點!
以下全文轉貼:
這兩周沒有甚麼心思在寫文. 忙著幫兒子準備要搬家的東西. 大致妥當後卻開始睡不著. 因為想到他要離家就很難過...
還是要做一些他喜歡的或是有季節性的東西....
說到這個我一定要講我兒子身上發生的糗事. 我爸非常喜歡森永牛奶糖. 所以他小時候總可以拿到阿公的森永牛奶糖吃. 這應該是他小時候很深的記憶. 很久沒回去. 每次回去也待沒很久. 好像就忘記這個森永牛奶糖.
小孩雖然跟我都說中文. 但真的都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了. ( 我一直都不是逼迫小孩學中文的媽媽. 不是因為中文不重要, 而是他們當初來這裡時有很多的壓力及不同的環境要適應. 尤其是女兒,小二的年紀是這裡教加減乘除的年紀. 結果因為要中文轉換成德文換算. 常常"心" " 手" 不一. 兒子. 當時再過半年就得入另一個中學讀書. 如果成績不好. 可能就得讀技職學校. 不是覺得技職學校不好. 但覺得以他的平時表現. 是可以去普通中學的.
事實是, 他們都考取了實驗數理中學, 這已經很不簡單~ 我已經非常非常滿足. 而且, 我覺得他們的德文造詣也算高. 那也就夠了. 對於中文, 我相信他們等這時候想學時再學還是會有優勢. 例如我那個去年醫學系畢業的中德混血語伴. 她會讀會說也會寫. 不是在中學時被母親強迫學的. 是她有興趣, 大學以後, 回台灣上暑期班, 平常也想練習中文( 從入醫學系到畢業都跟我交換) 這樣學來的.
我們總是要求別人比較高標準. 很多父母自己覺得可能是家庭環境不好讓他們沒好好學習. 所以賺錢後要給小孩好的環境. 有機會學習...殊不知, 也有可能是, 就算你以前的家庭環境好. 也不一定能學得好. 因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都不同. 只是你去抱怨父母沒給你學習環境比承認自己能力不足還要容易罷了!
換著想~ 我自己的德文這幾年來. 就是因為得接觸才有好一點的聽力. 但說, 寫, 實在很不行. 不是因為沒興趣. 而是我的環境及時間沒有支配給這一塊. 語言是拿來使用的. 如果你沒機會用. 當然就會荒廢. 但會不會以後就全忘? 以母語來說. 是不可能的... 我的小孩有兩種母語是不變的. 反倒是有些混血小孩的媽媽到了異國生活. 當地語言也沒很好. 但只跟自己小孩講當地語言. 結果小孩沒有跟媽媽的連結. 那個比較可惜. 所以, 在台灣有很多娶外籍新娘的家庭. 強制規定媽媽要對自己小孩講中文是很不對的. 他們會永遠在這個混血的角色下失衡. 因為生活中, 不是只有你自己一個人. 尤其是台灣. 如果你的母親來自德國, 但你完全不懂德文. 那你跟你的母親就無法有好的連結. 不是很可惜嗎?
聽, 說, 讀, 寫 .... 聽跟說在前. 以前的人沒有文字就是用聽, 說來溝通. 那個就是情感交流了. 讀, 寫. 是小學才開始的事!
反正~ 因為老爺幫我訂貨出包. 他不知道怎麼的. 訂了10包13香@@
真的很傻眼. 我兒子一看以為是森永牛奶糖. 還給我默默拿了一包出來. 可能發現不太對. 看了一下背面的說明才沒有開. 哀~ 希望他會以此為教訓. 開始好好想一下學中文這件事! ( 不過~ 不難想像, 小朋友手上的森永牛奶糖感覺是13香的大小!!! )
說說這次的蛋黃酥吧! 這次把重心放在桿捲的折數,烤溫及紅豆餡上。 因為這麼簡單的食材要不簡單就是在這些細節上。
跟國外的可頌麵包一樣,桿捲多並不會層次多!太過密緻的分層相同烤焙時間,並不會有比較好的膨脹度,反而容易因為水氣黏成一片。中式的酥皮點心不是大家都是要千層折數,而是用什麼樣的摺疊讓它有千層的樣貌!
