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好過日之3Q談政策
#到國家公園還是只能逛夜市?
文:3Q 陳柏惟
過年前,我們提到了墾丁觀光的問題,這集屏東好過日還是從墾丁大街出發,因為大街濃縮了墾丁觀光的四大問題。大家看完以後,說不定也會聯想到故鄉高雄的現況!
#乏味的複製模式
上篇文章中,許多網友都提到了,去國家公園還在逛夜市,是一件很奇怪,甚至是「獨步全球」的事。
而且,這夜市裡的攤商,還跟旗津、瑞豐、甚至全台的攤商大同小異。到哪裡玩都只能逛夜市,在墾丁享受台北物價,看來遊客還樂此不疲。
除了攤商,墾丁大街上,還有四家7-11、兩家萊爾富、一家全家、麥當勞、屈臣氏、以及不遠的星巴克,儼然成為小型城市。
當然,墾丁大街不是自古以來就是夜市,在日本殖民時代,位於恆春半島雙腳之間的籠仔埔草原,被日本專家認為可以發展熱帶畜牧業,因而設立「恆春廳種畜場」,後來在中國殖民時期,演變為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墾丁牧場」。
墾丁大街,原本是在墾丁公園入口與牧場間發展出的聚落,只有一些土產店,但隨著大型觀光飯店進駐,觀光客人數上升,才在1990年代後期發展出夜市商業型態。
然而,業者只想搭順風車,未能強化優質住宿與深度體驗,具有沙灘、大海、牧場、熱帶季風雨林等多種自然、人文優勢的墾丁大街,並未強化這些優勢,反倒讓夜市喧賓奪主,甚為可惜。
#重量不重質的觀光
墾丁的觀光發展有種「追逐浪潮」的趨勢,1986年的哈雷彗星觀星潮,1995年後春吶舉辦,2000海生館開幕,2010年左右的中國觀光客,都帶動遊客大幅增加。
然而,在2014年超過837萬人次達到墾丁觀光最高峰後,接著墾丁爆出一連串坑殺遊客醜聞,2019年墾丁遊客跌落至不滿400萬,恢復到1990年代末期水準。
當媒體紛紛強調「觀光客腰斬」、「觀光寒冬」......時,能否藉著危機推動觀光轉型,拋棄過去以「人次」為目標的思維,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墾丁的觀光存在淡旺季明顯的特質,然而,以墾丁的氣候,冬天能從事水上活動的時間不短,而恆春半島的自然景觀、多族群歷史、農特產加值產業,亦不難與精緻旅宿業者合作,包裝為深度旅遊與避冬行程。
而以能吸引國際旅客的「沙灘和比基尼」特點而言,墾丁雖有多處美麗沙灘,但多半不連續,墾丁大街鄰近的大灣、小灣兩處海灘,人潮均小於南灣。而墾丁其他地區的沙灘,部分為生態管制區域,不宜大量開發。
結合遊艇、藍色公路的水上活動,就是另一種取向。然而,受台灣海洋政策大環境影響,後壁湖遊艇港等港口利用率偏低,無法把水上活動推往藍海,這是作為「海陸觀光景點」的墾丁,應該好好檢討的。
#落後的交通管理
墾丁大街是全台灣唯一設在省道(台26)的夜市。根據現行法規,省道不能設攤營業,但和台灣許多地方鄉愿的態度一樣,從來沒人想/敢認真取締。
而天才的墾管處,為了解決這個違法困境,居然想再開闢一條20米寬的外環道當作省道,從夏都酒店切過福華飯店後山,將恆春分所的試驗田區切穿,讓墾丁大街降級為縣道或鄉道後,地方政府就可以設置自治條例加以管理。
然而,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道路密度已經過高,在國家公園裡任意開路,破壞生態,引進車潮,完全和國家公園的密度背道而馳。因此,這個天才方案,也遭受到相當大的阻力。
話又說回來,墾丁大街人車交織衝突的環境,完全不是適合觀光客悠閒漫步的環境。會讓人與車一起走在馬路上的觀光購物區,絕對不會在北美、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存在。
然而,墾丁缺乏區域內大眾運輸,使得民眾不是自行開車,就是搭乘客運來再租車,往年每當連續假日時,區域內交通嚴重阻塞,亦對環境造成嚴重負擔。
先不論夜市品質或合法性,將人行步道做好、墾丁街車加密、在墾丁大街區域亦建立轉運站、加快推動區域內車輛管制和租車業電動化,這些「基本交通建設」,有關單位卻步伐緩慢,只會規劃道路拓寬,其政策能力,已遠遠落後世界。
#如同第三世界的細節
前面提到,墾丁夜市這樣的購物街,不會在先進國家的國家公園內出現;而就算他們有購物街,也不會長這樣。
夜市造成的髒亂、污水直接亂排等問題,迄今仍無法解決,更別說招牌管理,街道設計等進一步的美感問題。
雖然在地社區、商家已經開始針對髒亂、哄抬物價等多個問題自律管理,也見到一定成果,但大街的質感,卻難稱有所提升。
當大家說墾丁觀光業重創時,我們卻看到業者仍然在繼續開拓荒地,整地興建民宿,而原有倒閉的民宿就放著空屋不管,雖然這是常見現象,但國家公園內的旅宿業發展難道要「放任市場機制」解決?
