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市長,不進議會,怎樣?】
是什麼事情,讓行政官員集體拒絕進入議會?議會不能質詢,又有什麼問題呢?
今天,火車開到台南,讓我們來說說這場地方自治的風暴。
-
🚄選戰大獲全勝,卻在議會碰壁?
2014 年台南市長選舉中,賴清德遠超對手,民進黨更在議會取得過半席次,在地方上氣勢如虹。
隨著市議員陸續就職,正副議長的選戰也隨之展開。當然,民進黨也打算拿下來。
陷入劣勢的國民黨,推出李全教競爭議長寶座。沒想到,民進黨嚴重跑票,原議長賴美惠意外落選。
選戰本該願賭服輸,賴清德卻宣布,在「事件」查明之前,拒絕進入議會接受質詢。
什麼事情讓他這麼憤怒?
-
🚄事情不單純
原來,早在選舉過程中,檢警就已經接獲通報,李全教的競選團隊涉嫌買票。
他的樁腳向警方坦承,以 1 票 5000 元的價碼在鄰里間尋求支持,讓檢察官產生懷疑,提起了「當選無效之訴」。
2016 年,李全教當選無效定讞,喪失議員資格。
-
🚄議會碰完壁,再碰兩面壁
案件過程中,行政團隊堅持不踏入議會,期間超過半年。
雖然他認為是為了改革「黑金政治」,但監察院及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顯然不領情。
在拒絕列席臨時會後,他就被市議會移送調查,最終監察院作出「彈劾」決定,公懲會也作出「申誡」決議。
-
🚄對抗黑金,但手段合理嗎?
對此,賴清德表示,國家機關應該要尊重地方自治團體的「自主性」及「獨立性」。
他與議會之間的紛爭,是「政治問題」,不是司法可以審查的範圍。
但監察院及公懲會都認為,依據《地方制度法》,地方首長及主管有列席並提出施政報告的「法定義務」,拒進議會不是單純的政治問題。
此外,民選首長必須進入議會接受質詢,也是我國代議政治中,「責任政治」的基礎。
賴清德等人的行為,已經破壞了這些原則,對民主的傷害很大,即使是為了對抗黑金,也不具備足夠的合理性。
-
🚄內鬼找不到,怎麼辦?
賴清德以被彈劾及申誡作結,不過,這場風暴還沒結束。
引起爭議的議長選舉,由於是採取「無記名投票」,也找不到究竟是誰跑了票。
這讓民進黨後來提出「議長選舉改為記名投票」的法律修正案,但這合理嗎?
此時,另一個風暴正悄悄形成。
發生了什麼事?
明天告訴你。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律列車 #台南 #賴清德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