烤溫這次調高190度慢慢十分鐘後降至180度,再十分鐘後掉頭轉向。烤到這樣的金黃色約再過6分鐘。
紅豆餡我另加了紅棗十多顆,去籽,在煮軟紅豆後加入去吸收紅豆湯汁,因為紅棗的味道很適合去平衡黑糖的酸味,所以這次的糖我用了1:2黑糖與紅糖。
炒乾加奶油絕對比較香。
比例是: 300 g紅豆, 15~20顆小的紅棗( 味道比較濃) 50 g 黑糖,110 g 紅糖. 180 g 奶油.
因為沒有高粱,我用這裡高濃度泡水果酒的白酒來先浸泡再烤製。效果不錯。
烤溫是190 度10分鐘. 降到180度. 再10分鐘後掉頭轉向烤. 大約過6分鐘可以烤到這樣的金黃色就出爐.
身在國外凡是自己動手製作後,對於食材裡相依存的關係及如何讓它變得更好,有很多時間去想。就像自己的人生一樣...盲從已經慢慢消失. 如果你對這個餡有興趣. 強烈建議試試看! 不會太甜膩. 很香!
我昨天一整天爆卡吃了一個半的蛋黃酥
關於蘋果派, 我應該是上周做的? 但週二去露天市場買回了村友建議的一個蘋果品種Boskoop..哇! 驚豔! 因為光拿著就想到豐水梨或鳥仔梨的厚皮!
雖然不很脆. 但是酸度很夠! 也充滿蘋果香! 我買了這麼一堆回家( 參雜另外兩個品種).
被兩個小孩取笑. 因為他們都認為這裡的蘋果品種太多. 不能看外型很酸就是酸的!
ㄟ~ 我可是有高人指點的耶! 另外的兩個就是那個比較黃一點的甜一點. 但大致都是有酸味的蘋果.
這個蘋果的食譜來自這裡: Use Every Bit Of Fruit In This Peel-To-Stem Apple Pie 他把蘋果切片狀. 並且先用糖及肉桂醃製去水. 另外還把蘋果皮及果核( 我沒使用)煮出果膠濃縮之後倒回...
我用了自己的想法, 煮過後不瀝掉果皮. 把果皮用機器打成泥再回倒. 並且添加了葡萄乾( 我們家的蘋果派習慣) 這樣下去烤...
會寫我自己的食譜. 因為. 這種方式雖然繁複. 但效果非常好. 是我女兒下午吃完, 晚上消夜, 早上又當怎餐@@ 要求我再做的!
這個蘋果派溫溫地切會流湯水. 但隔天切斷面會很乾淨! 猜猜12點鐘還是三點鐘方向是隔天切的呢?
我上上周做了雙倍的米麴種. 沒用完. 也想知道效果( 書上建議一周餵養一次) 我放的是3度冰箱...
還是有好的結果.
因為這個食譜我操作已經超出10次. 在發酵及烘焙上的判斷都很熟悉.
只使用啤酒花米麴種完成的100% 百分百全穀斯佩爾特麥馬斯卡彭乳酪帶蓋吐司 Spelt whole meal Mascarpone toast bread Pullman loaf Dinkelvollkorn Toastbrot only fermented with Hops Koji yeast water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7/100-spelt-whole-meal-mascarpone-toast.html
下周, 應該我會有比較多時間來研究更多的新食譜... 明天就得出發去蘇黎世兩天. 啊~
時間飛逝... 但我其實非常感謝有這個疫情. 因為半封城甚至有時封城的這兩年.... 我們一家真的多了很多窩一起在家的時間.
