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婚姻生活】媽媽的血壓
文/小米嘛
九月初時,猴子拔的公司舉辦了年度例行健康檢查。檢查回來當天,猴子拔分享初步檢查狀況,聽起來沒什麼大礙,無非就是膽囊息肉有沒有長大之類的。
講到最後,猴子拔若無其事地說:「喔,還有,今天量血壓偏高,護士叫我休息一下再量,結果還比第一次量高一點點。」
一開始老婆我沒當一回事,想老娘我每天斷線怒吼罵小孩,血壓都沒飆高了,你一介淡定爹血壓怎麼可能比我高?
沒想到約莫一個月後報告出來,還居然真的是“疑似”高血壓,建議至心臟內科做進一步檢查。
但雖然報告都這樣說了,咱們家這位皮皮的父親依舊無關痛癢似的,一天拖一天,直到十一月中才終於在老婆的催促下買了血壓計回來,決定先量個一陣子後再拿數據去看醫生。
這一量乖乖不得了,不管早上晚上安靜多久,怎麼量都是150上下;想說是不是經常性熬夜所以睡眠不足?開始努力早睡,沒想到早上起來量還比睡前高。又聽說吃太鹹太油可能會高血壓,但自從我轉行當全職媽媽後,開伙的時間已經比以前高太多了。
既然飲食作息都先排除,那無論如何還是先去醫院檢查一下比較安心,這才終於掛了號去檢查。檢查結果當然是:高血壓。
我的天阿,還以為高血壓糖尿病這類的慢性病是上了年紀的長輩比較容易得的,怎麼原來離我這麼近?!於是我們家這位謎樣的男子就這麼開始與降血壓的藥為伍了。
不過話說回來,媽媽我還是對這高血壓的病因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每天生氣怒吼的是我,睡眠時間較短的也是我,怎麼血壓飆高的人不是我呢?最誇張的是,忙得要死趕時間準備出門時,看到一個台北淡定爹安安穩穩坐在餐桌旁“冷靜”,正準備靜下心來量血壓;小孩拼豆撒一地蹲在地上一粒一粒撿、為父的還不為所動在房裡滑手機打電動;娃兒們爭執吵架大聲嚷嚷、孩子的爹還趴在水族箱前抓蝸牛………………老娘我不存在的高血壓都要高血壓了阿!到底是誰比較需要吃降血壓的藥!!
結論是,有沒有人可以跟我分享一下怎麼樣「媽媽的」血壓才會降低呢?爸爸的就算了~~都已經得吃藥了阿阿阿~~~
#媽媽其實每天都被氣到腦充血阿
#真心覺得我的血壓應該比較高
#這有什麼好比的?
#這是什麼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婚姻生活阿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語解說示範量血壓,自己或長輩血壓機人手一台,但什麼時候、什麼姿勢量比較合適! 一直吃血壓藥會洗腎嗎!你確定平常量到正確數據嗎!?讓宜婷和培樺用正港台語一步步示範教你和長輩量血壓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 #神經嗨嗨台語脫口秀系列 這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開發...
「醫院血壓計偏高」的推薦目錄:
- 關於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依比鴨鴨兩三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雲爸的3c學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體檢跟在家量血壓有明顯差距的困惑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問題] 有人在醫院量血壓會偏高嗎? Yolosnow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雲爸的3c學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去年父親有高血壓,用這款錶來注意他的心臟血管數值
而今年父親中風了,更是需要時刻注意血壓問題
有人問我: 準嗎?
一開始可以先跟醫院的血壓計校正一次數值
之後每次量測都不會偏差太多
反正也經常跑醫院,可以自己檢視數字是否有差
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天量測的數據,包含運動、睡眠、走路、心率、血壓都會透過APP整理成報表,回診時可以順便給醫生看,一目了然兩邊都輕鬆
還有用藥提醒喔~很方便
#高齡化社會 #你我都有爸媽
#專屬於長輩的智慧健康錶
#VivoWatchSE
#非醫療器材 #該回診還是要回診
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學生日常:考試篇》
「叮叮!叮叮!」
鐘聲響徹整間病房的一剎,我不禁鬆一口氣,因為這意味著十一天的畢業試、三個多月的溫習期、五年來的習醫生涯......終於要結束了!