當價格不斷上升,但旅客無法得到同等服務品質時,乾脆連本國旅客都轉往鄰近國家如日本沖繩等地觀光,就成為最合理的選擇。
以上這幾個問題,其實不只墾丁,高雄也會面臨類似的困境,如果現在不思提升觀光品質,放任業者賺「容易錢」,墾丁化的殷鑑將不遠!
重量不重質的觀光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什麼是觀光?
什麼是文化?
一窩蜂與重量不重質的觀光文化
隨意侵門踏戶干擾當地生活空間
我們該朝向精緻、限時、最適量管制的方式發展
而不是任由發展。
當然,
當地住民的生活尊嚴應優先被保障。
「山川琉璃吊橋開通,侵犯在地居民權益」聲明稿
一、屏縣府興建山川琉璃吊橋一事未事前告知原住民族,到底誰知情誰同意?
於12月26日落成啟用之「山川琉璃吊橋」之設置地點,毫無疑問位於原住民族土地上,那麼作為政府設立的觀光設施,吊橋開發前,是否曾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試問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山川琉璃吊橋」之設置地點是否事先獲得當地原住民族的同意?北葉村民、三地村村民及鄰近禮納里部落村民是否充分知情山川琉璃吊橋興建始末及整體規劃案對部落之影響評估?此外,是否曾向當地原住民諮商、並召開部落會議取得其同意呢?
二、屏縣府倉促規劃吊橋,漠視地方權益
根據104年12月24日於北葉村民眾服務站召開之「因應山川琉璃吊橋啟用準備事宜說明會」之會議記錄,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副處長黃國維表示:「因為我們急於發展這座橋,說實在這個橋的始末也是很突然,真的很突然。我們的確沒有做整體評估報告。」因次,倉促的工程規劃,不但沒有為族人來帶來商機,反而增加許多的困擾,像是交通流量控管、發放通行證。族人表示:「我們為了遷就這個琉璃株吊橋,為了遷就外地的遊客,變成我們地方居民犧牲太多。此外,縣府未事先告知,已經在部落多處位置劃設紅線,這要我們在地居民怎樣做生意?如何創造商機呢?」屏縣府為了山川琉璃吊橋能趕在12月26日啟用,其倉促規劃完全漠視地方權益,讓得地方族人只能配合法令,無法安居樂業。
三、撤掉「通行證」,還我地方自由通行權
根據104年12月24日於北葉村民眾服務站召開之「因應山川琉璃吊橋啟用準備事宜說明會」之會議記錄,北葉部落會議主席林永彬在會議中表示:「全台灣有哪一個鄉鎮是需要使用通行證才能回家的?屏東縣政府觀傳處很多東西溝通不良、先斬後奏!看不起部落。我們在地居民都不知道,瑪家鄉公所也沒有跟我們講,大家最後是聽到廣播,才嚇一跳要進行管制了。為何沒有事前告知與通知。真的搞不清楚是誰的決策?到目前我也搞不清楚是誰決定的?」透過會議中知曉,其「通行證」是由屏東縣警察局交通隊規劃與設計,但警方在實施「通行證」以前,完全沒有跟鄰近部落族人溝通、事前告知,讓地方深感其自由通行權受到限制,回家還須報備,人權倒退。且根據《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2條,原住民族和個人享有自由,與其他所有民族和個人完全平等,有權在行使其權利時,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特別是不受基於其原住民出身或身份的歧視。因此,族人對「通行證」一事強烈感到不滿,請還給族人自由通行權利及不受任何歧視之形式。
四、關於車輛管控、劃設紅線,導致往瑪家山上、禮納里部落之營利事業受到嚴重影響
屏東縣警察局交通隊為了防範12月26日山川琉璃吊橋開通將造成的交通阻塞問題,在事前未告知地方族人情況下「發放通行證給原住民、逕行於部落多處劃設紅線、擺放三角錐等路障以便於當日及之後交通流量控管」,但其控管方式並未設想到往瑪家山上、禮納里部落之營利事業。因此,居民受限制所生之損失,是否應由該主管機關寬列預算補償之?最後,再次強調,根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此外,族人受限制所生損失應以補償之。
五、回歸部落主體、讓地方族人充分知情並且參與
事實上,自己的家園自己管理!身為地方族人,我們有權管理自己家園、有權參與任何規劃。根據《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25條及第26條,原住民族有權維持他們的土地、領土、水域和其他資源之間的獨特精神聯繫,並在這方面維護他們對後代的責任。因此,對於我們所擁有、使用、開發的土地資源,請相關執法單位、屏縣府機關人員在規劃建設政策時,尊重原住民族地方的習俗、傳統和土地所有權制度。並且誠意地與有關原住民族合作,事先徵得他們自由知情同意。
聯絡人:胡哲豪(0973919987)、王雅蘭(0975300786)
共同聲明:瑪家青年會、好茶青年會、大社青年會、原住民族青年陣線(陸續增列中,歡迎加入)
重量不重質的觀光 在 陸客不來台觀光怎破困境?!重質or重量的抉擇…-徐嶔煌李奇嶽 ... 的推薦與評價

陸客不來台觀光怎破困境?!重質or重量的抉擇…-徐嶔煌李奇嶽《57新聞王》2016.05.24. 31K views · 6 years ago. 42. Dislike.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
重量不重質的觀光 在 自由時報- 台灣觀光要「重量不重質」?還是「重質不重量」? #觀光 ... 的推薦與評價
重質重量 要看徵對啥事情觀光旅遊就是要重量重質不夠分重量有得吃,. 6 वर्ष रिपोर्ट करें. Nemo Mo,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