對了! 這個文: 斯佩爾特與杜蘭小麥完成的Hybrid 啤酒花米麴酵水帶蓋吐司. 第一次接蛋糕單. 簡單蛋糕裝飾修飾 德國小一新生入學必備 Zuckertüte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9/hybrid-zuckertute.html
的同事. 昨天送了我這盆火鶴. 超級美. 我想~ 他們應該是喜歡我的蛋糕的!
錢學森兒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雜貨網店|「獄」火重生 蠔涌爆炸品案 27歲混血被告 網上賣南意芝士火腿 父欣慰:他做得很好 https://bit.ly/3dyZCp7
任香港社會再深明大義,犯罪坐牢留下的案底紀錄足以改寫手足的人生軌迹。27歲的彭艾烈(Rizzy Pennelli)5年前捲入西貢蠔涌亞視舊片廠爆炸品一案,串謀製造炸藥和管有炸藥罪成,判刑3年10個月。當年廿歲出頭的Rizzy其實是一個從英國完成大學課程、拿着飛機工程學位的電腦技術員,連法官也為這有為青年入獄而感到惋惜。Rizzy深明案底紀錄影響日後找工作及晉升,更遑論成為專業人士,鐵窗下努力籌謀,為自僱做好準備,練得健美身材之餘,亦萌生做食品小生意的念頭。
Rizzy Italia
網站:https://bit.ly/3cDRdi6
【《阿飛正傳》港式西餐】68年老店 第三代兩兄弟靠羅宋湯守住爺爺招牌:不做會很可惜
https://bit.ly/3gpO8X6
港式西餐,又作「豉油西餐」,是一種帶有香港特色的西式料理。話說戰前,香港傳統西餐廳以服務英國人或上流社會人士為主,一般華人負擔不起。戰後,部份餐廳開始調整製法,用本地食材和調味料,豉油提味、鬆肉粉醃肉、茄膏煮羅宋湯等等,做出合華人口味、價錢又大眾化的港式西餐。皇后飯店,便是那時代的產物。一盤家庭式生意,至今跨過68年,捱過倒閉,撐過回歸,傳承三代,幾許風雨,仍傲然挺立。要寫這個舊殖民時代的傳奇故事,卻落筆在風雨飄搖時。對於老店,對香港來說,今宵多珍重。
皇后飯店(灣仔分店)
地址:灣仔茂蘿街1-11號1樓
詳情: https://bit.ly/3fwJFOp
【西營盤西餐】西環地標50年西餐 經典即煮森美汁 子女傳承罕見地氈牛柳:爸爸真係好叻!
https://bit.ly/2O4xSeG
臨近海濱的山城,是一抹碧綠糅合湛藍與「石屎森林」的灰,彷彿是一幀浪漫歐陸風景畫。然而,如詩如畫般的地貌,在我土亦可尋得這片美好風光。來到香港島西部,半山區及中上環接壤處,西營盤便是一座山城,見證了香港的發展歷史,展現華洋雜處樣貌的大眾生活區。
森美餐廳
地址:西營盤皇后大道西204-206號
電話:2548 8400
營業時間:11am-11pm
詳情: https://bit.ly/32Qdxib
旅遊達人謝利高峰月入十幾萬 開茶飲店買豪宅 童年平凡但幸福 父親支持做KOL:他是叻仔
https://bit.ly/3naOphW
旺角很多茶飲店,其中一間位於彌敦道的「走杯」,不時有人排隊輪候。店主之一是旅遊達人謝利(Jerry C),他間中也會到舖頭幫手,沖茶、收錢之餘,也會跟客人聊天拍照。他不是甚麼明星,而是一位KOL。在KOL這個用語未流行之前,他於2011年便為某大旅行社擔任旅遊節目主持,周遊列國,行勻大半個地球。這份人人也羨慕的工作,一做便做了六年。許多人以為他是旅行社太子爺,因此這類旅遊體驗機會接踵而來,不過他卻説:「我也想是旅行社太子爺。」
【九龍城越南菜】老撾華僑帶子洪郎 為避共黨漂洋來港賣越南菜35載 父子兵堅守唔炒人:始終大家都有感情
https://bit.ly/3tyeZUo