不像其他學科的同學要計算GPA、追Hon,我們的成績只以Distinction、Pass或Fail來劃分,而醫學生素來被標籤成一群只擅於考試的書呆子,所以旁人或許難以理解,為什麼每逢醫科考試的季節,他們都會惺惺作態地叫苦連天呢?
事實是,考核範圍根本無邊無際,我們沒法再搬出那些Out of Syllabus的藉口,高深莫測的試題內容亦常常挑戰我們的記憶極限,世上有千千萬萬的疾病等著我們去學習,在考試裡出現的卻偏偏是那些甚為罕見的病例。
所以無論我們努力「清」了多少課Lecture,每日留在病房Clerk了多少個Patient,也難以確保自己百分百合格。就是因為有太多未知數 ,我們才會如此驚惶失措,也漸漸變得迷信起來,擔心會影響考試的運氣。
每一次考試合格,每一年順利升班,對我來說,都似是奇蹟的出現。
醫科考試的往事縱然令人不堪回首,但也值得在此作一點最後回顧,就當是悼念它們即將離我而去吧。(其實效率奇差的醫學院到現在還未公佈結果,但比我們遲開考的彼岸醫學生已經得知畢業試成績,還舉行了盛大的白袍派對......)
———————————————————
1. 傳統筆試
位於本部大樓的陸佑堂是典型的高桌晚宴場地,也盛載了我們參加歌唱與戲劇比賽的難忘回憶,但它同時是醫學院每年的筆試選址,故此儲在這裡的記憶球該是半藍半黃,悲喜交集吧。
筆試的形式包括一般的短題目(SAQ)與選擇題(MCQ),配對題(EMQ)則有多於題目數量的選項來混淆考生,至於最刺激的環節,當然要數到「迷你個案」(Minicase)!
Minicase其實一點也不迷你,圍繞三個病例的試題分別散落在幾十頁紙上,逐張逐張的分發,就像「上莊」在諮詢大會裡瘋狂地對「下莊」進行無限續問。限時一到,考官就會走過來重複收卷與派卷的動作,答題時間固然緊迫,然而每次從下頁揭曉的答案得知自己在上一題如何失分,那份挫敗感才最令人心力交瘁呢。
2. OSCE
全寫為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以此命名,大概是因為這類考試有一套比較客觀的評分準則,只要考生做對某個步驟就能直接得分,減低了考官不同等變數的影響。
OSCE亦有Live與Dead之分。後者與筆試差不多,只是題目的引子換成了各式各樣的醫學圖片,可以是顯微鏡下的一枚標本,也可以是解剖書裡的一頁圖鑑。Live OSCE則是一場演技的較量。
「先生你好,我係___年級醫學生,我姓___嘅,一陣會同你做個_________檢查,請問你同唔同意呢?」
這是劇本裡的第一句開場白。當時還在唸一年級的我連穿起白袍也覺得渾身不自在,做那些檢查只是在裝模作樣罷了,幸好所有病人都是假扮的,大家盡力合演一場好戲就是了。
我們要一邊用粵語對白跟演員溝通,一邊用英文術語同步形容自己的每個動作,連潔手的六個步驟也要鉅細靡遺地描述出來呢!
演出的劇目包羅萬有,包括檢查脈搏、測試反射動作、示範如何操作心電圖與血壓計等儀器,有時候我們更要跟道具與假人演對手戲,例如跟一條滿佈針孔的胳膊說「請你握緊拳頭,我即將要為你抽血」,或是跟只有下半身的假人說「接下來可能會有一點不舒服啊」,再以手指探進它的陰道或肛門裡仔細檢查。
被訓練成專業的醫護人員之前,每個醫護學生都曾是一名出色的演員。
3. 臨床考試
在臨床前期打好醫學理論的基礎後,自三年級起,我們終於可以披上白袍踏足病房,同時亦展開密集式考試的悲慘生活。
每兩個月輪轉一次,我們會被分配到不同的專科裡學習,例如內科、外科、兒科等等,大概第八個星期就到了每科Clinical Competency Test (CCT)的大日子。
這兒的考試病人不再由臨時演員假扮而成,他們身上有各種真實的病變,就靠我們以望觸敲聽的檢查找尋線索,推斷病因,再向主考的醫生一一匯報。
這些臨床考試也不再如OSCE般客觀,變成完全由考官主導,要是倒楣地遇著某些「不能說出名字」的教授,合格率就會大大下滑了!
