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COVID-19患者,必須即時掌握患者的血壓數值、血氧濃度等生理數據,才能夠預防任何突發意外,但是臺灣醫療資源本來就緊缺,平時每個護理師約照顧7到10個病人,在疫情期間醫病比提高,染疫者病情又瞬息萬變快速發展,精準掌握生命徵象是重要關鍵。
工研院運用科技協助防疫,開發「#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建立不間斷的血氧、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五大生理數據監測系統,時時守護生命徵象,成為醫護人員防疫照護的利器,目前已導入新竹臺大分院進行臨床應用,未來將逐步協助國內重要防疫單位,用科技防疫,提升照護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335544036485779/posts/603114694025876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李四端的雲端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解決中國失調醫病比!賣場設「一分鐘科技診所」...
醫病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我自己實在太忙了,花了一些時間,跟朋友了解事情經過
我再來寫下這一篇關於 根本超出 醫療暴力,而是 #醫殺 的事件
這是誰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其實大部分病人在快速分艙分流的動線下
進入隔離病房住院
常常連自己的藥都忘了帶、甚至衣服與日用品都帶不齊
除非蓄意
可以傷害人的工具幾乎沒機會可以帶進去的
你當初可以選擇不要帶兇器進去
但是你沒有這樣做
如果你心情低落、恐懼、絕望
你有可以尋求護理師的幫忙的權利
醫院經過這一段時間整備,也有組織溝通團隊(通常是精神科與安寧經驗的醫療單位),可以來接應這些心理需求
但是永遠沒有選擇拉別人一起下黃泉的權利
所以這我是相信法律上沒什麼好說的了
這已經不是以往在急診等等病人情緒失控之類的等級了
而到時主管單位勢必
要給予這些受重創的醫護補償和身心傷痛撫平
--
一般我們討論醫療場域的暴力
主要是急診有些病人因為酒醉失控、或是本來情緒就有問題
所以在急診的同仁常常工作上就有風險
病人量越大,管理越不易,溝通時間越分割與急迫
急診的同仁就越危險
急診醫病比越少,越有空間做好傷害事件的逃離路線和抵制暴力
不要覺得 #戰地急診 很光榮
你如果覺得醫護人員是寶,你要保護他,你要做到實質暴力0容忍
你就應該要讓急診病人量減到適當可以負荷的量
其實很多地方急診平時就會很忙碌忙亂,這是很危險的
這是為何我主張實質重症外轉
橫向整合全國醫院網分擔區域大量病人
從八仙塵暴經過這麼多年
一直到新冠疫情大量確診者帶給北部醫療單位壓力
其實我都感覺沒什麼明顯的進步
真的有改善的系統
效能在事情一來時,立馬就會彰顯出來
是改善自SARS經驗,一開始疫情來時的應變醫院網
讓境外移入至本土感染的轉換率一直都是0
還有部桃院內感染事件時的漸進性疏散措施
但是內部真的有大量病患需要橫向分擔時
就相對反應不是這麼快了,還陷入某種程度紛擾
疫情還會持續,那我們就還是要改善,要面對
既然醫護人員是在疫情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這才是對我們整體醫療人員的安全負責
--
其實這種事情在國外是完全不允許的
英國也有醫護被病人施暴,馬上就被關起來,並被控訴言語暴力與犯罪破壞
(而且你要想到英國待診的時間比我們更長,但是他們阻嚇暴力更積極)
套用精神科業界內有常講的一句話
"#讓他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們常常在講病人安全,是我們基於醫學倫理所學,是我們的責任
但是醫療人員安全
或說任何緊急救護、消防、醫療第一線人員的安全
其實是 #全民的責任,這是要強調的
任何施予在他們身上的行為與語言暴力,其實都是在傷害國家資產
要知道這是要負比自己想像中還要更大的責任的
醫病比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hangemakers】
在肯亞,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醫病比過於懸殊、人民收入也難以負擔醫療保險。會計師阿古圖即將臨盆的姐姐,就喪命於借車錢看醫生的過程中。
喪失至親之後,阿古圖決心改善肯亞惡劣的就醫環境,而肯亞高達 90% 的行動電話與支付的普及率,則是他想到的切入點,一個名叫Changamka (打起精神)的小額醫療保險就此誕生。
#社會企業 #MakingMoreHealth #MMH #Ashoka Boehringer Ingelheim
醫病比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醫病比 在 台灣護病比查詢 - G0V 的推薦與評價
護病比1-2月劇烈變動,依經驗有以下可能原因:. 過年前後時段,選擇性開刀會減少,外科病床多的醫院,護病比會降低。 過年後是護理 ... ... <看更多>
醫病比 在 醫勞盟- 世界第一!台灣「護病比」1:13奪全球之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歐洲的最新研究,最佳「護病比」應該是1:6,每增加1名患者,護理人員勞動條件惡化,病人就可能增加7%的死亡風險。衛福部試評台灣200家醫院的「護 ... ... <看更多>