掌廚多年的洪哥形容老撾的飲食文化無甚麼特色,更遑論遠近馳名的經典菜式,不過,東南亞地區是調味香料的世界,可能由於地處熱帶氣候炎熱,居民喜為食物加上富有刺激性的調味料,佐料的豐富多采是其共性,更是其精髓所在。而且,老撾菜式亦類近泰國,兩者同樣善用青檸汁來帶出海鮮鮮味,亦多用椰奶和鮮黃薑來調味,因此其家族主要都是烹調越南菜和泰國菜,前者多以魚露、醬油、新鮮香草、清新水果和新鮮蔬菜入饌;後者則講究酸、辣、鹹、甜、苦五味互相平衡,常以鹹、酸、辣為主,而帶着一點鮮甜,洪哥分享:「泰國香料同越南香料都係差唔多,嚟嚟去去都係咁樣,泰國菜就比較着重酸味同辣味,不過我哋主要做越南菜比較多,相比泰國菜嚟講,越南菜嘅味道就無咁濃。」
永珍越南菜館
地址:九龍城獅子石道18號新安大廈地下
電話:2382 1051
營業時間:11am-12mn
詳情: https://bit.ly/2xXCNcT
灣仔美食|64年上海菜館老字號 傳承三代 保留傳統鱔糊滷味檔:生意差都唔放棄
https://bit.ly/2P8HxoG
手藝傳承不易,自己一手調教的徒弟常被高薪挖角或自立門戶,曾德祥顯得很無奈。即使如此,戴德仍舊強調對年輕一代的培養,他寄望子女能夠一直傳承傳統上海菜,免致失傳。戴德自中風復元後,雖然走路有些跛腳,但他以一貫「知足常樂」的心態去應對,這並未影響他堅持每天到店舖巡視,樂在其中,反而賺錢不是重點,「我唔鍾意價錢賣得太貴,我同仔女都係咁諗,唔使賺太多錢,都有需要回饋社會。再多嘅錢亦都帶唔走,人生在世係一種過程,瀟瀟灑灑走一回。」
上海三六九菜館
地址:灣仔柯布連道30-32號地下
電話:25278611,25272343
營業時間:11am-4am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RizzyItalia #走杯 #謝利 #森美餐廳 #永珍越南菜館 #皇后飯店 #上海三六九菜館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錢學森兒子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生人從良賺錢,卻堅持去香港的背後原因?
領亡妻存款辦後事 兒子告父結果驚為天人
👉https://youtu.be/U1FzOHW6VjI
抓姦男友不悔婚?未婚妻曝光心碎的理由
👉https://youtu.be/6Xgq4rfTVIU
失智併發帕金森氏症 醫生建議3招有效預防
👉https://youtu.be/CbXKbpp3BlU
【逆風少年的椎心故事,黃越綏心痛落淚...人參啊!人生!】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CAGnBPTF-TI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錢學森兒子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雲林口湖這位馬蹄蛤養殖業者,二十多年前辭去警察工作,回鄉接手父親的魚塭,卻剛好遇上文蛤價格暴跌,他突然想到來養馬蹄蛤,但是當時,根本沒人養過。這一路走來,前前後後賠了上千萬,曾經一度連兒子的學費都繳不起,還得拜託太太回娘家借錢,花了六年終於繁殖成功,並且拿下神農獎,靠的就是一股堅決的毅力和信念。
店家資訊:
馬蹄蛤主題館
電話:05 797 0503
地址:雲林縣口湖鄉養魚路5-3號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美食 #馬蹄蛤 #雲林 #魚塭 #養殖 #文蛤 #蛤蜊 #繁殖 #神農獎

錢學森兒子 在 我的家]儿子眼中的钱学森究竟什么样钱永刚现场| CCTV中文国际 的推薦與評價

【节目简介】 《谢谢了,我的家》是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重磅推出的一档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它以不同人物的真实故事,展现中国人心灵深处最 ... ... <看更多>