———————————————————
能夠成功渡過以上的每個考試,其實全靠身邊每一位的幫助。
首先是我的啟蒙老師——維基百科,因為有很多醫學術語的意思最初都是它教會我的;當然也要感謝各所醫院裡的醫護人員與病人,讓我們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上了一課又一課;還有曾經讓我練習檢查技巧的同學與樓友,忍受我喃喃自語地唸誦對白;最後是我的御用病人——家人與男友,幾年來演活了不同角色,也被我的Tendon Hammer敲打了無數次。
初初入學時,總覺得這一頁課程預覽跟飛行棋棋盤很相像,五年的歲月被濃縮在大大小小的方塊裡,我們要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不進則退,闖不了關就要退回該行的起點,重新出發。那六個黃色的格子是大考的季節,曾經如臨大敵,現在都一一跨過來了。
被醫學院偷走的那五年,也這樣一去不返了。
港大醫學院六年制課程預覽:
http://www.med.hku.hk/…/bachelor-of-medicine-bachelor-of-su…
考試相關章節:
內科筆記 -《死神來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43073165708049&substory_index=0&id=1157523670929666
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語解說示範量血壓,自己或長輩血壓機人手一台,但什麼時候、什麼姿勢量比較合適! 一直吃血壓藥會洗腎嗎!你確定平常量到正確數據嗎!?讓宜婷和培樺用正港台語一步步示範教你和長輩量血壓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
#神經嗨嗨台語脫口秀系列 這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開發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有價值而且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和分享鼓勵!
--------------------------------
🎬🎬這個影片想讓你和長輩了解:
1. 一直吃血壓藥會洗腎嗎!
2. 量血壓的標準姿勢和綁法!
3. 血壓正常就可以不用吃藥了嗎?
4. 精準量血壓的注意事項!
#點影片右下方HD開啟高畫質 #記得開聲音
--------------------------------
主講 :賴宜婷。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楊筱薇。汪俐彣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賴通䇇
--------------------------
💚 💚加入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追蹤「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https://goo.gl/NSdFdL
汪雅惠護理長:https://goo.gl/TkbTXg
謝劭玟物理治療師:https://goo.gl/mzmcoe
賴宜婷護理師:https://goo.gl/RM7gg9
楊筱薇護理師:https://goo.gl/25KxZ9
汪俐彣事務長:https://goo.gl/d22Aat
賴通䇇視覺工程師:https://goo.gl/rXxuYe
.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很有事 #高血壓 #量血壓 #血壓計 #鄭淳予醫師 #中風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血壓機人手一台,但要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什麼姿勢量比較合適,你確定你平常量到的血壓是正確數據嗎!?讓筱薇跟俐彣一起告訴你吧!#職人級量血壓技巧大公開🔥🔥 #中風不要來 🔜🔜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1. 量到高血壓怎麼辦!
2. 量血壓的標準姿勢和綁法!
3. 該選哪一手量呢?
4. 精準量血壓的注意事項!
--------------------------------
主講 :楊筱薇。汪俐彣
內容腳本 :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謝劭玟。 鄭淳予
--------------------------
💚 💚加入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神經很有事 #高血壓 #量血壓 #血壓計 #鄭淳予醫師 #中風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問題] 有人在醫院量血壓會偏高嗎? Yolosnow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家裡量都正常140以下還因為懷疑血壓計不准買了2台歐姆龍血壓計1台製1日製量起來 ... 我姊姊也是喔,醫生跟我姊說在醫院量血壓偏高,在家量卻正常,有可能是「白袍 ... ... <看更多>
醫院血壓計偏高 在 體檢跟在家量血壓有明顯差距的困惑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這兩天又買了歐姆龍隧道式血壓計在家量,想說應該比較準,量幾次範圍都在110(健康與 ... 血壓總是130或140以上,所以都被警告有高血壓風險 ... 感覺醫院的好像都偏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