錢學森兒子 在 老侯台北會社員- 從錢學森身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席琳:李四光的霸道和錢學森的胡說八道... ... 中央電視台也採訪了發現大慶油田的另一功臣謝家榮的兒子謝學錦院士,對大慶油田的事情也有涉及。 ... <看更多>
錢學森兒子 在 (轉貼)悼念錢學森時的悄悄嘆息- 看板MdnCN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2009.11.03蘋果日報
悼念錢學森時的悄悄嘆息(廖育廉)
中國航太之父,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以98高齡病逝北京。他的一生堪稱傳奇。因掌握
美國軍方原子彈發展的尖端機密,美國懷疑他是中共間諜,被軟禁5年。後來美國以交
換韓戰戰俘為條件,讓他回中國。反右時他很積極,批鬥過自己力學研究所二把手錢偉
長。1958在中國青年報發表過「畝產萬斤」一文,於是毛澤東順水推舟,說是被他騙了
,才搞大躍進。文革時錢幸得周恩來力保,逃過一劫。他死得其所,亦得其時,正值中
共國力登峰造極,身後哀榮,不言可喻。
堂姪獲諾貝爾化學獎
站在中國的立場,錢學森無疑是大師,是英雄。是愛國者的最佳樣板;凌煙閣上畫影圖
形供人膜拜的第一大功臣。而海峽另一邊,想起那1000枚對著台灣的導彈;即使在兩岸
氣氛稍微緩解的今天,恐怕也很難有那種想要將一位相當於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的學者
神格化的情懷。
民族英雄與否,立場是關鍵。換個位置看,真是五味雜陳。而錢學森這部百年傳奇,真
是充滿了許多可以換位思考的空間。
換位思考一:如果錢學森不是科學家,而是當過農民的毛澤東,他應該就不會寫那篇50
年後看來仍會雷死人的「畝產萬斤」。然而若說他存心忽悠毛澤東,只怕也未必。文革
後他還撰文辯述「畝產萬斤」的可能性。
但我們也知,學術理論上的可是(possibility),如果錢種過地,就會了解實際的機
率(probability)差不多是零。或許是一個學者的單純,他常會有類此近乎可愛的論
述─包括1990年談論提高教育效率,鼓勵「4歲就上學,我看經過14年到18歲就可以達
到碩士水平」……然而大躍進中國死了3000萬人,不論是誰的責任,終究是一件慘絕人
寰的事。
換位思考二:如果錢學森留在美國,他的兒子錢永剛也很可能(possibly)贏得諾貝爾
獎。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就是錢學森的堂姪。錢學森與錢學從上海交大畢業
後,一起赴美,後來兩人一個留在美國,當了波音的總工程師;一個回中國建立起兩彈
一星的強國大業。然而錢永剛卻在文革之後,快30歲了才能上大學。中國人提起這些事
,老是含混不輕的推諉一句,「歷史因素」。有鑒於這個家族優秀的基因,錢永剛如果
有甚麼學術潛能,也可能過早的成了文革的祭品。
百年傳奇留不少軼事
換位思考三:如果錢學森是中國戰俘,中共是否會為了他跟十幾個飛行員同袍的生命,
輕易放走一個掌握中國重大軍事機密,疑似間諜的天才(FBI在一份1938年美國共產黨
文件裡看到錢學森的名字,在麥卡錫主義陰霾籠罩的50年代,圈禁錢勢不可免)而這個
天才絕對可能為美國發展出致命武器,威脅中國─中共能縱虎歸山?我的感想是:非常
不可能。
天才已逝。他的百年傳奇留下不少軼事─包括他希望每個中國人至少都有碩士的學歷─
這裡多少有些他對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這一事實的不甚了了。跟天才換了位置的凡人
如我等,在悼念他時,有一聲悄悄的嘆息。
作者為美國加州州立沙加緬度大學決策科學與國際商業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38.1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